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念之间(下)▪P2

  ..续本文上一页

  生:怎能这样算!

  师:您的领带买多少钱?在那里买?

  生:参百元,在夜市买。

  师:如将此领带,放置百货公司的专柜。依您看,至少可以卖多少钱?

  生:起码也有壹千伍佰元以上。

  师:那就对了!

  物品本来是一样的,全由「商人」之摆设和包装,来提高它的「行情」;人

  的本质也是如此,全由「自己」之努力和塑造,来创造它的「价值」。

  生:老师您值多少?

  师:您说呢?

  生:无价之宝。

  师:您太狗腿了!

  

  自我省思

  

1、您值多少价啊?

  2、以什么来评估?

  3、您真有实力吗?

  

成功的推手-心怀感恩

  

  

  感恩「老天」,雨降甘霖;感恩「大地」,长养万物;感恩「国家」,

  培育成才;感恩「父母」,养育之情;感恩「师长」,谆谆教诲;感恩

  「大众」,互相砥砺,感恩「一切」……

  

生:为何要感谢一切?

  师:人不可离群而索居,即使独自一人,也要靠万物方能赖以维生。犹如陈之藩

  先生所言:「要感谢的人太多,不如谢天。」人之所以成功,亦非单靠自己

  而可成就,需要众人相扶持,方可成大事、立大功!正如:

  一、众星拱月-如果您是「月亮」,众人便是「星星」。月亮须有众星的衬

  托;红花须有绿叶的搭配。如果没有这些,明月就会显得孤单,红花就

  会显得突兀。

  二、水涨船高-如果您是「大船」,众人便是「海水」。大船须有潮水的推

  升;大山须有细石的堆积。假设没有这些,大船就会渐渐下沉,大山就

  会慢慢滑落。

  万物皆是互动,如「日月相推,而生一日;寒暑交替,而成一年。」人之相

  处,亦复如是。

  生:推动人们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谁?

  师:是您那颗「感恩的心」!

  

  自我省思

  

1、您都怎样孝顺父母?

  2、谁是您尊敬的老师?

  3、天地给您何种启示?

  

成功的沉思-三省吾身

  

  

  

  流下「忏悔」的眼泪,颗颗如珍珠;流下「悔恨」的眼泪,粒粒皆毒药。

  

生:何谓忏悔?

  师:反省以往过失,名为「忏」;坚决未来不犯,名为「悔」。彻底改过向善,

  名「忏悔」。

  生:人该如何反省自己?

  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早晨起床,当「感 恩」一切;晚上睡前,当「反省」己身。

  一、反省今日,「做事」是否尽忠职守?如有摸鱼、抱怨、批评等,今日您

  就对事「不忠」, 当忏悔!

  二、反省今日,「做人」是否言而无信?如有不实、欺骗、借口等,今日您

  就对人「不信」,当忏悔!

  三、反省今日,「学习」是否用心复习?如有怠惰、散漫、偷懒等,今日您

  就对己「不实」,当忏悔!

  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先生,其父深知此理,故取曾子之语,「为人谋

  而不忠乎」?命名「忠谋」来告诫其子,故有今日「半导体之父」的美

  名!

  

  自我省思

  

1、忏悔的功能有哪些?

  2、您都怎样反省自己?

  3、人为何犯同样的错?

  

成功的修身-格物致知

  

  

  

  革除物欲,恢复良知便是-「格物致知」;观念清楚,思想正确即是-

  「诚意正心」。

  

生:人皆有欲望,如何去除?

  师:欲望不是用去除而是要「看清」。正如,落叶并非

   一日可除,欲望不是一时可断。唯有看清欲望的

   本质,才不致被迷惑。

  「不了解它,会把欲望当成真实,故起『贪着』!

  如明白它,知道欲望即是虚幻,故会『远离』!

  清楚一切,远离欲望的诱惑力,便是『觉悟』!」

  生:清楚与正确如何分辨?

  师:清楚即是不迷惑,正确即是不偏差。

  即是:

  「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自我省思

  

1、修身养性有何次第?

