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一集▪P4

  ..續本文上一頁邪見之明」,這叫哲。這個明是智慧,他的智慧能夠破一切邪知邪見。「又《淨影疏》曰:才謂才巧,才德過人,故曰高才。志強名勇,心明稱哲。」他有大志,這個志是什麼?要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衆生,幫助這些苦難衆生一生證得究竟佛果,這個還得了!不是世間找不到,在遍法界虛空界去找也難得找到一個,他發這麼大的心。「蓋謂法藏菩薩才能過人,勇猛精進,心明智朗」,這樣的一個出家人。

  『與世超異』,他跟這世間人不一樣。「《淨影疏》曰:此德孤出,名世超異」。他的德、他的才、他的志、他的勇猛精進,都不是一般人能夠跟他相比的,這叫與世超異。「又《會疏》曰:不常人所及」,這個「不」跟現在用非字意思相同,就是非常人所及。如果這底下加一個字,不是常人所及,你就很好懂了。「故雲與世超異」,平常人做不到。「又《合贊》曰:或約地上發心,則所謂世者,地前世間之義耳」。或約,這是猜想,不敢下決斷。下面看念老的意思,「蓋《合贊》對于法藏菩薩,當時居于何位而發菩提心」,他究竟是什麼地位?「未敢遽斷」,故用個疑惑的句子來說這樁事情,說或約。或約用我們現在的話說,就是如果是、假設是,是有疑問的句子。說他什麼?「地上發心」,他已經是登地菩薩了,爲什麼?要不然他沒有辦法學一乘。一乘法我們知道,在《華嚴經》裏面是初住以上。但是說地上也行,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才能夠修一乘法。學一乘法在哪裏?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不在十法界。

  「地上發心」,登地以上,「則與世超異中之世字」,與世超異,「當指初地以前之一切」,就是地前都叫世間,登地之後真的出世間了。地前那個世間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世間。登地以後,他不住在十法界了,他住在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也是我們中國禅宗所說的,他已經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換句話說,他聽佛說法,聽世間自在王說法就大徹大悟了。正如同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裏面,聽五祖給他講《金剛經》,我們今天去看經文,大概只講叁分之一,惠能大師就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了。法藏比丘是這一類的人,跟一般人不一樣。「登地以上才名出世間」,他超越十法界了。「竊窺《合贊》之意」,《合贊》裏面所說的,「亦偏于法藏當時是地上發心,唯未率言之耳」,不敢隨便說。意思他應該是像惠能大師一樣的,絕對不是普通人。惠能大師也是直趨一乘,沒有二乘、權教,直趨一乘。

  「法藏菩薩何位發心」,到底他發心的時候是什麼地位,「注經家頗有異解」,批注這些大師他們看法不一樣。「淨影雲」,這《淨影疏》裏頭說的,「今尋發無上心」,聽經隨著就發無上菩提心,「是地前世間行,下我發無上正覺之心,是地上出世間行」,他有這個說法。聽經的時候發的無上心是地前的世間行,也就是說他還沒有離開十法界,在四聖法界這個地方。下面說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這應該是地上出世間了。「義寂、望西」他們的看法與淨影相同,「蓋謂此段之發心,位在地前。第五品中之發心」,就是下面一品,第五品中發心「乃是地上菩薩發心」,這是一個說法。「至于昙鸾、嘉祥、善導諸師與《甄解》均異之」。我們看他是怎麼說法。「《甄解》破淨影曰:說有前後」,這一段是前,第五品是後面說的,「發心無有二,唯是一發心也」。「蓋謂此段是釋尊說法藏菩薩之發心」,後面一段是法藏比丘自己所說的發心。又後說亦只是重述此地所講的發心,「是以經中所說雖有先後之次,詳略之別,而法藏所發唯是一心,並無有二也。《甄解》之見甚是」。這個意思跟前面《合贊》的不一樣,善導大師也贊成這個說法。

  此地釋迦牟尼佛贊歎他,說他尋發無上之心,他是真的發的,不是只是贊歎,是實實在在,佛沒有妄語。那我們就懂得了,真正發無上菩提心,在華嚴圓教發心住的菩薩。要知道,小乘沒有發菩提心,阿羅漢跟辟支佛沒發菩提心,權教菩薩也沒有發菩提心;菩提心不發則已,真正一發出來就是大乘圓教初住菩薩。諸位看《大乘起信論》就明白了,雖然是起信,但是記住他是大乘。大乘起信從哪裏看起?就是圓教初住,跟別的不一樣。《起信論》裏面所講的,不是二乘、不是權教,那個境界在《華嚴經》是圓教初住的境界,別教初地的境界;也就是說,那是實報莊嚴土法身菩薩的境界。

  我們接著看下面,「《甄解》複雲:其龍樹大士爲初地」,這個意思是指所判法藏比丘發心之位,龍樹菩薩是初地,「或爲八地,亦是從果向因,大與諸師別也」,這是跟注經這些大師說法不相同。這個意思是什麼?世饒王早就成佛了,他是倒駕慈航來表演的,就這個意思。可不可能?可能。釋迦牟尼佛不就是個好例子嗎?釋迦牟尼佛在《梵網經》上告訴我們,他久遠劫就已經成佛了,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了。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到我們這個世間來示現是第八千次,早就成佛了,從果向因。他從哪裏來的?從果來的,果是妙覺如來;換句話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是應身來的,是這個意思。這能不能講得通?能講得通。「《甄解》之說實有所據」,在理上是決定可以講得通的。「《法華.壽量品》曰: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這是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上說的。《法華經.壽量品》上說的,佛自己說的,說他實實在在成佛以來時間太久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經中複雲,釋尊與彌陀,于無量阿僧祇劫前,同爲大通智勝如來前之王子。故知阿彌陀如來成佛亦極久遠,法藏比丘正是從果向因。」跟我們釋迦牟尼佛一樣,都是從果向因。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一一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