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真的?你相信阿弥陀佛?因果报应是真的,你相信?遇到这样的人,这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没善根,讲不通。碰到这种人那有什么法子?我们只有合掌阿弥陀佛,你高兴怎么办你就怎么办,我们帮不上忙。不但我帮不上忙,诸佛菩萨来也帮不上忙,你不相信!这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取著空相。这个空相是什么?认为人死了就死了,一切都没有了。哪里有什么轮回,哪里有什么报应?死了一切都完了。於是他这一生可以无所不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是他堕落的原因。到以后他见到地狱,见到轮回,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
由此可知,真正有佛缘的人,能够闻到佛法,能相信、能接受,这佛在经上讲的,如果没有善根福德,不行!要是相信净土,那是很深厚的善根福德。善根福德少了还不行,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阿闍王子过去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那样的善根还不行,还是差了一截。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不少了,这样的善根福德还不能相信西方极乐世界,不能发愿往生。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听到了,真的相信、真发愿,那你就应该自己恭喜自己,你的善根福德超过阿闍王子很多。
【业从何起】
这几段都很重要。
【起於心之有念也】
我们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聪明一点,都有一点警觉心,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一生真的是懵懵懂懂、糊里糊涂。学佛的人,不管他懂多少,「我业障很重!要想法子消业障」。他还知道消业障,不管业障消得了、消不了,他总有个念头要消业障。消业障先要晓得业障是什么,如果业障是什么都不晓得,你从哪里消起?先要认识业障,然后才有办法把它消除。这个地方说明白了,业障就是念头,善的念头就是善业,恶的念头就是恶业。善恶的标准是什么,这要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许许多多人把恶业当作善业,不知道自己造恶业。佛法当中的标准,前面曾经说过一句:舍己为人。这个念头只为一切众生得好处,而没有为自己,这个念头是善念,这是善业;如果起了一个念头,只为自己得利益,没有想到一切众生,这个念头就是恶业。佛法的标准在此地。我们起个念头,利益自己也利益众生,怎么样?这个念头是善恶交杂,不是纯善,也不是纯恶,果报要看将来哪一个力量强,先去受报,这个不定的。善念是一定得善果,恶念是一定要受恶报;善恶混杂不定的,要看后来的缘。由此可知,起心动念关系太大了。
佛在大乘法里面教导我们,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一心一意专劝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这个业是纯善。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贪恋,你就一点恶业都没有。在这个世间,随缘度日就好。我的生活富裕,富裕是你前生修的财布施多。这一生的生活富裕,你就过富裕的生活,这个富裕不放在心上。如果这一生生活贫贱,日子过得很苦,生活条件很差,也不需要追求,也无需要改善,早一点求往生,你的心是定的。如果我的生活很清苦,看到别人过得很舒服,想跟人家比一比,想方法来改善自己生活。你们诸位想想,他有没有意思离开六道轮回?没有意思;还是留恋六道轮回,因为他还想改善他的生活,他并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这样的人求往生难!这些道理不但佛教导我们,儒家也教我们,素富贵安於富贵,素贫贱安於贫贱,心都是安的。他心为什么安?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明白,所以他心很安定。他没有一切的欲望,没有一切的追求,安里面就有乐。我们中国谚语常说,知足常乐。他很贫贱,他知足,他快乐。虽然是世间富贵人家,他不知足,不知足他的日子过得很辛苦。世间什么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什么人最快乐?知足的人最快乐。
我以前受戒的时候,得戒和尚是道源老法师,跟我们讲了个故事。就是在江苏常州这一带,他们小时候作小和尚亲眼看到的这桩事情。有一个要饭的,他的生活快乐。出去讨饭,每天游山玩水,晚上随便找个破地方睡一下。他的儿子做生意发了大财,他的亲戚朋友都骂他:你发这么大的财,你的父亲在外面讨饭,你晓不晓得?这儿子没有面子,就派了好多人到处去找,好不容易把父亲找回来了。找回来,给他洗了澡,换了新衣服,在家里当老太爷供养,养了不到一个月,老先生偷偷的又跑掉,又去讨饭去了。人家问他:为什么?快乐!天天在家里好像关在监牢狱,我一天到晚游山玩水多自在,无忧无虑,心里没有牵挂。高人!这是真正的高人。什么都没有,要吃饭的时候讨一餐饭吃,哪里都可以睡觉,身上一无所有,游山玩水又不怕强盗,什么都不怕,这多自在!他那个生活快乐悠游,别人没有办法能体会到的。这个人是知足常乐,他是世间最快乐的人。在家里享福的老太爷不如他,比他差远了。所以我们要懂得,明理,我们心就安了,什么都不求了,一切都随缘,随缘就自在,何必要打妄想!
