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了,成了佛還要受報。沒錯!因果不可逃,成佛也要受報。但是成佛之後受報,跟我們凡夫受報不一樣。我們凡夫受報,那個惡報太苦了。爲什麼會有那麼苦?因爲你著相。成佛之後受報,他不著相。他不著相,雖然有這個事,沒有苦受,這就是不相同的地方。世尊爲我們所示現的,那是真佛,不是假佛。在佛的傳記裏面,我們還看到釋迦牟尼佛叁個月馬麥之報,沒有東西吃,吃人家喂馬的馬料。無獨有偶,我們中國孔老夫子也是聖人,孔子在陳,叁月絕糧,也是鬧饑荒挨餓,沒得吃!佛與大聖人,也沒有辦法逃避因果。佛門裏常講,「菩薩畏因,衆生畏果」,衆生在造作的時候不怕,果報現前怕了;菩薩是果報現前不怕,造因的時候非常謹慎,怕造錯了。菩薩是絕不造罪業,絕不造惡因,他知道果報可怕,所以決定不造惡業,這就是高度的智慧。
我們也曾經在佛經裏面看過,佛與大菩薩們,常常示現在惡道裏面度衆生,在中國、在臺灣,好像現在在新加坡,焰口很流行,放焰口。焰口臺對面有一個鬼王是焦面大士,在通常一般是用紙紮的,青面獠牙,相貌很恐怖的焦面大士,在焰口臺的對面,那是什麼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觀世音菩薩在餓鬼道度衆生,他要現鬼身,要現同類身,才能度那一類的衆生,他現我們這個人身,沒有辦法度鬼。他要度畜生,他就要現畜生身。他要度一群豬,他自己要現一個豬身,在那裏面跟它講經說法,豬才懂,人跟豬是講不通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所以佛與大菩薩常常現畜生身、現餓鬼身、現地獄身。地藏王菩薩在地獄是現的地獄身,不是像我們現在塑的這個相這麼莊嚴,不是的,地獄身,你看到會嚇壞。現身在惡道裏面度這些惡道衆生,他爲什麼能現那些身?過去生中造的惡業,感得惡報,他這個惡報是在惡道裏面去當菩薩、作佛,他是這樣去受報的。所以我們縱然造作很多惡業,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這些惡業、惡緣,就將來在叁惡道裏現菩薩身去度惡道衆生,果報是這麼報掉的,逃不了因果。所以做的惡業,不要害怕!沒有惡業,成了佛、成了菩薩,不能到叁惡道度衆生,你沒有這個緣。佛菩薩爲什麼能到叁惡道度衆生?沒有成佛的時候造作惡業。由此可知,惡業也沒有什麼不好處,成了佛,就是憑惡業到叁惡道去度衆生,度這些罪苦衆生。由此可知,善惡邪正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如果你體會到《金剛經》上所講的一如,那個意思就更圓滿了,真正不可思議!善惡一如,邪正一如,一如就是不二。所以成佛、成菩薩之後,能在十法界現身,能普度一切衆生;因此造作惡業不要後悔,沒有什麼好後悔,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對了。如果造作惡業耿耿於懷,常常想我罪業深重、罪業深重,諸位要曉得,你每想一次就又造一次,你還怕造得不夠多!你爲什麼不想造善業?爲什麼偏偏就想造惡業?一切善業當中,念佛第一善,爲什麼不想佛、爲什麼不念佛?一定要把這個念頭轉過來,念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這就好。底下這一段:
【約空有同時並具以明】
這是從每一個角度裏面來觀察,讓我們了解經義。
【說一非字,是令不著有。說一是字,是令不著空。曰非曰是,說了非又說是,是令二邊皆不可著。】
這是佛說法的善巧方便。
【身心世界,皆爲緣生,別無實法。】
這個心就是八識心,八識五十一心所都是緣生的,都是有爲法,不是真實的。別無實法就是它沒有實體,根本就不是真實的存在,這才是真相。
【故有即非有,非有而有。】
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我們凡夫觀念當中,空跟有是兩樁事,完全是對立的,有就不空,空就不有,這是不知道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空有同時。《心經》上講得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有。色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身心世界都是色法。眼、耳、鼻、舌、身,五根所接觸的,都是屬於色法,意根所緣的是心法,六根所緣的境界都不是實在的;不但所緣的境界不是實在的,六根本身也不是實在的,統統是緣生法。既然是緣生法,空有就同時,諸位要記住這個,緣生空有就同時,空有就不是對立。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不異就是完全一樣,空跟有是一不是二。
【豈非同時並具。依正如是,其余可知。】
依報、正報真相是這樣子,那其他的不必說了。
【二邊不著,乃斷除妄念之極致。】
我們要見性,我們要修清淨心。爲什麼見不了性?爲什麼得不到清淨心?就是因爲你有妄念,妄念不斷,你怎麼能成就?這是斷妄念最巧妙的方法,空有二邊不著。要想做到空有二邊不著,時時刻刻要提起觀照的功夫。這個觀照功夫,就是把你錯誤的觀念轉變過來,這就觀照。心裏面才起心動念,起什麼心?貪著、分別、執著,才有這個念頭,這就叫妄念,起來了,立刻就想到佛說的,空有同時,有即是空,色即是空,色不異空。我們那個執著的念頭,貪取的念頭,雖然不能完全斷滅掉,那個分量減輕,不會那麼嚴重了。知道身心世界「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真相,諸佛如來所證的。底下一段:
