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一起共修。我們成立了大禮拜的佛堂、金剛薩埵咒佛堂及獻曼達佛堂。共修的基本原則是金剛宴:一旦你加入金剛乘的修行,你就不可以藏私;一切東西都要和別人分享。它也是要把從共修所獲得的智慧,傳送給你的師兄弟、師姊妹,和他們共同分享,不可以秘而不宣。共修並不一定要所有的人都會面,只要感覺在一起就可以。當人們了解觀想的圓滿次第或大手印時,就會産生若于心理現象,讓團體中的每一個人感覺和說得出來。每一個人都在作大禮拜,你也在同一條船上。我的意思是說,它必須是比較正常的,絕非是你趁妻兒不在身邊時所做的滑稽事。
十二、問:四加行一定要依照本書所說的次序來修行嗎
卡魯仁波切:能夠按部就班地修,當然最好;但假如環境不允許,或假如想同時修二種法以免一下子作那麽多大禮拜會太累,或假如自己的工作太忙不容許作大禮拜,則可以先修金剛薩缍觀想和獻曼達。甚至也可以徙上師相應法閉始修。
創巴仁液切:次序理應保持不變。每一個階段都是爲下一個階段鋪路的,它們會變得越來越細膩,一直到上師相應法。只要達到這個階段,你就可以接受灌頂了。
十叁、問:假如一個人在他的一生當中,只能修四加行其中的一個,他應該修那一種法
卡魯仁波切:他應該視自己的意願而定。
十四、問:假如一個人對修行不再有興趣了,他應該停修,等候上師啓示再修呢
還是應該繼續修下去呢
卡魯仁波切:他絕對應該繼續修下去。假如他發現思想非常散漫,就應該暫停所修的那一段,讓心靜下來,但他必須盡早恢複修行。
創巴仁波切:對修行喪失興趣,是止觀訓練不夠的徵象。最主要的,止觀訓練可以讓你很清楚地覺察到自己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毛病。它增加你的注意力,讓你能開始與自己交朋友。你學習如何獨處,如何與自己相處。沒有道種訓練,你很容易會被體力透支和修行技巧攪得筋疲力盡不得要領。
假如發現自己不得要領,覺得無法再修四加行時,應該回過頭來修止觀,然後再開始修金剛乘法門。
十五、問:什麽樣的修行課程最好
卡魯仁波切:這完全視個人而定。假如他沒有其他的職業,一天修行四次,每次至少一小時,是最理想的了。假如他還有其他事情要做,應該想辦法早晚都能修一次。功課是不能強迫的。
十六、問:修完四加行需耍多少時間
卡魯仁波切:當然,這要依各人的課程表而定。皈依和大禮拜通常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修完,金剛薩埵觀想也是一樣。獻曼達和上師相應法所需的時間比較短。
十七、問:一個人應該修多少次四加行——一生一次,或更多
卡魯仁波切:假如他能夠修完一次,就很好了。但假如他對這種除障的方法很契機,想重新修的話,那就再好不過了,其功效將與第一次修時相同。
德松仁波切:我的根本上師阿旺雷巴(Ngawong Lepa),在他的一生中,修過四十次的111,111遍大禮拜,若幹其他法門也修過同樣的次數。比較起來,這是很少有的。我想學習他的榜樣,現已將每一種法都修過幾十萬次。但我所認識的西藏人,很多都只修叁天的皈依等,然後就去修本尊觀想。
十八、問:成功的修法有什麼徵象
卡魯仁波切:信心、誠心、智慧和悲心會增強,對修法的興趣增加,對俗事毫無興趣。
德松仁波切:對上師的信仰、信心和依賴增加了,對業力和果報的作用越來越了解,這些在在都顯示出你的修觀生了效力,觀想也逐潮變成了你的生活方式。
創巴仁波切:基本上,你將不會像從前那麽傲慢、固執。
十九、問:一個人如何知道他修四加行失敗了?
卡魯仁波切:失敗的修法,其結果與成功的修法相反:障礙增加、信心減退等。
德松仁波切:(開口大笑)(2)。修法假如沒有進步,就會反映在個人的態度上。假如他變得越來越關心俗事;假如他越來越懷疑叁寶,而且否認佛法的效力;假如他越來越不關心別人的福祉,對自己的上師越來越不信任;這就表示禅定沒有進步,並且接受了“魔的庇護”。
創巴仁彼切:假如你變得比從前傲慢而固執己見,這就表示你的慈悲心不夠,你的修法發生了問題。
二十、問:假如一個人覺得值的修法失敗了,該怎麼辦
卡魯仁波切:修法失敗通常是由於在修法當中,不能集中思想,而且煩惱太重的原故。爲了糾正這個毛病,必須再觀想“四種使心轉向佛法的思維”。如果願意的話,應該再修四加行或依賴本尊觀想如觀音觀想等。此種觀想在這類情況下,效力似乎是很大的。
德松仁波切:假如沒有進步,就必須再修皈依和大禮拜,並修金剛薩埵觀想,如此才能掃除障礙。此外,還必項修上師相應法,以增強對上師的信心。
沒有進步,常常是因爲還沒有真正體會到人身難得、諸行無常等道理。假如能領會這些道理,員正的觀想就會産生了。缺乏這種體會和信心,將阻礙真正的觀想。
創巴仁波切:假如修法不發生什麽作用,那是因爲把修法當作體操之類的玩意兒、對塵世不是真正有厭離心、仍然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蒙蔽。爲了要開始看得清楚,應回到止觀。這種開示並不與其他仁波切的開示互相沖突。“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是一種觀想訓練,藉著它可以對塵世産生厭離心。假如整個修行旅程是以止觀爲基礎,自然就會産生“使心轉向佛法的四種思維”。
廿一、問:四加行圓滿之後,我們可以進一步修什麽
卡魯仁波切:因爲我們是在金剛乘之內,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其他的金剛乘觀行。
德松仁波切: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主要的本尊法。在噶舉傳統裏,這包括上樂金剛(Cakrasamvara)和金剛亥母(Vajravarashi);在薩迦傳統裏,包括喜金剛(Herajra)和金剛瑜咖母(Vajrayogini);在甯瑪傳統裏,包括蓮花生大士的各種慈悲尊、忿怒尊和空行母,以及許多其他慈悲與忿怒的本尊;在格魯傳統裏,包括大威德(Vajrabhairava)和密集金剛(Guhyasamja) 。
一般說來,四加行圓滿使我們可以修所有的觀想,包括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觀想。
廿二、問:只修四加行,可能完全開悟嗎
卡魯仁波切:可能。爲了要成佛,一個人必須發展慈悲心。在這一套修行中,慈悲心的發展可以靠大禮拜、發菩提心和四無量心。
要想成佛,一個人也必須了解空的道理。在每一種加行當中,觀想的對象(即皈依處等)與觀想者變成不可分離,然後觀想者讓心自自然然地安定下來。這些都是證得空和大手印的奧妙方法。
慈悲心的發展和空性的證得,是達成開悟的二個先決條件,在四加行之中——尤其是在皈依和發菩提心,以及上師相應法之中——這二者是合而爲一的。
[注釋]
1、英文本譯者與1974年11月4日訪問卡盧仁波切,1975年2月20日訪問德松仁波切,1976年5月18日訪問創巴仁波切。
2、對于我的假設——修四加行可能會失敗,仁波切感到有點滑稽。
《了義炬·緒論 二、四加行的修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