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多二十年来,我就没有拜过佛,只有讲经的时候在旁边拜三拜,讲完再拜三拜,没有再拜了,什么运动都没有。我在美国讲经,遇到中国练功的人,在旧金山讲经遇到这些人,他们来听。听完之后,听众告诉我,他说:法师,中国来的这些有功夫的人,他们在底下说你的功夫是高段的,你是怎么练的?问我怎么练的?我笑笑说:我什么也没有练,怎么是高段的?但是他说那个高段的,也应该有道理,我们懂得。我们练的是清净心,我们是从根本上练,他练那个是在枝叶上练,不一样!所以心清净,身清净,一切病不生,不会衰老,心要紧!
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里面讲,一切皆是心在作主宰,这个意思给我们重复说了很多遍。这个地方就说得很有道理,相由业转,业作於心。心要清净、心要平等、心要善良、心要慈悲,念念想一切众生,把「我」忘掉了。你要说老,老总得有个人去老,我老了;「我」没有了谁老了?佛菩萨为什么不老?因为他没有我,有我才会老,没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会生病;没有我,病谁生?你们哪一个人执著有我的,你们就要生病;如果「我」不要了、没有了,决定不会生病,决定不会衰老;而且死也没有了,有我,我才会死,我没有了,谁死?生老病死统统没有了。《金刚经》上教给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然后你去问谁老、谁病、谁死?统统没有了。这才叫解脱,才叫得大自在!
【则知一念之因虽微,其关系却是极大。学人应於起心动念时,观照用功也。】
这也是真正修学重要的指导的原则。一念,虽然微不足道;一般人没有重视念头,殊不知念头关系太大了,它能改变你的身心,改变你的生活状况。这个道理,这个事实,只有佛菩萨看得非常清楚。会用功的人在哪里用功?在起心动念。宗门里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念头要转得快,念起不怕,起来马上就转掉。把自私的念头转成大公无私,把一切虚妄的念头统统转成阿弥陀佛,这样就好。所贵的是转得快,这就是转识成智,你就会用功了,会用功的人就是转念头。
【应知相即非相,生即非生。】
这两句完全讲的是事实真相。相为什么是非相?非相是空,相是有,有即是空。因为所有一切现相,只不过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而已,确确实实不可得,不要误认为有所得,你错了。一切法俱不可得,你要认清楚事实真相。生即非生,非生是无生,生就是无生,因为它速度太快了,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生灭,我们这个念头来不及,你一个念头想到生,生早灭掉了,早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实真相,知道事实真相,你才晓得佛讲的话有道理,佛说得对。空有两边不执著,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现前,若无其事,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乐的。
【如是空有双离,两边不住,以行六度万行,乃能利益一切众生。】
这里面决定没有利益自己,一生的生活随缘度日,真正是幸福快乐无比。世间人之苦,我们应该体会得到,苦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苦的是这些。而这些东西是什么?是一场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想想看,那个苦多冤枉!因此佛在经上常讲这一切众生是可怜悯者,你真可怜!假如真的有苦,你吃苦,不能说是你可怜,这个话就说得太过分了。他根本没有苦,他在打妄想自找苦吃,他不苦,这是事实,哪来的苦!都是迷惑,都是把事实真相看错了,产生一个错误的观念,在这里面虚妄的去承受,这才叫真正可怜。能够明白事实真相,则修六度万行是利益众生。六度万行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唤醒众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萨讲经说法是唤醒,佛菩萨在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是唤醒众生,所以示现在这个世间,给一切众生做觉悟的榜样。释迦牟尼佛在生活当中,须菩提尊者觉悟了,看出来了,赞叹希有世尊。佛表现什么希有?到舍卫大城托钵,著衣持钵。在平常人看,这有什么希奇?一点也不希奇。会看的人懂得,他自在、他快乐、他幸福。他的人生充满了真实的智慧,怎么不希有?我们这个世间无论做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他不快乐、不幸福,他苦恼无边,那就不希奇了。遇到个人真的幸福快乐,他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苦恼,他什么都没有,这才真希奇!佛菩萨示现在世间,表现的是这一套。所以会看的人看出来,惊讶!赞叹希有!这就是利益一切众生。