  2、欲望的本质是什么?

  3、如何能达到觉正净?

  

成功的修行-洗涤自心

  

  

「身脏」知道要洗澡,「物乱」知道要排好,「心烦」不知如何好?

  

生:心是无形怎会烦?

  师:既是无形那有烦!

  生:虽是无形烦依旧?

  师:烦归无形自然除!

  生:为何要勤修戒、定、慧?

  师:「勤」者念念清楚,「修」者由迷入悟,因无明,故「勤修」。

  一、「戒」从表面来说,便是「诸恶莫作」;由根本来谈,即是「心地无非」。

  二、「慧」从表面来说,便是「众善奉行」;由根本来谈,即是「心地无痴」。

  三、「定」从表面来说,便是「自净其意」;由根本来谈,即是「心地无乱」。

  生:为何要息灭贪、瞋、痴?

  师:「息」者屏息诸缘,「灭」者勿生一念,因烦恼,故「息灭」。

  一、「贪」即贪爱,顺境而起贪,心想欲取。

  二、「瞋」即憎恨,逆境而起瞋,心厌舍去。

  三、「痴」即无明,不知而起痴,心起颠倒。

  

  自我省思

  

1、心在哪里?

  2、怎么找寻?

  3、如何洗心?

  

成功的修道-清心寡欲

  

  

  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太多便是「贪欲」,不要却是「愚痴」,

  恰到好处才是「学问」。

  

生:何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师:为学的方法,在于日日「增长所知」;为道的工夫,在于天天「减少贪欲」

  。读书的目的,是使人「明理」。理明之后,气质自然会改变,人格也就健

  全。并非为名利而读,为文凭而念!

  生:人若是没有欲望,怎能进步?

  师:什么是进步?

  生:比以前更好。

  师:什么是更好?

  生:生活过的更快乐。

  师:什么是快乐。

  生:内心无忧无虑。

  师:什么是无罣碍?

  生:内心清静。

  师:怎样才能清静?

  生:欲望减少,清静现前。啊,我知道了!

  师:人若反推,就能得到真正的答案。所以说,损之又 损,至于无为,以达到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境界!

  

  自我省思

  

1、您到底要什么?

  2、为道如何日损?

  3、如何才是进步?

  

成功的观照-了解自己

  

  

   能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觉悟的人」!不明白的人,依旧在迷惑当中!

  

生:何谓悟?

  师:明白自己的心,就是「悟」!

  生:怎样才能知道?

  师:凡事皆透过观察和实证,必可得到您要的答案!例如-要了解植物,须知道

  它的组成有三大部份「根」、「茎」、「叶」。

  生:如何观察?

  师:所谓观察并非局限在用眼睛看,而是用身体的感官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

  闻、尝一尝、摸一摸、想一想,所得到的结果,都可谓之「观察」。且观察

  要有-「客观」的态度、「主动」的精神、「细心」的察觉、「耐心」的等

  待。透过这些过程,以及自己实地参与便是「实证」,并非凭空想像,因为

  真理是可以「印证」的!

  生:那如何应用在观察自己的身上?

  师:要了解自己,应知组成的三大部份- 「身」、「心」、「灵」。

  一、去观察身体的变化及了解其作用,您就不会「执着它」。

  二、去观察心理的感受及清楚其起伏,您就不会「妄想它」。

  三、去观察心灵的本质及证悟其空性,您就不会「迷失它」。

  

  自我省思

  

1、您有了解自己吗?

  2、体会出身心灵吗?

  3、该如何观察自己?

  

成功的智慧-看清真相

  

  

   有智慧的人,学会「放下」;有执着的人,学会「拥有」。放下需要

  学习,执着却是与生俱来!

  

生:如何放下?

  师:「看破」才能放下!所谓看破,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而是积极的人生观。

  一、何谓「看」-就是看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

  了解自己的方法-可依《心经》所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

  密多时,照见五蕴皆…

《一念之间(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