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叁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見性,《金剛般若 》就是圖案,誘導我們開悟的。《金剛經》細講一遍很不容易!這個因緣非常希有,因爲講一遍時間要很長。古時候真的有善根深厚的人。古時候講經不像現在這麼普遍,都是老法師在寺院裏講經。可是有一些人,遠道聽到某個地方在什麼時候講這部經,在家居士可以到廟裏面去討經單。討經單的意思是什麼?我想聽這部經,我要住在這寺廟裏。從前的寺廟有內院跟外院,內院出家人,外院就是這些居士們,給他們住的。他們討經單,當然寺廟裏頭也分一份工作給他們做,像整理道場環境,有一些零碎事情分配給他們做。講經的時候,他們都入席來聽經。一部經聽完了,他離開道場,他回去。從前有這個製度。一部經,差不多《法華》、《楞嚴》要講半年,《華嚴經》一般是講一年到二年,他能夠住在寺廟裏頭把一部經聽完,每天受這個薰習,解行相應。我們看《居士傳》裏面有很多開悟證果的,他是長時期不斷的在薰習,所以得到這種效果。由此可知,大經講一遍的確不容易!因緣非常希有,往後可以說愈來愈難。我們整個世界,這個社會結構起了很大的變化,走上工業時代、工商時代,大家工作非常的忙碌,確確實實是分秒必爭,哪有時間來聽大經?所以這個緣分愈來愈少,因此講大經這個機會愈來愈可貴,相當不容易。末後這一句:

  【以親身經驗告人,俾有所遵循故也。】

  《金剛經》是釋迦牟尼佛從初發心到證果,親身的經曆。他怎麼成就的?就是依循無實無虛而成就的。生生世世都不違背這個原則,所以他能成佛。我們要是用無實無虛這種心來生活,念佛求生淨土是決定往生,而且品位一定很高,你往生一定很自在。不僅是預知時至,果然做到無實無虛,可以說你已經得生死自在,想什麼時候去就什麼時候去。極樂世界隨時去,沒有限製的。你果然做到無實無虛,因爲你已經把輪回心轉成菩提心。我們這個地方人生死有命,命是什麼?輪回心的命。你把這個心轉成菩提心,命運就超越了,命運再也不能夠拘束你,你就在生死裏面得大自在。

  【此經是佛佛傳家法寶,世尊因亟欲傳授家寶,亟欲一切衆生皆知此經利益之大,不可思議!正所謂開自性叁寶,成常住叁寶。】

  這幾句話非常難得!若非過來人,這幾句話說不出來的。我們這個經本上,在封面上有一個長長的小印,這幾個字是「如來唯一真傳」。我在臺灣,請一個臺灣最有名的金石家替我刻的。我請他給我刻了兩顆,另外一顆印就在封面的底面,後面,「諸佛真傳之寶」。要曉得這個經典的可貴,真實不可思議!佛佛傳家之寶,說明不是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這是傳家之寶。世尊也急著要找傳人,你要是真正能夠依教奉行,真正進入我們的生活契入到無實無虛,你就接受釋迦牟尼佛傳家之寶,從此你的生活,生活在無實無虛之中,你生活在金剛般若 之中,你生活在無上正等正覺之中,跟諸佛菩薩無二無別,你得到傳家之寶。很可惜,這樣寶貴的東西,世間人不識貨。你看看,你把這個《金剛經》送給他,他不感謝你,「這有什麼了不起!」你要是送一百萬美金給他,他給你磕頭:「你是我的大恩人!」這個不得了。一百萬美金算什麼?不識貨,這就是佛在經上常講的可憐憫者。他爲什麼可憐?真正的珍寶他不認識,送給他他也不要,這才可惜。佛急著要傳給一切衆生,「皆知此經利益之大,不可思議!」如果對這個經典它的價值、它的意義不能稍稍體會,實在講他得不到利益。

  因爲這個經確實能夠幫助我們「開自性叁寶」,這個開是開悟,就是前面所說的全性起修;「成就常住叁寶」就是全修證性。叁寶要說一說,最怕的是在這些名相上發生了誤會。開經偈的確是寫得好,願解如來真實義。自性叁寶、常住叁寶的真實義是什麼?如果錯會了意思,叁世佛都喊冤枉!佛沒有說錯,你把意思聽錯了。「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是自己真心本性裏頭本來有的。「叁寶」是什麼?覺、正、淨。「覺」是般若 智慧,無上正等正覺,這是佛寶。「正」是正知正見、佛知佛見。佛的知見是什麼?《金剛經》上這一句話也就說盡了,「無實無虛」;「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佛知佛見。「僧」是什麼?僧是自性清淨心,一塵不染。塵是什麼?五欲六塵;自性清淨心沒有。這個叫自性叁寶,佛是覺,法是正知正見,僧是清淨不染。

