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五十九集▪P4

  ..續本文上一頁爲人,這叫布施;這樣才能夠離相,我們這樣修久了,自自然然四相就沒有了。四相不必要離,不必要破,久而久之化掉了。前面所謂,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我們起心動念,想到虛空、想到法界、想一切衆生,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了。這個方法比小乘、比權教高明太多。四相離了就見性,妄念斷了就證體,同歸性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這是同歸性海的現象。利益之大,不可思議!

  【一切衆生,一切諸相,有種種義。】

  這裏給我們解釋,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如果把意思錯會,你平常用功當然不得力。這個地方簡單說四個,這四個當然都是歸納。

  【第一、相者,相狀。謂有生之類之相狀。不但指外形,兼指內心狀況。種種生類,色心相狀,差別不一,故曰種種。】

  這是我們不難體會到。六道裏面,天人我們見不到,餓鬼、地獄我們也見不到,但是人與畜生我們見到了。人跟畜生,我們今天講的動物,在這個地球上各種動物數量就很大很大。現在科學家已經知道的,總是千百萬種,還有不知道的,還有沒有發現的,那個數量不會比已經知道的少。這是講色心狀況,差別不一。

  【如是一切諸相,俗眼觀之,宛然現有。】

  我們看到,都在眼前,都真的有,我們凡夫所見的,凡夫執著的,這統統有。

  【道眼觀之】

  佛菩薩們看,跟我們的看法不一樣。

  【除五蘊變現外,實無可得。】

  再多的種類,無量無邊的種類,總不外乎色受想行識,包括他的外形跟心理活動,這五個字全都包括了。人家看得透徹,看得徹底、看得究竟。

  【經言:當下即空,生而無生。故曰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這才是把事實真相真正看出來。我們是迷在真相裏面,佛菩薩是對真相徹底通達明了,他不迷惑。迷是凡夫,覺是佛菩薩。迷悟不二,爲什麼說迷悟不二?迷的是事實真相,悟的也是事實真相,事實真相裏面沒有迷悟,迷悟在人。經上這些說法,說:

  【此明生空之義】

  生空,就是我們講的動物,動物的生態,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五蘊本身,亦衆緣和合,亦本非實。】

  五蘊真有嗎?沒有,五蘊也是假的,也是緣生之法。佛法裏面講五蘊,現代的科學家們:

  【今人謂之分子、原子、電子、粒子、波動】

  現在科學裏面講這些。這些說法,跟佛法裏面所講的因緣生法、五蘊皆空、當體即空,意思非常接近。前一代的科學家,還以爲有物質存在;他們分析到原子、電子、粒子,還以爲有物質存在。現代的科學家,科學的儀器進步,粒子還可以分,分到最後發現是波動的現象。於是肯定了沒有物質的存在,這是近代科學家才證實,沒有物質存在。物質現象是怎麼來的?波動的現象。這跟我們佛法講的又接近一層,佛法講宇宙萬有的來源,是講「無明不覺生叁細,境界爲緣長六粗」,無明就是波動。所以無明是動相,不是靜相。用什麼方法破無明?用定功。因爲它是動相,靜就把動破掉了。佛法的修學,講求禅定。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換句話說,就是所用方法手段亦無量無邊,亦八萬四千;這些方法手段,只爲一個目標,就是定,統統是修定。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爲,禅宗是修定,別的就不修定,你都錯了。不是修定的就不是佛法,凡是修定的統統是佛法,修定的方法手段不一樣。我們淨土宗用念佛的方法修定,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修定,我們得到的結果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禅定。使用的名詞不相同,方法不相同,我們的方向相同,目標是相同的。這就是佛家常說的「法門無量,殊途同歸」,就是這個道理。發現是波動,這的確是很了不起的發現。

