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舉要▪P4

  ..續本文上一頁去忘掉所聞的音聲。因爲衆生遇見急難恐怖,手忙腳亂,哪還能同觀音大士一樣,不隨聲塵,返聞自性,不可能啦。又有《通議》解釋爲:“令苦惱衆生,觀自稱菩薩之音聲(即是淨土法門的自念自聽),即脫其苦也。”足證以上“觀其音聲”的關鍵是念觀音聖號,是完全正確的。至于《通議》是自聞,《法華》是循聲。正顯觀音叁無差別,自他不二。楞嚴力求文字精練,所以就多刪掉了一些字。這也是《楞嚴》難懂的原因之一。

  以上第一無畏力,稱念觀音而得解脫,實爲十四無畏的總綱。每一無畏,能令衆生當下得救,都是由于一心稱念觀音名號,蒙觀音循聲救苦,乃得解脫。

  【二者:知見旋複。令諸衆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知見旋複”指自己的妄知妄見,複歸自性的真知真見。見覺沒有火,所以外界之火不能爲害。《正脈》雲:“證極法界威神無量,故令一心稱名者,即爲大悲威光所攝,不墮火難。”所以衆生入火,火不能燒。同理,入水水不能溺。入鬼國,鬼也不能害。遇見兵戈殺你,刀就段段壞。夜叉、羅刹、諸鬼都要離開你。一切枷鎖不能著身。經過險路,強盜也不能劫你。如果你性多淫欲,你多念就會離開貪欲。同樣,多嗔可以離嗔。多癡,可以離癡。並能令一切衆生求男,得生智慧之男。求女,生端正之女。最後第十四,就是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等于持六十二恒河沙法王子(菩薩的別稱)的名號福德無異。六十二個恒河沙,那麼多菩薩名號功德,加在一塊兒,跟念觀世音菩薩一個名號的功德一樣。

  【我一名號,與彼衆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衆生。】

  六十二恒河沙數法王子,雖各各不同,總之不離法界智慧海。觀音大士既得圓通本根,于是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無量身,不受數量限製。一多互融,所以能令持一名號與衆多名號,福德相同。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通議》解說:“今觀音圓證一心,故諸佛全體業用自在。隨機適時,不可以類推,心不可思,言不能議,是謂無作妙德也。”也就是說由于圓滿證入一心,所以自在顯現諸佛全體大用。隨著機緣時節,自然出現,不可從比類來推求,不可思議,所以叫做“無作妙德”。這四個不思議的殊勝妙果。

  (一)“能現衆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或現一個頭,叁個頭,五個頭,七個頭,以至于一百零八個頭,一千個頭,萬個頭,八萬四千個頭(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十一個頭)。二臂,四臂以至八萬四千臂。兩個眼睛,叁個眼睛以至八萬四千個眼睛。其形“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或威猛(六臂的嘛哈嘎拉。觀音菩薩示現,那是大威猛相),或慈悲(觀世音菩薩一般都是慈悲相)。或者是定,或者顯出智慧,救度衆生得大自在,現這些形相來救度衆生。

  (二)“現一一形,誦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無畏施諸衆生”。大士所現一一的形,一一的咒,每一個形,每一個咒,都能讓衆生得到無畏,沒有可怕的事。衆生總是有所畏懼,你如何能達到無畏,那要靠觀世音菩薩嘛,所以十方世界都稱觀音大士是施無畏者。今天大家念大悲神咒,這個咒就能給大家無畏,消除一切可怕的事情。你都得到加持,得到保證,自己內心的貪嗔癡都可以消除,外頭的恐怖煩惱也都可以轉化。

  (叁)“所遊世界,皆令衆生,舍身珍寶,求我哀愍”。大士所過之處,能令衆生皈依布施,甚至舍身。衆生的悭吝心最難破,舍心最難發,今大士所遊的國土中衆生,皈依大士破悭好施,實是不可思議。

