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六集▪P3

  ..續本文上一頁論是物質的點、是精神的點,念頭才動,整個宇宙都收到信息。這個發現跟佛經上講的也是一樣的,特別是《華嚴經》,《華嚴》全部講的是諸法實相,一切法的真相。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自己錯在哪裏、迷在哪裏,先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會疏》裏頭講,「于自身妄執」,執著這個身是自己,計,這個計就是計度、計較,愛是我喜歡的,憎是我討厭的,違是不順心的,後頭順是順心的,是名貪計。每天起心動念都在這個地方過生活,我喜歡的、我討厭的,順心的、不順心的,天天搞這個東西,無量無邊的煩惱,這叫貪計,是所謂我執也。這個統統就叫做我執。「凡夫妄以自身爲我,貪執計較,愛護倍至,順則生愛,違則生瞋,種種分別貪著,舉體墮于煩惱」。你掉在煩惱圈子裏頭去了,你出不來了。

  下面「《往生論》雲:遠離我心貪著自身,遠離無安衆生心,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此叁種法應遠離」。爲什麼?因爲它「障菩提心,應知」。《往生論》是天親菩薩修淨土的心得報告,是他自己修行的經驗。這個東西障菩提心,頭一個就是我心貪著自身,常常想著自己,愛憎違順,常常想這個。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想這四個字的占絕大部分的時間,十之八九,念佛大概十之一二都不到,一天能念幾個鍾點佛?而且你心不純,半信半疑,還夾雜著許多妄想,所以雖然說念佛,念佛的功夫沒有,你心不清淨,功夫全都破壞掉了。最重要的,這個念是心念,不是口念,古人說得好,「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一天念十萬聲都枉然,你心不清淨。懷疑的心、雜亂心、計較的心,這種心念佛哪有功德!所以「我心貪著自身」,這六個字我們每天多念幾遍,這是障礙。我們修淨土,修一輩子不能往生,這是最大的一個障礙。爲什麼不能往生?就是它在作祟,對自己貪而無厭,這個要遠離。

  第二遠離無安衆生心,我們現在是不是這樣的,對衆生什麼?要殺牠、要吃牠、要占有牠,讓衆生的心不安,讓衆生活在恐懼的狀況之下,特別是對于小動物,每天你要吃牠、要殺牠。我們回過頭來,我們要安衆生心,決定不殺害衆生,不傷害牠,要懂得愛護牠。我們愛護衆生,衆生也會愛護我們,我們最近十幾年這個實驗成功了。無論這些小動物怎樣來困擾我們,我們決定不能殺牠,要跟牠和睦相處。連礦物都懂得人的意思,小動物哪有不懂人的意思?跟牠們相處要有耐心,要有誠意。我今天在這裏說的話大概有十年前了,我第一次到婆羅洲古晉去訪問,看丹斯裏李金友居士的農場,在高山上面,他在那裏種了一大片的菜園,規模很大。我去參觀,第一次參觀,他那個菜園是第六年了,他告訴我,他學佛,不用農藥、不用化肥,不殺這些小蟲。他說第一年種的這些菜,百分之九十五被蟲吃掉了,可以說沒有什麼收成,第二年繼續再種,不傷害衆生,被牠吃了也不能殺牠,第二年小蟲就有反應,吃了叁分之二,給他留叁分之一,第叁年留得愈多,我去的那年是第六年,給他留多少?給他留百分之九十五,小蟲吃的只百分之五的樣子。他告訴我,很歡喜,小動物真懂得人心,我們善心對牠,牠善心對我。第一年幾乎把它吃光了,那大概是考一考他,看看你是真的還是假的。真心對待,吃光了也不殺你。

