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産生的空的經驗。
卡廬仁波切說,在生起次第中,我們以純淨、善良的外貌和概念,來取代散亂、不良的外貌和概念,因而建立了善良的思想型態。因爲觀想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的,所以我們不會誤以它是有實質或究竟真實的東西。在遇到裟婆世界的各種景象時,我們也要保持這種觀點。在圓滿次第中,我們把這種觀想化解爲空無一物,這可以直接導致空和大手印的悟證。
(14)[氣脈觀想]是一種在體內觀想[脈]和[氣]的瑜伽修持法門。
(15)卡廬仁波切解釋[雙融道](the blending of equals)觀想如下:
真正雙融道觀想的灌頂,是指一個人已經被授權了,而且可以完全控製脈、氣和明點(thig-le),也可以修雙身觀想(yab-yum)。後者包括觀想雙修中的二位本尊,如上樂金剛(象征善巧方便或慈悲)和金剛亥母(象征智或空openness)。不然,也可以觀想單一的本尊,如上樂金剛。在這種情形下,就要想像本尊的心有二個面:明(代表善巧方便)和空(代表智慧),二面結合爲一。
這樣修法的結果,可以獲得智樂的經驗,其極致爲完全開悟——法身。
(16)叁門是身、口、意。
(17)心障(mental obscurations)就是無明或惑,情障(emotional obscurations)就是煩惱,禅定執著障(meditationclinging odscurations)就是執著于叁摩地的極樂和甯靜。這將障礙修行的終極目標(一切衆生之解脫),並導致轉生爲天道。圓滿叁摩地的羅漢,被大乘行人認爲容易産生禅定執著障,也因此使他們陷入小乘的心態。
(18)大手印是噶舉派的最高目標和修行。藏文原本有詳細的說明,但英文本並未譯也,[中文本也因此從略]。
(19)如果你對你的上師有大信心,你現在就可看到他的形象化解爲光。否則,他只是以金剛持的形相出現。
(20)要想完全避免過去惡業的痛苦果報,是不可能的。但上師可以讓惡業提前成熟,使我們現在就可以經驗到這種惡果,而不必等到將來。因爲我們幸得人身,可以聽聞佛法,親近上師,現在對付橫逆,遠較日後不幸淪入下叁途時爲有利。因爲到那時才想出頭,就遙遙無期了。因此,痛苦的經驗可以說是上師慈悲的征象。
(21)在你修上師相應法時,最好是把上師當作一切修持的中心。
(22)金剛(乘)上師是自己已經接受過灌頂、研習過佛法、獲得某些悟證,而且有能力傳授金剛乘的成就者。
(23)[念竹]義爲[念誦法門],是念本尊咒和修本尊法。西藏傳統很重視這種修持,次數愈多愈好。
(24)本章所謂的[非深道](non-profound path)就是[上師相應深道](profound path of Guru-Yoga)的反面。後者可使行者自然獲得世俗谛成就和第一義谛成就。
(25)因爲第一義谛是無法以語文表達的,所謂言語道斷,一落言诠便屬曲解。
(26)八世法又稱八風,因爲它們能動人心:利、衰、毀、譽、稱、識、苦、樂。
(27)殺、盜、淫、妄。
(28)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的表弟,嫉妒心很重,在佛陀的傳記裏,是一位惡棍。
(29)指相當于菩薩的在家居士,如維摩诘。
(30)還沒有悟證的上師,對弟子的幫助有限,他不能引導弟子走向完全的悟證。
(31)口傳(lung)是上師授權弟子閱讀、研究和修持某一經典的儀軌。在儀式當中,上師很快地大聲念出儀軌內容,接受者則在下面靜聽。在大多數情況下,上師這種儀式的讀念是無法理解的。[口傳]儀式之後,是否加以解釋都可以,上師必須自己在同樣儀式中接受過授權。
[口傳]儀式也許可以追溯到經典寫成文字前,純粹以口授傳遞佛語的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把[口傳]看成是認可某一經典爲佛語的方法。
(32)把你的根本上師當成罔波巴本人或所屬的大手印傳承的任何其他上師。
(33)這是因爲他的根本上師擁有罔波巴和大手印傳承的特質。
(34)[廣布吉祥口授]是覺智(Buddhajnanapada)所作的印度文經典。
德松仁波世切說,覺智勤修文殊觀想,因此文殊菩薩在觀境中把這個經本傳給他。
(35)在此二首偈中,金剛持是指說話的人。[未來金剛持]指上師。
(36)你的金剛乘上師,在你的一生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任何你所做與他有關的事,不管是好是壞,將有很大的影響力。與大小乘師父有關的行爲,就不這麼強有力。
(37)密乘共有十四條根本罪。任何一條罪,都會摧毀你和金剛乘上師之間的神聖誓約。這十四條根本罪是:
(1)侮辱或輕視你的上師。
(2)犯佛戒。
(3)對你的金剛道友生嗔恨心。
(4)放棄仁慈心。
(5)放棄菩提心。
(6)毀謗別宗的教義。
(7)公開秘密的開示。
(8)藐視你的根本佛性。
(9)侮辱[空]的道理。
(10)與壞人狼狽爲奸。
(11)不觀想[空]。
(12)與別人爭吵。
(13)忽視你的神聖誓約。
(14)誹謗女人,因女人是智慧的來源。
(38)任何人只要開始修行佛法,就是又登上開往覺悟的[船]。在面對一切險境時,互助合作、同舟共濟的精神,將有助于旅程的平安。
(39)此處的[菩薩]指[上師]。
(40)號叫地獄是八熱地獄之一,因其中衆生異常痛苦,哀號不停,故名[號叫地獄]。
(41)法身是裸體的,因爲觀想時法身沒有報身和化身的飾物和華麗的衣服。這說明了法身是完全超越輪回的,不能夠以輪回界中的名詞來形容。
(42)許多延壽的儀式,都以阿彌陀佛或本尊度母爲中心。
(44)上師被稱爲[壇城之主],因爲:1、上師領導弟子通過壇城修持,讓他熟識壇城的所有開悟象征;2、上師被認爲與[主體]不可分離,所謂[主體]就是壇城的中心開悟象征,他代表四周人物的整合。
(45)雅玉巴是十一世紀的噶舉派上師。
(46)作者康著仁波切要求我們掃除叁種煩惱:貪(期望報酬)、嗔(恐懼處罰或失望)、癡(不關心)。他要求我們把癡轉化爲忠心和恭敬心,不要受貪或嗔的影響。
(47)純淨知見是正確地看清事物,不下價值評斷。純淨知見被稱爲[審美的現量,純淨而不受汙染]。
《了義炬·第五章 迅速賜予加持的上師相應法 四、結論》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