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二十年來,我就沒有拜過佛,只有講經的時候在旁邊拜叁拜,講完再拜叁拜,沒有再拜了,什麼運動都沒有。我在美國講經,遇到中國練功的人,在舊金山講經遇到這些人,他們來聽。聽完之後,聽衆告訴我,他說:法師,中國來的這些有功夫的人,他們在底下說你的功夫是高段的,你是怎麼練的?問我怎麼練的?我笑笑說:我什麼也沒有練,怎麼是高段的?但是他說那個高段的,也應該有道理,我們懂得。我們練的是清淨心,我們是從根本上練,他練那個是在枝葉上練,不一樣!所以心清淨,身清淨,一切病不生,不會衰老,心要緊!
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注解裏面講,一切皆是心在作主宰,這個意思給我們重複說了很多遍。這個地方就說得很有道理,相由業轉,業作於心。心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善良、心要慈悲,念念想一切衆生,把「我」忘掉了。你要說老,老總得有個人去老,我老了;「我」沒有了誰老了?佛菩薩爲什麼不老?因爲他沒有我,有我才會老,沒有我就不老了。有我,才會生病;沒有我,病誰生?你們哪一個人執著有我的,你們就要生病;如果「我」不要了、沒有了,決定不會生病,決定不會衰老;而且死也沒有了,有我,我才會死,我沒有了,誰死?生老病死統統沒有了。《金剛經》上教給我們,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然後你去問誰老、誰病、誰死?統統沒有了。這才叫解脫,才叫得大自在!
【則知一念之因雖微,其關系卻是極大。學人應於起心動念時,觀照用功也。】
這也是真正修學重要的指導的原則。一念,雖然微不足道;一般人沒有重視念頭,殊不知念頭關系太大了,它能改變你的身心,改變你的生活狀況。這個道理,這個事實,只有佛菩薩看得非常清楚。會用功的人在哪裏用功?在起心動念。宗門裏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念頭要轉得快,念起不怕,起來馬上就轉掉。把自私的念頭轉成大公無私,把一切虛妄的念頭統統轉成阿彌陀佛,這樣就好。所貴的是轉得快,這就是轉識成智,你就會用功了,會用功的人就是轉念頭。
【應知相即非相,生即非生。】
這兩句完全講的是事實真相。相爲什麼是非相?非相是空,相是有,有即是空。因爲所有一切現相,只不過是刹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而已,確確實實不可得,不要誤認爲有所得,你錯了。一切法俱不可得,你要認清楚事實真相。生即非生,非生是無生,生就是無生,因爲它速度太快了,一秒鍾有兩個十萬八千次生滅,我們這個念頭來不及,你一個念頭想到生,生早滅掉了,早就沒有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事實真相,知道事實真相,你才曉得佛講的話有道理,佛說得對。空有兩邊不執著,一切法不放在心上,境界現前,若無其事,心永遠是平靜的,永遠是安樂的。
【如是空有雙離,兩邊不住,以行六度萬行,乃能利益一切衆生。】
這裏面決定沒有利益自己,一生的生活隨緣度日,真正是幸福快樂無比。世間人之苦,我們應該體會得到,苦的是什麼?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挂,苦的是這些。而這些東西是什麼?是一場空,當體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想想看,那個苦多冤枉!因此佛在經上常講這一切衆生是可憐憫者,你真可憐!假如真的有苦,你吃苦,不能說是你可憐,這個話就說得太過分了。他根本沒有苦,他在打妄想自找苦吃,他不苦,這是事實,哪來的苦!都是迷惑,都是把事實真相看錯了,産生一個錯誤的觀念,在這裏面虛妄的去承受,這才叫真正可憐。能夠明白事實真相,則修六度萬行是利益衆生。六度萬行對衆生有什麼利益?喚醒衆生的迷惑。不但佛菩薩講經說法是喚醒,佛菩薩在生活當中,一舉一動、一言一笑都是喚醒衆生,所以示現在這個世間,給一切衆生做覺悟的榜樣。釋迦牟尼佛在生活當中,須菩提尊者覺悟了,看出來了,贊歎希有世尊。佛表現什麼希有?到舍衛大城托缽,著衣持缽。在平常人看,這有什麼希奇?一點也不希奇。會看的人懂得,他自在、他快樂、他幸福。他的人生充滿了真實的智慧,怎麼不希有?我們這個世間無論做多大的官、發多大的財,他不快樂、不幸福,他苦惱無邊,那就不希奇了。遇到個人真的幸福快樂,他沒有憂慮、沒有牽挂、沒有苦惱,他什麼都沒有,這才真希奇!佛菩薩示現在世間,表現的是這一套。所以會看的人看出來,驚訝!贊歎希有!這就是利益一切衆生。
