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講記 第93集 法門對示▪P2

  ..續本文上一頁辦呢?」他就笑一笑。我說:「好。我要出入即離開兩邊,怎麼樣?讓你玩,但是不要玩股票。讓你玩,就是不執著不要。不要玩股票,就是不執著玩股票。」他說:「師父,你說的是什麼?我聽不懂。」我說:「你學佛,應該有一個概念,假設你有那個福報,那誰也搶不走;假設你沒有那個福報,你再多也換不回來。」樂透現在多少?五十。中一支,可以得多少?我的意思是說,你去買樂透,如果有福報,一支就中了;如果不中,當布施。沒有錯,這叫出入即離兩邊。你們也可以簽?這樣就不對,是因爲針對他放不下,來破他的問題;而你們本來沒有問題,來創造一個問題就不行。你們不要亂用,不是叫他要,也不要叫他不要,用一個合理的角度讓他釋懷。你們學完佛法不要按照佛法來講,如果他不懂佛法,要依當時的狀態,你明白這個道理,要轉換他聽得懂的語言來爲他開示。

  

  【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第八意識。我們的自性就像一個大倉庫一樣,可以含藏一切,就像虛空,能夠包容一切,所以一切都沒有離開自性。【若起思量,】第七意識,就是起心動念。但是,這裏說〔若起思量〕,前面六祖大師又講莫思量,到底要不要思量?你要注意,六祖大師在講偈時又講「對境心數起」,講來講去談一個問題,心本來就有作用,你不可以講作用不對,不對的是你的作用錯了。爲什麼衆生心有作用?佛心也有作用,重點不是心有作用,你不要害怕你的心,而是你的心産生的作用是迷還是悟,才是重點。【即是轉識。】第七意識,這句話有唯識的概念,但我們現在不要講那麼複雜。如果是迷的人,就是將你本來般若智慧變成意識。我們現在産生不了般若,都是意識形態。悟的人就是將意識轉成智慧,叫做〔轉識〕成智。這一句話當中,無論是迷跟悟,自性還是含藏萬法,只是你的作用是轉對還是轉錯。我們衆生有十八界,佛也有十八界,只是說你怎麼去展現它,因爲一切都是從自性而出。講簡單一點。禅宗的東西,它盡量少用名相,他是直接了當的。【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講的就是這個身心動作,無論是色法,還是心法,色法就是現象,心法就是作用。現象跟作用皆不離開本體,〔自性〕是本體。【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禅講的很簡潔,有時候你按文字翻,是會有毛病的。〔自性〕本來沒有正也沒有邪,這裏講自性是邪,原則上是迷的狀態,並不是自性有邪。邪跟正關鍵在于正見和邪見,若是你有邪見,你所展現出來都是邪,如果你有正見,你所應用的一切皆是正,所以有一句話,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那你說法有沒有正跟邪?沒有,是因爲人的關系,就像我們拿砒霜,它能害人也能救人,就像毒蛇也是一樣。【惡用即衆生用,善用即佛用;】這兩句話,你有什麼體悟嗎?你一直在等待什麼時候才能夠修成佛道?什麼時候才能夠端坐紫金蓮?什麼時候才能夠成佛?我告訴你,你當下就可以成佛,你的身口意純善,你就是佛,這樣夠清楚了吧!那叫〔佛用〕。佛不在很遠的地方,不是要透過很久很久的時間,你不要停留在這種概念,你爲什麼不把握當下,一念即到西方?!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是可以突破時空的。你不要看不起你自己,最近新聞不是討論一個更生人事件嗎?君子或小人,你過去是小人,未必現在跟未來還是小人,你當下就可以成神成仙,聖賢你一念就可以成。你純然是這個樣子,你自然就會散發出那種氣質。有的人要去上什麼模特兒訓練班,什麼國際禮儀,之後才能夠變成一位淑女,我們可以教她頓悟變淑女,也是一念之間,當下變成一個人。但問題是我們一般人不太相信,因爲我們總是告訴自己說一定需要什麼什麼,才能夠怎樣怎樣。所以你想當衆生,事實上就是衆生,你想當佛,事實上就是佛,你可以去印證的。你不要說:「我沒有看到一個人是這個樣子。」別人是別人的事,你是你的事,不要因爲別人沒有辦法,你就認爲你也沒有辦法。【用由何等?】這樣的作用是從哪裏來的呢?這樣的作用指的是惡用跟善用。【由自性有。】不論你現在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狀態,它還是從〔自性〕展現的,所以你要好好地去見性啦,這樣那些就不會再障礙你。不見性的人,自卑的永遠自卑,傲慢的永遠傲慢,因爲他只看到一邊,沒有看到平等,沒有看到衆生皆有佛性的概念。

