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動了我們筋、動了我們的皮一樣的,但我們若不是遇到阿彌陀佛這個入骨入髓的教法啊,沒有人慈悲關心我們的生死大事啊,自己的生死大事誰來關心呢?讓別人來關心起作用嗎?實際真是不起作用的。我們自身的生死輪回業報誰來受啊?佛菩薩代替不了!聲聞菩薩代替不了!獨覺菩薩代替不了!一切智者善良者代替不了!若能代替,這些佛菩薩早就把它代替了。
所以我們這個警覺自心啊,是自尊下的一個警覺,自己對自己愛樂的一個警覺。度衆生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沒有原則是十分難以交流的,一句話的機會都不成熟,有再多的方法,他不成熟也沒法交流啊,有的交流了他聽不懂,有的聽懂了他不去勤行,所以龍樹菩薩對這個時代授記,實際是我們應該警覺的——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于佛法有緣者無福,有福者無緣。稍微有點福報的人從心底不愛樂佛法,稍微有點佛緣的人又不珍惜自己的機會,機會飄過去那就是沒有福報了。那你說有沒有福慧具足的呢?實際要是大家運用佛法,那就福慧具足。我們讀過《妙華蓮法經》四句偈子,世尊就直接的給我們印契了一個福慧——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這個“一乘”是知無性者,而得兩足尊,即福慧具足。如果在我們生命中充分運用這個性德,那從根本上我們是具足福慧的。
爲什麼這個時代要宣揚本具的、順性的教法呢?因爲這個時代在人的業報相上,福慧不是具足的,但若有法的依止,就會啓發、成熟你的福慧。這一點一定要看清楚,所以大乘經典極力想給我們推薦具足福與慧的法則。
“觸”功德的提示——珍惜點滴善緣
佛在經典中講,他于甚深禅定中等了八萬大劫,以度脫一個有緣衆生,即善緣有情或法緣有情。所以大家不要舍任何一個法緣與善緣,你不知道它在未來際中有多大的作用!好比說我們禮敬佛陀啊,贊美佛陀啊,做一個功課的祈禱啊,看著都很簡單,但到關鍵的時候它起的作用,你是夢都夢不到的!真是可惜,說句實話啊,很多出家師那麼大的福報,可以不造業去修行,可以不去結惡緣而結極廣大的佛緣,他不幹!當然也有居士,他不去尊重自己的善緣,不珍惜自己的善緣,而置身于惡緣之中,對善緣不屑一顧。
我從來不敢放棄一個善緣,起碼別人說了一句善話,一點善意,不敢放棄,爲什麼你知道嗎?我們無始以來就是因爲惡緣太熾盛了,我們才來到這個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稱爲什麼呢?罪惡之聚集。一個罪惡彙集的地方,善念善緣極爲稀有!你說我們天天在學佛,天天在寺廟裏,天天在做功課,天天都在跟佛菩薩結緣,善緣還少麼?不是的。你回憶回憶你有幾天這樣的時間,你一生中又有幾節這樣的功課?跟佛菩薩結善緣,去禮敬諸佛,去稱贊如來,我們一生中有幾念?有幾個這樣的機會?我們一定得注意啊,善緣刹那即過,惡緣熾盛于世間啊!業報來的時候我們再說可惜,再說遺憾,都變得無意義了,沒有意義了!