說到以行六度萬行,就是示現在世間,他全部的生活活動。佛教的術語叫以行六度萬行,都是給衆生做榜樣的,都是啓發衆生令衆生覺悟的。也許我們要問:許許多多衆生看到他那個樣子,沒覺悟!那也能得利益嗎?能!覺悟哪有那麼快?哪有一表演,他就覺悟了?那不是普通人。好像講經,兩個小時講了,你就開悟,你就證果,那不是普通人。這叫薰習,佛菩薩不斷的示現,生生世世的示現,慢慢來薰習。時間久了,薰習力量就産生。我們中國古人衣服有香氣叫薰香。現在科技進步,香水噴一噴馬上就香了,快得很。從前這個薰香,燒的這好香,衣服放在那裏去薰,大概要薰兩、叁天的時間,這個衣服穿出去可以保持好幾個小時香氣不散。佛經上常講薰習,佛菩薩示現,雖然你天天跟他接觸、看到他,沒有開悟,但是你受到薰習了。生生世世不斷的薰習,總有一天你會覺悟。那個覺悟不是偶然的,可見得佛菩薩所示現的沒有白費。佛法裏面講,對於一切衆生有近因,近因是他馬上成就了;有種遠因,來生來世,甚至於到無量劫以後世。你看看佛菩薩的心,他有恒心、有長遠心、有耐心,他並不急著趕快去成就,他不急著;凡夫心很急躁,希望趕快就成就。殊不知欲速則不達,沒那個道理的,一定要時節因緣成熟,而時節因緣必須是長時間的培養。世間往往有些大功大業,不能在自己一生完成。諸位讀曆史,你就曉得。古聖先王,他的理想、他的願望,他真正在做,但是他看不到成果,他知道他傳到底下一代,再傳一代,這個成果現前了,他曉得。一個理想不一定自己能看到,希望能傳遞到底下一代、再傳一代,能夠實現,那都是對於衆生有很大的利益。這就是我們所謂曆史的眼光、曆史的任務。特別是在佛法的承傳弘揚方面,一定要有遠大的眼光。請看末後這一行,
【修二邊雙離之因,證寂照同時之果,是爲究竟之利益。】
這個利益大。愈是大,時間愈長,這是一定的道理,對衆生愈有深遠的利益。古人有很多用心,的確不是我們粗心大意的人所能夠了解的。我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曆史,最初我對曆史上有一樁事情很疑惑,放在心上很長的一段時期,得不到答案。那就是曆史上有《隱逸傳》,我不懂,這些隱士、隱居的人,雖然這些人有學問、有道德,他也有能力,但是從來沒有替社會做一樁事情,好像並沒有真正利益國家民族,爲什麼曆史上要給他寫傳記留傳到後世?這個我很迷惑!曆史上留名都是對國家民族有貢獻的人,這才留到後世。這些人沒貢獻,一天到晚作詩、作文章、喝酒、遊山玩水,他都搞這個,也給他做成傳記。我那時候很不服,後來學了佛才曉得,真的要給他立傳,他對於國家民族的貢獻很偉大。他教人是什麼?他不是沒有本事,不是不能跟人家爭,他有道德、有學問、有才幹,他所表現的,教給我們世間人,「於世無求,於人無爭」,他不是口說,他做出來表演給我們看。他不是沒有能力求,不是沒有能力爭。有這個能力,不爭、不求,隱士。對於國家長治久安有很深遠的影響,這個給他立傳很有道理!這是像佛陀一樣以身教,表演出來給你們看,人人都能夠「於世無求,於人無爭」,天下不就太平了嗎?今天天下爲什麼這麼亂?喜歡競爭的人太多,喜歡追求的人太多,所以天下就大亂。如果人人都能夠不爭不求,天下太平。有很多人說:不行,現在這個年頭要是不打拼,活不了!我跟人家不打拼,我活得滿好!我活得比他好,比他自在!我也沒有求,也沒有爭,日子不是一樣好過嗎?他要真的不求不爭,保證他死不了。都是妄念在作祟,完全是錯誤的觀念在支配著。自己一生苦惱,也把社會擾亂,帶給衆生苦難,沒有利益衆生。
「二邊雙離」,要修這個。二邊,包括的範圍非常之廣,空有兩邊是講綱領,細說就太多太多了。真假是兩邊、邪正是兩邊、是非是兩邊、善惡是兩邊、利害是兩邊、人我是兩邊,統統離開,那個心多清淨!大家讀這個經,修二邊,空有兩邊,你執著這個,其他的你都做錯了,那你沒有體會到經的意思。二邊,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所講的相對論,相對的兩邊。兩邊都舍,你的心真正清淨。寂是清淨心,照是智慧心,你的心裏清淨而充滿智慧。寂照同時,清淨心、智慧心同時顯現,得這個果報,這才是真實究竟的利益。不但對自己有利益,對一切衆生當然有利益。你知道用什麼方法照顧一切衆生,知道用什麼方法幫助一切衆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我們今天有這個心、有這個願,沒有能力,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足就是我們寂照功夫不夠,所以力量達不到。
【發大心者,如是空有雙離,以行布施。】
《金剛經》上所說的這些布施,意思都要很清楚、很明了。布施就是我們一生全部的生活行爲,一切一切都要貢獻給一切衆生,都要貢獻給社會大衆,決沒有一絲毫爲自己。像前面我說的,穿衣吃飯都是爲衆生,都不是爲自己。這是《金剛經》上所講離相布施的真正意思。
【布施此空有雙離之妙法。則自他皆得離相見性,斷念證體,同歸性海。其利益之大,不可思議。】
所以大家看布施,因爲平常在佛教裏面,對於這些法相名詞似是而非的好像懂得一點。什麼叫布施?到這個寺廟來捐一點錢叫布施;看到別人很可憐,乞丐給他一點錢,這叫布施。意思都錯會了,不是這個意思。這樣的布施,你怎麼能夠離相見性?你怎麼能夠自利利他?不可能的。布施是講我們整個的生活行爲,都要能夠舍己…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五十九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