说到以行六度万行,就是示现在世间,他全部的生活活动。佛教的术语叫以行六度万行,都是给众生做榜样的,都是启发众生令众生觉悟的。也许我们要问:许许多多众生看到他那个样子,没觉悟!那也能得利益吗?能!觉悟哪有那么快?哪有一表演,他就觉悟了?那不是普通人。好像讲经,两个小时讲了,你就开悟,你就证果,那不是普通人。这叫薰习,佛菩萨不断的示现,生生世世的示现,慢慢来薰习。时间久了,薰习力量就产生。我们中国古人衣服有香气叫薰香。现在科技进步,香水喷一喷马上就香了,快得很。从前这个薰香,烧的这好香,衣服放在那里去薰,大概要薰两、三天的时间,这个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几个小时香气不散。佛经上常讲薰习,佛菩萨示现,虽然你天天跟他接触、看到他,没有开悟,但是你受到薰习了。生生世世不断的薰习,总有一天你会觉悟。那个觉悟不是偶然的,可见得佛菩萨所示现的没有白费。佛法里面讲,对於一切众生有近因,近因是他马上成就了;有种远因,来生来世,甚至於到无量劫以后世。你看看佛菩萨的心,他有恒心、有长远心、有耐心,他并不急著赶快去成就,他不急著;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赶快就成就。殊不知欲速则不达,没那个道理的,一定要时节因缘成熟,而时节因缘必须是长时间的培养。世间往往有些大功大业,不能在自己一生完成。诸位读历史,你就晓得。古圣先王,他的理想、他的愿望,他真正在做,但是他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他传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这个成果现前了,他晓得。一个理想不一定自己能看到,希望能传递到底下一代、再传一代,能够实现,那都是对於众生有很大的利益。这就是我们所谓历史的眼光、历史的任务。特别是在佛法的承传弘扬方面,一定要有远大的眼光。请看末后这一行,
【修二边双离之因,证寂照同时之果,是为究竟之利益。】
这个利益大。愈是大,时间愈长,这是一定的道理,对众生愈有深远的利益。古人有很多用心,的确不是我们粗心大意的人所能够了解的。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历史,最初我对历史上有一桩事情很疑惑,放在心上很长的一段时期,得不到答案。那就是历史上有《隐逸传》,我不懂,这些隐士、隐居的人,虽然这些人有学问、有道德,他也有能力,但是从来没有替社会做一桩事情,好像并没有真正利益国家民族,为什么历史上要给他写传记留传到后世?这个我很迷惑!历史上留名都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这才留到后世。这些人没贡献,一天到晚作诗、作文章、喝酒、游山玩水,他都搞这个,也给他做成传记。我那时候很不服,后来学了佛才晓得,真的要给他立传,他对於国家民族的贡献很伟大。他教人是什么?他不是没有本事,不是不能跟人家争,他有道德、有学问、有才干,他所表现的,教给我们世间人,「於世无求,於人无争」,他不是口说,他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他不是没有能力求,不是没有能力争。有这个能力,不争、不求,隐士。对於国家长治久安有很深远的影响,这个给他立传很有道理!这是像佛陀一样以身教,表演出来给你们看,人人都能够「於世无求,於人无争」,天下不就太平了吗?今天天下为什么这么乱?喜欢竞争的人太多,喜欢追求的人太多,所以天下就大乱。如果人人都能够不争不求,天下太平。有很多人说:不行,现在这个年头要是不打拼,活不了!我跟人家不打拼,我活得满好!我活得比他好,比他自在!我也没有求,也没有争,日子不是一样好过吗?他要真的不求不争,保证他死不了。都是妄念在作祟,完全是错误的观念在支配著。自己一生苦恼,也把社会扰乱,带给众生苦难,没有利益众生。
「二边双离」,要修这个。二边,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空有两边是讲纲领,细说就太多太多了。真假是两边、邪正是两边、是非是两边、善恶是两边、利害是两边、人我是两边,统统离开,那个心多清净!大家读这个经,修二边,空有两边,你执著这个,其他的你都做错了,那你没有体会到经的意思。二边,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相对论,相对的两边。两边都舍,你的心真正清净。寂是清净心,照是智慧心,你的心里清净而充满智慧。寂照同时,清净心、智慧心同时显现,得这个果报,这才是真实究竟的利益。不但对自己有利益,对一切众生当然有利益。你知道用什么方法照顾一切众生,知道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今天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没有能力,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足就是我们寂照功夫不够,所以力量达不到。
【发大心者,如是空有双离,以行布施。】
《金刚经》上所说的这些布施,意思都要很清楚、很明了。布施就是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一切一切都要贡献给一切众生,都要贡献给社会大众,决没有一丝毫为自己。像前面我说的,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都不是为自己。这是《金刚经》上所讲离相布施的真正意思。
【布施此空有双离之妙法。则自他皆得离相见性,断念证体,同归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所以大家看布施,因为平常在佛教里面,对於这些法相名词似是而非的好像懂得一点。什么叫布施?到这个寺庙来捐一点钱叫布施;看到别人很可怜,乞丐给他一点钱,这叫布施。意思都错会了,不是这个意思。这样的布施,你怎么能够离相见性?你怎么能够自利利他?不可能的。布施是讲我们整个的生活行为,都要能够舍己…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