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五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56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二十五頁,第六行,從第十小段看起。
【當知念佛求生法門,正爲發大道心者說,兼爲余衆耳。《起信論》雲:若人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修善根,回向願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見佛故,終無有退。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我們上一次講到此地,後面還有兩句,今天接著這個地方講。
【往生不但信根成就。且已分證法身,分身百界,廣度衆生。】
這一段文是非常希有的殊勝。實在說,一般修學佛法真正是聞所未聞,從來沒有聽說這樣的說法。信根成就,前面已經講得很多,往生信願行叁個條件統統都具足,當然信根成就了。要緊的是後面這叁句。「且已分證法身」,這個說法正是與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裏面所見完全相同。蕅益大師跟我們說,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此地下下品往生的,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生到西方世界都是圓證叁不退,注意那個圓字。圓證叁不退,經上一再告訴我們,就是阿彌陀佛在四十八願裏面也講得很清楚、很明白,生到西方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八地以上,所以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法身大士,分證法身,這是真實不可思議!我們聽說這樣一個消息,這是太好的消息,決定要信受、要奉行,我們這一生就圓滿成佛。何況生到西方世界,就有能力分身百界,這個百不是數字,這個界是大千世界。如果當數字講,一百個大千世界,一百尊諸佛化土,所以它在此地不是當作數字講;代表圓滿,就與彌陀果地上的大圓滿無二無別。如果百界是數字,那跟經義就不相應。《彌陀經》上講的,西方世界距離我們娑婆,當中是十萬億個佛國土,那百界怎麼行?生到西方世界的人,隨時都可以回到娑婆世界來。世尊講的十萬億佛國土,依舊是方便說,不是真實說。真實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刹土隨意分身,上供諸佛,下化衆生,立刻就有這個能力。一般菩薩要得到這種能力,前面曾經跟諸位報告過,證得圓教初住之後,還要修叁大阿僧只劫,才能到這個境界。往生西方世界的人、帶業的凡夫,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得,這是真實不可思議。
【我等若離相與念佛同修,離相是般若 ,仰蒙本師及接引導師十方諸佛護念之力,則一推一挽,順風揚帆,有不速登彼岸者哉。】
這一段話是給我們很大的鼓勵。我等就是我們這些人,如果真正能夠離相跟念佛同修,就是般若 與淨土同修。江味農居士就是用這個方法。般若 是什麼?不是叫你天天念《大般若 經》,也不是叫你天天來拜《金剛經》,不是的,離相!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都放下,這就是般若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再不把這些事情挂在心上,這叫做般若 。然後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個人是真正的般若 淨土共修。
我們過去在倓虛老法師《念佛論》裏面,看到他老人家爲我們說的叁個往生的故事。第一位是一位出家人,修無師,他是在哈爾濱極樂寺往生的,修無師在世的時候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沒出家之前,他做泥水匠,做苦工的,做泥水匠,生活非常清苦。以後出了家,聽說念阿彌陀佛好,他老人家專念阿彌陀佛,遇到別人就勸人念阿彌陀佛,他除了這個法子以外,他什麼也不會。倓老法師那個時候在極樂寺作住持,定西法師作當家師。那一年開戒請谛閑老法師當得戒和尚,修無師就到極樂寺去幫忙,他去討一個單,想修一點福。定西法師就問他:你能做什麼?他說:我願意照顧生病的人。那個時候,大陸上傳戒五十叁天,戒子免不了有傷風感冒的,他發心專門照顧生病的新戒,常住對他也很感謝。住了沒幾天,他就找定西法師,找倓老和尚,他說他要告假、他要走了。倓老有一點功夫,沒有責怪他,你去到哪裏都好。定西法師就沒有倓老那麼好的修養,定西法師說:你這個人來了沒幾天,我們傳戒不過兩個月,你這個功德做不圓滿,怎麼就退心要走了;就責怪他。修無師說:我不是到別的地方去,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兩位老法師一聽,這不簡單,預知時至,這還得了!馬上就轉變態度向他請教:你什麼時候走?修無師說:不出十天。他要求常住給他預備兩百斤柴火,往生之後火化用。定西法師把這個事情就記下來了。這很了不起,傳戒當中有人真正的往生,這個跟大家是作證,叁轉*輪是作證轉。到了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去找兩位老法師。他說:老法師,我今天就要走了。定西法師趕緊給他在柴房裏,臨時收拾一個房間、搭一個鋪,他要求找幾個人給他助念,送送他往生。送他往生的這幾個人,親眼看到的。修無師腿一盤,坐在那個地方,坐著走的,沒有生病,預知時至。大家就說:修無師,你也得作首偈、作兩首詩,給我們留個紀念。修無師說:我是個苦惱的出家人,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我也不會作偈子,也不會作詩,不過我有一句老實話可以奉告大家,意思就是說,如果不是真正修行,那就沒有真實的智慧。大家聽他說這幾句話,也覺得很踏實,真正是一個修行人所說的。大家給他念佛不到一刻鍾,一刻是十五分鍾,他就坐在那個地方,滿面笑容就走了。谛閑老法師到了這個道場,親自去看他,對他非常贊歎,認爲他是我們出家人真正的好榜樣。
所以那個真實智慧不是別的,修無師修的是什麼?般若 淨土共修。他也沒念過《般若 經》,也沒有念過《金剛經》,怎麼修般若 的?他統統放下了,放下就是般若 ;離一切相,那就是般若 。哪裏要念什麼《般若 經》?《大般若 經》裏面沒有般若 ,修無師那真有般若 。諸位要深深體會這個意思,身心放下是真實的金剛般若 。念《金剛經》沒用處,天天念,樣樣放不下,什麼都要計較、是非人我,那個念了沒用處,古人講的,喊破喉嚨也枉然!修無師大概從來也沒念過《金剛經》,他是真實的金剛般若 。萬緣放下,一心念佛,這樣的人一定得本師釋迦牟尼佛,接引導師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還有十方諸佛,《彌陀經》上講的六方佛,《無量壽經》上講的十方諸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如來,一尊都不漏,每一尊佛都加持你,都護念你。爲什麼?因爲你離相念佛求生淨土,就憑這個,十方一切諸佛如來就要護念你,就得要照顧你。看你是不是真的?真的,諸佛就照顧你;假的,佛不照顧。我們這一念心是真是假,自己都不曉得,佛曉得。自己不知道,佛知道!
