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五十一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51
請掀開經本一百一十七面,第六行,從注解第十八段看起。
【學佛人能見及此者,曰開道眼。此時急當養其道心,當令心如虛空,超然塵表。必須生空、法空、而後心空。複於此際,提起一句萬德洪名,一心而念。但念阿彌陀佛,佛外無念。上與十方如來,下與法界衆生,息息相通矣。】
這一段文非常重要,教導我們真正修行用功的方法。凡是用功不得力,一定是與此地所講的相違背,如果能與這幾句相應,功夫必然得力。「學佛人能見及此者」,這一句是總結前面所說的,知道一切法是相對而生的,也就是因緣生法;有即非有,非有即有。這是把事實真相看清楚,我們所謂是看破了,看破就是佛門裏所說的開道眼。這個意思就是說明,你的見解,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與諸佛菩薩相同,是一個看法。開道眼,也就是一般所講開悟,真正開悟了。這個悟是解悟,他所悟的沒有錯,確確實實是事實真相,可是並沒有放下。沒有放下,雖然是開悟了,換句話說,依舊免不了生死輪回,你還是受業力的支配。要怎麼辦?一定要放下。底下講,「此時急當養其道心」,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最急的一樁大事,是培養道心。培養道心就是放下,放下之後那個心就是道心;沒有放下,那個心叫凡夫心,我們有的時候稱之爲輪回心,只要有一絲毫沒有放下,還是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個心叫輪回心,就不是道心。所以,一定要像《金剛經》上所說的這個標准。「要令心如虛空」,心地要清淨,一塵不染。正如六祖惠能大師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就行了,到本來無一物就可以了,心就清淨了。清淨的標准也要清楚,如果不清楚,心裏頭一念不生,一個妄念都沒有了,很容易誤入無想定,誤入無色界天,那就又錯了。
這個心如虛空,要有一個標准在,這個標准是什麼?「必須生空、法空、空空」,這就是心如虛空的標准。生空,不執著我、有情衆生,不再執著了。法空,不執著一切法,包括佛法在內,佛法也是因緣所生的。人空、法空,生空就是人空,人法俱空;空也要空,空也不能夠執著,執著空亦錯了。人空、法空、空空,前面講的大叁空叁昧,這是標准。這個時候不但解悟,證也悟了,確確實實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這個境界不僅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超越十法界就是法身大士,這個時候可以生到一真法界。
一切諸佛刹土都有一真法界,爲什麼要我們再念阿彌陀佛?這裏面有道理,不是沒有道理。你有能力入一真法界,證得圓教初住菩薩的地位,得大叁空叁昧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到這個地位。假如不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從這個時候起,要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你必須要修叁大阿僧只劫。叁大阿僧只劫從裏開始,不是從我們現在開始,這個諸位要知道。第一個阿僧只劫修叁十個位次,叁賢: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個阿僧只劫修七個位次,從初地到七地。第叁個阿僧只劫只修叁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叁大阿僧只劫修滿,你證什麼樣的果位?等覺菩薩。所以諸佛如來勸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因爲生到西方淨土,成就究竟圓滿的佛果,很快!
我們在《無量壽經》裏面講過,《彌陀經》裏面講過,凡夫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依照經裏面所說的,我們仔細觀察,大概叁、四劫就成功了。叁、四劫跟那個叁大阿僧只劫,這個時間不能比!阿僧只,一般講叫無央數,這個數量太大太大了。《華嚴經》上講的,無量阿僧只劫、無量劫,才能成就。講無量劫,都是說的圓教初住到成就圓滿的佛果,所需要這麼長的時間。在西方世界,那個時間縮短,縮得太短太短了。如果照這個標准,這個人已經大徹大悟,已經萬緣放下,真正證得初住菩薩的地位,初住在大乘法裏面是屬於見道位。十住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上上品往生。上上品往生的人,我們在《觀經》裏面看到,一生到西方世界就花開見佛悟無生。到那個地方就花開,這不論佛加持;論佛加持,那大家平等。不論佛加持,憑自己的功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花開悟無生。要是依照淨宗經典來說,他的地位已經到七地以上。他本來是個初住位的菩薩,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憑自己的本事,不是憑佛加持,就提升到七地。換句話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於一念之間超過了兩個阿僧只劫,這個便宜占大了。何況又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所以他在西方世界成就圓滿的佛果,絕不可能要一劫的時間,不需要。這就是說明,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太快太快了,所以連文殊、普賢都要求往生。
