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念之間(下)▪P2

  ..續本文上一頁

  生:怎能這樣算!

  師:您的領帶買多少錢?在那裏買?

  生:參百元,在夜市買。

  師:如將此領帶,放置百貨公司的專櫃。依您看,至少可以賣多少錢?

  生:起碼也有壹千伍佰元以上。

  師:那就對了!

  物品本來是一樣的,全由「商人」之擺設和包裝,來提高它的「行情」;人

  的本質也是如此,全由「自己」之努力和塑造,來創造它的「價值」。

  生:老師您值多少?

  師:您說呢?

  生:無價之寶。

  師:您太狗腿了!

  

  自我省思

  

1、您值多少價啊?

  2、以什麼來評估?

  3、您真有實力嗎?

  

成功的推手-心懷感恩

  

  

  感恩「老天」,雨降甘霖;感恩「大地」,長養萬物;感恩「國家」,

  培育成才;感恩「父母」,養育之情;感恩「師長」,諄諄教誨;感恩

  「大衆」,互相砥砺,感恩「一切」……

  

生:爲何要感謝一切?

  師:人不可離群而索居,即使獨自一人,也要靠萬物方能賴以維生。猶如陳之藩

  先生所言:「要感謝的人太多,不如謝天。」人之所以成功,亦非單靠自己

  而可成就,需要衆人相扶持,方可成大事、立大功!正如:

  一、衆星拱月-如果您是「月亮」,衆人便是「星星」。月亮須有衆星的襯

  托;紅花須有綠葉的搭配。如果沒有這些,明月就會顯得孤單,紅花就

  會顯得突兀。

  二、水漲船高-如果您是「大船」,衆人便是「海水」。大船須有潮水的推

  升;大山須有細石的堆積。假設沒有這些,大船就會漸漸下沈,大山就

  會慢慢滑落。

  萬物皆是互動,如「日月相推,而生一日;寒暑交替,而成一年。」人之相

  處,亦複如是。

  生:推動人們成功,最大的功臣是誰?

  師:是您那顆「感恩的心」!

  

  自我省思

  

1、您都怎樣孝順父母?

  2、誰是您尊敬的老師?

  3、天地給您何種啓示?

  

成功的沈思-叁省吾身

  

  

  

  流下「忏悔」的眼淚,顆顆如珍珠;流下「悔恨」的眼淚,粒粒皆毒藥。

  

生:何謂忏悔?

  師:反省以往過失,名爲「忏」;堅決未來不犯,名爲「悔」。徹底改過向善,

  名「忏悔」。

  生:人該如何反省自己?

  師:曾子曰:「吾日叁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

  乎?」早晨起床,當「感 恩」一切;晚上睡前,當「反省」己身。

  一、反省今日,「做事」是否盡忠職守?如有摸魚、抱怨、批評等,今日您

  就對事「不忠」, 當忏悔!

  二、反省今日,「做人」是否言而無信?如有不實、欺騙、借口等,今日您

  就對人「不信」,當忏悔!

  叁、反省今日,「學習」是否用心複習?如有怠惰、散漫、偷懶等,今日您

  就對己「不實」,當忏悔!

  臺積電的董事長張忠謀先生,其父深知此理,故取曾子之語,「爲人謀

  而不忠乎」?命名「忠謀」來告誡其子,故有今日「半導體之父」的美

  名!

  

  自我省思

  

1、忏悔的功能有哪些?

  2、您都怎樣反省自己?

  3、人爲何犯同樣的錯?

  

成功的修身-格物致知

  

  

  

  革除物欲,恢複良知便是-「格物致知」;觀念清楚,思想正確即是-

  「誠意正心」。

  

生:人皆有欲望,如何去除?

  師:欲望不是用去除而是要「看清」。正如,落葉並非

   一日可除,欲望不是一時可斷。唯有看清欲望的

   本質,才不致被迷惑。

  「不了解它,會把欲望當成真實,故起『貪著』!

  如明白它,知道欲望即是虛幻,故會『遠離』!

  清楚一切,遠離欲望的誘惑力,便是『覺悟』!」

  生:清楚與正確如何分辨?

  師:清楚即是不迷惑,正確即是不偏差。

  即是:

  「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自我省思

  

1、修身養性有何次第?

