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這是今天的現象。爲什麼最近這半個世紀,跟前面半個世紀差距太大太大,什麼原因?這半個世紀發明了衛星電視,發明了因特網。很短的時間,叁、五年時間就把人全教壞了,原因在此地。
大家現在講災難,災難是什麼?應該上天有正神,要把魔王教壞了的這些東西統統收回去,收回去就是科技、文明全毀掉了。頭一個電沒有了,瓦斯沒有了,自來水沒有了,這些科學技術統統等于零。可不可能?很可能,科學家提出警告。怕的是什麼?就在明年,銀河對齊。銀河系核心這個黑洞引力非常大,引發太陽風暴,太陽風暴就會引發地球上的災難。最怕的是引發地球上一些超級火山爆發,現在知道有十幾二十個超級火山,像美國黃石公園一樣。這個火山爆發,估計會引發一千米的海嘯。今年在日本叁月十一號那個海嘯十米,如果是一千米還得了嗎?不得了!這個海浪沖到大陸的岸邊,也有人提醒我,距離海岸直線兩百公裏的地方都是有危險的地區。兩百公裏以後這個浪花不會進來,就是它的浪可以沖進大陸直徑二百公裏,這個多可怕。所以科技文明全毀掉了,人類要過到原始生活,完全靠手工。
有沒有辦法拯救?有,不是沒有辦法,我們念頭轉變過來就拯救了。不要跟這些人走,端正心念。現在的人心,貪瞋癡慢疑,這是現在人心,壞了;現在人的情緒,怨恨惱怒煩;現在人所造的,殺盜淫妄。沒有人能管得了,道德沒有了,倫理沒有了,因果沒有了,法律也管不了,像帝王那種權威沒有了,真叫無法無天。所以感召來這麼個災難。有很多人來告訴我,災難確實可以化解。連美國布萊登都說得很好、說得很清楚,只要地球上的居民,他說了叁句話,第一句「棄惡揚善」,就是佛教裏面講的斷惡修善,第二句「改邪歸正」,第叁句「端正心念」,地球上災難可以化解,未來的地球會更好。但是誰肯聽他的話?布萊登在美國「2012」那個電影片裏面出現四次,大概每次都是一、二分鍾的時間,出現過四次。這是個科學家,研究心理,就是意念,這新興科學,研究量子。
所以講到「孝敬」這兩個字,怎麼辦?沒有這個東西,聖教雖然有,你無法契入,你進不了門。進門的方法,難得古人都替我們想到了,我們明了的人要感恩。清朝末年民國初年那些古大德,今天的話是專家學者,從《四庫全書》裏頭撷取精華,編成一本《國學治要》。那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入門,門徑,你從這部書學起。你對于中國傳統幾千年的東西你才有認識,你才會産生感情,你會熱愛它,你知道怎樣去學習。唐太宗的一部《群書治要》,那是治國平天下的學問,裏面的內容從修身講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國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對今天的世界非常管用。現在迫切需要的,就是把它翻成外國文字,對全世界流通。分量太大,翻譯不容易,集合許多人,志士仁人熱心在做這個工作。字要注音,要解釋名詞術語,還要翻成白話文。原書我們印了一萬套,書不會失掉了,我們就怕失傳,分送在世界許多地方。但是要有人去讀,我們全心全力幫助人來讀這部書,就是做注音、批注、翻成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做這個工作。
《群書治要》第一本,我們把它分成十本,綜合性的,沒有按照次第。先在《群書》裏頭選叁百六十句,對現前社會迫切需要的,先翻譯,叁百六十句,第一冊,印出來了。接著我們再做第二冊,總共做十冊,十冊就是全書都翻完了。一年出一冊,這種小冊子大家很歡喜;太多了,分量太大,他讀的興趣沒有了,一看到那麼多不想讀了。所以小冊子,一年一冊,十年圓滿。英文本第一冊,《360》第一冊,今年年底可以出書。然後我們希望這些老師們、這些研究的同學各個都能講,把它講清楚、講透徹,然後我們把它放在衛星電視、放在因特網,就能向全世界流通。大家一起來學習,建立共識,六和裏頭「見和同解、戒和同修」,這兩個是根本。希望藉由這個教誨,再加上宗教教育,來端正心念、改邪歸正、斷惡修善。不但救自己,救了家庭、救了社會、救了國家,也救了全世界。我們要學大乘,無論做什麼好事,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一定要學叁輪體空。每天的工作精進不懈,心地幹淨一無所有,這叫自在!
所以,這是個非常嚴重迫切的大問題,就是如何教人知道孝親尊師的重要性,現在沒有人知道。淨業叁福這兩句,實際上就是《弟子規》,落實《弟子規》,孝親尊師就做到了,落實《感應篇》,慈心不殺做到了,後頭修十善業。所以佛法,沒有前面這叁句,佛法就沒有根,學佛學得不象樣子,沒有達到像古人所說的學佛那種效果,什麼原因?沒有根。你讀經、研究經教、聽經,很多把意思都曲解了,是你自己的見解,不是如來真實義,麻煩在這裏。你看這是第一個根,第一個根紮了之後才有第二個,第二是從第一個裏生出來的。第二個只有叁句,「受持叁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就叁句,這小乘。小乘從第一個根來的,蓋房子,第一是第一層,這是第二層,再往上去第叁層。第叁,「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講得多清楚,我們如果前面兩層都沒有,來學大乘,不會成就的。大乘裏面最特殊的就是淨土,但是淨土要信、要願,還是要孝親尊師,沒有孝親尊師不能往生。所以,這是千萬千萬不能疏忽的。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叁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