  (四)就是上供下施,有求必應。由于我供養如來,傍及六道衆生,所以能令一切衆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叁昧得叁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因此你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可以得大涅槃嘛!所以我們不是立即就要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一步一步的亡所斷結,再亡所斷結,把筍皮一層層剝掉。我們可以直接享受觀世音菩薩所賜的果實。他成就了,他有這個大的願力。我們只要是稱其名號,你求大涅槃就得大涅槃。我常打比方,現在不需要你去開荒、鋤草、種植、除害、施肥,直到收成。這個成熟的果實大蘋果,擺在你面前了。只需要你吃了。

  當觀世音談了古佛授記之後,“爾時世尊,于獅子座,從其五體同放寶光”。從他身體放無量寶光,遠照十方世界如微塵數的如來菩薩,給他們灌頂。本世界的釋迦牟尼佛,給十方佛菩薩灌頂,十方的佛菩薩也放光從諸方微塵的世界,來給釋迦牟尼佛灌頂,給會中諸大菩薩諸大阿羅漢灌頂。當時是這樣的境界:“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一切水木跟極樂世界一樣,都在說法。“交光相羅,如寶絲網。是諸大衆,得未曾有”。諸佛互灌,光光相交,國中萬物,光明照耀,妙光交織如同寶網。與會大衆都得“金剛叁昧”。天雨寶華,“青黃赤白”四種“百寶蓮華”遍滿虛空,“成七寶色”。娑婆世界汙垢之相就不見了,所見唯是十方微塵國土所共成的一個世界。天樂盈空,“梵呗詠歌,自然敷奏”。演唱念佛念法念僧,種種妙法音聲。釋尊圓證以上二十五聖圓通法門而現殊勝瑞象。當時佛就告訴大智文殊,這二十五位大聖所修法門本來平等,沒有差別,但你看看對于阿難以及將來此土衆生,以什麼法門最爲當機呀?佛就囑咐文殊來做這個評選。文殊承受佛旨,禮佛說偈。偈文很長,只能揀最重要並最切合初機的介紹。其中贊歎觀音說:“良哉觀世音,...得大自在力,無畏施衆生。”“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爲最。”

  底下就是稱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我今啓如來,如觀音所說”。我現在禀白如來,就像觀世音所說的,爲什麼利用耳根,大家容易入門,有叁個理由。第一個理由:“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人在清靜地呆著,十方,不管是東方、南方、西方、北方,各方同時都打鼓,這一切聲音你都聽見。現在我從在這兒,我只能看見前頭,我就看不見後頭是什麼。你們也一樣。你們只能看見我,你後排是誰你不知道嘛。後頭有人說話聽見聽不見?耳根利呀。耳根不但是利,它圓哪!你要是到了過去的戲園子裏頭,什麼聲音都有哇。唱戲的,說話的,小孩哭,賣東西的,你都聽見,而且都能分別。這是在唱,那是人在說話,這是賣東西的,那是小孩哭。一一清楚嘛。你這個聞性非常圓哪,不分方所遍一切處,只有從這兒你容易體會,所以爲什麼贊觀音?他有道理。他這個就是說十處一時聞,這是第一個,是爲圓真實。我們的性是真實的圓哪!底下就是“目非觀障外”。咱們在大殿之中,大殿外頭有什麼,咱們不知道。口鼻也一樣。你吃東西,東西不到嘴裏怎麼知道是什麼味!鼻子也一樣,包裝裏的香水,鼻子聞不見香味。身的觸覺,觸身才有觸覺。鐵棍在空中飛舞,不打到自己身上就沒有感覺。風,風吹到我才有觸覺。這就是“身以合方知”。接觸到了才有感覺嘛。可是隔著牆聽聲音呢?大殿外頭機器聲,聽見了嗎?隔著牆呢。耳根之利,其他的根不能比呀!是通的,牆壁這些東西它不能爲礙。這就是“通真實”。不但圓真實,通真實,而且是常啊。這個能聞之性,是不生不滅的。不是因爲有聲音他就生出來了,沒有聲音他就滅了。所以拍掌時這個聲音來了,你聽見拍掌,這是聲音。拍過以後聲音沒有了。可是再拍呢?又聽見了。可見你能聽的那個性能在兩次拍掌中間沒有滅。要是滅了,我再拍時你得重新生起這個能力,才能再聽得見。可是不用嘛,你馬上聽見了。這就證明你能聞的這個性能,是不滅的嘛,無生無滅的。所以這是“常真實”。所以從這耳根,從我們生活中,這是最容易體會到我們自性圓、通、常。從這個地方信入,所以對于我們是最方便,最重要哇。精妙的內容太多,時間來不及,只能選擇最緊要的了,最後文殊就告訴大衆還有阿難,你們應該:

