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呢?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不放逸,是最珍贵的东西,实际是我们最缺的东西。不是说我们嘴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或者说不睡觉,那就是不放逸。不是!心地对佛陀的随顺,对法性的认知,对修行的意乐,无染地作为,这是在行不放逸与精进。这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利益,这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或者阎浮提的人最缺的东西。
所以往生彼国以后,所有的依报环境,及其佛陀世尊、观音势至清净海众诸上善人,莫不都是引导我们,没有放逸堕落的机会了。依报一直在影响着我们,困惑着我们。所以往生彼国,这个抉择十分重要,改变依报,回入阿弥陀佛正觉所设立的一个法界中,在阿弥陀佛的正觉住持下,我们永远没有退转,没有堕入三恶道、轮回的机会。
所以这个大的主题原则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三界是虚妄生,一定要看清楚这个虚妄。极乐世界是真实安身之地,能令我们安稳,因为生命长久,不会为生命的阶段性变异而产生困惑。而娑婆世界这个虚妄生,我们的生命经常不可把持,或者多病,或者疲惫,或者苦难,或者怨对相逼迫,或者环境相逼迫,或者灾难相逼迫,或者心里的迷茫相逼迫,我们在这个虚妄中是挣扎性的。
这个世界充满了我们没办法认知的、潜在的、虚妄的果报,我们要是能掌握自己了,这个娑婆世界也够好了,那我也劝大家不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但现在就是战争太多了,横难太多了,饮食也不安全了,你没有安全,这个“没有安全”,并不是说坏人在破坏我们,或者说某人在找我们的麻烦,不是,是共业在找麻烦。
你还放逸吗?这个三界火宅感觉还很好玩吗?哪一天眼睛没有睁开不知道又到哪儿去了!你不往生,你就是不聪明的人,起码说不够认真,没有认真观察过什么该取什么该舍。
我们真是要认识清楚。六道不可择取。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我们的业是无始以来的交织而成熟。你没有三明,没有那个禅定的功夫,没有那个善巧,你都不知道会到哪里去。对此我们真是要反复地认识清楚,对自己得有耐心,这个大事之处不要耐心,那要耐心干啥呢?
要是没有极乐世界,我们愿意到哪一道呢?哪一道都不满意,况且减劫中无增上缘。这个地方一定要小心。就是说我们的果报中是没有增上的,只能堕落,我们只要在这个娑婆世界,就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们面临的果报就是这样的。
所以,极乐世界必须归啊,这是我们要认清的,从人性、作为、业报、未来等等角度认知,不光是自己愿意往生,也要劝有情往生。
我们每天拜往生礼赞,最重要的那一句就是“愿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这句话很慈悲,很真诚,很准确,很有意义,很有劝化的耐心。每一拜都是这一句话,你说啰不罗嗦呢?但这么啰嗦我们还记不住呢,这么啰嗦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还糊里糊涂的,还愿意继续糊涂下去呢。
主要是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减劫中没有增上之机,一个是无始以来业力的交织成熟,六道不可择取性,就摆在我们面前。另外,我们面临的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怎么个死法。
我们不是说往生就是死亡啊,不是这么讲的,而是说我们如果把往生这个法则、往生这个抉择,真正地清晰了,清晰无疑了,那怎么死无所谓,什么时候死也无所谓,你不会去给自己找麻烦了。
所以我们现在,重要的任务是要把这个清晰的抉择拿得准。不管怎么着,有个必生的心愿。这个必生的作意我们得有啊,顺性,顺佛愿,这两个外围的保证没问题了,那我们自己作意的清晰不清晰,抉择不抉择,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简单、最重要、最应该去串习认知的一个大事情了!
这个话题看来十分的简单,但是我们对这个地方的串习十分的重要!佛愿,十劫前已经相续到现在了,那是不会有任何增减变化的。一切众生性德的真实,也不会发生任何的增减。那就看我们作意愿生的串习了。这是我们熏修、熏习的一个焦点——就是说我们要有这种意乐,有这种愿望,有这种抉择。那对我们自身无疑是负责任的,那我们再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样的话就可以没有愧色,因为我们生活有一个主题了,我们可以偿还无始以来的任何一个事业、心地、作为、情感的纠结,在未来际,不违安养,回入娑婆也好,回入他方也好,分身也好,我们都有一个自在的、熏修实践的机会,可以主动掌握这些因缘,而不再受迷失的果报。
这样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公正的,对我们现有的个体,我们这样深思熟虑,细致地观察,反复地对比较量认知它,细细地在自己的心灵里确认它,那么生命不管是突然发生什么变化,或者死亡,我们都会有安详、从容的空间。这个空间,就是你的抉择,那你就有安详的理由,你就会从容,就不会受到逼迫,不会受到恐怖的伤害。因为我们三界的所有的生老病死,或者说灾难业力,莫不过是幻相,你要是有归趣了,认知清晰了,这些幻相对你来说就是没有什么可冲击的了。
所以这个往生的抉择,其清晰就在于我们意乐的作为、意乐的选择了。因为随顺佛愿,可以升起这个意乐;随顺法性,可以升起这个意乐;随顺我们的对比观察,也可以升起这个意乐。——就是必生彼国的一个清晰抉择,一个无疑的抉择,就是不能在此处徘徊犹豫了,或者说不能在此处放逸自己、似是而非地作为下去了。那样对自己是有辜负的,辜负了遇到这样一个稀有教法的胜缘!
这话题是一个焦点的话题,所以,我们一看到无始以来业力的交织,六道的不可择取性,看到减劫中不断减损的整体相,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还贪图自己过去的习气,可以说这已经是自我伤害了,是迷失了,是愚痴的行为。
我们过去因为没有清晰的教法,愚痴也好,堕落也好,放逸也好,习气也好、无名的遮蔽也好,而现在通过对比观察,逐渐使我们认知清晰起来了——所以通过佛愿,那么我们决定认知往生彼国之殊胜;通过法性,我们决定随顺法性之安住,无畏无惧;通过对三界六道的观察,对减劫的观察,对生命意识交织成熟的观察,往生彼国的意乐无疑是唯一的正确的选择,恰当的选择,智者的选择!这在我们的现前的记忆、作为中,我们不断地确认它。虽然这个话题在反复地讲,但每次下去以后,我想一想,再上课还是要讲,因为它是个大话题!
生彼国,即是无生方便。无生者,实是生生不息、无染而至的善巧,是有广大妙用而无沉沦与累积,是有清净庄严而没有诸障碍这样一个清净的、快乐的国土,就是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即是无生地。我们对这个无生,不要生起断灭、冷漠、黑洞这样的感知,那么对极乐世界的向往,再加上对性德的随顺,对佛愿的随顺,对三界六道轮回的虚妄、减劫的滑坡状态的认知,我们就会抉择往生彼国的意乐。
我们有这个意乐了,那在日常的生活中、修行中、念佛中、作为中,就会念念皆有归趣,念念安心,念念安稳,念念就不再迷失,念念中这个清晰的抉择就会推动我们、引导我们进趣“但得诸乐,无有众苦”这样一个清晰的法界——极乐法界,逐渐地远离堪忍世界的迷失与沉沦。
那对我们来说,这个公正的、健康的、有力的、安心的选择,就会成熟起来,在我们生命的现下乃之未来就会形成一个主题的力量。我们的业习烦恼就会在这个主题的力量的带动作用下,逐渐不再纠缠我们,使我们的生命慢慢变得喜悦、安乐。
(岁次辛卯六月初三2011年7月3日)
《安居第四十七日(一):极乐世界必须归,必然归!》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