..續本文上一頁呢?
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不放逸,是最珍貴的東西,實際是我們最缺的東西。不是說我們嘴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說不睡覺,那就是不放逸。不是!心地對佛陀的隨順,對法性的認知,對修行的意樂,無染地作爲,這是在行不放逸與精進。這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利益,這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或者閻浮提的人最缺的東西。
所以往生彼國以後,所有的依報環境,及其佛陀世尊、觀音勢至清淨海衆諸上善人,莫不都是引導我們,沒有放逸墮落的機會了。依報一直在影響著我們,困惑著我們。所以往生彼國,這個抉擇十分重要,改變依報,回入阿彌陀佛正覺所設立的一個法界中,在阿彌陀佛的正覺住持下,我們永遠沒有退轉,沒有墮入叁惡道、輪回的機會。
所以這個大的主題原則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叁界是虛妄生,一定要看清楚這個虛妄。極樂世界是真實安身之地,能令我們安穩,因爲生命長久,不會爲生命的階段性變異而産生困惑。而娑婆世界這個虛妄生,我們的生命經常不可把持,或者多病,或者疲憊,或者苦難,或者怨對相逼迫,或者環境相逼迫,或者災難相逼迫,或者心裏的迷茫相逼迫,我們在這個虛妄中是掙紮性的。
這個世界充滿了我們沒辦法認知的、潛在的、虛妄的果報,我們要是能掌握自己了,這個娑婆世界也夠好了,那我也勸大家不要往生極樂世界了。但現在就是戰爭太多了,橫難太多了,飲食也不安全了,你沒有安全,這個“沒有安全”,並不是說壞人在破壞我們,或者說某人在找我們的麻煩,不是,是共業在找麻煩。
你還放逸嗎?這個叁界火宅感覺還很好玩嗎?哪一天眼睛沒有睜開不知道又到哪兒去了!你不往生,你就是不聰明的人,起碼說不夠認真,沒有認真觀察過什麼該取什麼該舍。
我們真是要認識清楚。六道不可擇取。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我們的業是無始以來的交織而成熟。你沒有叁明,沒有那個禅定的功夫,沒有那個善巧,你都不知道會到哪裏去。對此我們真是要反複地認識清楚,對自己得有耐心,這個大事之處不要耐心,那要耐心幹啥呢?
要是沒有極樂世界,我們願意到哪一道呢?哪一道都不滿意,況且減劫中無增上緣。這個地方一定要小心。就是說我們的果報中是沒有增上的,只能墮落,我們只要在這個娑婆世界,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們面臨的果報就是這樣的。
所以,極樂世界必須歸啊,這是我們要認清的,從人性、作爲、業報、未來等等角度認知,不光是自己願意往生,也要勸有情往生。
我們每天拜往生禮贊,最重要的那一句就是“願共諸衆生,往生安樂國” ,這句話很慈悲,很真誠,很准確,很有意義,很有勸化的耐心。每一拜都是這一句話,你說啰不羅嗦呢?但這麼啰嗦我們還記不住呢,這麼啰嗦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還糊裏糊塗的,還願意繼續糊塗下去呢。
主要是兩個大問題——一個是減劫中沒有增上之機,一個是無始以來業力的交織成熟,六道不可擇取性,就擺在我們面前。另外,我們面臨的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怎麼個死法。
我們不是說往生就是死亡啊,不是這麼講的,而是說我們如果把往生這個法則、往生這個抉擇,真正地清晰了,清晰無疑了,那怎麼死無所謂,什麼時候死也無所謂,你不會去給自己找麻煩了。
所以我們現在,重要的任務是要把這個清晰的抉擇拿得准。不管怎麼著,有個必生的心願。這個必生的作意我們得有啊,順性,順佛願,這兩個外圍的保證沒問題了,那我們自己作意的清晰不清晰,抉擇不抉擇,就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最簡單、最重要、最應該去串習認知的一個大事情了!