  【旋汝倒聞機,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在會的大衆,阿難當機。阿難是初果的聖人,能記住十二部大經。遇見摩登伽女,到這個時候,他全不行了。所以對他及大衆說法,“旋汝倒聞機”。我們能聞的聞機,即指聞性,淺說也即你能聞的機能。但是他顛倒了。你不去聞自己的本性,只去聽外頭聲音。所以是倒聞了,倒聞的這個機,你把他轉過來,不再去追逐那個聲塵了,旋轉汝這顛倒的聞機。你返聞,返回來,聞你的自性。關鍵就在這兒。旋汝顛倒的聞機,你返回來。聞,聞什麼?聞自性。到底我這個能聽的是誰呀?!我這個能覺的是誰呀?!能空的是誰?!能滅的是誰呀?!把這些個“誰”都打破了他。要徹底呀,聞自性嘛。“性成無上道”。《通議》解釋“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兩句經文,最爲精妙,內雲:“謂此耳根圓通,並無別法,但旋汝等倒妄之聞機,返自己之聞性。若聞性圓明,則頓成無上道矣。”蓋返聞自己本有的聞性,以此性爲自己在因地之心,實爲成佛的真因。“性成無上道”的“性”字,以這個“性”爲因。也就是說我們剛才說以發菩提心爲因是一樣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菩提得菩提。你要成就菩提就得發菩提心哪。菩提心裏頭就是大智慧呀。正念真如法。你不明自性怎麼能正念真如哇?所以這是一句一樣的話嘛。返聞聞自性,就是以自性爲因,你就畢竟成就無上之道。“圓通實如是”。圓通真實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就是要顛倒一下。我們在迷,成爲衆生,是背覺合塵了,把它顛倒一下,背塵合覺。是個方向的問題。譬如咱們被地拌了一跤倒下去了,摔在地上。這是因地而倒,你還是要按著地才起得來。但是方向不一樣。倒下去是往地倒,起來是離開地。可是倒在地上,你不按地起不來,這就是因地而起。都是地,但方向不一樣了。“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這個微塵,現在知道了,就是中微子。初步吧,這個比電子小到多少多少萬倍,遍滿虛空的這東西。這才是真正的微塵。多少萬裏厚的金屬板都能穿透。因爲它太小。虛空中常常發現有很多這樣的微塵,微塵多的佛,十方微塵數的佛,是一路涅槃門哪。進入涅槃是一條門路。都是相同的。“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過去佛這個法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現在諸菩薩也因此法,而各各入于圓明。“未來修學人”,咱們都包括在內,咱們這些修行人,“當依如是法”,應當依止這樣的法。“我亦從中證”,我文殊也是這樣證入的。“非唯觀世音”,不僅僅是觀世音大士。這是總贊。

  今天這個觀音道場。所以介紹了觀音成就的經過,觀音所得的殊勝的功德。叁十二應,十四個無畏,四個不思議,這都是觀音成就。也是賜給我們的果實。大家如果能夠返聞自性,成無上道,當然很好。不然就是這個果實,我們好好享受,依止這個法門。觀音大士絕無妄語。而且文殊菩薩作的證明嘛。這一切都是真實。因此修行的道路是如此,果實的功效也是如此。

