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空。」五蘊即是身心,清楚的了解自己,便可度
一切苦厄。
認識環境的方法-可依《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的現象,不論人、事、時、地、
物皆「因緣聚散」,故諸行無常,虛妄不實,剎那生滅,應如實觀照
,念念分明。就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二、何謂「破」-破一切煩惱、執著。所有的煩惱,皆因執著有個主觀的自
己和客觀的環境所引起!如能看清事實的真相,即可看破,而自然的放
下。
自我省思
1、您最放不下的是?
2、您爲什麼放不下?
3、放下了又會如何?
成功的心境-活在當下
「我思故我在」,難道不思,我就不在嗎?人唯有活在「當下」才是真
真實的,離開此刻,一切盡是虛幻不實。
生:爲何當下是真,一切盡妄?
師:《金剛經》雲:
「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已經消失,故不可以得到。
「現在」心不可得-現在已是生滅,故不可以得到。
「未來」心不可得-未來還沒發生,故不可以得到。
「叁心」皆不可得-叁時只是名詞,故不可以得到。
當下並非「現在」,它不是時間的概念,而是破除一切時空的意境。
生:爲何當下是破除時空?
師:譬如:
人有「一世」,就有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
人有「叁世」,就有前世、今生、來世的概念。
人有「累世」,就無過去、現在、未來的概念。
一世就是一「直線」,累世便是這線無限的延伸,最後成爲「圓形」。
師:此圓圈,那一點是起點?
生:每一點皆是「起點」。
師:那一點是終點?
生:每一點盡是「終點」。
師:這不就對了嗎?常人以爲有起、終二點,其實二點根本就是同一點。故無,
過去、現在、未來,叁心皆不可得,此破「時間」的概念!
生:那空間的概念呢?
師:天有四季,「春、夏、秋、冬」;地有四方,「東、南、西、北」。這些名
詞,皆是人們命名而訂立的。
師:東方在哪裏?
生:日出之方向!
師:地球東方的星球,以它來看地球的東方,是它的何方?
生:應該是西方!
師:那不就對了嗎?常人以爲有東、西二方,其實二方本是同一方。十法界,東
南西北、四維上下,本是一真法界,此破「空間」的概念!
生:時空皆破,此人是否就能安然自在?
師:還未達到!時空就是「宇宙」,萬物便在其中,人是萬物之一,所以,最後
還要破「我的」概念。
生:怎樣破我執?
師:融入萬物,回歸自然。譬如:
「一個石頭,丟入大海,石頭是石頭,大海是大海;
一顆水珠,滴入大海,水融入大海,水就是大海。」
「我執」如石頭,舍大用小是愚癡;「破執」如水珠,舍小用大是智慧。能
如此!才是活在當下。
自我省思
1、要怎樣活在當下?
2、時空的定義爲何?
3、爲何叁心不可得?
成功的發現-明白真理
人爲是「發明」,自然是「發現」。一切覺者是「發現真理」,而並
非發明或是創造真理。
生:什麼是發現真理?
師: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即是「環境」,人生便是「自己」,所以人
應「認識環境,了解自己。」
生:如何了解其真相?
師:透過觀察一切現象,知道萬物都是短暫,並且剎那生滅,皆是變化無常,不
能永久保存,故知萬法虛幻不實,宜明「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當處出生,
隨處滅盡。」的道理。
生:當從何處觀察起?
師:先從自己觀起,後觀一切外境。每人皆有身與心,觀身知「無常」,觀心覺
「生滅」,既察生滅,便知無常,既是無常,何需執我,既破我執,那
來有受,既是無受,那有苦樂,若離苦樂,便得清淨。
生:又如何觀察外境?
師:海水有漲有退,但海水依舊是海水;太陽有起有落,但太陽依然是太陽。一
切現象表面是變化,看似有生有滅,可是,其本來面目卻是永恒不變,而是
不生不滅。「所觀」一切是變化,「能觀」一切是不變,若是不執著「能
所」,即是中道,亦不執中道,便無所得,一無所得,心無罣礙,究竟解
脫。
自我省思
1、您的想法認爲什麼是真理?
