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了义炬·第五章 迅速赐予加持的上师相应法 四、结论

  如果你能运用以上开示,那你就是确实在修上师相应法。

  假如你不能体认上师的恩德,这就是不尊重佛法的表现。如果你不尊重佛法,则你的一切佛法修行将归枉然,不管你多么用功,你将得不到正的品性。如果因为不尊重佛法,使你傲慢地认为上师无法获得正的品性,或怀疑其他人无法获得正的品性,那你就是以邪见在观想。因为你已犯了第一条根本戒,你过去所累积的一切功德就被扫除净尽!如果你能体认上师的恩德,你将自然而然地尊敬上师和佛法。你会毫不费力地自然获得正的品性。

  如果你无法很容易就产生虔诚和恭敬的真实感觉,你就要供养三宝、服事僧伽、尽你所能地行身口善业。然后,如你再观想和祈请:[愿以此功德,激起我虔诚和尊敬的强烈感觉。]这些感觉必然会产生。有大虔诚心和恭敬心的人,能够行大善业。有一般虔诚心和恭敬心的人,只能行一般善业。虔诚心和恭敬心很小的人,他所能做的善业也很小。

  那诺巴、梅杰巴、密勒日巴、雅玉巴(Jayulpa)(45)等大师,完全是靠[为他们的上师修苦行]而获得成就。我们做不到他们的功夫。纯洁的忠心和恭敬心不是容易产生的,但可以在祈请的引导之下慢慢学得。

  忠诚之路

  忠诚之路有四支:

  不要找上师的错

  觉智(Buddhajnanapada)由于信心不够,所以才会把文殊师利菩萨看成是一位结婚生子的和尚,因而阻碍了他获得最高的成就。同样地,你的心理态度,也会使你看到上师的过错。一位成就如佛的上师怎么可能会有过错呢?不管他做什么,就让他做吧!即使你看到上师与别人有男女的性关系或说谎之类的事,也要冷静地观想:[这些都是上师在训练弟子时所运用的无上方便法门。透过这些法门,他让许多众生获得精神上的成熟和解脱。比起持净戒,这些方便法门要殊胜千百倍!这不是欺瞒或伪善,而是最高的行为模式!]

  尤其是,当他呵责你的时候,你要想:[他正在摧毁我的恶业!]当他打你的时候,你要想:[他正赶走阻碍我精神进步的魔鬼!]

  最重要的,你要想一想上师是如父爱子般的爱你。他的友谊永远是真诚的。他是很仁慈的。如果他对你似乎是不高兴或不关心,你要想这是消除你残余业障的惩罚。你要以各种可能的方法服事上师以取悦他。

  归结一句话,不要找上师的错。

  体认上师一切行为的正面

  伟大的噶举派祖师如此说:

  [这位宝贵完美的上师,

  不论做什么都是好的。

  他的一切行为都是殊胜的。

  在他的手中,即使是屠夫的坏工作

  也会变成好的,也可以利益禽兽,

  这是因为慈悯他们的缘故。

  当他行邪淫时,

  他的品性增加,新品性产生,

  这是方便与智慧相结合的象征。

  他用以欺骗我们的谎言,

  只不过是善巧的标帜,

  他以之引导我们走上自由之路。

  当他偷窍时,偷走的东西,

  将变成生活必需品,

  可以舒解一切众生的贫困。

  当这么一位上师呵责时,

  他的话就是

  灭苦除障的有力真言。

  他打你就是加持你,

  可以产生二种成就,

  使所有忠诚和恭敬的人高兴。]

  就如同上面所说的,你要体认上师一切行为[正]的一面。

  唯一要务是培养忠心和恭敬心,不要期待和焦虑(46)。

  以忠心和恭敬心观想上师,不必考虑你的行为是否会取悦他。不要期待获得第一义谛的成就;不要害怕你将得不到它。不管你是不是被他的慈悲心所拥抱,不管你是不是获得成就,只需要培养忠心和恭敬心,不要期待和焦虑。

  永远以真情思慕你的上师

  能力最高的俗人,永远是尽力在公、私或公私之间帮助他的老板。这种人属于[这一世的人],他只关心未来几个月或几年可能发生的事。

  一位宗教修行者,则是关心长期的事。在我们开悟之前,我们一切的希望和梦想都决定于我们的上师。我们在这一世、未来世和中阴身所能找到的任何幸福,完全是上师的恩德。

  因为你是否能够获得宗教品质,完全取决于你的上师,你要把你的一切身口意业都当成是对他的服务。永远以真情思慕你的上师,祈请他长寿,祈请他扩大善业和宗教活动。

  如果你以这些态度依赖你的上师,你一定可以获得解脱。

  忠诚之路的修持,完全可以涵盖在下述二项指示之内:

  1、上师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2、上师要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以你的身行大礼拜、绕佛、写经、补经、供差使、取水和扫除。

  以你的口祈请和赞扬他。让别人知道你的上师的品性。以谦恭有礼的坦白的言语,问他希望你做什么。不管在公开场合或私底下,都不要说一句侮辱他的话。

  在你心中培养忠诚、尊敬和纯净知见(pure perception)(47),不要受任何偏见的污染。如果不正当的思想恶业而起,你要立刻阻止它们,切勿以言语或行为表达它们。

  如果你因为过去恶业而违犯上师的愿望,你就要虔诚地忏悔,把你的身体和财物献给他。你要念金刚百字明、慰解祈请文和忏悔文。对于违反上师愿望的人,你不可以与他共进一口食物或说一句友善的话。如果你与藐视你上师的人交朋友,就等于你自己藐视你的上师一样坏,虽然事实上你自己并非如此。

  你不可以吝啬。你必须把有价值或能取悦上师的任何东西送给他。但你却不这么做!如果你有贵重的东西,如幼马、牛等,你都留着自己使用!你把最坏的财物献给上师,却告诉他你有多好!你要求上师赐给你所希望的任何灌顶或开示,不管它们多深奥。如果他不答应,你就会悲伤地看着他说:[可是我对你有多好!]

