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七集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七集)  20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177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九十七頁,倒數第二行最後一句看起:

  又《仁王經念誦儀軌》上卷又說,「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這在前面跟諸位介紹過,佛法、佛像、菩薩像、羅漢像都是屬于表法的,而他手上拿著這些道具,表法的意思更深。金剛神,手就是拿著金剛杵,所以稱他爲金剛神。金剛杵是兵器、是武器,在古時候,這是武器裏面最上的,它堅硬,能壞一切法,不爲一切法所壞。前面有提到過,它的硬度能夠切玉,玉石是石頭裏面相當堅固的,它能把它切開,這就是說明,這是寶石,非常稀有。杵有很多種材料都可以製作,有金、有銀,大概金跟銀、銅多半都做表法用,如果把它當作兵器不適合,金跟銀硬度不夠,銅也不夠,一定是用鋼鐵。有石頭、有水晶、有佉陀羅,佉陀羅木我們中國沒有這個東西,這是印度一種樹木。這個樹木非常結實、非常堅硬,密宗很多法器還用這個東西。「無量種之不同」,所以金剛杵的質料很多。

  「帝釋之杵,乃金剛所成」,帝釋就是忉利天王,我們中國民間所講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也稱之爲忉利天王。他的杵是金剛做的,金中之剛,前面說過,像我們現在所講的金剛鑽,鑽石,這是最堅、最硬,能破一切,一切不能夠破壞它。「又執持金剛杵之力士,稱爲執金剛,簡稱金剛」。佛門裏頭,特別是中國古人所謂傳奇小說裏面,講到金剛神都是這些執金剛的力士。這些神屬于護法神,好像帝王周圍的衛隊,中國古時候稱爲禦林軍,現在的保安人員,他們拿的武器金剛杵。《行宗記》第二卷裏面說,「金剛者,即侍從力士」,這說得很好,就是保衛的人員,保安人員,現在叫保安人員,「手持金剛杵,因以得名」,稱他爲執金剛。

  『那羅延』者,這是梵語,翻譯成中國的意思是「勝力」,或者是「堅牢」,我們一般講大力士。它有四個意思,第一個是「梵天王之異名」,大梵天王稱爲那羅延。第二「羅什大師雲:天力士,名那羅延,端正雄健」。確實是名符其實的大力士,相貌端正,身體雄健,雄猛、健康,這是天上的力士。《大日經疏》裏面第十卷講的,「毘紐天有衆多別名,即是那羅延天別名,是佛化身」。「又《秘藏記》曰:那羅延天,叁面,青黃色,右手持輪」,這個輪是輪寶,「乘迦樓羅鳥」,乘鳥表空行,他在空中飛行,這個都是屬于金剛神一類的。第四個是《涅槃經疏》第七說的,「那羅延,此翻金剛。乃十九執金剛之一」,執金剛神有十九個,是其中之一。「《維摩經》雲:那羅延菩薩。古注經家多謂衆生身心相依,身有苦樂,心必憂喜。心有憂喜,身有損益」,這是身心相依的關系,身有苦樂,心一定有憂喜。心有憂喜,換句話說,身一定有苦樂,損是苦,益是樂。現在知道了,身的苦樂能感得心,影響到心理,心理的情緒也影響到生理,身心互相影響。但是身容易感受外在的,如果心有主宰,不爲外界所動,身心都健康。這種道理學佛的人不可以不知道,我們如果要想健康,要想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心善,身體就善,健康長壽,聰明智慧;心不善,就有憂慮、就有煩惱,憂慮、煩惱就使人身去造業,造殺盜淫妄,感得的是苦報。所以,佛法修行重在心地!

  現在的社會所呈現的亂象,地球上這些災變,什麼原因産生的?深入經藏,真正學佛的人他知道,是地球上的居民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爲什麼?佛跟現代科學家都說,念頭可以支配物質現象,因爲物質現象是從意念變現出來。所以意念可以改變物質現象,這是佛經裏頭常講的「境隨心轉」,而不是心隨境轉,心隨境轉是六道凡夫,迷了。實實在在的是境隨心轉,這是真的,無論在迷、在覺它永恒不變。心隨境轉,心一覺悟,它就不隨境轉了。這個道理明白之後,我們才曉得,古大德教我們,佛法修學重實質不重形式,道理就在此地。實質是心理,形式是外表,外表不重要,重要是念頭、意念。今天這個環境,佛在經典上教導我們,現在科學家提醒我們,告訴我們今天只有一個方法能解決問題,快速解決問題,那就是念阿彌陀佛。這個事很容易做,念阿彌陀佛能解決問題這個理太深,多數人不明這個理,所以他對這樁事情他不相信,沒有信心。沒有信心叫他去念,只可以說在他阿賴耶裏頭種一點善根,于現前?現前沒用處,他影響不了現前的境界,沒有這種力量,只能種一點善根。念比不念好,只可以這麼說法,實際上沒效果。

