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第二十二日(一):你需要念佛“起作用”嗎?

  

安居第二十二日(一):你需要念佛“起作用”嗎?

  

表層意識是個習慣意識,爲現行習氣所熏,但對我們影響特別大。我們心靈世界深層意識的需要是要經過認真、冷靜的思維、觀察的,是要培養的。

  

如果我們在深層意識中觀察過極樂世界,或者比較平靜細微地觀察過極樂世界,那我們在夢中,在一些大的違緣的沖擊下,第一個反應就會是極樂世界,或是阿彌陀佛願力的攝化,或是清晰的慈悲與智慧的見地。但我們平時若依著習氣,習氣所熏出來的基本都是自己的表層意識,那到夢中,到一些大的違緣,到沖擊了我們自己的利害關系的時候,表層意識就會不太起作用。

  

今天有個居士說跟我說:“師父,念佛不頂用啊。我在家很煩,到這兒還是很煩,念佛不頂用。”我問:“你念的什麼佛呢?”他說阿彌陀佛。我問:“阿彌陀佛什麼意思呢?你這個阿彌陀佛的意思是不頂用,我的阿彌陀佛的意思是頂用。”

  

這個話題涉及到對心靈需要的認知。我們有需要,但沒有確定的認知,也不行;認知確定了,但沒有方法來處理這個需要,也沒用。所以,需要、認知、方法,對于解決自身問題是十分重要的。

  

  

實際這是一個十分深刻的事情,也是個很大的事情。說念佛不起作用,我們昨天留的作業也是讓你觀察極樂世界,看看起不起作用;另外觀察娑婆世界,看看起不起作用。【舉例:師父遇到一個寺院建設的問題,拜佛時還在回想思維這個問題】問題現前時,就要尋找方法去解決,實際上,思維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往往我們會用習慣的思維回憶來確定它,而面對這個事情的實際狀態是最簡單的處理方法。我們觀察極樂世界、觀察娑婆世界,都是個方法。

  

這個居士提的問題是十分實際的,是值得大家都去問一問念阿彌陀佛或者觀彼極樂世界,對我們現行的問題究竟能起多少實際的作用?

  

對于“念佛不能解決問題”這個話題,我們一定得談一談。我們很少去探知深層意識的需要,即在冷靜的、沒有雜緣的、沒有現緣事情逼迫的情況下,你心裏需要什麼?大部分人進入無記與回憶,或者是推測未來的的狀態。那我們怎麼既能處理掉表層意識,又能認知深層意識呢?

  

這個居士很直白地說——我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起作用。實際每個人都會提出這個話題,只是這個不起作用有深有淺。有的人,事情不關系到自己的利害關系時,念一句阿彌陀佛還是起作用的,但真正觸及到心靈深處的一個問題逼迫你解決的時候,不知道你這時念一句阿彌陀佛起不起作用。

  

說“念佛不起作用”,有:

  

深層的東西(潛在的,比如很多人說“臨終不能往生”不過是一個深層的虛妄設計,這個深層妄計會不斷去收集大量不能往生的理由,在深層意識達成一個不能往生的事實)。它會不斷累積、收集想法來達成事實,例如有個居士怕風怕累怕交流的病久治不愈,實際是一個深層心理狀態導致,是對勞作、應酬厭倦,所以産生疾病來保護自己,那是一種需要,正因爲需要,他才會收集很多理由來達成一個事實——疾病——以滿足這個需要。

  

也有表層的東西(現下對某個煩惱、某個執著,即在現行煩惱中不起作用,當然這也是個虛妄,實際是現行執著)。

  

關于“不起作用”,大家在不同層面下都是有的。對現行煩惱不起作用,是我們下手的地方。對一個現前問題,我們心裏是用念阿彌陀佛處理,還是用現前的實際情況去處理?現行解決問題實際是十分簡單的,但你說“我念一句佛,能不能馬上起作用,把這個事解決掉呢?”我感到這是我們真正需要考慮的事情。

  

關于“臨終不能往生”,我們都知道它是一個心念的種子,你若不把這個種子放到智慧的火中讓它燃燒,不放在石板上讓它枯萎掉,不在慈悲的烘烤中把它變成熟食,你不處理它,讓它不再是種子,而是把它投到土壤中,然後不斷地去思維觀察這個東西,結果造成很厚的土壤,讓這個種子成熟,那最終的結果一定是不能往生。雖然在究竟意上,這樣的人必然也會得到佛法的利益,但是從現生開始,多生中他就會謗佛,就會疑法,這是必然的,久久地流轉,一直到他忏悔那一天才能解決。這一個種子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

  

所謂“叁細六粗”講到,人的本際初動,即無明初動,第一個概念一萌發稱爲“動念”,動念産生能、所,後面就開始出現六粗,有智慧了、有辨識能力了、給其取名字了,然後成爲惡業的事實。這細微的念,一般人覺察不到,所以不知道“不起作用”的來源,即爲什麼“不起作用”。他肯定有需要,我們念佛一定是需要它起作用,要不然我們就不用這個方法了,但這個方法爲什麼與我的需要不相應呢?這就是對法的“認知”的問題了。

