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該把他「當成佛祖」,你也做不到,反正怎麼講你都做不到。我跟你談兩種心,這兩種心不是你做不到,而是看你想不想做。我先講兩種心,這兩種心做到,你以後就能夠平常心,這兩種心做不到,就不要講平常心,這兩種心你只要選擇做一個就好。我們對所有的人,不論他是好人壞人,不論他是貧是富,他有水准還是沒有水准,我們對所有的人,都應當去尊重人性,這樣你能夠去尊重所有的人嗎?你說:「師父,這太困難了。」不會,我換個角度跟你講。「學會對人尊重。」這句話你有沒有能力做到?有。這句話不是空談,既然不是空談,只是你要不要做。我現在跟你講這個方法不是你做不到,是你自己不做,這我就沒有辦法。
連商業廣告都會說「以客爲尊」,我們做人呢?並不是說你學佛才要這樣,沒有學佛也要這樣,我們對每個人都要尊重,無論他是誰。但是我們一般人是選擇性的尊重,讓我看得起的,我才尊重。這樣不用學了,爲什麼?大家不都這樣?!這不需要你來上課你才懂,你看得起你自然就尊重他,這叫凡夫俗子,是一般人,你不用透過學習你就會。你不要學到最後,還是這樣的對待別人,那枉費你學習。去學習,讓你看不起眼的人,讓你瞧不起的人,讓你很討厭的人,你都可以尊重,你只要對人學會尊重,你要從這裏學起。如果你還是做不到。我再談第二個概念,我們今天之所以活著,就是因爲有其他的衆生你才可以活著,從今之後就應該對人家感恩,這個概念很簡單,如果你對衆生恭敬心生不起來,你不要勉強,請你生起感恩的心。你覺得這兩個心哪個比較困難?你不要說都很困難。不然請問,既然都很困難,要不,你對衆生要以什麼心來看待?簡單地講,你對衆生能夠生起善良的心就對了。無論你的善良的心是體諒的心、恭敬的心、感恩的心,都統稱善良的心,但是你不要把範圍弄得太大,因爲你這樣不好練習。我已經講過用心生活,我時時刻刻可以知道我對他的心。你可以學習對每個人都恭敬,一不恭敬,你馬上就察覺,這是修行。我知道我現在對你生起恭敬心,那是修行,我知道我討厭你,那也是修行。爲什麼?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能夠覺醒,能夠馬上察覺我對你産生不善的心,這就是修行。你們不要太多的挫折和無奈,當你們産生這個心,馬上能夠察覺,還好,你能察覺,這是修行。你不要氣餒,「我修那麼久了,還是這個樣子。」你不要被你的心打敗。也就是說,「我時時刻刻可以看到我的心的狀態,但我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你對所有的人都生起一種恭敬心,那是一種結果,不是因。你現在的因是什麼?「我能夠察覺到我對你不恭敬,我馬上可以察覺到。」就像你們來聽課一整天,但是你要馬上察覺到你不專心了,你可以嗎?你不見得察覺到你什麼時候不專心。我們依此類推,「假設簡單的我做得到,困難的我才有辦法做得到。」簡單的就是我剛才所講的:「我對人可以産生感恩的心、體諒的心或恭敬的心。」直到有一天,你才可以這樣講:「我對任何人的心都很清淨。」清淨的心是最困難的,這跟無常有關系,不可以只對這個恭敬,對另一個不恭敬,因爲兩個都無常。「因爲他善,所以我對他恭敬。」請問,因爲他善,因爲無常,所以他會不會起一念惡?因爲他現在惡,他也會起一念善,他們兩個善惡都是無常,事實上我看他們兩個都是無常的。但是凡夫不是,凡夫看到好人、壞人,就把他定位成是什麼樣的人,這叫做常。你怎麼可以把他定位常呢?既然是無常,我對每個人必當禮敬。
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今天的困難在于「我怎麼看別人」,和「別人怎麼看我」。你覺得哪一個比較簡單?我怎麼看別人比較簡單,我們很多人都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們都苦,苦在這裏。糟糕了,我一瞪你,光是瞪你,就會把你瞪死,你真的很在意。現在,問題來了,你說「我對別人的看法比較簡單」,光是這一點你都做不好了,怎麼有辦法承受別人對你的看法?!你要談什麼修行?!我講這個東西是很真實的,我們在這個人生處世的過程,就是你跟我的關系而已,這叫做人情世故,光是這樣就擺不平了,其他的東西就不用談那麼高深了。以無常的角度,我對別人恭敬,是我的事,你對我不恭敬,那是你的事。我只負責對你恭敬,我不需要對你産生抱怨或不滿。你說這要用什麼心來化解呢?別人對我,我當以平常心來看待,這個平常心說實在的,還不是真正的平常心,只是我們先用這個名詞讓大家容易懂。這個人對我很禮貌是無常,下一個人對我不禮貌是無常,所以別人對我的態度我都應該平常心。爲什麼你會苦、會難過呢?因爲你的腦袋掉入一個陷阱,認爲別人應該對你好。認爲孩子就應該孝順我、聽我的話。你苦在哪裏?你苦在你已經想好了,已經設定好「你應該對我怎麼樣」,這是陷阱。是誰跟你講他會對你怎麼樣?不要掉入陷阱,不可以預設立場,不然一定會很痛苦。
所以你怎麼學習呢?「別人對我,我應該以平常心來看待。」「我對別人,我應該以恭敬心來對待。」這叫修行人。這種概念很單純,「師父,那麼簡單哦!」但是不簡單,太不簡單了,但很實用。修行本來就是要跟生活結合,如果你的修行和生活是拆開的,你還是不懂,這樣學習不對。我們的修行就是要可以跟所有的人在一起互動,而且在互動當中,你要充滿了智慧,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貢高貪愛執著,】如果按照剛才我所講的,六祖大師這些問題就完全不成問題了。〔貢高〕就是覺得自己很優秀,別人很差勁。〔貪愛〕就是好惡。〔執著〕,我們會執著苦樂,所以有人我、高低、好惡、苦樂,這個就是邪,你打破這些的概念就是正。【名離欲尊;】其實人最大的欲望就是「我」,還有比這個更大的欲望嗎?執著「我」是最大的欲望。你能夠不執著「我」就叫〔離欲尊〕,這才是離開欲望最尊貴的人。六祖大師所講的,簡單的說,第一個概念是對自己,另一個概念就是對別人。
《六祖壇經講記 第70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