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刹土裏面修行成就,都比不上西方極樂世界環境的殊勝,成佛的快速。我們在經裏面常常讀到,《彌陀經》上講的諸上善人,上善是指等覺菩薩,法雲地的菩薩還不能算上善,等覺菩薩是上善。西方世界像這種地位的人,那個數量太多太多,沒法子計算。那我們要想一想,這些都已經證到等覺位,換句話說,叁大阿僧只劫修滿了,這在其他的佛刹裏頭說,叁大阿僧只劫修滿了才到等覺。可是西方世界,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才十劫,不長的時間,十劫的時間,他們到那裏修行,叁個阿僧只劫在十劫當中修滿,這個不可思議!我們讀經,像這些地方是非常非常要緊的地方,不能夠含糊籠統的念過。西方世界殊勝,殊勝在哪裏?單單憑這一點,所有一切諸佛刹土裏面找不到。你在別的地方修行真的要叁大阿僧只劫,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要十劫。這個帳我們曾經仔細的算過,不需要!根性利的,叁劫、四劫,就超過一般菩薩修行叁個阿僧只劫。這是勸我們一定要念佛。
提起一句萬德洪名,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一心而念。但念阿彌陀佛,佛外無念。除了這一句佛號之外,沒有一個雜念,雜念就是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妄想。一天到晚這一句佛號念念相續,一句接著一句,雜念就不生了,這樣用功,決定往生,決定是高品位的往生。上與十方如來,下與法界衆生,息息相通,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感應道交。能與十方一切諸佛,下至一切衆生,換句話說,十法界依正莊嚴,都起了感應道交的作用。這個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與一切有情起感應道交,與一切無情也起感應道交,這就是《華嚴》上講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如果有一個人,他應以一種特別因緣會叫他開悟的,或者是聽到風的聲音、雨的聲音,菩薩就變現這個境界,觸動他的我們現在人講靈感,他就大徹大悟了。所以那個風、那個雨、那個音聲、那個現象,不是普通的,佛菩薩變現的,不是偶然的。我們遇到這些聲音,爲什麼不開悟?那些聲音裏頭沒有諸佛菩薩威神在加持。佛菩薩變現的,它有威神加持,它能觸動你的感應,觸動你的善根;我們佛法講善根,世間人講靈感。由此可知,諸佛菩薩現有情身、現無情身,無不自在。這就是下與法界衆生息息相通。
【此心與佛以及衆生,無異、無相。】
這是說明其所以然。爲什麼能夠與諸佛、與衆生,說諸佛、說衆生,十法界全都包括到了。這當中有菩薩、有緣覺、有聲聞、有諸天人等,統統都包括到了,一直到地獄衆生。說有情,意思裏面就包括無情的生活環境,所以這個意思涵蓋了法界的全體,一樣都沒有漏掉。它的道理就是清淨心沒有相,清淨心與諸佛、衆生,與一切法性無異;無異就是不二,是一個不是兩個,所以他能夠與法界虛空全體相應。我們今天的心,爲什麼不能夠感應道交?我們心跟佛菩薩的心不一樣,不但跟佛菩薩的心不一樣,跟一般人的心也不一樣。縱然生到一家,做了父子,兒子的心跟父親的心不一樣;兩個人相愛結了婚,先生的心跟太太的心不一樣,你說糟糕不糟糕,不一樣!爲什麼不一樣?每個人妄想分別執著不一樣,就是這麼造成的。如果離開一切分別執著妄想,那就一樣。這個道理不難懂。尤其《金剛經》講到這個地方,這一提起,我們應該明了。妄心是各個不相同的,無量無邊的妄想分別執著,每個人不一樣。舍棄了妄心,真心是清淨心、平等心,哪有不一樣的?統統都一樣。譬如水,我們佛門裏面常常用水表法,我們用十個盆裝十個盆的水,使它震動,水起了波紋,起了波浪,這十盆水一定是十個樣子,決定不會是一樣的。如果讓它安靜下來,波浪沒有了,這十盆水決定是一樣的,就這麼個道理。看破是理明白了,放下是事上搞清楚了,然後你的心就能與虛空法界相應。與諸佛菩薩相應,就得諸佛護念,得龍天保佑;與一切衆生相應,我們跟一切衆生無始劫來恩恩怨怨不曉得有多少,這一相應,這些恩怨,甚至於一些債務,就從這個地方化解了。所以你要是沒有這個功夫,與一切衆生的恩怨、債務是沒完沒了的。我們把這些道理、這些事實真相搞清楚了,才曉得人不能不聞佛法,人不能不修學佛法。你不修學佛法,真的在這個六道輪回裏面沒完沒了,苦不堪言!唯有佛法能夠幫助我們徹底解決問題。這是說明真心跟諸佛、衆生,是無異、無相。
【多讀《大乘無量壽經》、《金剛般若 》,以薰習長養之。則道眼益開,道心堅固。是爲般若 淨土同修之法。】
般若 裏頭有淨土,淨土裏面有般若 。要多讀《無量壽經》、多讀《金剛經》,不但要讀,要明了經裏面所講的意思。如果只是讀,不明了意思,沒有用!怎麼沒有用?境界轉不過來,也就是說我們在現實生活裏面,不能看破、不能放下,那就沒用處。經念得再多都沒用處,一定要明其義理,在日常生活當中真的起作用。了解事實真相,這就是開悟,這就是看破。於一切世法上不再計較,不再執著,這就是放下,這就是功夫,這樣才有受用。以看破、放下,長時間的薰習,看破幫助你放下,放下又幫助你看破,那麼你的道眼,也就是你的開悟,愈悟愈深、愈悟愈廣,一直到徹底的覺悟。道心愈來愈堅固了,道心是…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五十一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