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念之间(中)▪P4

  ..续本文上一页如何处理才好?

  师:能在一起是「缘份」,顺利分开是「学问」。两性交往,勿论谁是谁非;两者分开,莫起爱恨情仇。若真是观念不能沟通,只有选择各自发展。首先「开导」对方、其次「帮助」对方、再来「祝福」对方、最后「离开」对方。

  自我省思

  

1、何谓爱情?

  2、如何相处?

  3、怎么分手?

  

成功的婚姻-牵手走过

  

  父子应像「兄弟」,才好沟通;母女应像「姐妹」,才好相处;夫妻

  应像「朋友」,才好作伴。

  

生:如何建立成功的婚姻?

  

师:婚姻就是对彼此「负责任」。成功不是偶然,是要去经营,「男当有责任,女当要贤慧」。彼此扮好自己的角色,互相尊敬,不去伤害,此婚姻方能牵手走过,伴您一生。

  

生:彼此应该关心对方,但常造成反效果,这又是为什么?

  

师:人常常只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却没想到別人的「感觉」。夫妻间,都想好好善待另一半,可是往往用错方法而不自觉。究其原因如下:

   一、自己的观念-不瞭解本身在做什么,以为对別人好,对方就会有所反应或感动。您的关心只是一厢情愿的付出,或许他人会觉得是一种负担?

   故不要以自我的观点去对待別人,而应瞭解对方「要什么」?

   二、尊重的定义-我们常客气的与人相处,但別人竟然不理不睬、甚至不屑,是不是双方把互相尊重的定义弄错了?不妨用沟通来取代隔阂,换一个方式或许会更好。

   三、適度的关心-猜疑与关心只是一线之隔。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用关怀的口吻问对方:「今天为何那么晚回来?」他倒认为妳在怀疑他有「外遇」?建议您改变问话的模式,让他主动来谈起想聊的话题。

   四、爱情的压力-两性关係要懂得「放风箏」的哲学,双方应拥有独立自主的空间,不要侵略对方的安全领域。当起风时,应顺势把线放长;等风已平息,再把线慢慢收回来。不论是起风、或是无风,风箏飘到那里,皆在您手中。

   有「智慧」的女人最美,不要怕年华已逝,只怕自己没有智慧;

  有「实力」的男人最帅,不要怕年老气衰,只怕自己没有实力。

  

  自我省思

  

1、该如何经营您的婚姻?

  2、另一伴对您有何看法?

  3、夫妻要如何常相廝守?

  

成功的教育-亲子关係

  

  教育子女,首重「人格发展」,功课次之;读书目的,当要「明白

  事理」,功名次之。

  

生:现今子女难以教导,其因何在?

  师: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师长不能「严加管教」、 社会不能「正面引导」。实为家庭之不幸、师道之衰微、社会之动乱。

  生:那该如何?

  师:《三字经》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为父母,应当教养;既为师长,应当教育。教导者当有正確的观念,方能教出品德兼优之学子。

  

  一、为父母者-当刚柔並济,並告诫子女:「读书是为了明理。明如何对人尊重、对事敬业、对物有爱、对学问有专攻。」

   二、为师长者-当因材施教,並告诫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改自己毛病脾气、个性態度、观念行为、成为有用之人。」

  生:孩子若不听劝告,又该如何?

  师:子女若不是为非作歹,又何需劝告!不要以父母个人的想法,来规划孩子的將来。不要担心现在读什么学校、唸什么科系、或做何事业。只要不变坏,一切都好。

  生:若子女变坏呢?

  师:要相信您的孩子,坏並非永远,只是一时;人若能变坏,也仍能有变好的机会!因为天下万物,时时在变,您的子女,也是如此。若是父母也放弃了,谁能救呢?唯有「关心」、「爱心」、「耐心」和「智慧」,才能真正帮助他们!

  生:如何教导孩子?

  师:每人皆有其个性,勿用您的模式来教育,而要隨性来导正。人有人性,物有物性,知其个性,「善用其性」;火性向上、水性向下,知其特性,「隨顺其性」。

  

  自我省思

  

1、您用什么方法教育子女?

  2、子女不听教诲又该如何?

  3、您瞭解孩子们的想法吗?

  

成功的学习-进修之道

  

  学习並非一时需要,而是毕生大事。人要成长必须透过进修,方能达

  成您的理想。因此,能「改变自己」的人,就有成功者的条件。

  

生:学什么?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学问就是-大学之道,即是大人之学。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皆当瞭解。正如一幅对联所言-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动听;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便是读书人的气质与气概,故生而为人,当要学习三大纲领:

  应知「人生的意义」。

  应悟「生命的本质」。

  应解「生活的目的」。

  生:跟谁学?

  师:世间有二师,「名师」与「明师」,名师眾皆知,明师无人知。故要有智慧来判断,才不至於误人误己。最安全稳当的方法就是-

   一、以真理为师-所谓依法不依人,吾爱吾师,尤爱真理。但真理在哪里,故…

   二、以自然为师-《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我们不瞭解自然,故…

   三、以圣人为师-圣人「仰观於天,俯察於地,中通人事。」因人们不知谁是开悟见性的明师,故学者可以圣人为师。但圣人已不在,故…

   四、以经典为师-经典是圣人所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因此,学者应当用心体会经中的含意。

  生:如何学?

  师:为学之道,先明「根本」,再知「次第」,后求「方法」,功夫「自得」,学习经典有八大步骤-

   一、读经-小经日日读一遍,大经可以分章念。

  二、抄经-口到手到加心到,专心抄写便入道。

  三、背经-经文若能记心中,遇境才可起观照。

  四、解经-诵经不解有何益,迷时经转悟转经。

  五、註经-前人解释前人义,吾人眉批吾人得。

  六、行经-爬山之径依图走,人生之旅按经行。

  七、讲经-知行合一悟经义,解行並进方开讲。

  八、无经-经典原是文字相,领悟大道还无虚。

  生:学成后呢?

  师:还是原来的您!

  生:………

  

  自我省思

  

1、您要学何经?

  2、您跟什么学?

  3、您该如何学?

  

《一念之间(中)》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一念之间(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