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噶瑪天津仁波切法語(2006年4月~2012年4月)▪P17

  ..續本文上一頁頭雖多,尚且可忍;鞋內的碎塊,一丁點也不要忍受,立刻丟掉它。

  2007/12/29

  所有展現的東西,都來自心的取舍。

  2007/12/28

  很少人知道挨餓的滋味,斷食正可以經驗,慈悲由此生起。

  2007/12/27

  如果你一定要抱怨,那就對業報抱怨吧!

  2007/12/26

  有誰願意忍受貧窮?不然怎麼辦?接受事實,歡喜承受,忍耐忍耐。

  2007/12/25

  老實的人常常吃虧,取巧的人容易身敗名裂。

  2007/12/24

  想要致富就像毒藥,不可不慎!

  2007/12/23

  批評他人時,先問自己是否比他做得好?

  2007/12/22

  看他人過失時,也要反觀自己。

  2007/12/21

  平靜的日子不代表缺乏活力,反而充滿願景與理想,凡事就看你怎麼想。

  2007/12/20

  安定知足,不會令社會失去動力,反而會令心靈提升。

  2007/12/19

  窮時容易知足感恩,富時反而不易。

  2007/12/18

  吃葷、吃素都是吃,溫飽就好。

  2007/12/17

  一切由人自己做主,別牽拖他人。是人,則拒當野獸 ,別讓物欲戰勝理智。

  2007/12/16

  善用你忌妒的力量,轉爲競爭,而非破壞。

  2007/12/15

  別一再掉入妄想的陷阱之中,把握現在,別浪費看報的時間了!

  2007/12/14

  平安的日子,在于減少需求。

  2007/12/13

  知足是最珍貴的財富。

  2007/12/12

  拼命地累積財富,無有方休之日,最後終歸塵土,善用擁有的人身方可具義。

  2007/12/11

  只要欲望少一點,其實快樂就會多一些。

  2007/12/10

  「用完即丟」是現代的寫照,新生一代已經被殘害了,而我們仍然在研究新商品,滿足無知。

  2007/12/09

  欲望如大海,永不滿足。拒絕當欲望的奴隸,才能成爲心的主人。

  2007/12/08

  不曾擁有世界的人,才是世界之子。

  2007/12/07

  欲望獲得滿足時,便會失去吸引力,新的欲望會再出現。總有一天你會失望,那時將會難過、空虛、後悔。何必呢?欲足與欲不滿足都是同樣痛苦,饒了自己吧!

  2007/12/06

  欲望並不能給人帶來真正的快樂。

  2007/12/05

  現代的生活必將猶如篩米,淘汰率超乎想象。當你成爲被篩落的那一粒米時,怎麼辦?未雨綢缪,該是認真思考的時候了。

  2007/12/04

  民主時代同時帶來欺瞞,一旦科技進步到真假不分時,真鑽、假鑽就全會成爲石頭,而被抛棄,人心也就毫不在乎公義,活著將會僅剩痛苦。

  2007/12/03

  人需要的不多,只是貪心想要擁有,因而陷入不滿足的痛苦裏。將身體當金錢的奴隸使用,值得嗎?

  2007/12/02

  了身何似了心休,了得心兮身不愁。直心即道場,保持純淨的覺受。

  2007/12/01

  不殺生和護生都是對的,但未覺悟者若對人說法,則是不對的,因爲那是殺佛。

  2007/11/30

  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修道之始,止惡行善。

  2007/11/29

  有我,罪即生;忘卻佛無言,蓮花從口出。說好話,離是非之語。

  2007/11/28

  前念不生,後念不滅,佛心也。唯一在上師加持之下,體驗空性才能識得佛心。

  2007/11/27

  企圖想從神那裏獲得想要的,你必須先認知自己並非神。所以怎麼獲得呢?

