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起心動念,全錯了,他決定沒有。
密宗裏面講的第九識,所轉的法界體性智,這成爲五智,名字叫「法界體性智」,就是庵摩羅識。「以爲金剛界智法身之大日如來」,大日如來就是阿彌陀佛,大日如來就是釋迦牟尼,大日如來就是毘盧遮那。一個人在某個境界裏頭用不同的名號,實際上是一樁事情。明白這個道理,一切邊見、成見都能化解了,對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自然生尊重想,不再有差別的觀念,這就對了。一法就是一切法,一切法就一法,這一法是任一法,沒有專門指哪一法,任何一法都是一樣的,這是事實真相。所以了解事實真相,你所見到的都是清淨、平等、和諧。十方諸佛剎土無不如是。今天我們這個世界亂了,把災難給亂出來了,什麼原因?爲什麼古時候沒有這種現象?古時候的帝王、古時候的大臣、古時候的人民,接受聖賢教誨、接受佛菩薩的教誨。所以災難不是沒有,規模很小,傷害都不大,原因在此地。現在這個地球,最近這二、叁百年,迷于科學、崇尚科學,而把聖賢教誨、宗教神明教誨、佛菩薩教誨完全抛棄掉,這是所有一切災難的根本原因。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一無所知,也迷信科學,無論什麼事都是拿科學的標准來思考、來判斷是非,哪裏知道科學發生問題?
現代量子力學家提出來,最近這叁、四百年的科學,最大的一個誤區就是二分法,二分法就是心理跟物理把它分開,而科學完全偏重在物理上。現在量子力學如果再過個二、叁十年,可能整個科學都要改變方向。物理的研究,真的已經把物質現象推翻了,物質根本不存在,物質的基礎是意念,從物理轉變爲心理。物理造成今天這個社會、今天的災難不能解決,要用心理去解決它,這是有可能的,佛法是這麼說的。所以現在人心壞了,人心一壞,所有物質現象全壞了,因爲境隨心轉。單研究物質不行,心物是一體,不能夠分開的,今天科學家提出「以心控物」,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要用心去控製物質。現在開始重視心理了,研究的人愈來愈多。心理有善、有惡,善的意念是極樂世界,是淨土;惡的念頭是六道輪回,穢土。善念所變現的,一般說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六道輪回是釋迦牟尼佛的穢土;穢土是凡聖同居土,淨土是方便有余土。真正的淨土,轉八識成四智,那叫一真法界,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那是此地講的五智所成就的。
五智第一個「法界體性智,是轉庵摩羅識所得」,這是阿賴耶的體,這個一轉全都轉了,轉八識成四智。「法界有差別之義,諸法差別,其數過于塵沙,是爲法界」。法是一切法,界就是有差別,一切法千差萬別,無量無邊,在佛法裏稱它爲法界。法界體性就是六大,六大是什麼?《楞嚴經》上跟我們講的,《楞嚴經》上講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六大,見大跟識大合成一個。地水火風通常講四大,四大是物質現象,除了物質現象,還得有精神現象。「大日住于此六大法界之叁昧,名爲法界體性智,主方便究竟之德」。大日如來住在六大法界,六大法界的叁昧,他得到六大的叁昧,我們念佛人講得到念佛叁昧,是由念佛的功夫而成就的叁昧。大日如來是由于智照六大法界成就的叁昧,對于六大它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一點都不迷惑,這六大法界之叁昧。
地是物質現象,水、火現在科學稱之爲帶電,水是陰電,火是陽電,任何一個物質現象都帶有電。佛法以前沒有說帶電,佛法講有濕度、溫度,再小的物質現象裏頭,它有濕度、它有溫度。風是什麼意思?風就是它是流動的,它不是停止的,這風大,風是個流動的。地水火風空,空的意思,也就是說明它的真相,它沒有自性,自性空寂,它是緣生的。也就是這些東西,地是個物質現象,溫度、濕度,運動,風是運動,緣聚它就有相,緣散它就沒有相。空是說它的體性,性空了不可得。識就是這邊講的庵摩羅識,庵摩羅識實在講也就是六大,六大合起來稱爲庵摩羅識。
這就是科學家發現的,它糾纏在一起才産生意義,如果各個獨立毫無意義,而且都不存在,只有糾纏在一起才看到意義、看到它存在。就像我們在電影看銀幕上一樣,一秒鍾二十四個畫面糾纏在一起,我們看到這個畫面,看到它裏頭什麼意思了。如果一張一張的我們看不到,眼睛一花就過去了,裏面到底是什麼不知道。又何況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我們現前境界當中,那個速度是一秒鍾一千六百兆,如果是一個念頭的話,我們根本沒法子感覺到。我們想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是什麼境界?一秒鍾二十四個生滅這個境界,我們會眼花一下,有沒有看清楚?沒看清楚。但是知道好像光一閃,知道,裏面什麼東西看不見,它速度太快了。二十四張重疊在一起,這個重疊是在我們眼根裏頭,我們一張一張印象進去,重疊在一起,知道它有個意義、知道是怎麼回事情。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彌勒菩薩講一彈指,一彈指是什麼?五分之一秒,五分之一秒裏頭有多少個念頭?叁百二十兆,這是用科學家的話來說。依中國曆史記載,叁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今天最近叁十年才被量子力學家發現了,真不容易!證實了佛在經上講這個是正確的。
