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四集▪P4

  ..續本文上一頁兒女真不敢講真話,老師更不能講,變成一個什麼?變成不負責任。這個不負責任不是道德問題,是環境迫使他不能這樣做法。我是從方東美先生當年教我,那個時候不知道,事隔二、叁十年之後才覺悟到,才知道當時那個環境。方老師爲什麼在家裏單獨教我,不讓我到學校去旁聽?現在我完全明白了,在學校教學是敷衍,不是真的,爲什麼?學生不認真學習,他講真的沒用。

  就像我在昆士蘭大學給學生好像上了一堂課,以後就沒有再去了。學校老教授告訴我,學生真正注意力聽講的時候頂多十五分鍾。我很吃一驚,我說那十五分鍾以後?就開個玩笑,大家歡歡喜喜散場。我在課堂的時候,細心就留意這個,真的一點不假,大概十分鍾之後心不在焉,眼睛窗外這裏張、那裏望,就心不在焉,那講什麼有什麼用處?不如講講笑話,開開玩笑,大家嘻嘻哈哈就下課了,現在學校變成這樣子。六十年前就變質了。我才曉得,上課不是像從前那麼真正在講學,在用心聽講,不是的。課堂裏頭重要的綱領提一提,大家考試的時候各個都拿個滿分,好分數,皆大歡喜。學生來幹什麼?就是要分數的,哪些地方要考、要出題目等于說預先報告大家,每個人他考試都可以考八、九十分,學生要分數。老師要一點薪水、鍾點費回家過生活,各取所需,不都是這個。

  不真學就不真教,這個原則我懂得。中國老祖宗常說,他只有一分學習的心願,你就教他一分,你不必教兩分,教兩分什麼?那一分他不能接受,你白說了,你只講一分。他有十分的能力,你不能教他九分,你教他九分,你對不起他,他還能接受。這對老師說的。要滿他的願,不能接受那就不必勉強!這是我在臺中李老師經學班裏面看到的,經學班二十多個同學,他的方法是私塾教學法,教學的對象就兩個人,班上雖然二十多個同學,他教就是教兩個人。桌子跟他坐在對面,其它同學坐旁邊是旁聽,我們都是旁聽。我是最後進這個班,我的座位在最後,旁聽。但是每個同學都要用心聽,都要做筆記,爲什麼?年歲都大了,不是小學生,都是成年人,記性都已經衰退了,所以大家幫忙。老師講經我們都要做筆記,下課的時候筆記全部交給這兩個人,因爲他們要准備學講這一部經,要回去寫講稿,我們每個人的筆記幫助他作講稿,他回去參考作講稿。講稿寫出來之後要在班上再講一次,老師跟所有同學幫助他改正、修改。所以修改之後的講稿再拿到外頭去表演,我們那真叫現炒現賣,你今天講經講的,下一堂還沒有學到,一個星期講一次。而且上臺去講的全是複講,就是複小座,全是複講,不准有自己的意思加進去,全是老師講的。自己有意思不能加,這個訓練一個什麼?訓練人一個尊重的心、謙卑的心、忍辱的心。你真的有東西、真的不錯,你得要忍耐,不准你發表,修忍辱波羅蜜。能忍你才能得定,你不能忍永遠不會得定。

  所以六波羅蜜裏頭,忍辱是禅定的前方便,准備功夫,能忍辱後頭才有禅定,有禅定才有般若,這是古人教學法裏頭秘訣。爲什麼我有不准我發表?即使是非常好的都不准你發表,等到慢慢養成,教你開智慧,古人的用心之苦,現在人想不到。那些限製對于你以後有幫助,你現在發表的時候,對以後沒有幫助,以後你沒有成就。爲什麼?常常發表,大家贊歎你,狂妄了,自己覺得我已經很了不起了,你沒有辦法再大幅度的提升。所以壓,壓下去,不讓你發揮,這是真實智慧、真實慈悲。不了解的人,這個老師心量很小、氣度很小,你看我的東西明明比他好,爲什麼不可以說?爲什麼壓製?把老師那一番好心完全誤會了,所以現在老師不教了。你發表讓你發,那沒有辦法,不用得罪人,不要結怨,如果有怨恨那更麻煩。所以從前這樣教他,學生不但沒有怨恨,感恩,爲什麼?知道老師的幫助,是幫助他更大的成就,幫助他成就德行,也延長他壽命,有德行的人長壽。

  福報統統現前享,年輕享完了,壽命到就走了。你在這個曆史上能看得很清楚,你現前看得很清楚,少年發達不是好事情,壽命短,或者是有壽命晚年會遭災難。福報不要在年輕時候享,年輕吃盡苦頭好,福報到晚年享,晚年體力衰了,沒有福報真苦。少年的時候吃什麼樣苦頭,我身體能扛得過去,晚年有福好,叫真的福報;少年福報是假的不是真的,這些道理都要懂。你不懂,你的心就不誠,心意不誠,人家就不願意教你;誠心誠意,老師真教你,真給你講。錯誤說出來之後,我們恍然大悟,能接受、能感恩。所以我就想到老師爲什麼不讓我到學校聽課;在臺中爲什麼老師像辦大專講座,大專講座是我發起的,不排我去講課?除李老師,劉老師,劉老先生年齡跟李老師差不多大,他講《普賢行願品》,老師在大專講座講《彌陀經》,他講兩門課,一個「佛學十四講」,這李老師講的。徐醒民講唯識,周家麟居士好像是講《心經》,還一個徐寬成教授講《八大人覺經》,沒有排我的課。臺中講座辦那麼多年,老師沒有讓我在臺中去表演,什麼原因我知道,我感謝他,我在臺中一表演,嫉妒、障礙不知道有多少!

  慈光講座是我搞起來的,緣起是臺灣大學第一個大專學校裏頭,有學生學佛成立了個晨曦社,周宣德老教授輔導他們。周老師跟李老師也是好朋友,這都是同一代的人,我們都非常熟悉。晚年住在洛杉矶,我到洛杉矶,他會到機場去接我。有一次在機場,從機場到洛杉矶他們住的地方,開車要一個半鍾點。路上他問我一個問題,他說現在有密宗一個上師,提倡消業才能往生,帶業不能往生。問我這個問題,他說怎麼辦,我們現在念佛的人心都動搖了?他說的那個人我沒跟他見面,我知道這個人,在美國影響很大,信徒非常多,得罪他,犯不著。所以我就順口溜,我說這個上師講得不錯。周宣德就很訝異他怎麼不錯?我說帶業往生品位低,消業品位高,沒說錯。但是要曉得的,可以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消業生實報莊嚴土。咱們得圓過來。

  我說如果要是不帶業的話,我們就不要去了。他愈聽愈迷惑,他說爲什麼不要去了?我說不帶業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真這樣?我說是,觀世音菩薩,等覺菩薩還帶一品生相無明,那是不是業?他一想沒錯,等覺菩薩都帶業,不帶業的就阿彌陀佛一個人,極樂世界就光他一個人在那裏,有什麼意思?去幹什麼?他這才會通了意思,老實念佛,不要得罪這些人。他的話我們把它圓融過來,提倡消業好,品位高,品位低的都是帶業的。不帶業的是誰?成佛了不帶業,沒有成佛的,菩薩去往生都是帶業的。這些在外面,這個人現在已經往生,已經不在了,他的信徒我認識得很多。我們彼此都知道沒見過面。總之以不要得罪人爲妙,和睦相處各行各的道。我們所依據的是經典,依法不依人,這樣就對了。

  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五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