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七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七集)  2012/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7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九十七页,倒数第二行最后一句看起:

  又《仁王经念诵仪轨》上卷又说,「手持金刚杵者,表起正智,犹如金刚」。这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佛法、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都是属于表法的,而他手上拿着这些道具,表法的意思更深。金刚神,手就是拿着金刚杵,所以称他为金刚神。金刚杵是兵器、是武器,在古时候,这是武器里面最上的,它坚硬,能坏一切法,不为一切法所坏。前面有提到过,它的硬度能够切玉,玉石是石头里面相当坚固的,它能把它切开,这就是说明,这是宝石,非常稀有。杵有很多种材料都可以制作,有金、有银,大概金跟银、铜多半都做表法用,如果把它当作兵器不适合,金跟银硬度不够,铜也不够,一定是用钢铁。有石头、有水晶、有佉陀罗,佉陀罗木我们中国没有这个东西,这是印度一种树木。这个树木非常结实、非常坚硬,密宗很多法器还用这个东西。「无量种之不同」,所以金刚杵的质料很多。

  「帝释之杵,乃金刚所成」,帝释就是忉利天王,我们中国民间所讲的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是忉利天主,也称之为忉利天王。他的杵是金刚做的,金中之刚,前面说过,像我们现在所讲的金刚钻,钻石,这是最坚、最硬,能破一切,一切不能够破坏它。「又执持金刚杵之力士,称为执金刚,简称金刚」。佛门里头,特别是中国古人所谓传奇小说里面,讲到金刚神都是这些执金刚的力士。这些神属于护法神,好像帝王周围的卫队,中国古时候称为御林军,现在的保安人员,他们拿的武器金刚杵。《行宗记》第二卷里面说,「金刚者,即侍从力士」,这说得很好,就是保卫的人员,保安人员,现在叫保安人员,「手持金刚杵,因以得名」,称他为执金刚。

  『那罗延』者,这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是「胜力」,或者是「坚牢」,我们一般讲大力士。它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梵天王之异名」,大梵天王称为那罗延。第二「罗什大师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雄健」。确实是名符其实的大力士,相貌端正,身体雄健,雄猛、健康,这是天上的力士。《大日经疏》里面第十卷讲的,「毘纽天有众多别名,即是那罗延天别名,是佛化身」。「又《秘藏记》曰:那罗延天,三面,青黄色,右手持轮」,这个轮是轮宝,「乘迦楼罗鸟」,乘鸟表空行,他在空中飞行,这个都是属于金刚神一类的。第四个是《涅槃经疏》第七说的,「那罗延,此翻金刚。乃十九执金刚之一」,执金刚神有十九个,是其中之一。「《维摩经》云:那罗延菩萨。古注经家多谓众生身心相依,身有苦乐,心必忧喜。心有忧喜,身有损益」,这是身心相依的关系,身有苦乐,心一定有忧喜。心有忧喜,换句话说,身一定有苦乐,损是苦,益是乐。现在知道了,身的苦乐能感得心,影响到心理,心理的情绪也影响到生理,身心互相影响。但是身容易感受外在的,如果心有主宰,不为外界所动,身心都健康。这种道理学佛的人不可以不知道,我们如果要想健康,要想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心善,身体就善,健康长寿,聪明智慧;心不善,就有忧虑、就有烦恼,忧虑、烦恼就使人身去造业,造杀盗淫妄,感得的是苦报。所以,佛法修行重在心地!

  现在的社会所呈现的乱象,地球上这些灾变,什么原因产生的?深入经藏,真正学佛的人他知道,是地球上的居民不善的心行所感召的。为什么?佛跟现代科学家都说,念头可以支配物质现象,因为物质现象是从意念变现出来。所以意念可以改变物质现象,这是佛经里头常讲的「境随心转」,而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是六道凡夫,迷了。实实在在的是境随心转,这是真的,无论在迷、在觉它永恒不变。心随境转,心一觉悟,它就不随境转了。这个道理明白之后,我们才晓得,古大德教我们,佛法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道理就在此地。实质是心理,形式是外表,外表不重要,重要是念头、意念。今天这个环境,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现在科学家提醒我们,告诉我们今天只有一个方法能解决问题,快速解决问题,那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事很容易做,念阿弥陀佛能解决问题这个理太深,多数人不明这个理,所以他对这桩事情他不相信,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叫他去念,只可以说在他阿赖耶里头种一点善根,于现前?现前没用处,他影响不了现前的境界,没有这种力量,只能种一点善根。念比不念好,只可以这么说法,实际上没效果。

