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人,这叫布施;这样才能够离相,我们这样修久了,自自然然四相就没有了。四相不必要离,不必要破,久而久之化掉了。前面所谓,大乘法之妙,大而化之。我们起心动念,想到虚空、想到法界、想一切众生,不想自己,把自己忘掉了。这个方法比小乘、比权教高明太多。四相离了就见性,妄念断了就证体,同归性海。自他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不二,这是同归性海的现象。利益之大,不可思议!
【一切众生,一切诸相,有种种义。】
这里给我们解释,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如果把意思错会,你平常用功当然不得力。这个地方简单说四个,这四个当然都是归纳。
【第一、相者,相状。谓有生之类之相状。不但指外形,兼指内心状况。种种生类,色心相状,差别不一,故曰种种。】
这是我们不难体会到。六道里面,天人我们见不到,饿鬼、地狱我们也见不到,但是人与畜生我们见到了。人跟畜生,我们今天讲的动物,在这个地球上各种动物数量就很大很大。现在科学家已经知道的,总是千百万种,还有不知道的,还有没有发现的,那个数量不会比已经知道的少。这是讲色心状况,差别不一。
【如是一切诸相,俗眼观之,宛然现有。】
我们看到,都在眼前,都真的有,我们凡夫所见的,凡夫执著的,这统统有。
【道眼观之】
佛菩萨们看,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
【除五蕴变现外,实无可得。】
再多的种类,无量无边的种类,总不外乎色受想行识,包括他的外形跟心理活动,这五个字全都包括了。人家看得透彻,看得彻底、看得究竟。
【经言:当下即空,生而无生。故曰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这才是把事实真相真正看出来。我们是迷在真相里面,佛菩萨是对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他不迷惑。迷是凡夫,觉是佛菩萨。迷悟不二,为什么说迷悟不二?迷的是事实真相,悟的也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里面没有迷悟,迷悟在人。经上这些说法,说:
【此明生空之义】
生空,就是我们讲的动物,动物的生态,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五蕴本身,亦众缘和合,亦本非实。】
五蕴真有吗?没有,五蕴也是假的,也是缘生之法。佛法里面讲五蕴,现代的科学家们:
【今人谓之分子、原子、电子、粒子、波动】
现在科学里面讲这些。这些说法,跟佛法里面所讲的因缘生法、五蕴皆空、当体即空,意思非常接近。前一代的科学家,还以为有物质存在;他们分析到原子、电子、粒子,还以为有物质存在。现代的科学家,科学的仪器进步,粒子还可以分,分到最后发现是波动的现象。於是肯定了没有物质的存在,这是近代科学家才证实,没有物质存在。物质现象是怎么来的?波动的现象。这跟我们佛法讲的又接近一层,佛法讲宇宙万有的来源,是讲「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就是波动。所以无明是动相,不是静相。用什么方法破无明?用定功。因为它是动相,静就把动破掉了。佛法的修学,讲求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换句话说,就是所用方法手段亦无量无边,亦八万四千;这些方法手段,只为一个目标,就是定,统统是修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以为,禅宗是修定,别的就不修定,你都错了。不是修定的就不是佛法,凡是修定的统统是佛法,修定的方法手段不一样。我们净土宗用念佛的方法修定,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修定,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使用的名词不相同,方法不相同,我们的方向相同,目标是相同的。这就是佛家常说的「法门无量,殊途同归」,就是这个道理。发现是波动,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发现。
【当体即空】
这是一句总结。哪有物质的存在?万法因缘生,无量的因缘,所生的现相是刹那生灭的连续相,所以当体即空。
【故曰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佛在《金刚经》上讲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才真正懂得。众生不过是假名幻相而已,实在了不可得。
【此明法空之义】
法是万法;前面「生」是讲有情众生,「法」是讲无情众生。有情跟无情都是当体即空,都是了不可得。
【明生空,所以破我执、离我相。明法空,所以破法执、离法相。】
两边不著。你要不是真正透彻明了,不著就是我们常讲放下,你为什么放不下?你对於道理、事实真相没有透彻,没有透彻就是你没看破,没看破叫你放下,那个太勉强,那个放下好难过。真正搞透彻、搞明白了,自自然然放下,放得很舒服、很自在。这一放下,得真正的安乐,自然就不一样了。所以是放下不难,看破难。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四十九年,何以故?无非是帮助我们看破而已。至於讲放下,一念放下,念佛人一念放下就往生了。所以往生有什么难处?现在放下,现在就走了,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走了,容易得很!难在哪里?这里头的道理、事实真相真难懂。因为你不懂,所以才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以为这是真的,我这个身体是真的,我这个产业是真的,我那些美金钞票是真的,都不是假的。执著在这个地方,放不下!不知道这些东西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晓得!所以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讲了四十九年,讲了四十九年我们还是没听懂,还是没看破,还是不肯放下。《地藏经》上讲,众生难度,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小段:
【生空、法空、空空】
生空是有情众生空了,这里头的意思要体会,有情众生是我自己,就是我空了;能得、能执著、能想像的空了,没有了。法空是我们所执著的、所想得到的,也是空的。能空跟所空都不可得,你还打什么妄想?你还何必在这些假相里头斤斤计较?所以你真的看破、真的放下,一切都不计较了。你要是碰到一个人,他今天把你的钱骗去了,或者偷去了,你会很欢喜,若无其事,没事!你一点也不会忧愁苦恼,若无其事!你今天得到什么东西,也若无其事,心不会被外面境界转了。为什么?得到的,空的;丢掉了,也是空的。得无所得,舍无所舍,没有得失,这才是事实真相。连「空」都不执著,我空、法空都不执著,空也没有了,这叫三空。
【具此三空之正智,名金刚般若 也。】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讲,世尊在这个经上屡次劝导我们,要「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叫受持《金刚经》,我空、法空、空空,才是受持《金刚经》,这不容易!不是说受持《金刚经》,每天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我每天受持两部《金刚经》,你完全著了相!我能受持,《金刚经》是法,是我所受持;我也未空,法也未空,这叫受持《金刚经》吗?可是这样误会的人的确很多很多。这个就是他受持《金刚经》,前面也念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你今天把这事实真相搞清楚,才知道他是误解如来真实义,他不是愿解,得改一个字,误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全都搞错了。
【通达众生非众生,则知众生性本空寂同佛。】
众生包括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心性空寂,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一切众生的心性,也跟诸佛如来一样,没有两样!