  好像是兩年前,山東齊素萍居士種了一個小麥田,她告訴我,四百畝,規模很大,四百畝的小麥田,他們也是沒有農藥、沒有化肥。快到收成的時候,忽然發現麥田裏頭有蟲,當地的農民告訴她,趕快用農藥,不噴灑農藥妳這個小麥大概統統就被蟲吃光了。她打電話給我,我回她,我說妳自己斟酌情形辦,還是以不殺生爲好。她聽懂了,甯願我四百畝小麥統統被小蟲吃掉,我也不殺一個小蟲,這個念頭好!帶著一些同學,她那裏出家人也不少,帶著木魚、引磬,在這個田埂裏面繞著念佛,給這些小蟲回向。她說很奇妙,當時下了一點小雨,刮了一陣風,雨過之後麥田裏一個蟲都沒有了,找都找不到。這個附近的農民看到了非常驚訝,不可能的事情,怎麼會一個小蟲都找不到?那一年小麥大豐收,這個東西收下來之後,這個糧食二、叁年都吃不完。所以小動物通人情,我們用真心待牠,牠就用真心待我,回報我,決定不能傷害。

  我們在澳洲種菜,這十年來不用農藥、不用化肥,跟這些小蟲、小鳥,我們種了很多果木樹,我們跟牠溝通,菜園留一塊地,專門供養牠們,牠要吃到那邊去吃去,果木樹也指定幾棵樹,專門供給小鳥,你們要去吃果實到那邊去吃,沒有指定的牠就不來,真方便!一般果農,他要把這個水果給包起來,防蟲,我們統統不要,完全隨其自然,鳥牠就不會去吃。所以現在跟畜生相處比人好相處,畜生很守信用,我們愛護牠,牠真愛護我們,真聽話。指定的區域你去看,那個菜葉上一個小洞一個小洞,都被蟲吃了,隔壁距離不到一公尺,那個地方不是牠們的,牠就不去,那個地方保持得非常完整。澳洲很多菜農到我們農場去參觀,都感到不可思議,我們怎麼種的?我說我們這些菜全是念佛長大的,小蟲也念佛,小鳥也念佛,我們的菜園樹上挂著念佛機,佛號二十四小時不中斷,那是牠們的道場。這些小蟲、小鳥有沒有往生的?我相信肯定有往生的,我們沒有用心去調查,肯定有往生的。所以要遠離無安衆生心,讓一切衆生跟我們相處身心安穩,我們一定和睦相處,對他們恭敬,絕不怠慢,對他們照顧周到,我們共同在一起生活。

  第叁遠離供養恭敬自身心,這個很重要。這個是什麼?這一條很容易生起貪心,造作罪業,希望別人恭敬我,希望別人供養我,這個錯誤,決定不能有這個念頭。真正修道人,接受別人供養,常常自己生慚愧心,我沒有這個德行,我沒有這樣的功德。古來祖師大德常說,「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貪圖供養這個罪過可重了!晚近印光大師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老人在世,他七十歲以後出名了,所以供養就多了,他把這些供養,他自己一分錢沒有用,拿去做了一個弘化社,專門印經流通,統統拿來做法布施,這是做給我們看的。他印經,在那個時候自己買了機器,做了印刷廠,在蘇州報國寺,印的經書非常仔細校對,錯字很少,稱爲善本,多少人得他的恩惠,他把錢用在這方面。有時候別的地方有旱災、有水災,有這些災難,老和尚也發心去赈災,赈災錢從哪裏來?從印經款項裏頭撥出一點去赈災。講得很清楚,印經是他主要的開銷,赈災是從印經裏面撥出,這是我們應當學習的。

  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了,除了經書,比經書更方便的,光盤、網絡、衛星電視,要用這些東西來做弘法的工作。自己在生活上盡量去節儉,不要把這些錢用在保養自己身體,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個身體活的時間多久無所謂,多活一天多替佛法做一天事情,少活一天那我就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多好!不再執著了,不再爲身體操心了,一切隨它去,自自然然比什麼都好,不操心。這一生當中一定要認真的就是研究經教跟念佛求生淨土,這是我們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的,我們就幹這樁事情,其它的事情,利益社會、利益大衆,一切隨緣隨分,一絲毫都不勉強,這樣好,這才生活得自在。這叁種法要遠離,爲什麼?因爲它能障礙菩提心,應該要知道。