他們怎麼知道的?用釋迦牟尼佛分析的方法。釋迦牟尼佛經上講,這小,小講什麼?講塵土,微塵。佛這個小是從哪個講起?從牛毛塵講起。牛毛很粗,牛毛的尖端上有一粒塵土,叫牛毛塵,有一粒塵土。它是四平八穩在這個毛端上,毛怎麼動它都不會掉下來,以這個,這很小了。把牛毛塵再分分成七分,七分之一羊毛塵,羊毛就細了;羊毛塵的七分之一叫兔毛塵,兔毛更細;兔毛塵的七分之一叫水塵,水有空隙,這一粒塵在水空隙裏面遊來遊去沒障礙,叫水塵。水塵七分之一叫金塵,金屬,金屬的密度比水大,還是有空隙,這個我們現在在顯微鏡下一看就知道,這一粒微塵在金屬的空隙裏頭它沒有障礙。金塵再分爲七分之一,才叫微塵。這個微塵,佛說了,阿羅漢能看見,阿羅漢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塵。再把這個微塵分成七分之一,叫色聚極微,阿羅漢看不到了。色聚極微再分爲七分之一,叫極微之微,也叫鄰虛塵。它不能分了,再分就變成虛空,就沒有了。就是佛經上用這個方法。
科學家也是用這個方法,將一個細胞分裂之後變成分子,分子再分裂就産生原子,原子再分裂就看見原子核、中子、電子,再把電子再去分,一直在做這個工作,這個工作做了八十年。八十年前發現最小的物質是原子,這八十年來,科學家不斷用分子再分,分成你看中子、原子核、電子。再分,分成所謂是基本粒子,好像我聽說有幾十種;再分分成誇克,誇克好像也有幾十種。再分叫基本粒子,從基本粒子又再分,才發現叫微中子。微中子的體積跟電子來相比,電子我們肉眼看不見,是原子裏頭繞著原子核轉的電子,它的體積是電子一百億分之一;就是一百億個微中子是一個電子,組成一個電子,那變成極微之微了。微中子再分,沒有了,發現是什麼東西?發現是意念波動的現象。所以普朗克說物質的基礎是念頭,是意念波動裏頭産生的。這就是佛法講的,極微之微不能再分,再分就沒有了,物質現象沒有了。佛雖然沒有像現在科學家這樣精密的過程,但是佛所說的,跟他研究得到的結果完全相同。
物質沒有了,物質是假的,不是真的,物質的基礎是意念。意念是什麼?再去研究,意念真相還沒搞出來。我們看到報告,科學家說意念沒有原因,突然蹦出來的,又突然消失掉,速度非常快,才起立刻就消掉了。這個說法《楞嚴經》上佛說過,「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科學說的這個,佛也說到了。但是佛說了,念頭從哪來的?從一念不覺,一念不覺確實沒有原因。一念不覺就是當下的一念,不是過去、不是未來,遍法界虛空界發生的這些事情就是當下一念。所以,這些事情,所有現象全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看到一念才看到事實真相,好像你看電影一樣,電影的真相就是那一片,一片幻燈片,這才叫它真相,電影的真相。我們現前看到這些遍法界虛空界的真相,就是一念,這個一念拿不出來的,不是像幻燈片那樣,可以拿出來給你看的。它真的就是一念,這一念的速度,比電影放映機快得太多,簡直沒法子比。一念只有一秒鍾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那叫一念,你看出一念才是真相。所以科學家說,這個一念毫無意義,而且根本不存在,那就是佛所說的「萬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把這個事情說清楚了。
這是法界體性智,證得法界體性智,它起的作用就是方便究竟之德,這方便是權智。法界體性智是實智,你對于一切法全都了解。一切法就是六大,六大是怎麼回事情,統統通達明了,然後你才能夠隨衆生心,應所知量。衆生起心動念這就感,我們現在曉得,起心動念是意念在感。還有一個,我們的物質現象,我們的身體,身體它也是個波動現象,歸到最後就是意念的波動。這個物質有波動現象,這個波動現象發出去也周遍法界。換句話說,我們任何一個人,身體就像個發射臺一樣,我們每個念頭就是什麼?一秒鍾一千六百兆的念頭念念都往外發射。遍法界虛空界這些佛菩薩他統統收到,他了解我們的意念。我們的身體細胞也是一樣,一秒鍾也是一千六百兆的頻率在發射,他對我們身體健康狀況也是完全明了,一點障礙沒有。所以諸佛菩薩對我們清楚,我們什麼時候真放下了,他曉得。說放下,沒真放下,他笑笑,他那裏如如不動;真放下他就真來了,他就接引你往生。真放下他還不來接引你,換句話說,你有任務,這個任務是什麼?任務是度衆生。你自己的事情了了,沒有了,別人的事情。在這個世間度衆生的緣沒有了,就走了。還有緣,佛會留你、幫助你,讓你多帶幾個人到極樂世界。這是事實真相,我們真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了!