我們作爲一個人,人的善根有多大?有多少自由?有多少擇取的能力?你于佛菩薩于善知識你不廣結善緣,或者說于周邊有情你不結善緣,未來那一定是惡報!這沒有任何惡的設計的引導,你可以觀察。
所以這個“觸”功德啊,一定要喚醒我們自身作爲的心念指導,一定要把它明確下來,這是個特別大的事情。我們能遇到阿彌陀佛這樣的一個徹底慈悲的教法,也是累劫佛陀對我們的等待,起碼是十劫的等待!菩薩,你不這樣看啊,你真是會丟掉一個極大的善緣!我們都知道,釋迦牟尼佛講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起碼說我們與阿彌陀佛有十劫的勝緣了,要不我們今天爲什麼能接觸到阿彌陀佛的教法呢
如果是惡緣,我們接觸不到的。他成佛十劫,爲什麼我們這一生才遇到,或者說才有這樣的機會去深入了解實踐這個法則呢?那就是勝緣的成熟,也就是勝緣的現前。以前也可能有,但是它總是不現前,不成熟,被蒙蔽。我希望大家不要舍善緣,要學會珍惜自己的法緣,珍惜自己的佛緣,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珍惜!這是別人不能取代的,因爲他是你心靈的作用。
爲什麼反複講“觸”功德的這個所緣呢?阿彌陀佛給我們這樣一個勝緣已經現前了,下面就是我們珍不珍惜它,如此而已。你不珍惜它,再殊勝的因緣也隨之就消失了。實際上我們的學習也是在這個勝功德的加持下,或者在這種善根的推動下,我們才有這樣一個環境,有這樣一個機會。因爲我們知道娑婆世界是個堪忍世界,是一個惡業聚集的地方,要是惡業,迅速能成就,而善緣十分困難,甚至沒有機會。找一個大家能談論佛法、交流佛法的機會十分稀少,包括一些大家認爲學習的地方,或者是寺院中,一談論起來也都是世俗,也都是惡業,也都是是非。
“觸”功德的提示——隨喜功德
“觸”功德成就,對我們大家來說是十分有意義的,實際是希望我們大家不舍諸善緣,哪怕點滴的善緣。所以在十大願王中有一個特別的修行方式,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缺乏最缺乏的,稱爲隨喜功德。
【舉例:有人在辛苦幹活,他人見了,說了句隨喜隨喜,就走了。這一個人做善事,大家都隨喜,很辛苦都值得的,雖然說隨喜隨喜的人放逸去了,但起碼喚醒大家的這麼一念善念,不嫉妒不排斥不诋毀。我們這個時代人與人的交往,不诋毀不排斥不嫉妒的人有多少呢?他把自己的隨喜心稍微有點引發,就遠離了嫉妒排斥诋毀這樣的惡業。所以行善者與隨喜者都不可思議。】
因此隨喜功德,也是“觸者生勝樂”的一個很好的修行角度。因爲這個時代的人培養嫉妒、排斥、诋毀的東西太多了,嫉妒能散壞一切善緣,爲什麼說在這個娑婆世界行道一日是他方佛國行道百年?就是說遇到修行的善緣極爲難得,甚爲稀有!我們真正能遇到善緣和法緣這兩個緣,那真是不得了不得了的大事情,比你突然掙到一億十個億一百個億幾千萬幾百萬那個福報要大的無窮盡!那是不可比喻的一個福報!我們一定要審視啊,要不然我們這個一生很快就荒誕地過去了,在這種雜緣中我們又陷入惡緣,想走出來十分困難。很多居士想來到這個地方聽法,就要通過很多的障礙——世俗的習慣、世俗的生活狀態、家人的相互纏縛、感情的糾葛、經濟的消耗,或者心理的不平衡等等,是十分不易的。我們只要把心冷靜下來,善于觀察,就知道自己的這種善緣、法緣的珍貴與難得!
我們沒有去認真地看這個世界,現在我們開始學佛了,我們成熟了到寺院因緣,還認爲天天拜佛、上殿這算什麼啊?菩薩啊,這是你多大的福德因緣呢?是你多麼大的一個善根與機遇呢?你是不是應該珍惜它、愛護它呢?你要掂量掂量的!我只是希望大家珍惜這樣一個阿彌陀佛的因緣,珍惜這樣一個到寺廟的殊勝功德因緣,珍惜它吧,若不珍惜,我們這個善緣散壞了,你想再找,沒了,菩薩!
(歲次辛卯五月十一 2011年6月12)
《安居第二十六日(一):珍惜點滴善緣》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