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念之間(中)▪P4

  ..續本文上一頁如何處理才好?

  師:能在一起是「緣份」,順利分開是「學問」。兩性交往,勿論誰是誰非;兩者分開,莫起愛恨情仇。若真是觀念不能溝通,只有選擇各自發展。首先「開導」對方、其次「幫助」對方、再來「祝福」對方、最後「離開」對方。

  自我省思

  

1、何謂愛情?

  2、如何相處?

  3、怎麼分手?

  

成功的婚姻-牽手走過

  

  父子應像「兄弟」,才好溝通;母女應像「姐妹」,才好相處;夫妻

  應像「朋友」,才好作伴。

  

生:如何建立成功的婚姻?

  

師:婚姻就是對彼此「負責任」。成功不是偶然,是要去經營,「男當有責任,女當要賢慧」。彼此扮好自己的角色,互相尊敬,不去傷害,此婚姻方能牽手走過,伴您一生。

  

生:彼此應該關心對方,但常造成反效果,這又是爲什麼?

  

師:人常常只考慮到自己的「感受」,卻沒想到別人的「感覺」。夫妻間,都想好好善待另一半,可是往往用錯方法而不自覺。究其原因如下:

   一、自己的觀念-不瞭解本身在做什麼,以爲對別人好,對方就會有所反應或感動。您的關心只是一廂情願的付出,或許他人會覺得是一種負擔?

   故不要以自我的觀點去對待別人,而應瞭解對方「要什麼」?

   二、尊重的定義-我們常客氣的與人相處,但別人竟然不理不睬、甚至不屑,是不是雙方把互相尊重的定義弄錯了?不妨用溝通來取代隔閡,換一個方式或許會更好。

   叁、適度的關心-猜疑與關心只是一線之隔。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用關懷的口吻問對方:「今天爲何那麼晚回來?」他倒認爲妳在懷疑他有「外遇」?建議您改變問話的模式,讓他主動來談起想聊的話題。

   四、愛情的壓力-兩性關係要懂得「放風箏」的哲學,雙方應擁有獨立自主的空間,不要侵略對方的安全領域。當起風時,應順勢把線放長;等風已平息,再把線慢慢收回來。不論是起風、或是無風,風箏飄到那裏,皆在您手中。

   有「智慧」的女人最美,不要怕年華已逝,只怕自己沒有智慧;

  有「實力」的男人最帥,不要怕年老氣衰,只怕自己沒有實力。

  

  自我省思

  

1、該如何經營您的婚姻?

  2、另一伴對您有何看法?

  3、夫妻要如何常相廝守?

  

成功的教育-親子關係

  

  教育子女,首重「人格發展」,功課次之;讀書目的,當要「明白

  事理」,功名次之。

  

生:現今子女難以教導,其因何在?

  師: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師長不能「嚴加管教」、 社會不能「正面引導」。實爲家庭之不幸、師道之衰微、社會之動亂。

  生:那該如何?

  師:《叁字經》雲:「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既爲父母,應當教養;既爲師長,應當教育。教導者當有正確的觀念,方能教出品德兼優之學子。

  

  一、爲父母者-當剛柔並濟,並告誡子女:「讀書是爲了明理。明如何對人尊重、對事敬業、對物有愛、對學問有專攻。」

   二、爲師長者-當因材施教,並告誡學生:「學習是爲了改變。改自己毛病脾氣、個性態度、觀念行爲、成爲有用之人。」

  生:孩子若不聽勸告,又該如何?

  師:子女若不是爲非作歹,又何需勸告!不要以父母個人的想法,來規劃孩子的將來。不要擔心現在讀什麼學校、唸什麼科系、或做何事業。只要不變壞,一切都好。

  生:若子女變壞呢?

  師:要相信您的孩子,壞並非永遠,只是一時;人若能變壞,也仍能有變好的機會!因爲天下萬物,時時在變,您的子女,也是如此。若是父母也放棄了,誰能救呢?唯有「關心」、「愛心」、「耐心」和「智慧」,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生:如何教導孩子?

  師:每人皆有其個性,勿用您的模式來教育,而要隨性來導正。人有人性,物有物性,知其個性,「善用其性」;火性向上、水性向下,知其特性,「隨順其性」。

  

  自我省思

  

1、您用什麼方法教育子女?

  2、子女不聽教誨又該如何?

  3、您瞭解孩子們的想法嗎?

  

成功的學習-進修之道

  

  學習並非一時需要,而是畢生大事。人要成長必須透過進修,方能達

  成您的理想。因此,能「改變自己」的人,就有成功者的條件。

  

生:學什麼?

  師:世界上最偉大的學問就是-大學之道,即是大人之學。小至修身、齊家,大至治國、平天下皆當瞭解。正如一幅對聯所言-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動聽;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這便是讀書人的氣質與氣概,故生而爲人,當要學習叁大綱領:

  應知「人生的意義」。

  應悟「生命的本質」。

  應解「生活的目的」。

  生:跟誰學?

  師:世間有二師,「名師」與「明師」,名師眾皆知,明師無人知。故要有智慧來判斷,才不至於誤人誤己。最安全穩當的方法就是-

   一、以真理爲師-所謂依法不依人,吾愛吾師,尤愛真理。但真理在哪裏,故…

   二、以自然爲師-《道德經》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我們不瞭解自然,故…

   叁、以聖人爲師-聖人「仰觀於天,俯察於地,中通人事。」因人們不知誰是開悟見性的明師,故學者可以聖人爲師。但聖人已不在,故…

   四、以經典爲師-經典是聖人所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因此,學者應當用心體會經中的含意。

  生:如何學?

  師:爲學之道,先明「根本」,再知「次第」,後求「方法」,功夫「自得」,學習經典有八大步驟-

   一、讀經-小經日日讀一遍,大經可以分章念。

  二、抄經-口到手到加心到,專心抄寫便入道。

  叁、背經-經文若能記心中,遇境才可起觀照。

  四、解經-誦經不解有何益,迷時經轉悟轉經。

  五、註經-前人解釋前人義,吾人眉批吾人得。

  六、行經-爬山之徑依圖走,人生之旅按經行。

  七、講經-知行合一悟經義,解行並進方開講。

  八、無經-經典原是文字相,領悟大道還無虛。

  生:學成後呢?

  師:還是原來的您!

  生:………

  

  自我省思

  

1、您要學何經?

  2、您跟什麼學?

  3、您該如何學?

  

《一念之間(中)》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一念之間(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