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佛者的信念▪P16

  ..續本文上一頁衆生濁:衆生,指有情的生命,從低級的螞蟻、蚊子,乃至高級如人類,每一個有情,都是一團貪嗔癡煩惱。就如人類組成的社會而言,存在各種汙濁現象。如爾虞我詐,弱肉強食。人與人之間,面和心不和,相互勾心鬥角,互相暗害,互相欺騙。諸如此類的醜惡、汙濁的現象。在各種不同的社會中,有權有勢者表現地特別明顯。

  “從初發心,精進不退”。我們要向教主本師釋迦如來那樣,從剛剛發心求成佛的那天開始,一直勇猛精進,一點也不懶惰,一點後退的心也不起。“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爲了尋求佛法,不惜自己的身體和性命。像唐玄奘去印度取經,從中國到印度去,在古代交通極不發達的情況下,冒著九死一生的危險,去尋求佛法。我們今天能讀到經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是無數的高僧大德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一百個人去取經,能夠活著回來的人沒有幾個。因此,我們要珍惜佛經和佛法!

  禅宗二祖慧可,關于他的求法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慧可,從小愛讀《周易》、《老子》、《莊子》等得道書,後因接觸佛教,發心學佛。雲遊到嵩山少林寺,聞聽達磨西來在此面壁,便來拜師,尋求真理。達磨端坐洞中寂然面壁,對他的求見視而不見。許多天過去了,神光依然跪在洞外,一動不動,那年十二月九日的夜裏,大雪紛飛,寒風剌骨,雪花飄飄,灑滿神光的全身,他成了一個雪人。一夜之間,大雪竟沒過了神光的膝蓋。直到此時,達磨方才開口說:“你這樣一直跪在雪中,不避寒冷,到底有何心願?”神光畢恭畢敬的答道:“唯願老師慈悲,打開甘露之門,普度衆生。”達磨神態淡然說:“諸佛爲求真理,不惜犧牲一切,你憑這點小苦功,就想求得佛法嗎?”神光聞言,便毫不遲疑的抽出快刀,一刀下去,砍斷了自己的右臂,把斷臂放到達磨的面前。以表示他的求法的虔誠,這就是佛教裏講的斷臂求法。頓時,鮮血染紅了雪地,地上的白雪一下變成了紅雪。達摩爲這種舍身爲法,爲法忘身的精神所感動。後來,把衣缽傳給了他。慧可後來嘛,也就成了禅宗的第二代祖師。

  慧可斷臂求法的做法,對我們來說,自然無法仿效,但他的這種爲追求真理,不惜犧牲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古人雲:“精誠所至,金石爲開”。在人生的道路上,要達到預期的目標,障礙、困難是很多的,有的要靠勇氣去闖,有的要靠耐性去忍。斷臂是勇,立雪是誠,二者兼備,方是智慧的一種表現。

  像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有一次,在雪山上修行,遇到一個羅刹,羅刹說自己懂得佛法,但現在肚子很餓。釋迦牟尼佛爲了從他那裏聽到:“諸法無常,是生滅法”這兩句話,當時就舍身了。古代的許多高僧大德聖賢,爲了尋求真理,聽聞佛法,不惜舍去自己的生命,像這樣的例子簡直太多。所以,我們要向諸佛菩薩,古代的大德聖賢學習!學習他們“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爲布施”。這種舍身忘我,不惜生命尋求真理的精神!

  “剝皮爲紙,析骨爲筆,刺血爲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佛陀爲了尋求真理和佛法,不惜布施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身上的皮剝下來當紙用;把身上的骨頭,取出來當作筆;把身上的血刺出來,當作墨用。用自己的皮血骨,這種特殊的“紙墨筆”,來寫各種的經典。所寫的經典有多少呢?堆積起來,競然有像須彌山那麼的高大。前面已經說過,須彌山是佛教中最高最大的一座山,就像喜瑪拉雅山一樣。那你想想,這麼多的經書,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能夠完成的。這就是說,積如須彌山這麼多的經典,是古代無數的高僧大德,先賢聖者們,用他們無數的生命和鮮血,爲後人留下的。因此,我們現在能夠讀到佛經,應該懷有一種感恩之心。

  “爲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佛陀爲了佛法,不惜自己的身體和性命,拿自己的皮骨血來,寫出這麼多的經典,爲什麼要這樣做呢?爲重法故,只是爲了尊重佛法的緣故。所以,連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要,那麼何況生命以外的王位呢?當然更能夠舍棄了。放棄了王位,那王位所擁有的城邑、聚落、所該享受的王宮、金殿、花園、樹林等所有一切的一切,也就更不放在眼裏了。

  孔夫子說:“朝聞道,夕死可也”。意思是說,只要早上能夠聞到真理,晚上死了也無所謂,也不感到遺憾、後悔的。反過來說,有的人活了幾十年,佛法的夢也沒做過,也許有的人從來沒有想過要學習佛法,尋找人生的歸宿,是不是?社會上有很多的人,一天到晚只懂得吃喝玩樂,醉生夢死,貪圖享樂,這種人從來就沒有認真地考慮過,生存意義的問題,他們不懂得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你說這種人活著跟死了又有什麼區別呢?