【念与业时时变异】
念是造作,造作的结果就是业,我们前念跟后念不一样,真的这个念头刹那刹那在变化,有时候的变化非常之大。这就是讲妄想、妄念。
【惟此同具之灵性,则从来不变不异,为一切法之本体。】
灵性就是真如本性,妄念千变万化,无量无边的变化,但是真如本性从来没变过。佛法的修学,佛菩萨对我们的教导,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明心见性,要在无量无边变化里面去找一个不变的,把那个不变的东西找出来。依循不变,这就是佛,就是菩萨。佛菩萨用的心,是用那个不变的心、不异的心,他们用这个心。我们凡夫用的心,是一天到晚在变化的,这个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是不变的,我们是用妄心。真心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不但六道、十法界是依真心变现出来的,诸佛菩萨的净土、一真法界也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它是一切法的本体。
【有体必有用】
所以妄心断尽,真性完全现前,现出来的就是佛的净土。有体一定会有用,有用一定会现相,所现的是一真法界,所现的是极乐世界。
【相虽幻有,而从来不断。】
诸位要知道,相是决定不会断的,我们现在这个妄想也不断,它会变。相会变不会断,这个道理你要懂,它刹那刹那不住的在变,从来没有断过。如果断了,那真如本性不就断掉了,哪有这种道理?没这个道理的。古德的比喻比得好,所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譬如我们用黄金做个佛像,佛像不喜欢了,我塑一个观音菩萨像,黄金还是那个,并没有断,相改了。我把佛像融化,再做一尊观音菩萨像,相变了,性没变,金没有变,金是一定有相的。因为这个相刹那刹那在变,因此我们起心动念关系就太大了;你日常生活当中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因为这个相都是幻有,而且从来不断。所以,
【不应著有,也不应著空。】
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所有的现相假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你不能执著有;但是那个相不断,假相不断,它千变万化,所以你也不能著空。你著有错了,著空也错了。这是佛教给我们,空有两边都不执著,就对了。
【既知相由业转,业作於心。】
这两句把道理说出来了,真的是宇宙万有的道理,这从大的来说。如果从小的来讲,我们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你这一生是好命还是不好的命,这两句话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明白这两句话,你就会主宰你自己的命运,可以改造你的命运;改造命运不难。相是色相。色相,我这个身体,我的身体不好,我的身体多病,我的身体不够圆满,很多人想改,用什么方法改?到美容院里面去改,到外科手术整形里面去改,愈改愈糟糕!那个副作用太大,改了以后再出来看,那真的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太可怕了!他不懂道理,从心上改。你的心善,你的相貌就善良;心慈悲,相貌就圆满,从这个地方改。不需要找美容整形,用不著找它,那个害死人。从心上去改,这个一定要晓得,业作於心。衰老了,老苦,连衰老都可以返老还童,可以能够回过来,只要你会改。你为什么会老?心老了,天天想:我老了,七十、八十、九十了,老了!他一天到晚在想老,就老得很快。如果你能够把老给忘掉,你的念头都是年轻人的念头,你马上就回过头来,身体都回过头来了,身子也灵活,这是相、色相。要懂得从心想生,看你怎么个想法,它就怎么个变法。常常想佛,常常想菩萨,想上几年,相貌就变成佛菩萨,相随心转。相貌会变,会变成佛菩萨,变得很圆满,让人家看到你都欢喜你、都尊重你,它会变。多想想好的,不要想坏的。多看看佛菩萨,照佛菩萨那个模样来造自己,来塑造自己,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从心地上下功夫。
实在讲心是主宰,心很重要。在事相上,那只是小小的补助而已。事相上,现在上了年岁的人,四、五十岁的人,知道要注重身体、保养身体,要进补,每天要练气功、要去打拳,搞这些锻炼身体,身体也未必好到哪里,不见得!我们学佛的人拜佛,拜佛对於锻炼身体非常好,但是也是辅助。真正主要的是炼心,那才是真正重要。我在初学的时候,没有出家以前,作居士的时候,跟忏云法师住茅蓬。现在在台湾,高雄元亨寺的老和尚,菩妙老和尚,跟我们一起住茅蓬,我们那个时候就在一块,这个老和尚我们交情很深。那个时候我每天早晨三点钟就起来,每天晚上九点钟睡觉、三点钟起床,住在山上。那个时候的山是荒山没人住,不像现在,现在景观完全破坏了。早晨起来做早课,早课完了,我要做早饭,要烧早饭。忏云法师饮食很讲究的,早晨要吃豆浆稀饭。我们早晨起来要磨豆浆,豆浆里面掺花生米,那个稀饭很香、很好吃,早餐自己做。做完以后,把早饭煮好了,还有一段空间拜佛。我早晨拜三百拜,我拜的速度很快,大概要一个小时多一点点,拜三百拜。我中午拜二百拜,晚上拜三百拜,每天规定是拜八百拜佛。我拜了五个半月,拜了十几万拜。以后,出家之后就教学,就忙著讲经,这些事相上修行就很少了。最近差不…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