  对于给你佛法和开示的这位上师,你不但不感激他,反而说:[我给了他很大的恩惠,因为我向他请求开示和听他的话!]

  如果你不知道你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供养和服事上师,如果你要以骄傲和自我满足的心理呈现供品,那倒不如根本不供养来得好些!

  修法成功的征象

  在噶举传统的权威论著中,详细说明了修上师相应法成功的种种征象,例如真实的悟证、观想的经验和梦境等,这些都表示,因为你已经发展了真实的忠心和恭敬心,所以你已经获得了上师的加持。尤其是,[八世法]不再那么吸引你,你的心已经离开了今生[凡俗]的事务。

  最好的征象是在你的觉知剥尽虚饰,而清明毕露完全敞开之后,你对证悟的瞥见。

  因为你将来修行大手印的能力,就取决于你是否受到上师的加持,所以说:

  [你先不要急于修习止观。首先,你要在你的心中,耕耘出一片能培养正品性的肥沃土地。]

  [注释]

  (1)像修献曼达时一样地念[嗡 索巴哇 蓄达 萨尔哇 达尔玛 索巴哇 蓄朵 杭],然后观想万法已化解为空。

  (2)金刚亥母(多杰帕莫)是噶举派女性本尊之首。

  (3)秘密本尊是不向别人透露身份的本尊,因而可以增加观想者所收到的加持。

  (4)特指噶举和宁玛派。

  (5)大圆满法、六瑜伽法、道和果法三者,分别是宁玛、噶举和萨迦三派的主要修持。[希解却玉]法(简译为[却]法(Chod),义译为[断除我执的][施身法])由帕胆巴(Phadampa)于十一世纪从印度传入西藏,变成希解派(Shijaypa)的中心修持。这种修持法门被其他主要教派采用之后,希解派也就消失了。

  (6)强调发展菩提心的传统。这种心理训练是由阿底峡尊者(Atisha)发展出来的,他所创立的噶当巴派及其后身格鲁派特别重视菩提心的发展。

  (7)在每座修上师相应法时,最好长和短的祈请文都念。不过,因为二者具有同样的功能,观想者每天只念一次长祈请文就够了,随后的修持可以改念短祈请文。

  (8)长祈请文包括二十七首四行偈语。在每一首偈语中,都会提到一位或多位上师。其次是以高层次的宗教语言描述该上师的品性或成就。每一首偈的最后一行都是:[我向你祈请,请赐给我俱生智慧!]

  (9)像咒一样地重覆念[Gmb迁活],其义为:[Gmb,了解我,看到我的苦难。]同时在念时要观想或想念到一位或所有Gmb。如果你曾经见过Gmb,就要想到他。

  (10)一共要念111,111遍。每座修法时,念完你所能念的次数之后,就开始念下一祈请文。

  (11)这个祈请文的六首偈,在康着仁波切的评注里,有详细的说明。

  灌顶通常是指上师授权和加持弟子使用金刚修持的公开仪轨。修上师相应法时,上师并不亲身在场,四灌顶是在个人观想时得到的。不过,依卡庐仁波切的说法,四灌顶必须是从前曾在公开仪式中接受过,此时才能于观想中获得。任何金刚乘灌顶仪式,实际上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因此,观音或度母灌顶也可以使人有资格修持上师相应法。

  卡庐仁波切说,每一灌顶都有三面:

  (1)根:仪式本身。

  (2)道:观想。

  (3)果:有效地修持和达成修持终极目标的能力。

  四灌顶可以使人立即产生接受大手印[直指]开示的能力。

  在此开示中,上师直接展示心性。

  最后的结果是悟证心性和成就四佛身。分述如下:

  (1)悟证心的空性,可以获得法身。

  (2)悟证心的明性,可以获得报身。

  (3)悟证心的无碍性,可以获得化身。

  (4)悟证心的空性、明性和无碍性,可以获得自性身(Svabhavikakaya)。

  灌顶可以产生弟子和上师之间,以及弟子和灌顶时主要观想的本尊或其他觉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排斥或忽视二者之一,是一种严重的罪过。

  (12)瓶灌顶可以净化和提升一个人,使他在生起次第的观想中,清晰地观想到本尊的纯净形相。

  (13)[生起次第]是金刚乘观想中的[概念阶段]。随之而来的是[非概念]的[圆满次第]。

  在生起次第中,首先要观想你所观想的对象(上师、本尊等)出现在眼前,然后观想他在[活动]中。所谓[活动]就是四灌顶的授予——从上师流出各种颜色的光,然后进入观想者的体内。

  在圆满次第中,观想者化解观想,歇息于非概念状态——观想化解时所…

《了义炬·第五章 迅速赐予加持的上师相应法 四、结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了义炬·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