【故誓愿普度一切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
这是学佛的人一定要发愿,没有愿,人就没有志气,人没有前途了,所以愿是行的动力。你看世间人,我们在大都会里面,看到这些经商的、这些做生意的人,真的拼命,不眠不休。他们饮食不正常,不像我们到钟点吃饭,好多做生意的人,中午两、三点钟才吃饭,晚上八、九点钟才吃饭,有的还要工作到夜晚一、两点钟。这样认真在拼命、在努力,他为什么过得那么辛苦?什么力量推动他?赚钱!钞票的力量很大,推动他在干,他不怕辛苦。诸佛菩萨在尽虚空遍法界普度众生,也是没有休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他又不要钱,又不要名,又不要利,什么力量在推动?这样不眠不休,比做生意的人干得还要辛苦、还要认真、还要努力,什么力量?四弘誓愿。为什么?要度众生,看到众生太苦,迷得太深,要救度这些众生,他哪有时间休息!他怎么能不认真?我要不认真、不努力,众生就多受一点苦,我早一天成功,众生就少受一天苦;他是这样的大悲心。这个力量比世间名利的力量,不晓得伟大到多少倍!
我们今天不肯认真努力,什么原因?没有悲心。众生苦,他活该,他苦他的,与我不相干。嘴巴说度众生,我还没有成就,我还不能度,自己又不发愤、又不用功、又不想早一天成就,这个发的愿就不是真的愿。真正誓愿,看到众生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样,看到众生受苦,就像自己父母家亲眷属在受苦。我们总希望他的苦能少受一天,自己怎么能不发愤,怎么能不用功?自己不认真努力修行,不认真努力弘法利生,怎么对得起众生,怎么对得起佛陀,怎么对得起自己?能够觉悟到这一点,觉悟到这一层,自自然然你就会勇猛精进,你会认真努力。
古德教给我们,就是谛闲老法师教给他徒弟的,这些话我们最近印的《念佛论》已经附在后面了。倓虚老法师在香港佛七的开示,我得到这个录音带,已经把它写成文字,印在《念佛论》后面。他教他念佛往生的那个徒弟锅漏匠,我觉得他的方法好,我就采取他的方法。他这个方法就是教你用功,你念佛也好,你研究教也好,无论用什么功夫都好,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马上再干。这个好!累了就休息一下,精神恢复马上再干,这个身体能够支持,不会累坏。我们用这个方法,真的能长养善根,也能够增长自己的智慧体力,专心去干。
誓愿太重要了,是我们真正的动力。誓愿弘深之人,就是乘愿再来。乘愿再来,不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头,用不著!今天我们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就乘愿再来。你的愿力要是超过不了你的业力,你这一生受你的业力支配。如果你发的是大誓愿、真实誓愿,这个誓愿超过业力了,一超过,现在就是乘愿再来。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功夫的人也能看出来,看出来你已经转变了。我们从相上讲,相貌转变了,体质转变了,精神转变了,你的想法、看法统统转变了,这从形相上、迹象上看出来你转变了。骨子里头,业力转变了,业力变成愿力,不必换个身体就乘愿再来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懂这个事实真相。愿力再来的身就得自在,决定不受业力轮回,不受业力的主宰,所以你得到的是真实的幸福、自在、美满。佛家不是讲空话的,决定可以得到,它有理论、它有事实、有方法、有效果。
这样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无众生难度之想。说众生好难度,那个难是什么?你自己没有能够转过来;真正转过来,众生就不难度。但是度众生要缘,诸佛菩萨誓愿弘深,众生没有缘;没有缘就是众生不肯接受,佛不度无缘的众生。佛所度的有缘,有缘是他肯相信、肯接受,这就得度。佛法在世间没有缘,没有缘的原因在哪里?这些有势力的人、有财富的人,不帮助佛法,帮助其他的外道,不帮助佛法,所以佛法里头面缺乏弘法的资财。今天是资财缺乏,人才更缺乏,这是佛法之衰。这是众生没有缘,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众生没有缘。
【且度尽众生,亦无众生得度之想。】
前面经文所说,「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为什么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因为自他俱不可得,知道一切现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事要不要做?要做。做这些事是生心;了不可得,心里若无其事,是无住;完全与《金刚经》上的纲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完全相应,换句话说,圆圆满满的做到,这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波罗蜜》,真的受持。
【何以故,众本无众,生本无生故。如此,方是为利益一切众生发心之菩萨。】
佛在金刚般若 会上所承认的,菩萨离四相;若没有离四相,你自己认为是菩萨,佛不承认。「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佛不承认。不要以为你受了菩萨戒,回来,「我是菩萨了,我受了菩萨戒,我已经当了菩萨」;诸佛不承认你是菩萨。诸佛承认什么人是菩萨?那个人还没有受过菩萨戒,不要说菩萨戒没受,三皈依都没受,但是人家四相已经没有了,佛承认这个人真的是菩萨。所以诸位要晓得,修行要重实质,不在形相、不在外表,外表不重要,实质重要。今天时间到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九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