  

這個認知如果沒有,就是有信無解行。不光理解(即認知)它,還要去證實你的認知,否則解決不了問題。極樂世界爲什麼成就種種莊嚴呢?阿彌陀佛是累劫的修持啊,思維就有五劫,我們才用了幾天工夫來學習呢?我們才有幾刻鍾忘掉自己能所的惡念呢?忘掉相續的念頭,即執著那一個妄念呢?我們每天都唱“妙湛總持不動尊,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祗獲法身。”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妙也不妙了,湛也不湛了,不動到處動,不動的是自己的妄想、執著,動搖的都是佛法的教法,這是個十分大的問題,所以解與行對認知的確認十分重要。

  

我們來學習,的確要解決大家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很多人認爲自己沒問題,其實只是不善于發現自己的問題,不善于解決自己的問題,要不然我們都是菩薩了,最少也是個獨覺了。因爲大部分人不善于觀察,只是被表面現象與業習執著牽著,所以到處都會波動。實際很少人去關心自己心靈的認知,這個居士說“不起作用”,我感覺是一個作用深淺的問題。假如在表層意識都不起作用,那麼在深層意識中——“臨終不能往生”對你來說就是個事實。因爲你會不斷培養“不起作用”這個種子。

  

我們凡夫最辛苦的東西,世尊已經講盡了——皆因妄想執著。你看看你妄想的是什麼呢?你自以爲是的東西,那就是妄想。自是非他,是凡夫的一個命根子,就因爲認爲“我是對的”才會産生一個妄想的執著。我們一般說妄想,就是當真了,“自以爲是”就是個妄想,你很認真,認爲“我這個想法才是對的”,你才會有妄想的相續——執著。如果沒有理由說它是對的,你根本不會執著的,所以很多越較真的人就會越執著,他執著什麼呢?——他的理念是正確的,他的這個是不能舍棄的,或者這個是他的命。

  

我們這個“不起作用”一定是妄想,但我們念佛爲什麼會生“不起作用”這個妄想呢?——因爲我們不需要它起作用!不相信你問一問自己。你自身心靈深處是不需要的。很多人說“我願意往生”、“我願意念佛”,你靜下來悄悄地問問自己你念了幾句佛?你有幾個念頭是願意往生極樂世界的?認認真真地問。大部分人的“不起作用”是在“不需要”這個潛意識下産生的結果。菩薩,我們自己要扪心自問!這個地方跟別人真沒有關系了,修行法益跟任何人都沒有關系,只跟每個操作者自身有關系,跟真想解決自己問題的人有關系。

  

你可以問一問,你真願意往生嗎?你真念過願意往生嗎?你真念過厭離娑婆世界向往極樂世界嗎?你真正對這個地方的財色名食睡有厭棄嗎?對貪嗔癡慢疑有厭棄嗎?哦,沒有!那你的深層意識中根本都不需要往生,你不需要。

  

所以之前舉過的那個沒學佛的年輕人,病難來的時候沒有別的路了——大夫給判了死刑,家裏人厭倦,沒有金錢去治療了,他自身也承受不了了。在這個巨大的事實面前,他必須得厭倦這個生命意識、作爲、環境,這時給他說一旦舍棄了這個沈重的業報就會有新的天地,他當然就踴躍往西方!爲什麼呢,他沒有路!而我們現前的這些菩薩們,每個人最少有一百零八條路——貪、嗔、癡、慢、疑、年輕、健康、有很多善知識、自己很會看書,有一大摞一大摞的書、想到哪兒參訪到哪兒參訪、認識的人多、體會過很多教法、或者幹脆就自以爲是……。哪一個能願意往生呢?往哪兒生呢?貪嗔癡慢疑中?財色名食睡中?

  

說念佛不起作用,你能不能去了解了解阿彌陀佛是什麼?阿彌陀佛就是“有作用”,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有作用”。念我們自己的業習就是“不起作用”。我們自己的業習是什麼?實際是不需要阿彌陀佛,不需要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不需要清淨平等,不需要安樂。問問自己的心靈,你靜靜地,把你的無記昏沈與固執去掉,你看你有沒有真正對極樂世界的向往。這個問題不大不小,但是十分嚴肅!

  

所以,讀到《無量壽經》中的一句話——“其國不逆違,自然所牽隨,易往而無人”,我受到極大的震撼!我觀察過99%的人都不願意往生,包括我自己,最後那一個人,願意往生的那一念,是因爲逼得沒有路了。我們自己可以觀察觀察自己,在對自己負責的情況下觀察,不要把自己…

《安居第二十二日(一):你需要念佛“起作用”嗎?》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