  底下稍微再說一點這個法門和念佛的關系。大家一聽觀音菩薩修行法門最殊勝,大勢至菩薩念佛法門,沒有得到文殊這樣的稱贊,大家可能生出一點分別心來。這個問題我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佛問的問題是入叁摩地,入的是首楞嚴的叁摩地,這個境界就等于即身成佛,這是最殊勝的成就,究竟的成就。這就是密宗的即身成就,密教的大圓滿,大手印。中國的禅宗,都與觀音菩薩修行法門完全是一味的。所以文殊大士評爲第一。至于淨土法門,並不以這個世界成佛爲主。如果當時佛所提的問題是:讓一切衆生在即生之中就了生死,出輪回,往生極樂國土而成佛,那文殊大士必然評定大勢至念佛圓通第一。評比的是什麼,這是關鍵。即身成佛什麼最爲第一?那就是這個返聞自性,成無上道。你要問:甚至于五逆十惡,甚至于動物都念佛往生,必定成佛,那就是念佛法門。夏老師閉關念佛的時候,他是坐著念一段,然後經行繞佛念一段。坐下就脫鞋趺坐,起時就穿鞋繞佛。後來他看見一只老鼠,隨著自己行動。從下時兩只鞋當中有點空地,老鼠就坐在兩只鞋當中。夏老師起來繞佛,老鼠跟在後頭行走,天天如是。這也真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都是真事,學佛人不許妄語。有一天起來了穿上鞋要走之後,老鼠沒動,夏老師以爲老鼠忘記了,輕輕地跺跺腳,驚動驚動它,它也不動。再一看,老鼠已經坐化了。古今這類事例很多,所以說這個法門連動物都可以救度。要說如何能夠叁根普被,即生不再墮入生死苦海輪回六道之中,那就以淨土法門最爲殊勝,最爲第一了。我們也不要多分別了。總之佛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二)大家注意,我們念佛,講究自念自聽。自聽很重要。自己念,自己聽,自聽就利用了耳根了。你自聽什麼?聽你自己所念的,這不是聞自了嗎?返聞聞自,這不就返聞了嗎?算不算是聞自性呢?我也再下個補充,大家念咒,佛號就是咒。東密教祖興教大師說,一個阿字具足一切陀羅尼。陀羅尼即是咒。所以咒跟佛號是一樣的。慧明大師說,這個六字大明咒就是觀世音菩薩的本心。觀世音菩薩和我們衆生是一個心哪。我們就在念觀世音菩薩這個咒,觀世音菩薩的心就和我們衆生的心同體呀。我們正在念觀世音菩薩的心,他的心和我們的心同體。那麼我們在念咒時,不就是念本心嗎?我們念了我們的本心,並且在自聽,不就聽了自己的本心嗎?你返聞的呢?不就聞的自己的本心嗎?本心不就是自性嗎?至于念佛法門呢?首楞嚴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皆真如實相,皆是法身,也即是自性,這句佛號不就是自性嘛?《淨修捷要》:“無量光壽,是我本覺,起心念佛,方名始覺...始本不離,直趨覺路。”可見所念的佛,即是本覺,即是自性。這樣一來嘛,咱們這個念佛法門也是“返聞聞自性”。稱贊“返聞聞自性”,也就是稱贊念佛法門。這一點我們是應當堅定的。不要一聽稱贊這部經,那個法,就動搖不定。我們必須一門深入。

  本文初稿,乃北京善信,根據余數年前在北京廣濟寺,觀音道場講話錄音帶整理而成。茲收入本錄,乃重新校訂修改。(一)補足經文,所引盡量皆是原句。(二)采撷憨山大師《楞嚴通議》文句與精義,增入文中。(叁)全篇修校一過。現雖較原稿有所提高,但蛇足之诮仍所難免,勉強付梓,或可稍作欲習本章者,入門之助。

  九○年十二月黃念祖志于北京蓮舍

  

  

《大佛頂首楞嚴經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舉要》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心經略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