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四集▪P4

  ..續本文上一頁是無比的殊勝,得一切諸佛的贊歎。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相信這個法門,發願修學這個法門,這的確是無量劫來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成就。如其不然,你決定不能信受。凡是信受,這一生當中去往生的,都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今天成就了。我們往下看:

  【如修他法,至此地位,須經久遠劫數。】

  這句話是真的。你要是想修其他法門,要修到圓教初住、別教初地的地位,你要經曆叁大阿僧只劫。叁大阿僧只劫從哪一天算起?從你證得小乘須陀洹果那一天算起。沒有證須陀洹果以前所修的統統不算,要加上以前所修的,那是久遠劫數,不只叁個阿僧只劫。這是說,你修別的法門到這個地步,難,太難太難!你修這個法門一生成就。

  【今一生辦到,其爲方便之方便,更何待言。】

  諸位同修,如果你真的把大乘佛法門門都看到,看到之後就有比較,門門看到之後你才會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不但身心世界放下,連佛法也徹底放下了。過去蓮池大師明白了、看出來了,所以他老人家說:「叁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他不要了,經教放下了;「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放下了,你們誰要修,你們去修。經教法門統統放下,他老人家最後依什麼?一部《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這是徹底覺悟的人,究竟覺悟的人,他才肯這麼幹,不是真正究竟徹底覺悟,他放不下。這個經還不錯,那個法門也很好,於是乎雖然念佛,又懷疑、又夾雜,懷疑《彌陀經》不如《華嚴》,懷疑《彌陀經》不如《楞嚴》,懷疑念佛不如參禅,懷疑念佛不如念咒,疑心病!這裏頭有夾雜許多,結果一樣也沒成功,什麼也學不好。諸位要知道,自古以來世出世法成就都在專精,你要想成就,你要是不依這兩個字,那就難!依照這兩個字去做,就不難。要專、要精。

  【我等幸聞此法,豈可蹉跎,交臂失之。】

  這是江居士苦口婆心勸導我們,我們能夠聽到這個法門,實在是大幸。梅光羲居士在《無量壽經》序文裏面,引用彭際清的話,他說「這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這不能不珍惜。這個地方「幸聞此法」就是無量劫來希有難逢,我們今天逢到了,怎麼可以蹉跎?蹉跎是猶豫不決,不能夠肯定、斬釘斷鐵,我們要智取。

  【然行願真切,必須一心在念佛求生上,方能謂之真切。】

  真切要有行動表現,沒有行動表現不行,這個行動就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除此一念之外,別無二念。若有別念,那都是打閑岔,那都是業障、都是魔障。用什麼方法消除業障跟魔障?一句阿彌陀佛,專念就消除了,不專就被魔障障礙了。

  【所以念佛人,於斷念一層,縱令未易辦到。】

  斷念跟其他法門一樣,那是圓滿的成就。因爲我們做不到,我們的念沒斷。

  【而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這兩句務必要做到。】

  這是真的,你要做不到不能往生,一定要做到。昨天有個同修來告訴我,蘇居士非常難得,前幾天幫助一個老太太念佛往生了,這個老太太年歲很大,有九十歲,孤苦伶仃。她在病危時候,念念當中舍不得她有一棟房子,蘇居士勸她放下,這一放下,不到十分鍾就往生了。所以對這個世間絲毫貪戀都不行,有一絲毫的貪戀就不能往生。房子放下了,不要說房子我要交代給什麼人,那就糟了,管他什麼人,不要去理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誰拿去都好,不要說我要交代這個人,那個人不可靠,完了,你這一生就完了,你還是放不下,還是在打妄想。什麼都不要想,徹底放下!一放下感應就現前,她就見到西方叁聖,真正不可思議。這個老太太一生沒有聞過佛法,臨終才聞到,跟第十八願講的完全相應,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臨終遇善知識,善知識一開導,她就覺悟、她就接受、她就聽話,念佛,西方叁聖馬上現前,證明第十八願是千真萬確。

  此地「色聲香味觸法」,就是指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對象,六根所緣的對象統統要放下,你的心才專、才精。有一樣放不下,你是生死凡夫,你樣子像是在學佛,其實你沒有在學佛,你還是學生死凡夫,你還是在學六道輪回,這個不可以不知道。這兩句話是《金剛經》上的,《金剛經》上在大原則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怎麼講法?就是不住色聲香味觸法,我心裏面不染著六塵,心裏幹幹淨淨;而生其心是生念佛之心,生專念阿彌陀佛之心,那你就成功。這兩句務必要做到,江居士的語氣非常懇切,使我們感動。

  【念佛真實功夫,真實受用,如是如是。】

  你念佛的功夫得力不得力,你有沒有得到受用,就在這兩句。你還是要著相、還是放不下,你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你也不得受用。不得受用,念佛的好處你沒有得到,念佛的快樂你沒有得到,念佛的自在你沒有得到。真正得受用,法喜充滿,真的是自在快樂、智慧充滿,那怎麼會一樣!

