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七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9-23-074
請掀開經本第一百七十一面,第七行,從注解第九段看起。
【五蘊六根、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皆是唯心所造。佛令一切法不應住著,是遣其分別執著取相之病,與一切法並不相幹。】
八、九這兩小段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上一次因爲鍾點到,意思沒有能說盡;因爲這個意思對我們修學關系很大,不能不利用這個時間,再做一個簡單補充。第八段講到無始來習氣之深,這一句我想我們每一位同修都會深深的感覺到。隨時隨處,不必要起心動念,妄想、分別、煩惱它就現前,這就是無始劫來深重的習氣。雖然我們聞到佛法,不僅僅是短時期的聞,有人學佛已經學了幾十年,甚至於學到五、六十年,習氣毛病還是改不掉。哪一個不知道這是妄想、這是虛妄?可是妄它不能停止,還是要現前,這就是攀緣不息,這個東西非常麻煩,因此我們功夫就不得力。功夫不得力,也就是說得不到佛法真正的受用。實在來說,這也不能怪無始來的習氣,實在講,我們現前沒有認真去用功,如果認真用功,多少會産生一些效果。怎樣才算是真會用功?就是此地講的,一定要在起心動念處提起觀照的功夫。什麼叫觀照?這是佛學名詞,我們乍聽聽不懂;不但乍聽聽不懂,老修行也未必懂。「觀」是觀念,「照」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就是說起心動念的時候,自己很清楚、很明白,那你就有方法把你這個念頭控製住。而毛病出在什麼地方?起心動念的時候沒有意識到這個念頭,起的是什麼念頭、念頭從哪裏來的,沒有意識到這個,這就是不會用功。江味農居士在此地提醒我們這一招,一定要在起心動念的時候就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頭起來了,這是覺照。覺照之後,要把那個念頭轉過來,那就是功夫。怎麼轉過來?我們學佛的人好,都把它轉成阿彌陀佛。一個念頭起來,打妄想了,知道了,知道這個念頭起來,把那個念頭一轉過來,想阿彌陀佛,這就對了。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爲什麼要這樣轉?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應該明了,金剛會上也講得很多了。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想佛就成佛,念佛就成佛;爲什麼不把念頭轉成阿彌陀佛?一切佛中,彌陀第一殊勝。世尊在《無量壽經》對阿彌陀佛的贊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就是我們爲什麼不念別的佛,爲什麼念阿彌陀佛,爲什麼不想其他的佛,要想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是佛中之王。這個理由很簡單、很清楚,成佛要成第一殊勝之佛,就是成阿彌陀佛。
佛法跟其他宗教不一樣,其他宗教唯一的一個真神是上帝,你是他的信徒,將來到天上去,你總不能作上帝,那還得了!可是西方極樂世界不一樣,希望你們到那邊去,個個都成阿彌陀佛,這個話不假!我說這個話也有根據,根據什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凡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面貌跟阿彌陀佛一樣,你不就成了阿彌陀佛!智慧、神通、德能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個世界就叫平等世界。阿彌陀佛沒有忌諱,到西方極樂世界不能跟他一樣,那就不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這是念頭要懂得怎麼轉,此地這個地方向心源上返觀,就是這個意思。恐怕大家看到這一句文,不知道怎麼下手,就是在起心動念處下手,把這個念頭轉過來。時時轉、處處轉,一有念頭就轉,這叫真用功,這叫真正會用功。果然這樣用功法,你如果要問我:法師,要多久才會有成績?我告訴你:根性利的人,所謂根性利就是煩惱輕,對於一切法比較能看得開,不太計較的人,這就根性利的,叁個月見效,根性鈍一點的人,煩惱重一點的人,六個月就見效,不難!很快!你說:我已經念佛念了好多年,還不見效。試問問,你是不是這個念法,是不是念頭一起來,馬上就轉成阿彌陀佛?你要不是這個念法,恐怕再念幾十年,你的功夫還是不得力。這就是宗門裏頭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不怕,覺是什麼?轉!一覺就轉,就把它轉成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對了。這是這兩句的意思。
所有持戒、修福、六度、十願,彌複精進。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不離開事修。佛在本經教給我們修學的綱領是無住生心,無住是心裏頭幹幹淨淨,除了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一個妄念,沒有一個雜念,這叫無住。生心,我們現在還沒有到極樂世界去,我們的生活還離不開社會大衆,必須要生心。生心則不住空,無住是不住有,這個六道身心世界一切都不住,不住有,所以生心不住空。爲什麼要持戒?佛法總的來說,不外乎自行化他,上求下化,無住是上求,生心是下化。持戒是給一切迷惑顛倒的衆生,不知道回頭的衆生,給他做一個好樣子,做一個好榜樣,教化衆生;底下修福、六度、十願都是的。自行即是化他,化他便是自行,這不能不修。不但要修,更精進,彌複精進是更精進。以曆事而煉心,在一切人事環境上、物質環境上煉心。煉什麼心?煉一切放下,煉一切不執著,煉無住,煉這個心。煉生阿彌陀佛的心,生這個心。