  2007/11/26

  愛是自我延伸慈悲。爲讓自己增廣內在心量,接納更多的人與事,不做計較。

  2007/11/25

  批評與對抗只能增加人心混亂,而不會增長啓發。

  2007/11/24

  大悲咒不是萬靈丹,更不是有應公。持誦大悲咒,應如觀世音聞聲救苦。

  2007/11/23

  心迷經轉,心悟轉經。迷悟在于放下執著。

  2007/11/22

  念經不是工具,心得不在口吟。安住當下,將問題單純化,對誰都好。

  2007/11/21

  僞善者以宣揚慈悲標榜,利用信仰狂熱製造問題,以滿私欲,做各種權力之殘酷行爲—他帶來了惡業,我們應該唾棄如是者。

  2007/11/20

  未解佛的真實性之前,信仰就像凡夫盲目追隨習俗一樣,毫無益處。

  2007/11/19

  以智慧了解宇宙,可以看到定律的交替,但不可預測什麼才是智慧。

  2007/11/18

  以知識了解宇宙,可以看到天體運行的規律,故可預測。心則無法預知,但可警覺地守護它,如牧羊人看護羊群。

  2007/11/17

  「信誠」是人忠實的朋友,是娑婆世界旅途的糧食,是生生世世無上的財富。

  2007/11/16

  「誠實」是領受佛的法教、承受功德的根本。

  2007/11/15

  見佛實在很難,能逢說佛法的人亦難,堅信佛法者更難。

  2007/11/14

  恩典存在于人內心深處的佛性裏。表現在人與世界的互動之中。

  2007/11/13

  若出家人也從事心理輔導,做心理治療就像是弘揚佛法一樣。

  2007/11/12

  唯一能將人類從心靈的毀壞性解脫出來的,只有大手印與大圓滿,中觀的見地是鑰。

  2007/11/11

  從無外得,亦無外可得。所說是究竟的相。

  2007/11/10

  習氣是上天堂與下地獄的本錢。

  2007/11/09

  讓自己存在,唯有提升心靈層次,才能看見眼睛。

  2007/11/08

  以行善來淨化罪惡,以忏悔來淨化邪魔。如是才是修行的本懷。

  2007/11/07

  什麼都比不上羞辱,更令人懂得寬恕。

  2007/11/06

  過去不可得,連記憶也不存在。但我明明記得,這又是怎麼一回事?答案很簡單,你尚未忘記。

  2007/11/05

  不執著功德,更勝于功德本身。

  2007/11/04

  功德遠勝過于財富。

  2007/11/03

  狂釁覆滅。是說:行爲疏狂放浪,不拘小節,偏激沖動,容易遭受殺身之禍。

  2007/11/02

  不恥勞辱,不慕虛華。是說:從事辛苦的工作,不必感到難爲情;不該貪慕榮華富貴,而從事下賤的工作。

  2007/11/01

  不快樂,是因爲你覺得自己得不到愛。何不布施一點愛給他人,改變自己的志趣,感受一下愛的真谛。

  2007/10/31

  快樂的生活,讓陽光照進汝心。

  2007/10/30

  日行一善,真的會轉運。

  2007/10/29

  不吝助人,于己受惠。

  2007/10/28

  逢迎獻媚,終被鄙棄。

  2007/10/27

  人又不是動物,誰甘願受人使喚?

  2007/10/26

  濫加殘害他人,猶似對天吐痰。

  2007/10/25

  勿寬以待己,嚴以律他。

  2007/10/24

  諸事扪心自省,盡心了嗎?

  2007/10/23

  寄望未來,不如把握現在。

  2007/10/22

  時間是概念。急著看表等下班的人,時間對他特別嚴苛,所以走得特別慢。

  2007/10/21

  性格決定一切。

  2007/10/20

  輕忽不得,損失很難彌補。

  2007/10/19

  挑戰不是頻換工作,而是始終如一。

  2007/10/18

  不變的工作,可以用愉悅的心去完成,因爲熟悉啊!

  2007/10/17

  吃飽時,還會有入席般的口欲嗎?

  2007/10/16

  每個人都在別人的舞臺扮演自己的角色。

  2007/10/15

  發生了,就接受。

  2007/10/14

  男人是與生俱來的強勢,別跟他一般見識。

  2007/10/13

  女人是天生驕傲的,讓她一點無妨。

  2007/10/12

  善待自己,最好心中無瞋。

  2007/10/11

  不敢面對壓力,而結束自己生命的人,壓力不但未減,反而更增。因爲在地獄中,根本得不到任何幫助,連訴苦的對象也無。

  2007/10/10

  身體的傷易愈,心裏的傷難平,因爲尚學不會「忘記」。

  2007/10/09

  仁波切總是人,難免也有犯錯的時候,何況是凡夫?同樣的錯,意義卻不凡!

  2007/10/08

  富有之時,一頓大餐難填空虛心靈。

  2007/10/07

  窮困之時,一塊面包猶勝大餐,簡直無價。

  2007/10/06

  學問再高,也不能令自己超越生死輪回,但是可以傳達、利益他人。

  2007/10/05

  近視的人,不用戴眼鏡,因爲心已被蒙蔽。

  2007/10/04

  講話的技巧,確實可以令人相信,但是只有一次。

  2007/10/03

  人心是不可以輕信的。

  2007/10/02

  防人之心不可無,但也別防到所有人都知道你在防他。

  2007/10/01

  給人一條路走,他日好相逢。

  2007/09/30

  曾經受過痛的人,比較具有同理心,願意幫助同樣遭遇的人。

  2007/09/29

  昨夜的,已經消失了。天亮時,未來充滿著光明,別輕言放棄。

  2007/09/28

  幸福的生活,不是爲了滿足欲望。

  2007/09/27

  欲望就像星際黑洞,永遠填不飽。

  2007/09/26

  活著不只是爲了滿足欲求。

  20…

《噶瑪天津仁波切法語(2006年4月~2012年4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