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命當中時機到了它就會呈現出來。你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逃避,不要以暴製暴、冤冤相報,而是:「我明白了這個因緣,我隨順這個因緣,所以在逆境當中我能夠悟到這個順,在順境當中我也能夠悟到這個順,所以順境跟逆境原則上是沒有那個境的,我只是隨順因緣而已。」隨順因緣,你就是個明理的人,如果你在因緣中分順、逆,那你是個凡夫。如果「無順無逆」、「隨順因緣」你達到了,你真的是修行人。你沒有這樣的知見,無論修任何的法門,終究是自欺欺人的。你懂這個概念,各門各宗各派都是平等的,什麼法門都可以成就。六祖大師所說的心,我們不要說得那麼抽象,說什麼真心跟妄心,日常生活當中你就應該用心,用心領悟你自然就能夠領悟到佛道,領悟到真理,你自然就能夠開悟啊!如果不這樣領悟,在那邊呆坐,坐破蒲團也枉然,跟喊破喉嚨也枉然意思是一樣的。六祖說〔道由心悟〕,即在日常生活中悟。〔豈在坐也〕,非拘泥一種形式。
【經雲:「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人行邪道。」】〔若坐若臥〕指一種形相形式。你認爲佛是這個樣子,你就誤會佛了。佛真正的意思是無所來無所去,這講的是本體,本體豈有來跟去。並不是你怎麼修來的,而是你要悟到這個道理。但如果你在現象打轉,在形式上修,豈能悟道?我們不否認現象,而是我們要從現象當中去領悟,就像我們看到日出日落是現象,看到花開花謝是現象,看到生老病死也是現象,你要從現象當中領悟到究竟真實的法義。生命的本質就是無來無去,所以我常跟同學講,本來就沒有痛苦,本來就沒有煩惱,本來就沒有生死,再講得更坦白一點,本來就沒有菩提,本來就沒有解脫。你說:「明明有啊,爲什麼沒有?」是因爲你講有個煩惱,我才講個菩提;是因爲你說有個生死,我才講個解脫;是因爲你那個樣子,佛才這樣講給你聽。如果你沒有那些事,也不用講。所以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沒有一字可說。爲什麼?有什麼好說的呢?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天下本來就沒有事情,爲什麼你創造了那麼多事情?然後才來找答案,才要去尋找解決之道呢?那還不都是你惹來的?如果你是上根利智,你很容易聽得懂,否則,你一定要慢慢學慢慢修,到最後也不一定能到。爲什麼?因爲你很容易遇到挫折,如果你對真正的道理不懂,事實上你是很容易退〔道〕的。
【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禅;】六祖大師所講的坐禅並不是盤腿的形式,而是它的內涵。什麼叫〔禅〕?禅就是佛性,佛性本來就不生不滅,所以說本來就沒有生死。生死涅槃就像一場夢,這也是如來真正要講的禅。【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這個〔坐〕是表法,就是不動的意思。比如我們說坐著比較穩,不是真的叫你坐。如何才能夠不被動搖呢?你爲什麼被動搖?你就是被境界所動搖。爲什麼?你認爲它是真實的。境界是什麼呢?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諸法空相,所以講諸法空寂。你明白了諸法空寂,不就不被動搖了嗎?!不就是真正如來所講的〔坐〕嗎?!這裏的禅坐,禅講的就是本體,本來就是不生不滅。〔坐〕講的是本體的現象,是一種空體。這一段的意思是要你心悟,是你的心在悟,不是盤腿在那邊修的。
【究竟無證,豈況坐耶?】薛簡問:「京城的禅德叫我們坐禅,他們的坐禅就是一種修行的方法對不對?」六祖大師講的更徹底,他說:「你透過這種方法想得到什麼?」根本沒有一個東西可以得,所以說〔究竟無證〕,所以說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證,無智亦無得。我們通常想透過一個方法得到一個目的,他不但破你的方法,也跟你說你沒有得到什麼。不是讓你得到一個本來面目,只不過是恢複本來面目,恢複本來就沒有得跟失。比如說,「師父,我很苦,如何離苦得樂?」說「得樂」是騙你的,不用講「得樂」,離開苦,苦跟樂事實上都會消失。樂是因苦講,苦是因樂說的,所以離了苦不需要再求樂,破了迷之後不需要再求悟。修行沒有那麼複雜,你真的不要誤會,修行就是知道自己的問題,然後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問題。「明明就有問題!」這個問題是你創造出來的。「明明就有!」你講的是現象。「這個現象不好。」你錯了,現象就是現象,豈有順跟逆?豈有苦跟樂?豈有好跟壞?豈有美跟醜?境原無好醜,好醜起于心,難道你不明白嗎?你光聽課,沒有通過心去悟,不可以。你光聽課剛開始是對你有幫助的,到最後反而會害了你,因爲會增長你的邪見,佛法的專業知識越多,有時候你會越邪。爲什麼?因爲你只是猛讀一些知識,跟你現實的人生不相應也不相幹,這樣是邪見。你開始用你的邪見跟人家辯論,認爲這樣是學佛,這很危險。就像你剛開始學佛、聽法義,你只要聽一句你會很高興,但聽到最後會産生疲乏。你摸著良心講,很多人都走過這一段,這很危險,這是慣性,很多人都活在慣性中。你修到索然無味,所以你的解門錯了,你的行門也不對了。爲什麼?因爲你沒有用心領悟啊!
《六祖壇經講記 第91集 唐朝征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