若打得念頭死,念頭就是妄念,妄想分別執著,我們用一句阿彌陀佛,所有一切妄想執著都把它打掉。則一切分別執著自無,自自然然就斷掉了,不用斷自然就沒有了,這是淨宗法門之殊勝處。要不要斷煩惱?不要斷,不斷自己斷了。「而相之有無,更無關系」。外面這個境界相,有也好,沒有也好,心都不沾染,心都不住,所謂是相與非相兩邊皆離,兩邊都不住。「是以離念爲離相之究竟」,離相的功夫淺,離念的功夫深,離相未必離念,離念一定離相。離相是不是外面相沒有了?不是的,外面相還在,哪裏會沒有?底下這一段就說這個。
告訴你五蘊六根,這是講的身相,五蘊是色受想行識,這是能造色相的材料;六根就是所造的色相,眼耳鼻舌身意,這是所造的。五蘊是能造的,好像我們今天講的材料一樣,能造的;六根就是根身,所造的,這是說自己身體。我們自己身體以外,山河大地,我們依靠生存的,山河大地。說了這一句,就是把情與無情全都包括,一樣都沒有漏掉,統統包括在其中。這些東西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從哪裏來的?怎麼發生的?這是大問題。自古以來,多少聰明人在研究、在探討,一直到今天也沒有一個結論,出的書倒不少,都是假想而已,想像以爲是這樣,不是事實。佛把這個事實真相給我們說出來了,皆是唯心所造。佛在《華嚴》上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是此地前面這一句,「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心能現相,心是體,有體當然就有作用。作用是什麼?作用就現相。所以相不能滅,相是決定滅不掉的。但是這個相會變,怎麼變的?隨著你的念頭變。如果你念頭沒有了,所現的那個相就叫做真相,那是真的。你起心動念就把那個相變了,這一變,那個相就叫妄相,相隨心轉。
有一些同修常來問我:法師,我的家庭有問題,身體有問題,不健康。問我怎麼辦?有沒有辦法?有辦法。求佛菩薩保佑,那是假的,那是迷信,佛菩薩做不到。大經上常講:心、佛、衆生,叁無差別。這個力量是相等的。佛固然有法力,但是你有業力,你的業力足以能夠抗拒佛的法力,叫佛的法力不起作用,業力不得了!經上常講業力之大能敵須彌,《地藏經》上說得多清楚,所以業力不可思議。你今天種種不如意,種種不自在,什麼原因?你自己的業力變現的,這境界是你自己變的,皆是唯心所造。你不能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我想把環境改好一點行不行?行。還是這個道理,只要你心變了,就行了!念頭一變,環境就轉了。我要身體健康,我天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金剛不壞身。你們查遍《大藏經》,哪一尊佛生病了?沒有。哪一個菩薩生病了?沒有。他爲什麼不生病?他心理健康,他心裏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他不生病,他的相貌圓滿,身體細胞組織正常,沒有人破壞。破壞我們身體組織的就是妄念,而念頭裏面最可怕的就是叁毒,叁毒是什麼?貪瞋癡。貪瞋癡念頭強烈,這個身體怎麼能不生病?一定會生病的。你要問所有一切衆生,無量無邊的病痛,乃至於生死輪回,它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是貪瞋癡叁毒煩惱。所以佛教一切衆生修行,先要把叁毒煩惱拔除,恢複到你身心的正常,你的命運統統都改了。很多人喜歡算命,那個命是果,你要知道果是從哪裏來的?果有因,因是你造業。你造善業,你自然就得好報,就得善報,你的命就好。命好、命壞何必要人算?自己算的比別人算得准,這個要知道。我也常常勸大家修四好: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做好人。我們人人都能修四好,你的身心環境統統都能改過來,自然就都好了,這是曉得一切唯心。
「佛令一切法不應住著,是遣其分別執著取相之病」,佛在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不但法相不能住,非法相也不能住。爲什麼這樣教導我們?目的是教我們把這些分別執著取相的毛病,把它除掉、放下。由此可知,佛教我們離相,不是離外面的相,外面相那怎麼離?那個不能離,離不掉的。佛教我們離相,是離我們心裏面執取的那個相。外面的相,實在講與我們修行證果沒有妨礙,正是大經上所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沒有障礙。障礙在哪裏?障礙是我們的心取著相,那個障礙。這個話諸位如果聽了還不甚明白,我得再說淺一點。執取的相是什麼?我們一般講,你牽腸挂肚的那些相,這個東西障礙。所以心裏面決定不能有牽挂,有牽念、有挂念,那個麻煩才大!如果你要挂念你的財富,要挂念你的地産,這是貪財。你要挂念你的親人,叫情執,感情的執著。這種心,就是牽腸挂肚的心,叫做輪回心,那麼你所造作的都是輪回業,你怎麼能出得了六道輪回?佛教給我們,把這一切憂慮、牽挂統統放下。天下本無事,天下事與我都不相幹;既不相幹,哪來的妨礙?沒…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第七十四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