我講自己不知道,這個話是真的,我也親眼見到的。我初出家的時候,在臺北圓山臨濟寺。臨濟寺裏面有一個念佛會,成立很久了。裏面有一位副會長林道奇居士,平常念佛會共修,他擔任維那,唱念很好,不輸出家人,是個很好的維那師,領衆念佛,遇到人也勸人念佛求生淨土。他老人家臨走時生病了,得的是癌症,非常痛苦。大家念佛來幫助他,他一聽到佛號就發脾氣,不准任何人在他面前念佛,把念佛人統統趕走。平常口口聲聲要念佛往生,臨走的時候怕念佛,這是業障現前。所以那個念佛的心是真是假不知道,臨終那個時候才顯得出來。臨終的時候貪生怕死,牽腸挂肚的事情太多,沒有一樣能放得下,有這麼樣一回事情,這是我們親眼看見的。所以放下要在平時,現在就要放,不要等著,時間還長,等我走的時候再放吧!走的時候像林道奇那樣子,那就完了,那個時候來不及,後悔就來不及了,一定要在平常就放下。放下,諸位要記住,不是在事上放下,心上放下,心上放下就成功了。事照做,隨時心裏頭都沒有,甚至於正做著事也能站著走,說走就走了,這是念佛人的功夫,這是念佛人的氣象。所以事事無礙,那就是般若 淨土共修的一個好樣子。他得十方一切諸佛護念。
一推一挽,這是比喻一個人在後面推你,一個人在前面接你。釋迦牟尼佛在這裏推我們,阿彌陀佛在那裏接我們,就好比順風揚帆,那很快就到達了。這是古時候,古時候也沒有汽車、也沒有飛機,那個時候大概交通最方便的就是船只、帆船。帆船,這是古時候古人的比喻。所以這一段對我們是很大的鼓勵。許許多多念佛往生,我們親耳聽到的,親眼看見的。
【觀照功夫,下手方法,若不得力。則念佛,心中有佛即是真實功夫。】
觀照是講般若 ,用般若 經上的理論與方法。就像我們這個經上說的,應生無所住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都是《般若 經》上所講重要的方法。這些方法我們做,在日常生活當中做,做的功夫不得力。說老實話,還不如修無師,修無師方法都不懂,理論也不懂。他爲什麼能般若 淨土共修?因爲他從小出身太苦,他覺得人太苦,人沒有意義,聽說西方極樂世界好,一心一意趕緊求生,要脫離苦海。他的信心、願心比我們強得太多了。我們還在慢慢拖,能拖一天最好拖一天,心裏想去又舍不得這個世間,能拖就拖。拖到不能拖再說,這種心態,那怎麼行?修無師的心態堅定、堅決,所以他具足了真實的智慧。的確是我們的好榜樣。
我們看《往生論》,無論是過去的、近代的,真正念佛往生瑞相好的,大概都是生活相當清苦。富裕人家往生,有這個瑞相太少太少了。富裕人家他生活過得舒服,舍不得離開。他有錢、有産業、有房子,樣樣都放不下,反而耽誤了。學了般若 ,般若 也不得力。爲什麼?還是放不下,那就不得力。不如生活非常清苦之人,這種人容易往生,也就是容易放下,他的願心懇切。如果我們用的這個方法要是不得力,沒有關系,學修無師就行了。心裏面只要有佛,那就是真實功夫;但是諸位要記住,不能夾雜,心裏只有佛,其他東西統統都沒有,這才叫真實功夫。心裏念佛,又摻雜許許多多的雜念,那個功夫就破壞掉了,那就沒有功夫了,這一點要清楚。
【起心動念時,即提起一句佛號,令佛與念,水乳…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五十六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