【約究竟義以明。世尊說此二節。】
講這兩節經文,這兩節經文就是身心世界;叁十二相是身,微塵世界是世界,身心世界。
【是令衆生徹底領悟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之性體。】
真如本性的理體,宇宙萬法的本體。
【依正二報,唯是因緣聚合之相。經謂是名。】
諸位要曉得,佛法裏面有方便說、有真實說;方便說是俗谛,真實說是真谛,佛依二谛說法。說真的,往往我們凡夫不懂,不是凡夫境界,說俗谛我們好懂。譬如佛給我們講十法界、講六道這些事實真相,我們很容易懂,就是我們現在這個環境,好懂!說真谛,這個地方講真的,依正二報「當體即空,了不可得」,這是講真的,我們無法理解,很難接受,但是這才是真正的事實真相。我們爲什麼不能接受?我們沒見過,也從來沒聽人家講過,決非我們的經驗,所以很難承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六道如此,十法界如此,我們要再問,一真法界怎麼樣?我們也常在講席裏面講,一真法界那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一真法界是真的;說真,是對十法界的假而說的,相對而說的,因爲有十法界的假,顯一真法界的真。佛法裏面講真假的定義,實在講不難懂。佛法裏面講假,凡是會變的就是假的。人有生老病死,他是變化、無常,這是假的。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哪一樣東西不在變?這個變不是一年一年的變,一月一月的變,不是!是刹那刹那在變。人老了,不是一年比一年老,是一刹那比一刹那老,後一秒鍾比前一秒鍾老,你才曉得這個可怕,這叫假的。凡是不變的,這就是真的,我們在世間裏面所能感受到的,什麼東西不變?虛空不變;虛空不老,它不變,不變就叫真的。一真法界裏面不變,我們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裏面的人不變,永遠不老,他永遠不變,人不變,西方世界所有的物質不變,花常開不謝,所有一切都常住,都不變,那叫一真法界。
十法界是緣生的,我們再問,一真法界是不是緣生的?當然是緣生的。清淨心中,真如自性,一法不立,一法都沒有,所以它也是緣生的。它是什麼緣?不生滅的緣,現不生滅的境界。十法界爲什麼會有生滅?因爲十法界的衆生,包括十法界的佛,諸位要知道,十法界裏面,藏教佛、通教佛沒有見性,別教佛還有退轉。別教的佛,只相當於圓教二行位的菩薩。別教的初地,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相當於圓教的初住;別教的等覺菩薩,相當於初行位的菩薩;別教的佛果,相當於二行位的菩薩。我們在大經上讀過,八地菩薩才不退轉,不動地,七地以前都退轉。十法界的佛,不行!縱然是別教的佛果,還會退轉,還有進有退。由此可知,依舊用的是生滅心,所以這個境界是生滅相。一真法界裏面,他用不生滅心,因此他現的相就不生滅。所以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的現象,統統是因緣所生法。前面講,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適用於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因是用不生滅的心,真心離念,念是妄念,念就是生滅,離念是離生滅,離生滅顯現出來就是不生不滅,是這樣現前的。
這兩節文它的深義,是世尊教我們在這裏面去體會、去領悟自性,自性的確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言語說不出來!言語的範圍是有限的,有很多東西沒有辦法用言語來表達,所以言語的能力很有限。我們思惟的能力,體會的能力,比言語就擴大很多很多,但是那個思惟、體會雖然大了很多,還是有界限的,界限在哪裏?在阿賴耶識,它沒有辦法越過阿賴耶識。凡是能夠思惟、能夠想像、能夠體會、能夠領會,都在阿賴耶識這個範圍之內;換句話說,都在十法界範圍之內,阿賴耶識是十法界。把這個極微細的念頭放下,不要了,息住,就突破了;言語心行突破了,突破了才真正證得一真法界。由此可知,我們用思想、用思惟,要想得大乘經的真實義,沒有這個道理,不可能的。大乘經是從世尊心行處滅裏面流出來的,我們用思惟想像,怎麼會想得出來?源流不同。你要想解得如來真實義,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來的真實義圓圓滿滿的呈現在你面前。一落思惟就變質,就錯了。
諸位要是體會得這個道理,稍稍明白這一點事實,你才曉得古人的教學法有道理。古人教你什麼?一門深入。教你不要用言語,不要用思惟,一天到晚交給你一個經本念,老實念,什麼意思不要想,沒意思,那裏頭有真義!有意思,假的、假意思,不是真的。真義是般若 無知,那叫根本智;只要你得到根本智,起作用的時候就無所不知。我們在禅宗《六祖壇經》裏面所看到的,惠能所得到的就是根本智,所以他起作用的時候無所不知。無論你問他什麼,大小乘八大宗的經論,隨便拈一個去問他,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學過,他會叫你,你念給我聽,你念了他就講給你聽,他都懂。他一看就懂、一聽…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叁十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