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記 第34集▪P2

  ..續本文上一頁破,關鍵就在這裏。爲什麼說只有聽課力道不強?你聽課就好像我在抛磚,要靠你自己去修行,自己去體悟,那塊玉才會出現。「玉」這麼清澈、潔白,就好像你的自性。有的人,更粗糙,他貪愛世間的東西,「身外之物」指的是離開你身心以外,名利權勢這些東西。如果這樣,你就要從外面開始觀,名利是什麼?權勢是什麼?或你貪愛的人,你恨的人是什麼?你觀,哪一個不是無常?這樣從外面的境界開始觀,之後觀身,再觀心。什麼時候會悟?不一定。有的人觀境界就悟了,爲什麼?《金剛經》講:「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並不是哪個角度比較好,是每個人因緣機會不一樣。禅宗很多祖師大德直接去參「佛性」或「誰」,當然這個看你的層次,他直接看那個問題,不需要從其他問題延伸進來。你現在不用去管什麼方法最好,還是以你自己爲主。雖然你是個假名,是個緣起的現象,今天你之所以六道輪回是因爲這個現象,你今天要解脫,還是從你身心的作用去解脫,不然你根本沒有辦法解脫。你只要問你自己,你要先觀察什麼對你最受用,你就從那裏下手。當你能夠把它看清楚,叫「內外明徹」,內是身心,外是外面的世界,你能夠將身心世界都看清楚了。〔明徹〕,明就是明明白白,徹就是徹底。我們首先是對人生不負責任,接著是對生命不負責任。什麼叫對人生不負責任?你人生到底在幹嘛?人生這條路你跌跌撞撞,你何去何從?到底爲誰辛苦爲誰忙?那是你的人生,你爲什麼不想清楚呢?!再來,「生命」,生命就是你,你自己是什麼?生命的狀態又是什麼?你從來都不管,但是你又貪生怕死,這是很不負責任的態度。

  

  古人講,「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無論是談修道,還是一般的專業,大部分的人都是不學無術,只有少部分的人是專家,在各個領域當中深入就是專家。我們每個人對各個領域都不專,代表你對人生不負責任;縱使你不留戀世間的東西,你也應該對你的生命專吧?但你對你的生命也不專。如果你對你生命專,你就能開悟。你沒有這個心:「我要徹底去研究這件事情,一直到清楚明白爲止。」舉個例子,不要說佛法,我講世間法就好,很多的科學家一天到晚只爲了他那個科學問題朝思暮想,有位科學家爲了想一個原理,有一天在洗澡,突然想到就沖出來了,他是誰?阿基米德。一樣,牛頓看到蘋果掉下來,他就會思考這個問題,你就會撿起來吃而已。關鍵在哪裏?他願意想,就能夠想出答案。開悟事實上也是這個樣子;爲什麼叫參禅?爲什麼叫思維?禅師一輩子就思考一個問題,那個問題他懂了他就開悟。我們有沒有思維?表面上是有,但是你的思維根本沒有深入,而且你思維太多,那個思維就叫做胡思亂想。你一輩子都在胡思亂想,你到底要想到什麼時候?學佛法不是不可以想,不要聽我說「不要用腦袋」,你就不敢想,你只要針對一個問題想,這個「想」就不叫妄想,從這個「想」找出真正的答案,你才會徹底。我這樣舉例說明已經很清楚了。

  

  開悟不是件很奇怪的事,是因爲你不願意鐵杵磨成繡花針,你不願意針對那個問題去深入。我們的心散亂、不定,所以沒有力量,你只要願意針對你所想要的去探討或觀照,一直深入下去,有一天你一定會〔明徹〕,你就能夠〔識自本心〕,就是了解你的生命,真正了解你自己。你自己是什麼?你說是「緣起」也對,是「性空」也對,佛性就是空性,所以離開身心沒有一個佛性。這個「性」就是它本來的樣子,身心本來的樣子就是「空」,那個空就是「佛性」,明白了就叫「見性」。當你見到那個性,爲什麼會有智慧?因爲空沒有障礙,所以你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不會起八萬四千煩惱。佛法的理論要講簡單,我可以用很短的時間跟各位分享,無論你是哪一節課來聽,任何一節課都一樣,你聽懂就拿去,拿什麼?「無一法可拿」謂之「拿」。在講課時名之「有拿」,拿了之後名之「無拿」,就像佛傳法給大迦葉尊者,在傳的時候「有法可傳」,傳後「無法可傳」意思是一樣的,這個東西叫「心法」,到底是什麼?沒有人知道,只有你跟我知道,其他人不知道我們在講什麼,那就是一個精神體悟和核心。你想去探討本心或佛性,本性或如來藏,這些名詞在談同樣一個東西,它是什麼?它不能光聽理論,不是翻幾本字典你就認爲自己知道,字典所描述的也還是接近而已,還是瞎子摸象;別人可以形容給你聽,但它是什麼你不知道。舉個例子,我們明知道水中撈月是撈不起來,明明知道水中的月亮是如夢幻泡影,但你跟一個人講:「你看水中的月亮如夢幻泡影!」他不見得會相信;他即使相信了也起不到作用。那個水中的月亮就像我們現在的身心,我們現在就好像站在岸上。我跟你講:「你的身心就如夢幻泡影,你了解嗎?」你說:「我了解。」「你執著嗎?」你說:「我執著。」那你這樣說沒有力道,你就是要讓他跳下去,讓他去撈那個月亮,他大口大口地嗆水而一無所獲之後,才能領悟到「真的是如夢幻泡影!」修行就是要這樣修。你不要站在岸上聽人家講,你要跳下去,感覺才會深刻。

  

  不論你是貧賤富貴,無論你是什麼身份、地位都一樣,你不懂真理你就是無知。無知的人怎麼會快樂?他注定會煩惱。「師父,我有很多心事想跟你說。」我當然知道你有很多心事,你跟我說也沒有用,你打電話去生命線張老師也沒有什麼用,你不承認自己的無知,你有什麼煩惱?就是無知嘛!你就是不明白這個世界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但我們常常把不明白的事情推給莫名其妙的老天。老天在哪裏?是老天爺,還是上帝,還是王母娘娘,還是太上老君?你把責任推給「祂」,「祂」是誰?這個是人是神還是鬼?還是根本沒有你也不知道,你抱怨「祂」做什麼?你抱怨「祂」,求「祂」都是莫名其妙。你要探討真相,當你聽見這樣的道理,你可以懷疑,無論任何人跟你講的道理,你都可以懷疑。但是,你要證明,這叫符合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們不要被騙,但也不要愚弄自己,不明白的事情我們承認自己不明白,不懂就說不懂,就這麼簡單,然後自己去追尋答案。

  

《六祖壇經講記 第34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