第二個「大圓鏡智,是轉阿賴耶識所得。顯現法界之萬象,如大圓鏡之智也」。大圓鏡智是什麼作用?是照見現前法界的真相。佛經上常常把法界的現象歸納爲六大類,大圓鏡智照見了。這個六大類是性相、理事、因果,全都明白了。你幫助衆生的方法才善巧方便,爲什麼?你全通達,一點障礙都沒有。如果不通達你就會有障礙,通達之後沒有障礙。釋迦世尊當年在世八十年,我們中國人算虛歲八十年,外國人算實足年齡七十九歲,爲我們示現八相成道,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決定沒有。如果有起心動念,他從妙覺退轉,退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退到這個地方去了。我們相信證得的果位絕對不會退轉,他是妙覺如來,他在常寂光。常寂光就是他,他就是常寂光,常寂光裏頭沒有一切現象。一切諸佛如來統統證常寂光,換句話說,體是一個,心也是一個。沒有證得,像江河的水一樣,不一樣;證得,像水流到大海裏去,完全相同,再分不出了。所以,一切諸佛的名號都是表性德的,一即一切,《華嚴經》上說的。一尊佛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一尊佛,無論說哪一尊佛都是一切佛。佛是證得妙覺果位,確實是一不是二,就好像融入光中一樣。一千盞燈在一個房子裏頭,這個房子裏頭圓滿的一千盞燈,任何一燈的光都是一切燈光,一切燈光就是一盞燈的光。我們從這些地方細心去體會,慢慢就知道一點事實真相。
所以佛佛道同,一絲毫差別都沒有,無論念哪個佛都一樣。果上沒有差別,因上有差別,我們今天在因地,不是在果地。因地,我們跟彌陀有緣,我們就偏念彌陀,用這個方法讓我們證得究竟果覺,讓我們融入常寂光。這條路是徑路,這條路是我們自己可以走得通的路,這條路上我們沒有障礙。你看只要具足這麼簡單個條件,真信、真想到極樂世界去,我真心念佛。雖然是說得這麼容易,但是這裏頭都有障緣,如何把你的疑惑,極其微細的疑惑都斷掉,你的信沒有障礙了。如何能把這個世界看清楚、認識清楚,我的願沒有障礙了;沒看清楚,對這還有留戀,有留戀就是障礙。爲什麼這一句佛號念不下去,常常會斷掉,還有很多雜念摻雜在裏頭?這些都是難處的地方。所以,信、願、持名都有很多微細的障礙在其中。我們又不能像老太婆那麼死心塌地,那是人家的善根福德,我們沒有,我們這個心亂如麻。
能幫助我們把它理順,把它搞清楚、搞明白,放下,就是這部經、就是這部批注。所以這部經、這個批注對于我們來講太重要了,我們真的要深入經藏,就是這一部經藏。不能搞多、不能搞雜,就這一部。果然用上十年功夫,你決定得念佛叁昧,得念佛叁昧,再進一步就開悟了。開悟之後,悟的是什麼?悟的那個境界,原來跟經上、跟批注講得一模一樣。疑惑斷了,雜念可以放下了,這個時候念佛就「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沒到這個境界,雖然念佛不相應,這個要知道。所以我覺得今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這一天,對我們來講是大好事!逼著我們在這一天之前,我們必須要拿到念佛叁昧。災難我就不怕了,災難真來了我真往生,一點疑惑都沒有了。所以這個叁百天,我們要把它當作閉關勇猛精進。所有外緣統統放下,全心全力幹我們這樁事情,斷疑生信,求生淨土,別的來不及了。
現在時間到了,今天我們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七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