  念力,佛說過,「製心一處,無事不辦」,科學家告訴我們,你要用這個念力,第一個條件就是一心專注。譬如說改變生理狀況,身有疾病,我要讓這個疾病恢複正常,科學家提供我們的,至少一天有叁十分鍾以上一心專注,我哪個地方有病痛,「我的病痛恢複健康了,病好了」。一心專注就這一個念頭,對這樁事情一天半小時以上,持續叁十天,會見效。而佛經上告訴我們,「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小的,是身體恢複健康,大的,我們今天講我們居住這個地區,這個地區一切災難不會發生,真的製心一處;這再有雜念進去,效果就沒有了。製心一處就是甚深的禅定,心裏面只有這一念,其它的念頭都沒有。

  雜念沒有了叫定,有這一念叫觀。大乘經典裏面講禅定,翻成中國意思叫靜慮,這一念這是慮,其它的念都沒有了這叫定。所以佛家講的禅定是有止、有觀,不能偏重在一面。偏重在定,觀要是少,人就昏沈;如果偏重在觀,定少,就産生掉舉的現象,就是你心不安,雜念太多。一定要把它調,調到定慧均等,就入定了。所以定中有境界,不是定中什麼都沒有,定中有境界。雖有境界,你清清楚楚,這就是智慧觀照。清楚明了而如如不動,對這個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有沒有見?見到了,見如不見,沒有在這裏面作意,作意就是我們講注意,沒有注意,這是禅定。古注家這幾句話說得很好。

  法救大師雲:「如來身力無邊,猶如心力」。心力是基礎,如來身體能力沒有邊際,猶如心力,可見得心力是身力的根源。因爲身是物質,物質是從心力而生的,心有力身就有力,心無力身就無力。心怎麼無力?自信心失掉了就無力,這關系太大了。所以,《華嚴》、《大智度論》都說,「信爲道元功德母」。信産生的力量是你見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成就之母,世出世間一切功德成就都在信心,沒有信心怎麼行?我們看到這個世間許許多多的好事,人真想做,但是他就是沒有信心,所以這個事情不能成就。有很多好事我們感到很遺憾,失敗的原因在哪裏?原因自己沒信心。信心堅定,锲而不舍,他的願一定會滿,一定會有成就;當信心失掉了,就全盤失敗了。我們學佛,我們對極樂世界、我們對阿彌陀佛信心要喪失了,決定不能往生。蕅益大師在《要解》裏講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願之有無」。你有信心,你相信極樂是真的、阿彌陀佛是真的,不懷疑,你真想去,你就決定得生。說「品位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深淺」,念佛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淺,品位就低。功夫裏頭跟信心有絕大的關系,堅定的信心,真功夫;半信半疑,這個功夫不純,力量有限,未必保證你往生。你看這裏頭關系多大,我們不能不知道。

  「又《密迹力士經》雲:如來之身成鈎鎖體,猶如金剛,铿然堅絕,不可破壞」。物質現象,身是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就有鈎鎖的現象,鈎鎖是連結。像我們蓋房子,梁跟柱,梁跟柱接觸這個地方都要加鈎鎖,它才能堅固。這就是說,一切物質彼此都有連結的關系,連結在一體。今天科學家說這個體是個網狀之體,是我們看不見、聽不到,也摸不到的,好像是無形,但是它真有,多大?遍法界虛空界。而且這個網非常密,我們能體會得到,彌勒菩薩所說的,意念那是個網狀,跟賢首大師《妄盡還源觀》裏面講的完全相同。《還源觀》上告訴我們,從一體,這個一體是本體,真如自性,它的名稱叫「自性清淨圓明體」。從一體起二用,這個二用,第一個是宇宙,佛法裏面講法界,遍法界虛空界出現了,一時頓現,沒有先後。第二個是正報,正報是講自己,我自己的身體。因爲別人的身體還是我的依報,我們依報裏面有人事、有動物、有植物、有礦物、有虛空,宇宙之間一切萬法全都是我的依報。諸佛菩薩是我的依報,蜎飛蠕動是我的依報,花草樹木是我的依報,虛空法界統統是我的依報。依報跟正報同時起來的,全都是一念頓現。

  一念爲什麼頓現?一念迷了。佛在大經上常說,一念不覺就現這兩種現象,起二用,自性就産生這兩種作用。這兩種作用的性質都具足叁種周遍。我們起心動念,這是意念的現象,科學家今天講意念,精神現象。有意念就有物質現象,物質現象是跟著意念生起的,跟意念同時生起。雖然理上講有先後,先有意念,後有物質,但是我們看不出來它有先後,它的速度太快了。念頭才起,第一個周遍是「周遍法界」,就是現代科學家所說的無量之網,周遍法界。不管我們有意還是無意起心動念了,實在講,無意的起心動念多,有意起心動念少,不管是有意無意,只要一動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全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

  第二個周遍,「出生無盡」,就像萬花筒一樣,它不停在那裏轉,所以千變萬化。我們起個念頭,此地沒有看到有什麼變化,可能在他方世界因這一念而有變化,這是非常非常可能。這是什麼?這感應道交,善與善相感,惡與惡相應。我的善念,與諸佛菩薩的善念,與一切衆生的善念,它相感。我這個惡念,跟魔王外道相應,跟一切不善的衆生相應。這個力量都非常巨大,我們無法想象,出生無盡。第叁個周遍是「含容空有」,我們講心量,一切衆生每個人的心量都相同。大乘教常說「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有…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七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