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密勒日巴大師一樣既慈悲、自在、嚴厲,而且還捉摸不定的 竹清仁波切,可說是二十世紀的密勒日巴。他教弟子歌唱成就者們的詩:在山上、在墳場、在聖地、在城市,他自己也將修行上的經驗和知識,做成口訣形式的詩歌來教導弟子。
尊貴的 竹清仁波切是藏傳佛教噶舉傳承最偉大的上師之一,是一位集學者和禅師于一身的成就者。他能用清晰易解的方法帶領您進入佛法完整的空性見他,仁波切發展一系列次第空性教學,從[無我]開始到[他空見]的自性明覺,所有次第也都配合著[大手印]和[大圓滿]中的禅修教義。仁波切還鼓勵弟子們唱誦道歌,以此作爲修行和教學的一部份。
下面是仁波切經常教授的一首密勒日巴大師所著[八種自在歌]:
顯境空性若無別,則于見地得自在。
睡夢醒覺若無別,則于修觀得自在。
空樂雙融無差別,則于行持得自在。
現在未來無差別,則于實相得自在。
心與虛空無差別,則于法身得自在。
苦樂二者無差別,則于口訣得自在。
煩惱智慧無差別,則于證量得自在。
自心佛陀無差別,則于果位得自在。
以下是在尼泊爾追隨仁波切學習的妙融師父告訴我仁波切的兩個小故事,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在尼泊爾普拉哈裏山上,竹清仁波切每年冬天都會在此作叁個月的教學,各國弟子這時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一邊學習,一邊交換彼此修行心得。大家每天在美麗的普拉哈裏山上等著仁波切來教大手印禅修,日複一日。某日,仁波切宣布要改教密勒日巴傳及道歌,全場一時興奮起來,但緊張接著仁波切笑著說:[爲了能同時體驗密勒日巴刻苦求道的精神,以後大家自己下山來上課。]看著下面弟子們各個錯愕的表情,仁波切大笑著步出佛堂。從此學生們必須自己背著字典、密勒日巴大師傳和筆記本等等的學習用品,在日正當中走一個小時到仁波切那簡陋的房子上課,然後再爬一個多小時回到山上。當大家漸漸的從生氣、抱怨、痛苦和全身疼痛中解脫出來,並開始享受、欣賞、喜歡和習慣于這樣的學習方式時,仁波切告訴大家,可以再回到普拉哈裏山上上課。
二、仁波切喜歡帶著一籃籃的香蕉到猴子山喂猴子,一到猴子山,仁波切把手放在嘴唇旁口哨一吹,成群結隊的猴子跑著、跳著沖到仁波切面前,只見仁波切一個個的發香蕉給猴子們,有些猴子等不及了用搶的,仁波切也喝斥幾句,猴子位竟也聽懂似的,收回手乖乖的站在一旁等著。
仁波切是我的上師,有一次在陪著仁波切散步時,我問仁波切:[在生活中會有恐懼不安的情緒出現,該如何呢?]仁波切笑笑說:[時時提醒自己,一切一切都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