2、您對宇宙、人生有何定義?
3、要如何觀察自己和環境呢?
成功的身心-自然現象
心情可以「調整」,身體可以「調養」。心情不好,出去走走;身體
不好,走到哪裏?
生:人若生病,真的很苦!
師:話雖不錯,但心不要被它折磨,真正苦的是心,而非身。
生:我不懂?
師:您當了解-是身在痛、心在苦,名爲痛苦。身是「生理」,心是「心理」;
物質和精神産生痛苦的感受。如果知道此理,心就不會被身所影響!
生:身體病了,可以不管它嗎?
師:不是這個意思。有病當然要看醫生,看完以後,就不要再擔心病什麼時候會
好、或者會不會好、甚 至死亡!
生:該用何種心態來面對?
師:「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心留給自己。」做該做的事,盡該盡的責任,接下來
就順應自然。
生:那,死了怎麼辦?
師:死了就死了,還能怎麼辦!您有見過花開而不凋謝的嗎?
生:沒有!
師:您有見過海水潮起而不潮落的嗎?
生:沒有!
師:既然是這樣!您還在擔心什麼、折磨什麼?其實真正能使人受苦的是-心。
所以,「身病好醫,心病難治。」
自我省思
1、生病時,您擔心什麼?
2、要怎樣才不致常生病?
3、人應該如何面對死亡?
成功的解脫-離苦得樂
一切的現象,皆是「有生有滅」;現象的本體,才是「不生不滅」。
若知無常即是常,當下解脫,離苦得樂。
生:苦從何來?
師:苦從身心而來。身體會造成生理的生、老、病、死;內心會産生心理的憂、
悲、苦、惱。身心的感覺,引起苦的折磨!
生:難道所有的感受皆苦嗎?
師:「痛苦」的本身就是苦,當「快樂」消失亦是苦,「不苦不樂」也是苦,沒
有體悟自性,看清真相, 一切盡是苦,唯有自悟、自行、自證,方能「離苦
得樂」。
生:如何離苦得樂?
師:「知道苦的『事實』-您當看清!造成苦的『原因』-您應了解!去除苦的
『障礙』-您要決心!找滅苦的『方法』-您須行動!」
生:若還有苦呢?
師:告訴當事者,世間一切時時皆在變化,包括您現在的苦,也會改變。
一、「時間」會治療您的痛苦。
二、「空間」會改變您的想法。
叁、「人事」會取代您的記憶。
四、「一切」會轉換您的無知。
自我省思
1、何痛何苦?
2、苦從何來?
2、如何離苦?
成功的本源-清淨自性
六祖慧能大師雲:「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生:自性爲何本來清淨?
師:因爲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生:爲何不生不滅?
師:您未生之前在哪裏?離開世間到哪裏?
生:不知道。
師:未生之前就有您,滅亡之後還是您。您不因生而有,也不因滅而無,有生有
滅只是身體,不生不滅才是生命。
生:爲何不垢不淨?
師:「有物」有垢淨。未染之前爲淨,已染之後爲垢,故有垢有淨。如身心,身
是有形,心中有物。
「無物」無垢淨。既是無物,那有染與不染,既無此問題,那有垢淨。如自
性無形,離開垢淨的相對,那是不垢不淨。
生:爲何不增不減?
師:「智者」之人,並非增其智,而是愚癡少一點!
「愚者」之人,並非減其智,而是愚癡多一點!
自性就像太陽,無明好比烏雲。是烏雲遮蔽太陽,才有明有暗、有智有愚。
故「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即是不增不減。
自我省思
1、自性爲何本來清淨?
2、請您舉例不生不滅?
3、生活如何不增不減?
成功的突破-妄想執著
心本清淨,因「妄想」而起煩惱;心無罣礙,因「執著」而起痛苦。
若無妄想、執著,本無一物,何染塵埃。
《一念之間(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