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之除疑、生信、安心、立誓、正行▪P3

  ..續本文上一頁,不辜負我們學法的機會。

  

我們用這五種功德來做自己的對境,或者說做自己心相應的一個法則,每天做十念法,一次、兩次、叁次……,或者說尤其是起床後、睡覺前,或者做大事情前做一次,最多五分鍾,這樣我們這一天就有一個清晰的保證,睡覺前做一念門,好好地就可以睡個覺。因爲門門圓滿,門門得入,所以五種功德中我們擇一種修十念法,那也很好,比如說有的人就缺乏慈悲心,沒有回向利益他人的心理,那就多依第五門,回向門,來念十念法,每天串習,串習它七天、十四天、二十一天,你看一看你的心理就會發生變化,不需要長篇大論地去修,一樣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大利,這就是串習力、境界力、緣力、心力相續所造成的事實。

  

依五種功德正行十念法,真是在我們安心、立誓的情況下,願望明白的情況下去念,這樣就很有意義了。我們念時就不是求定力了,我們求什麼呢?——行願相契。行願相契是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我們的行要跟佛願相應,我們的願跟佛行相應,所以說佛來行我們的願望,我們來行佛的願望,心心相印,相契一如。這樣我心佛心,以佛功德爲自功德啊,得見方便;以佛願爲己願,得見方便;以佛行爲己願,得見方便。這個方便就是“相契”。定力不是我們念佛法門所求的一個法則,若是一求定力,那我們的願望就跑到定力上了。行願相契,不求定而自定,何以故呢?心念正念相續故。所以正受現前,不假造作。不求自得了。這個地方不需要作意的,越不作意,在行願願行中反而容易得到相應法則與利益。要不然我們就苦逼自己,反而妄想紛飛,總不相應。這“十氣”最主要是使我們定心成就的,定心成就不是求來的,是要這樣做,十念法非常簡潔,以此作爲我們行願的一個方式。

  

我們應認認真真地去做,要是不認真,或者不實踐,誓願就會散壞在一種無明業中,實際這個串習有作意啊,有支持自己誓願的行爲,或者警覺。這還是個緣的問題了,恭敬修、無間修、常時修、畢命修,這個誰來修呢?我們作這個意來警覺自己,自己的果報就會清晰,那我們迷失呢?本來沒有迷失業、警覺業,我們警覺就清晰自己,不警覺就迷失自己,這就是與我們自身有關的緣起法了。所以說我們依誓願來導禦自己的正行,誓願可以明確我們行爲的根本依止,不可動搖的依止,也就是我們生活的一個主線,這個主線一改變,根本依止變了,那我們就造業去了。而我們有了一個主線,雖然造業還是會造的,但我們會往這兒回歸,所謂心心回向也好,念念從此中走出也好,都是我們不可思議的利益。要是隨著迷茫業、無明業飄蕩去了,那這個正行就會丟失。隨著安心、立誓、正行的方法去做,人人是必得往生。

  

實際這五個次序就是一個正行的次序,也是一個除疑的次序,也是一個立信的次序,也是一個安心的次序,也是一個誓願的次序,都是互融的。安心裏面有誓願,除疑裏面也有誓願的,生信裏面也有誓願,誓願裏面有正行,正行裏面一定可以顯示誓願的威德。我們除疑的過程中就會有安心的過程,生信裏也有安心的,安心就給我們帶來立誓的依止,要沒有安心,我們立這個誓願有什麼意義呢?立這個誓就是個假設,所以有安心就有立誓,而誓願不過是令安心相續的一個表達,令安心抉擇,令安心在日常生活中清淨相續,使它不再顛倒,不再疑慮,實際立誓就是一個安心的決定,正行就是安心實施在生活中的一個不斷的運用,這都是互助互顯的,沒有一個能相互脫離。

  