  【當體即空】

  這是一句總結。哪有物質的存在?萬法因緣生,無量的因緣,所生的現相是刹那生滅的連續相,所以當體即空。

  【故曰一切衆生,則非衆生。】

  佛在《金剛經》上講這句話的意思,我們才真正懂得。衆生不過是假名幻相而已,實在了不可得。

  【此明法空之義】

  法是萬法;前面「生」是講有情衆生,「法」是講無情衆生。有情跟無情都是當體即空,都是了不可得。

  【明生空,所以破我執、離我相。明法空,所以破法執、離法相。】

  兩邊不著。你要不是真正透徹明了,不著就是我們常講放下,你爲什麼放不下?你對於道理、事實真相沒有透徹,沒有透徹就是你沒看破,沒看破叫你放下,那個太勉強,那個放下好難過。真正搞透徹、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放下,放得很舒服、很自在。這一放下,得真正的安樂,自然就不一樣了。所以是放下不難,看破難。釋迦牟尼佛爲我們講經四十九年,何以故?無非是幫助我們看破而已。至於講放下,一念放下,念佛人一念放下就往生了。所以往生有什麼難處?現在放下,現在就走了,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走了,容易得很!難在哪裏?這裏頭的道理、事實真相真難懂。因爲你不懂,所以才放不下。爲什麼放不下?以爲這是真的,我這個身體是真的,我這個産業是真的,我那些美金鈔票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執著在這個地方,放不下!不知道這些東西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不曉得!所以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講了四十九年,講了四十九年我們還是沒聽懂,還是沒看破,還是不肯放下。《地藏經》上講,衆生難度,閻浮提衆生剛強難化。我們再看底下這一小段:

  【生空、法空、空空】

  生空是有情衆生空了,這裏頭的意思要體會,有情衆生是我自己,就是我空了;能得、能執著、能想像的空了,沒有了。法空是我們所執著的、所想得到的,也是空的。能空跟所空都不可得,你還打什麼妄想?你還何必在這些假相裏頭斤斤計較?所以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一切都不計較了。你要是碰到一個人,他今天把你的錢騙去了,或者偷去了,你會很歡喜,若無其事,沒事!你一點也不會憂愁苦惱,若無其事!你今天得到什麼東西,也若無其事,心不會被外面境界轉了。爲什麼?得到的,空的;丟掉了,也是空的。得無所得,舍無所舍,沒有得失,這才是事實真相。連「空」都不執著,我空、法空都不執著,空也沒有了,這叫叁空。

  【具此叁空之正智,名金剛般若 也。】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可以講,世尊在這個經上屢次勸導我們,要「受持讀誦,爲人演說」,這叫受持《金剛經》,我空、法空、空空,才是受持《金剛經》,這不容易!不是說受持《金剛經》,每天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我每天受持兩部《金剛經》,你完全著了相!我能受持,《金剛經》是法,是我所受持;我也未空,法也未空,這叫受持《金剛經》嗎?可是這樣誤會的人的確很多很多。這個就是他受持《金剛經》,前面也念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你今天把這事實真相搞清楚,才知道他是誤解如來真實義,他不是願解,得改一個字,誤解如來真實義,錯解如來真實義,全都搞錯了。

  【通達衆生非衆生,則知衆生性本空寂同佛。】

  衆生包括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心性空寂,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一切衆生的心性,也跟諸佛如來一樣,沒有兩樣!

  【故誓願普度一切入無余涅槃,而無衆生難度之想。】

  這是學佛的人一定要發願,沒有願,人就沒有志氣,人沒有前途了,所以願是行的動力。你看世間人,我們在大都會裏面,看到這些經商的、這些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他們飲食不正常,不像我們到鍾點吃飯,好多做生意的人,中午兩、叁點鍾才吃飯,晚上八、九點鍾才吃飯,有的還要工作到夜晚一、兩點鍾。這樣認真在拼命、在努力,他爲什麼過得那麼辛苦?什麼力量推動他?賺錢!鈔票的力量很大,推動他在幹,他不怕辛苦。諸佛菩薩在盡虛空遍法界普度衆生,也是沒有休息,什麼力量在推動他?他又不要錢,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什麼力量在推動?這樣不眠不休,比做生意的人幹得還要辛苦、還要認真、還要努力,什麼力量?四弘誓願。爲什麼?要度衆生,看到衆生太苦,迷得太深,要救度這些衆生,他哪有時間休息!他怎麼能不認真?我要不認真、不努力,衆生就多受一點苦,我早一天成功,衆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這樣的大悲心。這個力量比世間名利的力量,不曉得偉大到多少倍!