  

  

  

  

  【對法,外境無情五對:天與地對、日與月對、明與暗對、陰與陽對、水與火對,此是五對也。】講的就是自然界。事實上佛法當中,這五對中的一對〔陰與陽對〕,佛法幾乎不用。但六祖大師生在中國,陰陽是中國哲學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尤其禅宗的曹洞宗曾經用《易經》的卦象講怎麼修行,佛法也影響到宋朝的理學,一些高僧大德,像憨山大師注解《道德經》,藕益大師著《周易禅解》,這些都是文化的融合。因爲六祖大師是中國人,所以用中國的思維模式來講這個概念。以《易經》的先天八卦來說明:用幹卦代表天,坤代表地,所以〔天與地對〕。離卦代表日,坎卦代表月,〔日與月對〕。第叁對〔明與暗對〕,講的就是晝跟夜,左邊震、離、兌、幹四卦是陽盛陰衰,表示天色漸明;右邊巽、坎、艮、坤四卦是陰盛陽衰,表示天色漸暗。一邊屬陽,一邊屬陰。再來,上面幹卦是叁個陽,下面坤卦是叁個陰,所以是叁陽叁陰;左邊離卦是兩陽一陰,右邊坎是兩陰一陽,合起來也是叁陽叁陰;兌、艮兩卦,相加亦是叁陽叁陰;震、巽兩卦,相加也是叁陽叁陰,這叫做陰與陽對。所以才有〔陰與陽對〕。〔水與火對〕,離卦又代表火,坎卦又代表水,所以六祖大師講自然界的現象,《易經》用八個卦來涵蓋一切人生宇宙的變化,如果你懂《易經》,我畫出卦,你就知道原來六祖大師所講的也沒有離開這樣的範圍,這也離不開「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陽跟陰,或是天跟地,所有的一切,用到有情的衆生就是雌雄,所有的東西一定都是匹配成對,這樣才能夠産生一切的萬事萬物。所謂「獨陰不生,獨陽不長。」就代表陰陽是互爲因緣關系的。這〔五對〕就是我們如何借助外面的現象來爲人家說法。

  

  【法相語言十二對:】你要注意,表面上〔法相〕好像是文字,那〔語言〕就是語言,事實上它們難道不一樣嗎?一個是靜態的,一個是動態的:文字是靜態的語言,語言是動態的展現,你不要以爲它們不一樣。【語與法對、】〔語〕就是語言,〔法〕就是法相,文字、語言構成我們人類的思想。【有與無對、】學佛法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佛法假設歸納出兩宗,就是空宗跟有宗。這是相對的概念,所有都是相對的,但我們習慣用〔有〕跟〔無〕的概念來講。【有色與無色對、】講的是叁界,欲界、色界跟無色界,欲界、色界歸類有,無色界歸類無,我們衆生不離開叁界,所以我們要超越叁界才能夠離開六道輪回。【有相與無相對、】〔有相〕講的是事,〔無相〕講的是理。〔無相〕是性空,〔有相〕是緣起。【有漏與無漏對、】漏是煩惱的意思。〔有漏〕就是有煩惱,〔無漏〕就是沒有煩惱,〔有漏〕是迷的狀態,〔無漏〕是悟的狀態。【色與空對、】我們讀《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是佛法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色〕〔空〕如何一如?我們已經講過很多遍了。【動與靜對、】這是現象界的問題,這講的是一種境界。【清與濁對、】我們常常用〔清〕跟〔濁〕來比喻心,也來比喻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清〕就是極樂世界,〔濁〕就是五濁惡世,這個原則上離不開心。【凡與聖對、】講的就是人,一般衆生修行跟不修行的狀態。【僧與俗對、】在家跟出家人。在家跟出家都可以修行開悟成佛,但在家有在家的因緣,出家有出家的因緣。出家人要說法,在家人要護法,每個人各盡其職。【老與少對、】除了年齡、經驗之外,就是先後順序的問題。佛經常出現「長老須菩提」。【大與小對,】佛法常用大乘跟小乘,大人跟小人,大智跟小智,大根跟小根。【此是十二對也。】告訴他的弟子如何去講法,在講法中常常會用到一些名相,要用這些名詞去加以變化。

  

《六祖壇經講記 第93集 法門對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