  下面是念老給我們的解釋,「蓋謂貪執自身,無安衆生心,供養恭敬自身心,此叁者皆障菩提心,故應遠離」。佛教給我們要離,我們就得要離,教我們做,那我們就應當要去做。「本經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爲宗」,宗是宗旨,這一部《無量壽經》修行的方法就這兩句。菩提心,我們最近二十多年來,用真誠做菩提心的體,真誠心是菩提心之體,自受用,真誠心對自己是自受用,就是本經經題上的五個字,清淨平等覺,自受用;他受用,對待別人,慈悲。我們用這十個字,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菩提心,起心動念絕不違背,所以真心對自己是清淨平等覺,這個重要。上面講的這叁條,對自己,把清淨平等覺破壞了,對人,把慈悲心破壞了,不慈悲,所以這叁樁事情一定要遠離。貪著那就錯了,要是貪著的話,你不會離開六道輪回,你也沒有辦法往生淨土。「若障菩提心,即不能往生」,就障礙你往生淨土。「是故願曰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彌陀慈悲,所以發這個願。願修淨土的人不貪計身體,真能夠把身體放下,這一願彌陀圓滿成就了。

  我們再看下面第叁十二願「那羅延身願」。「右章」,在這一章,這是第十六章,第十六章有叁願,這是第一:

  【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

  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得的身跟這個世界完全不同,這個世界的身是血肉之軀,身體很脆弱,往生到極樂世界不一樣了。我們看念老的批注,「右章」,第十六章,「具叁願」。『生我國者,善根無量』,這兩句是總說,「總述」,下面是「分演」,分開來就是叁願。善根,先來解釋,「善根者,身口意叁業之善」,堅固不可拔,這叫根。叁善根,不貪、不癡、不瞋,身口意都沒有貪瞋癡。現在我們還得加兩個,不傲慢、不懷疑,貪瞋癡慢疑這五條都沒有,這是善根,五善。一定要堅固,不可動搖,無論在什麼環境裏頭,自己生活再困難,都不能有貪心;地位再高,也不能有傲慢;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不迷惑,智慧現前,不生煩惱,不驕傲、不懷疑,這樣的人能度過一切順逆善惡境緣,穩穩當當往生淨土。

  「羅什大師曰」,這鸠摩羅什,「謂堅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又以善能生妙果,生余之善,故名爲根」。這一章裏面叁願都以善根無量做基礎,與善根有密切的關系。因爲善,他善有根,根就能生善,善能生妙果、善果。善的反面是惡,反面就是叁惡道,就是貪瞋癡,貪瞋癡能生一切不善,能造一切罪惡,果報是惡道,叫叁惡道。這是學佛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無論在什麼環境裏頭,不能有惡念、不能有惡行,惡的行爲不可以有,不能有惡的念頭、惡的行爲,不可以。所以善能生余善,一切善都從這叁個根生的。

  底下這一句,『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是第叁十二那羅延身願。憬興稱之爲身得堅固願」。這個也很好,得堅固之身,跟我們現在得的身不一樣。「金剛」,這兩個字是中國的意思,「梵語跋折羅(或伐折羅)」,意思都差不多,是梵文的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叫金剛。《叁藏法數》第五卷有解釋,「金中最剛,故雲金剛」。金是金屬,這個金不是黃金,金屬,金屬裏面最堅硬的。我們講鐵,鐵再給它煉,把渣子再煉掉,這就叫它做鋼。鋼從哪裏來的?是從鐵裏頭煉出來的,鐵裏頭的精華,這稱之爲鋼。「又《大藏法數四十一》雲:梵語跋折羅,華言金剛。此寶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煉不銷,至堅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爲寶。」念老在這裏括號批注,「即金剛石,俗雲鑽石,硬度最大」,這稱之爲寶,它能夠切玉,玉石是石頭裏面非常堅固的,只有用金剛石能夠把玉切開,將玉加以雕琢成爲玉器,變成了藝術品。我們在故宮博物院裏面看到明清玉器,那真正是藝術家他一生當中心血的結晶,流傳給後世,後人愛如珍寶,價值也非常之高。從這些器皿裏面,可以呈現出那一個時代的文化,這些藝術品代表文化的水平。從曆史博物館裏面我們看到,自古一代一代的傳下來,古人用的這些東西都陳設在裏面,看到人類進步,這曆史的痕迹。