這個話題看來十分的簡單,但是我們對這個地方的串習十分的重要!佛願,十劫前已經相續到現在了,那是不會有任何增減變化的。一切衆生性德的真實,也不會發生任何的增減。那就看我們作意願生的串習了。這是我們熏修、熏習的一個焦點——就是說我們要有這種意樂,有這種願望,有這種抉擇。那對我們自身無疑是負責任的,那我們再說“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這樣的話就可以沒有愧色,因爲我們生活有一個主題了,我們可以償還無始以來的任何一個事業、心地、作爲、情感的糾結,在未來際,不違安養,回入娑婆也好,回入他方也好,分身也好,我們都有一個自在的、熏修實踐的機會,可以主動掌握這些因緣,而不再受迷失的果報。
這樣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公正的,對我們現有的個體,我們這樣深思熟慮,細致地觀察,反複地對比較量認知它,細細地在自己的心靈裏確認它,那麼生命不管是突然發生什麼變化,或者死亡,我們都會有安詳、從容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你的抉擇,那你就有安詳的理由,你就會從容,就不會受到逼迫,不會受到恐怖的傷害。因爲我們叁界的所有的生老病死,或者說災難業力,莫不過是幻相,你要是有歸趣了,認知清晰了,這些幻相對你來說就是沒有什麼可沖擊的了。
所以這個往生的抉擇,其清晰就在于我們意樂的作爲、意樂的選擇了。因爲隨順佛願,可以升起這個意樂;隨順法性,可以升起這個意樂;隨順我們的對比觀察,也可以升起這個意樂。——就是必生彼國的一個清晰抉擇,一個無疑的抉擇,就是不能在此處徘徊猶豫了,或者說不能在此處放逸自己、似是而非地作爲下去了。那樣對自己是有辜負的,辜負了遇到這樣一個稀有教法的勝緣!
這話題是一個焦點的話題,所以,我們一看到無始以來業力的交織,六道的不可擇取性,看到減劫中不斷減損的整體相,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還貪圖自己過去的習氣,可以說這已經是自我傷害了,是迷失了,是愚癡的行爲。
我們過去因爲沒有清晰的教法,愚癡也好,墮落也好,放逸也好,習氣也好、無名的遮蔽也好,而現在通過對比觀察,逐漸使我們認知清晰起來了——所以通過佛願,那麼我們決定認知往生彼國之殊勝;通過法性,我們決定隨順法性之安住,無畏無懼;通過對叁界六道的觀察,對減劫的觀察,對生命意識交織成熟的觀察,往生彼國的意樂無疑是唯一的正確的選擇,恰當的選擇,智者的選擇!這在我們的現前的記憶、作爲中,我們不斷地確認它。雖然這個話題在反複地講,但每次下去以後,我想一想,再上課還是要講,因爲它是個大話題!
生彼國,即是無生方便。無生者,實是生生不息、無染而至的善巧,是有廣大妙用而無沈淪與累積,是有清淨莊嚴而沒有諸障礙這樣一個清淨的、快樂的國土,就是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即是無生地。我們對這個無生,不要生起斷滅、冷漠、黑洞這樣的感知,那麼對極樂世界的向往,再加上對性德的隨順,對佛願的隨順,對叁界六道輪回的虛妄、減劫的滑坡狀態的認知,我們就會抉擇往生彼國的意樂。
我們有這個意樂了,那在日常的生活中、修行中、念佛中、作爲中,就會念念皆有歸趣,念念安心,念念安穩,念念就不再迷失,念念中這個清晰的抉擇就會推動我們、引導我們進趣“但得諸樂,無有衆苦”這樣一個清晰的法界——極樂法界,逐漸地遠離堪忍世界的迷失與沈淪。
那對我們來說,這個公正的、健康的、有力的、安心的選擇,就會成熟起來,在我們生命的現下乃之未來就會形成一個主題的力量。我們的業習煩惱就會在這個主題的力量的帶動作用下,逐漸不再糾纏我們,使我們的生命慢慢變得喜悅、安樂。
(歲次辛卯六月初叁2011年7月3日)
《安居第四十七日(一):極樂世界必須歸,必然歸!》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