  2、欲望的本質是什麼?

  3、如何能達到覺正淨?

  

成功的修行-洗滌自心

  

  

「身髒」知道要洗澡,「物亂」知道要排好,「心煩」不知如何好?

  

生:心是無形怎會煩?

  師:既是無形那有煩!

  生:雖是無形煩依舊?

  師:煩歸無形自然除!

  生:爲何要勤修戒、定、慧?

  師:「勤」者念念清楚,「修」者由迷入悟,因無明,故「勤修」。

  一、「戒」從表面來說,便是「諸惡莫作」;由根本來談,即是「心地無非」。

  二、「慧」從表面來說,便是「衆善奉行」;由根本來談,即是「心地無癡」。

  叁、「定」從表面來說,便是「自淨其意」;由根本來談,即是「心地無亂」。

  生:爲何要息滅貪、瞋、癡?

  師:「息」者屏息諸緣,「滅」者勿生一念,因煩惱,故「息滅」。

  一、「貪」即貪愛,順境而起貪,心想欲取。

  二、「瞋」即憎恨,逆境而起瞋,心厭舍去。

  叁、「癡」即無明,不知而起癡,心起顛倒。

  

  自我省思

  

1、心在哪裏?

  2、怎麼找尋?

  3、如何洗心?

  

成功的修道-清心寡欲

  

  

  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太多便是「貪欲」,不要卻是「愚癡」,

  恰到好處才是「學問」。

  

生:何謂「爲學日益,爲道日損?」

  師:爲學的方法,在于日日「增長所知」;爲道的工夫,在于天天「減少貪欲」

  。讀書的目的,是使人「明理」。理明之後,氣質自然會改變,人格也就健

  全。並非爲名利而讀,爲文憑而念!

  生:人若是沒有欲望,怎能進步?

  師:什麼是進步?

  生:比以前更好。

  師:什麼是更好?

  生:生活過的更快樂。

  師:什麼是快樂。

  生:內心無憂無慮。

  師:什麼是無罣礙?

  生:內心清靜。

  師:怎樣才能清靜?

  生:欲望減少,清靜現前。啊,我知道了!

  師:人若反推,就能得到真正的答案。所以說,損之又 損,至于無爲,以達到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的境界!

  

  自我省思

  

1、您到底要什麼?

  2、爲道如何日損?

  3、如何才是進步?

  

成功的觀照-了解自己

  

  

   能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覺悟的人」!不明白的人,依舊在迷惑當中!

  

生:何謂悟?

  師:明白自己的心,就是「悟」!

  生:怎樣才能知道?

  師:凡事皆透過觀察和實證,必可得到您要的答案!例如-要了解植物,須知道

  它的組成有叁大部份「根」、「莖」、「葉」。

  生:如何觀察?

  師:所謂觀察並非局限在用眼睛看,而是用身體的感官去看一看、聽一聽、聞一

  聞、嘗一嘗、摸一摸、想一想,所得到的結果,都可謂之「觀察」。且觀察

  要有-「客觀」的態度、「主動」的精神、「細心」的察覺、「耐心」的等

  待。透過這些過程,以及自己實地參與便是「實證」,並非憑空想像,因爲

  真理是可以「印證」的!

  生:那如何應用在觀察自己的身上?

  師:要了解自己,應知組成的叁大部份- 「身」、「心」、「靈」。

  一、去觀察身體的變化及了解其作用,您就不會「執著它」。

  二、去觀察心理的感受及清楚其起伏,您就不會「妄想它」。

  叁、去觀察心靈的本質及證悟其空性,您就不會「迷失它」。

  

  自我省思

  

1、您有了解自己嗎?

  2、體會出身心靈嗎?

  3、該如何觀察自己?

  

成功的智慧-看清真相

  

  

   有智慧的人,學會「放下」;有執著的人,學會「擁有」。放下需要

  學習,執著卻是與生俱來!

  

生:如何放下?

  師:「看破」才能放下!所謂看破,不是消極的人生態度,而是積極的人生觀。

  一、何謂「看」-就是看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

  了解自己的方法-可依《心經》所言:「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

  密多時,照見五蘊皆…

《一念之間(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