  「又金剛者,金剛杵之簡名」。這是佛學的術語,佛經裏面講的金剛多半跟金剛杵有關系。「《大日經疏一》雲,伐折羅即是金剛杵」,金剛杵「原爲印度之兵器」,是戰爭的一種武器,金剛杵。也就是說這種利器,像中國古時候的寶劍,劍稱之爲寶,這個劍削鐵如泥,人家拿的刀斧,它一揮的時候,這個刀就斷掉了,斧頭就毀壞了,而它自己沒有一點傷痕,這個劍真的是寶!金剛杵也有這個作用,在兵器當中這是最堅硬的一個武器,一般的刀槍沒有辦法對付它的。密宗裏面用它來代表「堅利之智」,智慧,堅固鋒利代表智慧。「《大日經疏一》又雲:伐折羅,如來金剛智印。」這是比喻,我們要曉得,在造像裏面是表法,絕對不是真的拿著這些武器,拿著武器什麼?武器戰爭,這殺人,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佛像裏頭、菩薩像裏面,表法的意思很多,如果不加以解釋,你會産生很多錯誤。我們一般常常見的,叫四大金剛,你到寺廟裏面去,進天王殿,左右你就看到這四天王,四大天王,世俗稱爲四大金剛,他們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手上拿的都有表法的我們一般稱爲道具。東方持國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代表什麼意思?這一定要知道,絕對不是說東方天王喜歡音樂,你看手上拿的琵琶,喜歡唱歌,就錯了,完全搞錯了。琵琶代表什麼?中道,弦樂器,弦松了彈不響,緊了就斷掉了,一定要調到適中,音色才能發出來。這是告訴我們凡事要用中,不能不及,也不能太過分,要懂得用中,中國古聖先賢所講的中庸之道,它代表這個意思。佛法裏面代表什麼?中道第一義谛。所以你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他教我們什麼,就在這些道具上顯示出來,他要我們要用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人講的忠字,忠孝的忠,你看上面是個中,下面是個心,心要放在當中,不偏不邪,這叫忠。如果我們有偏心、有邪念,就不忠了。琵琶代表中道,中才能夠保持國家,中才能保持自己的身,所以明哲保身。中道,能夠讓你一家興旺,能保持你的家,這個道理非常之深。所以持國,持是保持,保持身、保持家、保持國、保持世界,都要懂得中道。

  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劍,劍表什麼?表智慧,此地講的堅利之智,取這個意思,慧劍斷煩惱,取這個意思,智慧之劍能斷煩惱。南方是增長天王,增長是什麼意思?今天講進步,中國古人講「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就是講不斷的要追求進步。怎樣才能進步?有智慧才能進步,沒有智慧不能進步。智能跟知識又有差別,知識進步會帶來後遺症,智慧不會。所以要真實智慧,劍是代表真實智慧。所以諸佛菩薩手上拿的這個東西都表著它的意思在裏頭,他在上課,你要不懂你什麼都不知道,如果你要懂的話,寺院裏頭去轉一圈,大學問,你都明白了。你在煩惱憂慮,問題解決不了,你轉一圈之後,統統明白了,智慧就開了,我遇到什麼困難,哪個菩薩這方法好。所以這些佛教藝術全是教學的工具,時時刻刻在提醒我們,這是藝術化的教學,在佛教裏幾千年就用上了,就盛行了。現在二戰之後很多地方提出了藝術,佛家用藝術來表法,這個時間久了。許許多多這些學術,佛法是領先,在帶頭,很可惜現在都把這些表法的,當作是神明、當作是迷信,冤不冤枉?不知道表法深義!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六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