  記得俄國作家奧斯特羅夫斯基,在他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中,爲讀者留下了這樣的名言:“一個人臨死的時候,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應該爲自己的一生感到後悔!也不因自己碌碌無爲,虛度光陰而感到羞恥!”這句話是這本名著的靈魂所在。你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人生的呢?我認爲:一個人的生命,應該是奉獻,而不是索取!世界因爲你的存在而增添光彩,這樣才不枉來到人間一趟。

  佛陀的事業

  “乃余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衆會”。下面講諸佛成佛之後,他是怎樣傳播真理的。衆生的根基不一樣,因此佛陀說法,也要有方便善巧,根據衆生不同的根基,對機說法才行。像有的人悟性差,你跟他講禅宗的公案,就浪費口舌,講得再多,也是對牛彈琴,聽法的人根本得不到利益。所以,方便善巧很重要。佛法裏非常強調對機說法,就是契機契理,根據不同的人,說不同的法,讓對方能夠理解接受你講的道理。在坐的人,如果你們在弘揚佛法時,必須要對機說法,假如法不對機,那弘法的效果就會很差。

  佛陀做了許多難行苦行的事,最後到了成佛的這一生,在菩提樹下成就了無上菩提。成佛後,爲了度化衆生,方便善巧爲衆生說法,然後示現種種神通。神、是難以揣測、無法理解的意思。通字、就是通達,沒有妨礙的意思。有的衆生,只有通過神通的力量,才能夠接受佛法。那麼,爲了說法的需要,佛陀在世,也經常顯神通。

  南傳佛教的巴利文《沙門果經》中說,修行的人修到一定程度,就可獲得各種神通。所謂神通:是說不可思議爲神,如意自在,隨心所欲爲通。神通,是超出常人能力的力量,如《沙門果經》說:獲神通的人,可一身變多身,有時隱身,穿牆透壁,橫渡江水,在水面上如履平地。這些神通,頗似吳承恩《西遊記》裏邊描寫孫悟空的七十二變。

  佛陀爲了度化衆生,在顯示神通時,“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在坐的人,大家也許讀過《觀世音普門品》,經裏邊說:”應以國王身得度者,即現國王身而爲說法”。如果對方是國王,爲了對機說法的需要,佛陀就會以國王的身份出現,爲他說法,他才能夠容易接受你的說法。在《普門品》中描寫了,菩薩爲了度化衆生,示現各種各樣的身份: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天人、畜生等,以不同的身份,爲不同的衆生說法。

  我們學佛的人,有很多人經常關心觀音菩薩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你們說觀音是男是女?佛的真正的身體是無相的,法身無相,應物而形,得大自在。得大自在就是說,心想事成,隨心所欲,憑自己的想法決定自己的形象,比孫悟空還厲害得多。

  “處種種衆會”佛陀常常到各種法會中爲人說法。“或處聲聞、及辟支佛、衆會道埸;或轉輪聖王、小王眷屬、衆會道埸;或處刹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衆會道埸;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衆會道埸。處于如是種種衆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衆生,乃至示現入于涅槃”。刹利,是梵語,翻譯中文是田主、田主可以說是王、或是王種。所謂的王種是因爲他們世代做王。婆羅門,是印度國西天竺地方,四大族裏頭一種。婆羅門,也是梵語,翻譯中文,是淨行兩個字。長者,是對道德高、年紀大的人的尊稱。居士,在我們中國來說,主要是稱呼在家修學佛法的人。但在印度,所謂的居士跟我們所說的居士不一樣。他們把從事商業階層的人也稱爲居士。

  天,是指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八部:一、是天;二、是龍一類的動物;叁、是夜叉,能在空中飛行的神鬼,要吃人的。四、是幹達婆,是帝釋那裏作樂的神。五、是阿修羅,是六道衆生裏的第一道,他們前生也修福,因嗔心太旺,所以落到阿修羅道裏邊去的,他們常常同帝釋戰鬥,很厲害!六、是迦樓羅,是一種大的了不得的鳥,它們左右兩只翅膀張開,可伸到叁萬六千裏遠的地方,也是很凶狠的!七、是緊那羅,也是帝釋裏邊的樂神,他們頭上生角。八、摩侯羅伽,又叫大蟒神。人非人等。人非人是什麼意思呢?人、是世間之人,非人、是天、仙、修羅等。

  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就開始了傳播佛法的事業。佛陀以大慈大悲的情懷,有時在大菩薩的法會裏說法。有時在聲聞、辟支佛的法會道埸說法,乃至到轉輪聖王、小王、眷屬、國王、婆羅門、長者、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許多的法會道埸裏邊,去爲衆生說法。佛陀在種種的法會道埸裏邊,對機說法,讓衆生早日得度。佛的聲音又婉轉又好聽。佛說法的聲音就像天上的雷震動一樣,隨著衆生不同的根基,爲他們演說種種妙法。佛陀自成道後,爲衆生開示說法四十九年,一直到示現涅槃,才算功德圓滿。

  “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像上邊所說:佛陀從出家修學起,一直到成佛坐道埸,說法度衆生,種種難行苦行,我也要樣樣跟隨佛學習。如果我們用普賢的十大願王來要求我們自己,我們就是普賢菩薩;如果用佛陀的標准來要求自己,那我們就能成佛。相反,有的人說我無…

《學佛者的信念》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