一切有情的生命必然有一個終結,這個終結必然有歸趣,但是大部分有情,或者說百分之九十九的有情是不知歸向的,是沒有自主力的,那我們把這個歸向明確在極樂世界,清晰地告訴有緣,那麼就是所謂的結社的意義,也就是大家同歸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不再彷徨于六道輪回。同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無疑是一個最好的祝福,最好的回施,最徹底的一個提醒,也就是大慈悲的一個提醒,所以念佛人與觀音勢至同行,與文殊普賢同利,何以故呢?雖是凡夫人,若念佛,可以普利九界故。我們這樣一個勝因勝緣,能清晰地把現在安心,舍報安祥的這樣一個通途的法則回向給有緣,也就是我們立誓的一個主要願望,也就是五念門修持中第五門修持的主體願望——不舍一切苦惱衆生,回向爲首,成就大悲,入生死煩惱林中,遊戲神通,依佛願力故,來饒益有情,同歸安養。五念門中的前四門的確是爲了自身往生與他人往生的大利,那麼第五念門的修持中實在是現世即得安樂的,是把佛的功德平等自他回施與運用的一個返向修持的方法,雖然未生,已做往生抉擇;雖然未生,已做往生人;雖然未往生,已做往生事,何以故呢?依佛願力故,回施佛功德故,同生彼國故。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修持,所以淨土法門有往返二種往生的修持方法,這樣它的結社的機製和方便都很清晰。我們作爲有這樣一個機會的人,能在這個世間,不光自己能安心,能正行,能立誓,還能勸化引導那些迷失的尚不知道自己歸趣的有情往生極樂世界,當然對那些已經得到了安心,已經有一個法則的抉擇的有情,我們不必要去勸他什麼,但是若他沒有一法抉擇,沒有安心,沒有一個清晰的舍報的歸向,那我們自念、勸人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同歸于此,必然是一個大智大悲大威德的一個心智。雖然是在凡夫位上,但是可以做出不可思議的功德,何以故呢?能令往生有情一生成佛。凡夫能令其他有緣一生成佛,這個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是諸佛所贊歎,諸佛所守護。以這樣一個緣起,所謂“欲令一切有緣一生得不退轉,同歸極樂,同步入金光大道,無所迷失,圓滿菩提”這樣一個廣大的因緣,也就是平等面對一起衆生做圓滿回施的因緣,我們才立這樣一個誓,這個誓實在是我們究竟意樂所催熟的,也就是順性觀察,順佛願觀察的一個究竟意樂的認知得到的安心的喜悅,我們把這個喜悅傳達給周邊的有情,令其也得到這樣的安心、正行與喜悅。

  

希望大家能珍惜自己遇到阿彌陀佛果德圓滿回施的這樣一個教法,真正地珍惜它,真正地珍惜這樣一個一乘的究竟教誨,真正地把它作爲一個畢生守護的法則,使我們走出無量劫以來的輪回,在這一生中真正地做到不退轉的修持,在舍報之時歡喜地回到本家本國,在現世中安祥地來系念佛憶念佛。雖然有此界彼界取相說,雖然順性說無此界無彼界,但是我們知道無此界中運用此界,無彼界運用彼界,是妙用方便,正是勝義谛與俗谛的廣大交融,真實福德所在,那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安住于清淨的極樂世界,心歸于此,命歸于此,願歸于此,作爲歸于此,那是不亦樂乎的事情,那我們就是一個娑婆世界的遊客,遊曆在一切衆生如幻的業緣之中,不做染著,做一個自在的極樂中人。所以我們平時的功課也就是念佛憶佛,唯佛是念,乘佛願力,佛力住持,令我等于現緣中、種種作爲中時時自解脫,時時自抉擇,時時無挂礙,時時知如幻,時時心智如圓月,做一個娑婆世界的極樂中人。

  

祝福大家我們這一生都是最後生,我們這一念都是最後之一念,我們殘留的所有的業報都象大火炬一樣化作供佛的智慧,供佛的光明,來回到我們本有的清淨法界,無染無著,做一個無緣于世間的人,這樣與一切九界無緣,但與佛做一個清淨、隨順法性之緣。那我們系念于佛,正念于名號這樣一個修持一定會給我們帶來一個盡未來際不可思議的增上緣,或者說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或者說就是阿毗跋致的功德利益。作爲凡夫有情來說,一生欲得阿毗跋致,這在通常的教法中,尤其是顯教中,實在是難得難遇,那我們有幸于叁寶的加持,放光寺常住對我們的悲憫的這樣一個機會,遇到這樣一個殊勝的學習念佛法門的完整的機會,祝福大家把這個法帶回家去,把“不退轉”帶回家去,帶到社會上、帶到家庭中去,帶給我們的親人與朋友,來安穩社會,也安穩自身,安穩家庭,也安穩環境,安穩道場,也安穩道業,帶到自己的未來,直至見佛聞法,究竟抉擇,使我們不辜負釋迦文佛給我們這樣一個慈悲徹底究竟的教法,我們來頂戴它、傳播它、實踐它,一生于不退轉中做種種修持,種種作爲,法喜充滿,活著圓滿清淨安祥自在,撒手笑臉相迎阿彌陀佛。

  

《淨土法門之除疑、生信、安心、立誓、正行》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深心與菩薩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