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念之间(下)▪P3

  ..续本文上一页空。」五蕴即是身心,清楚的了解自己,便可度

  一切苦厄。

  认识环境的方法-可依《金刚经》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的现象,不论人、事、时、地、

  物皆「因缘聚散」,故诸行无常,虚妄不实,剎那生灭,应如实观照

  ,念念分明。就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二、何谓「破」-破一切烦恼、执着。所有的烦恼,皆因执着有个主观的自

  己和客观的环境所引起!如能看清事实的真相,即可看破,而自然的放

  下。

  

  自我省思

  

1、您最放不下的是?

  2、您为什么放不下?

  3、放下了又会如何?

  

成功的心境-活在当下

  

  

  「我思故我在」,难道不思,我就不在吗?人唯有活在「当下」才是真

  真实的,离开此刻,一切尽是虚幻不实。

  

生:为何当下是真,一切尽妄?

  师:《金刚经》云:

  「过去」心不可得-过去已经消失,故不可以得到。

  「现在」心不可得-现在已是生灭,故不可以得到。

  「未来」心不可得-未来还没发生,故不可以得到。

  「三心」皆不可得-三时只是名词,故不可以得到。

  当下并非「现在」,它不是时间的概念,而是破除一切时空的意境。

  生:为何当下是破除时空?

  师:譬如:

  人有「一世」,就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概念。

  人有「三世」,就有前世、今生、来世的概念。

  人有「累世」,就无过去、现在、未来的概念。

  一世就是一「直线」,累世便是这线无限的延伸,最后成为「圆形」。

  师:此圆圈,那一点是起点?

  生:每一点皆是「起点」。

  师:那一点是终点?

  生:每一点尽是「终点」。

  师:这不就对了吗?常人以为有起、终二点,其实二点根本就是同一点。故无,

  过去、现在、未来,三心皆不可得,此破「时间」的概念!

  生:那空间的概念呢?

  师:天有四季,「春、夏、秋、冬」;地有四方,「东、南、西、北」。这些名

  词,皆是人们命名而订立的。

  师:东方在哪里?

  生:日出之方向!

  师:地球东方的星球,以它来看地球的东方,是它的何方?

  生:应该是西方!

  师:那不就对了吗?常人以为有东、西二方,其实二方本是同一方。十法界,东

  南西北、四维上下,本是一真法界,此破「空间」的概念!

  生:时空皆破,此人是否就能安然自在?

  师:还未达到!时空就是「宇宙」,万物便在其中,人是万物之一,所以,最后

  还要破「我的」概念。

  生:怎样破我执?

  师:融入万物,回归自然。譬如:

  「一个石头,丢入大海,石头是石头,大海是大海;

  一颗水珠,滴入大海,水融入大海,水就是大海。」

  「我执」如石头,舍大用小是愚痴;「破执」如水珠,舍小用大是智慧。能

  如此!才是活在当下。

  

  自我省思

  

1、要怎样活在当下?

  2、时空的定义为何?

  3、为何三心不可得?

  

成功的发现-明白真理

  

  

  人为是「发明」,自然是「发现」。一切觉者是「发现真理」,而并

  非发明或是创造真理。

  

生:什么是发现真理?

  师:就是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即是「环境」,人生便是「自己」,所以人

  应「认识环境,了解自己。」

  生:如何了解其真相?

  师:透过观察一切现象,知道万物都是短暂,并且剎那生灭,皆是变化无常,不

  能永久保存,故知万法虚幻不实,宜明「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当处出生,

  随处灭尽。」的道理。

  生:当从何处观察起?

  师:先从自己观起,后观一切外境。每人皆有身与心,观身知「无常」,观心觉

  「生灭」,既察生灭,便知无常,既是无常,何需执我,既破我执,那

  来有受,既是无受,那有苦乐,若离苦乐,便得清净。

  生:又如何观察外境?

  师:海水有涨有退,但海水依旧是海水;太阳有起有落,但太阳依然是太阳。一

  切现象表面是变化,看似有生有灭,可是,其本来面目却是永恒不变,而是

  不生不灭。「所观」一切是变化,「能观」一切是不变,若是不执着「能

  所」,即是中道,亦不执中道,便无所得,一无所得,心无罣碍,究竟解

  脱。

  

自我省思

  

1、您的想法认为什么是真理?