  我們今天不肯認真努力,什麼原因?沒有悲心。衆生苦,他活該,他苦他的,與我不相幹。嘴巴說度衆生,我還沒有成就,我還不能度,自己又不發憤、又不用功、又不想早一天成就,這個發的願就不是真的願。真正誓願,看到衆生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樣,看到衆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親眷屬在受苦。我們總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麼能不發憤,怎麼能不用功?自己不認真努力修行,不認真努力弘法利生,怎麼對得起衆生,怎麼對得起佛陀,怎麼對得起自己?能夠覺悟到這一點,覺悟到這一層,自自然然你就會勇猛精進,你會認真努力。

  古德教給我們,就是谛閑老法師教給他徒弟的,這些話我們最近印的《念佛論》已經附在後面了。倓虛老法師在香港佛七的開示,我得到這個錄音帶,已經把它寫成文字,印在《念佛論》後面。他教他念佛往生的那個徒弟鍋漏匠,我覺得他的方法好,我就采取他的方法。他這個方法就是教你用功,你念佛也好,你研究教也好,無論用什麼功夫都好,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強,休息好了馬上再幹。這個好!累了就休息一下,精神恢複馬上再幹,這個身體能夠支持,不會累壞。我們用這個方法,真的能長養善根,也能夠增長自己的智慧體力,專心去幹。

  誓願太重要了,是我們真正的動力。誓願弘深之人,就是乘願再來。乘願再來,不一定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再回頭,用不著!今天我們自己的願力超過業力,就乘願再來。你的願力要是超過不了你的業力,你這一生受你的業力支配。如果你發的是大誓願、真實誓願,這個誓願超過業力了,一超過,現在就是乘願再來。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來,看出來你已經轉變了。我們從相上講,相貌轉變了,體質轉變了,精神轉變了,你的想法、看法統統轉變了,這從形相上、迹象上看出來你轉變了。骨子裏頭,業力轉變了,業力變成願力,不必換個身體就乘願再來了。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懂這個事實真相。願力再來的身就得自在,決定不受業力輪回,不受業力的主宰,所以你得到的是真實的幸福、自在、美滿。佛家不是講空話的,決定可以得到,它有理論、它有事實、有方法、有效果。

  這樣度一切衆生入無余涅槃,而無衆生難度之想。說衆生好難度,那個難是什麼?你自己沒有能夠轉過來;真正轉過來,衆生就不難度。但是度衆生要緣,諸佛菩薩誓願弘深,衆生沒有緣;沒有緣就是衆生不肯接受,佛不度無緣的衆生。佛所度的有緣,有緣是他肯相信、肯接受,這就得度。佛法在世間沒有緣,沒有緣的原因在哪裏?這些有勢力的人、有財富的人,不幫助佛法,幫助其他的外道,不幫助佛法,所以佛法裏頭面缺乏弘法的資財。今天是資財缺乏,人才更缺乏,這是佛法之衰。這是衆生沒有緣,不是佛菩薩不慈悲,衆生沒有緣。

  【且度盡衆生,亦無衆生得度之想。】

  前面經文所說,「滅度無量無邊衆生,而實無衆生得滅度者」,爲什麼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因爲自他俱不可得,知道一切現相是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事要不要做?要做。做這些事是生心;了不可得,心裏若無其事,是無住;完全與《金剛經》上的綱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應,換句話說,圓圓滿滿的做到,這才是真正受持《金剛般若 波羅蜜》,真的受持。

  【何以故,衆本無衆,生本無生故。如此,方是爲利益一切衆生發心之菩薩。】

  佛在金剛般若 會上所承認的,菩薩離四相;若沒有離四相,你自己認爲是菩薩,佛不承認。「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佛不承認。不要以爲你受了菩薩戒,回來,「我是菩薩了,我受了菩薩戒,我已經當了菩薩」;諸佛不承認你是菩薩。諸佛承認什麼人是菩薩?那個人還沒有受過菩薩戒,不要說菩薩戒沒受,叁皈依都沒受,但是人家四相已經沒有了,佛承認這個人真的是菩薩。所以諸位要曉得,修行要重實質,不在形相、不在外表,外表不重要,實質重要。今天時間到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五十九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