  成常住叁寶,常住叁寶是什麼?跟我們一般講的常住不一樣。我們一般講的常住,寺廟供養的佛像是佛寶,經書是法寶,出家人是僧寶。不是這個意思,你要這樣會,你完全把意思會錯了。這是成就自己的常住叁寶,不是別人的常住叁寶,自家的常住叁寶。自家常住叁寶是從哪裏講?從相上講的、從用上講的;開發自性叁寶是從體上講的。這個說法諸位比較容易體會。常住叁寶就是從生活上講的,我穿衣吃飯,日常工作,處事待人接物,覺而不迷。什麼是覺?看破是覺,一切法無實無虛。怎麼是不迷?放得下就不迷。看破、放下,心裏面一絲毫都不沾染,我在生活當中是這麼做,這是常住的佛寶。法寶是什麼?正知正見。用來幹什麼的?用來教化衆生的。善巧方便,無論在言語上、在形相上、在動作上,都給衆生做好榜樣,都幫助衆生、啓發衆生破迷開悟,這是自己常住的法寶。心清淨、身清淨、境界清淨,我們住所清淨,工作環境清淨,整整齊齊、幹幹淨淨,一塵不染,這是我們自己常住僧寶。這才是這一句的意思,正所謂開發自性叁寶,成常住叁寶。這個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做表率、做榜樣給人看。

  明白這個道理,知道怎麼個修法,我們個人要給一切人做好樣子;我的家庭要給一切家庭做榜樣,世界第一家庭,菩薩家庭。你做生意開個公司,你的公司是全世界任何一個公司都比不上你,你這個公司是一切公司的好榜樣;同樣一個道理,無論在哪一個行業當中,金剛般若 都幫助你達到顛峰。你從政治理一個國家,你這個國家是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好榜樣。這叫開發自性叁寶,成常住叁寶,意思深廣無盡!不能看錯,錯會了佛的意思,那哪裏是金剛般若 !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己如果有一個小的道場,不管道場怎樣,依照這個原理原則來修行、來教導,你這個道場就是所有一切道場的模範、典型。

  【能住持叁寶者,就極低限度言之,亦足以啓發善心,挽回世運。此經之最大宗旨也。】

  這就不再說大了,把住持叁寶降到最低的水平,最低的水平也是勸人斷惡修善。人人都知道斷惡修善,就天下太平。今天這個世間,有不少人都在那裏追求世界和平,世界和平要怎樣才能達到?要弘揚佛法,勸人斷惡修善。首先,善惡的標准要知道。實在講,善惡是相對的,到哪裏去找標准!我們中國人以爲善的,外國人以爲不盡然。譬如,我們中國人認爲紅色是善的,大家看到都很喜歡,外國人說白色是善的,他們喜歡白色。中國跟外國標准不一樣,古人跟今人的標准也不一樣。

  善惡標准到底從哪裏取?佛教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標准,凡是於衆生有利益的都是善,凡是於個人有利益的都是惡,這是佛家的標准。這個標准,要是說對一切衆有利的都是善,大家會點頭,可以同意,可以接受。說對自己有好處的都是惡,很多人搖頭不同意。必須要把它講解清楚,要說明白,爲什麼佛要這樣說,佛說得有道理。佛是教我們斷煩惱、開智慧。念念都有我,是煩惱的根源,是生死的根源,也是所有一切病痛的根源。你爲什麼會害病,你爲什麼生活過得這麼苦,病根就在「我」。如果能把「我」淡一點,你的日子就過得很幸福,就會很快樂。我們學佛的人,還必須對佛法真正能深入一層的人懂得,能夠同意佛這個說法,肯定佛講得有道理,確實沒錯,是我們自己錯了。所以我們善惡要守住這個標准。絕對的標准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絕對的標准是無實無虛,那必須是對宇宙人生有相當的覺悟,有相當程度的體會,他才能接受,他才能夠學習。縱然一般人達不到這個程度,總而言之,勸善是所有佛經最低的水准,都是規過勸善,確實能夠達到社會安定、世界和平的目標,這是這個經最大的宗旨,就是很大的用途。

  【顯經功中】

  這段文也很長。

  【先顯能生殊勝之福】

  先從這上講,從生福上講。佛用比喻說:

  【雲一日叁時】

  古時候的印度,他把一天分成六時,晝叁時、夜叁時。經裏面所記載的,晝叁時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是白天的叁時,晚上是初夜分、中夜分、後夜分,分六個時辰。古代在中國把一晝夜分爲十二個時辰,我們中國用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用這個來代表時辰的單位。現代可以說是全世界我們都采取西洋的分法,把一晝夜分成二十四個時辰。我們中國叫小時,二十四小時。外國人只說二十四時,沒有說小時,中國人叫它做小時。爲什麼小?它比我們中國的時辰小,我們中國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小時,所以叫它做小時。印度的時辰比我們中國大,它一個時辰是我們中國的兩個時辰,是現在的四小時,這個諸位要懂。你要不懂,你讀經,經上講的有很多就發生問題了。

  像臺灣這些年來,爲了祈求國家平安、社會安定,每年都發起做仁王護國法會,這是好事情。很可惜的,《仁王經》裏面所講的東西搞不清楚。法會期間當中,佛在經上講得清清楚楚,每天讀誦講解經典二時,每天二時讀誦講解。如果現在說是二個小時,那錯到哪裏去了?人家二時是古時候印度的二時,一時是現在四小時,二時是八個小時。能不能救國家?真能救國家。現在仁王法會,跟《仁王經》裏面的意思完全相悖。經上講請一百個法師,就請一百個法師來,每天把這個經念一念,這就能唬過了?哪有這回事情,沒有這個道理。《仁王護國般若 波羅蜜經》,的確是佛看到這個地區有災難,如何來挽救?要從人心上挽救,要大家開智慧,不要迷惑顛倒。在災難期間當中…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六十叁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