  【妄想是衆生無始來之病根,萬不可強製。如其強製,反傷元氣。】

  這是修行人不能不知道的。參禅的方法不恰當,不但不能得定,反而發生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著魔。爲什麼會著魔?勉強去斷煩惱。說實在的話,著魔的人都是真用功的人,不是真用功的人絕對不會著魔。著魔都是真用功,真想斷煩惱、真想成就,他不曉得道理,不懂方法,盲修瞎練,他搞錯了。煩惱是無始劫來的病根,不是一下就能斷得了。你要懂得它的道理,要用方法來調和,逐漸逐漸去減少,不是勉強一下能斷得了,那就壞了,一定要出事情的。

  【因妄想是本心之作用】

  這妄想是念,念從心起。

  【不過錯用了,所以成病。】

  我們常講,你錯用了心,錯在哪裏?錯在分別執著。若離開一切分別執著,那個心就用對了,就不錯了。前面跟諸位說,理事不二,你的心用對了;理不是事,事不是理,你有分別、有執著,你就用錯了。性相不二,用對了;性不是相,相不是性,你用錯了,錯在這裏。如果用宗門的話,錯在不知道會歸自性。一如不二就是會歸自性。能這樣用法,會這個用法,這是佛菩薩,佛菩薩就是用這個心。不會用的,一切法當中起分別、起執著,是凡夫的用法,用錯了。錯了,所以成病。

  參禅得了禅病,念佛也有著魔,念佛一般講著魔比較少,但是不能說沒有。我過去在臺中,李老師告訴我,在我沒有到臺中之前的兩年,李老師曾經在臺中打過幾次精進佛七。精進佛七的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超過十個人,主七師父的精神、能力照顧不到,所以那是小班製的。每一個人的用功情形,他都要照顧,他都要觀察到;他功夫得力不得力,到什麼程度,這個主七師都曉得。人太多了,他就沒辦法。所以精進佛七的人數不能超過十個人,他自己知道。其中有兩個人著魔,用功不如法,就是此地講的強製斷煩惱,搞出毛病出來了。李老師慢慢的給他調整,差不多一年他才恢複正常,以後再不打精進佛七,他不敢打了。總不能說,好好的一個人到這裏來念了七天佛,就變成神經不正常回去,那怎麼能對得起人!不用功的不會,真正用功的會出毛病,真正用功,用功不如法。你看,老師在旁邊指導,稍稍偏差一點都出事情。我們現在打佛七,絕對不會出毛病,佛七法會熱熱鬧鬧、歡歡喜喜的,一面念佛、一面是亂七八糟胡思亂想,這個不會出毛病。真正用功念佛不一樣!念佛堂情形不相同。總而言之,決定不要勉強,決定不要刻意去壓伏煩惱,這個不好。

  【只要依照佛法,將其轉換過來。】

  就是把這些雜念妄想轉過來,這就好,不要去斷它,把它轉過來。你要去斷它,麻煩就來了;一轉,什麼事都沒有。

  【歸到智念】

  智念是用參禅的方法、持咒的方法、止觀的方法,都是轉成智念。

  【我們念佛是轉成淨念】

  念不要緊,不管什麼念頭,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轉到阿彌陀佛上去,這就好,不要去斷那個妄念,換句話說,那個妄念理都不去理它,第二句就換成阿彌陀佛,這不會出事情的,這是穩穩當當。

  【久久自然無念】

  時間久了,不要著急,有很多人念佛著急,念了叁、四年,「法師,我怎麼還不得一心?」他來問我,念了叁、四年,還不得一心。我就告訴他:你這一輩子都不會得一心,你別指望。他說:爲什麼?因爲你老是念著要得一心,這個妄念存在裏頭。你要得一心不亂,又夾雜一個「我什麼時候得一心」,就糟糕了,你的一心怎麼能得到?真正想得一心,得一心的念頭沒有了,念久了自自然然得一心。所以不能摻雜夾雜有個求一心的念頭,那就壞了,不可以有的。久久自然無念,無念是妄念沒有了,分別執著這個念頭沒有了。

  【便是平等性智,妙觀察智。】

  這個時候,你真的功夫得力、真的功夫成就,轉識成智、轉煩惱成菩提、轉凡成聖,你的功夫不但成就,也可以說達到圓滿。這樣念佛往生,剛才講了,你是生實報莊嚴土,不是凡聖同居土,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阿彌陀佛加持你才是阿惟越致菩薩,你真的變成阿惟越致菩薩,是你真的功夫成就了,這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最低限度是真真實實的圓初住。今天時間到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