  2、您对宇宙、人生有何定义?

  3、要如何观察自己和环境呢?

  

成功的身心-自然现象

  

  

  心情可以「调整」,身体可以「调养」。心情不好,出去走走;身体

  不好,走到哪里?

  

生:人若生病,真的很苦!

  师:话虽不错,但心不要被它折磨,真正苦的是心,而非身。

  生:我不懂?

  师:您当了解-是身在痛、心在苦,名为痛苦。身是「生理」,心是「心理」;

  物质和精神产生痛苦的感受。如果知道此理,心就不会被身所影响!

  生:身体病了,可以不管它吗?

  师:不是这个意思。有病当然要看医生,看完以后,就不要再担心病什么时候会

  好、或者会不会好、甚 至死亡!

  生:该用何种心态来面对?

  师:「把身体交给医生,把心留给自己。」做该做的事,尽该尽的责任,接下来

  就顺应自然。

  生:那,死了怎么办?

  师:死了就死了,还能怎么办!您有见过花开而不凋谢的吗?

  生:没有!

  师:您有见过海水潮起而不潮落的吗?

  生:没有!

  师:既然是这样!您还在担心什么、折磨什么?其实真正能使人受苦的是-心。

  所以,「身病好医,心病难治。」

  

  自我省思

  

1、生病时,您担心什么?

  2、要怎样才不致常生病?

  3、人应该如何面对死亡?

  

成功的解脱-离苦得乐

  

  

   一切的现象,皆是「有生有灭」;现象的本体,才是「不生不灭」。

  若知无常即是常,当下解脱,离苦得乐。

  

生:苦从何来?

  师:苦从身心而来。身体会造成生理的生、老、病、死;内心会产生心理的忧、

  悲、苦、恼。身心的感觉,引起苦的折磨!

  生:难道所有的感受皆苦吗?

  师:「痛苦」的本身就是苦,当「快乐」消失亦是苦,「不苦不乐」也是苦,没

  有体悟自性,看清真相, 一切尽是苦,唯有自悟、自行、自证,方能「离苦

  得乐」。

  生:如何离苦得乐?

  师:「知道苦的『事实』-您当看清!造成苦的『原因』-您应了解!去除苦的

  『障碍』-您要决心!找灭苦的『方法』-您须行动!」

  生:若还有苦呢?

  师:告诉当事者,世间一切时时皆在变化,包括您现在的苦,也会改变。

  一、「时间」会治疗您的痛苦。

  二、「空间」会改变您的想法。

  三、「人事」会取代您的记忆。

  四、「一切」会转换您的无知。

  

  自我省思

  

1、何痛何苦?

  2、苦从何来?

  2、如何离苦?

  

成功的本源-清净自性

  

  

  六祖慧能大师云:「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生:自性为何本来清净?

  师:因为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生:为何不生不灭?

  师:您未生之前在哪里?离开世间到哪里?

  生:不知道。

  师:未生之前就有您,灭亡之后还是您。您不因生而有,也不因灭而无,有生有

  灭只是身体,不生不灭才是生命。

  生:为何不垢不净?

  师:「有物」有垢净。未染之前为净,已染之后为垢,故有垢有净。如身心,身

  是有形,心中有物。

  「无物」无垢净。既是无物,那有染与不染,既无此问题,那有垢净。如自

  性无形,离开垢净的相对,那是不垢不净。

  生:为何不增不减?

  师:「智者」之人,并非增其智,而是愚痴少一点!

  「愚者」之人,并非减其智,而是愚痴多一点!

  自性就像太阳,无明好比乌云。是乌云遮蔽太阳,才有明有暗、有智有愚。

  故「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即是不增不减。

  

  自我省思

  

1、自性为何本来清净?

  2、请您举例不生不灭?

  3、生活如何不增不减?

  

成功的突破-妄想执着

  

  

  心本清净,因「妄想」而起烦恼;心无罣碍,因「执着」而起痛苦。

  若无妄想、执着,本无一物,何染尘埃。

  

《一念之间(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