  念力,佛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科学家告诉我们,你要用这个念力,第一个条件就是一心专注。譬如说改变生理状况,身有疾病,我要让这个疾病恢复正常,科学家提供我们的,至少一天有三十分钟以上一心专注,我哪个地方有病痛,「我的病痛恢复健康了,病好了」。一心专注就这一个念头,对这桩事情一天半小时以上,持续三十天,会见效。而佛经上告诉我们,「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小的,是身体恢复健康,大的,我们今天讲我们居住这个地区,这个地区一切灾难不会发生,真的制心一处;这再有杂念进去,效果就没有了。制心一处就是甚深的禅定,心里面只有这一念,其它的念头都没有。

  杂念没有了叫定,有这一念叫观。大乘经典里面讲禅定,翻成中国意思叫静虑,这一念这是虑,其它的念都没有了这叫定。所以佛家讲的禅定是有止、有观,不能偏重在一面。偏重在定,观要是少,人就昏沉;如果偏重在观,定少,就产生掉举的现象,就是你心不安,杂念太多。一定要把它调,调到定慧均等,就入定了。所以定中有境界,不是定中什么都没有,定中有境界。虽有境界,你清清楚楚,这就是智慧观照。清楚明了而如如不动,对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有没有见?见到了,见如不见,没有在这里面作意,作意就是我们讲注意,没有注意,这是禅定。古注家这几句话说得很好。

  法救大师云:「如来身力无边,犹如心力」。心力是基础,如来身体能力没有边际,犹如心力,可见得心力是身力的根源。因为身是物质,物质是从心力而生的,心有力身就有力,心无力身就无力。心怎么无力?自信心失掉了就无力,这关系太大了。所以,《华严》、《大智度论》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产生的力量是你见道的根源,是一切功德成就之母,世出世间一切功德成就都在信心,没有信心怎么行?我们看到这个世间许许多多的好事,人真想做,但是他就是没有信心,所以这个事情不能成就。有很多好事我们感到很遗憾,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原因自己没信心。信心坚定,锲而不舍,他的愿一定会满,一定会有成就;当信心失掉了,就全盘失败了。我们学佛,我们对极乐世界、我们对阿弥陀佛信心要丧失了,决定不能往生。蕅益大师在《要解》里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全在信愿之有无」。你有信心,你相信极乐是真的、阿弥陀佛是真的,不怀疑,你真想去,你就决定得生。说「品位高下那在念佛功夫的深浅」,念佛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低。功夫里头跟信心有绝大的关系,坚定的信心,真功夫;半信半疑,这个功夫不纯,力量有限,未必保证你往生。你看这里头关系多大,我们不能不知道。

  「又《密迹力士经》云:如来之身成钩锁体,犹如金刚,铿然坚绝,不可破坏」。物质现象,身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就有钩锁的现象,钩锁是连结。像我们盖房子,梁跟柱,梁跟柱接触这个地方都要加钩锁,它才能坚固。这就是说,一切物质彼此都有连结的关系,连结在一体。今天科学家说这个体是个网状之体,是我们看不见、听不到,也摸不到的,好像是无形,但是它真有,多大?遍法界虚空界。而且这个网非常密,我们能体会得到,弥勒菩萨所说的,意念那是个网状,跟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里面讲的完全相同。《还源观》上告诉我们,从一体,这个一体是本体,真如自性,它的名称叫「自性清净圆明体」。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第一个是宇宙,佛法里面讲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出现了,一时顿现,没有先后。第二个是正报,正报是讲自己,我自己的身体。因为别人的身体还是我的依报,我们依报里面有人事、有动物、有植物、有矿物、有虚空,宇宙之间一切万法全都是我的依报。诸佛菩萨是我的依报,蜎飞蠕动是我的依报,花草树木是我的依报,虚空法界统统是我的依报。依报跟正报同时起来的,全都是一念顿现。

  一念为什么顿现?一念迷了。佛在大经上常说,一念不觉就现这两种现象,起二用,自性就产生这两种作用。这两种作用的性质都具足三种周遍。我们起心动念,这是意念的现象,科学家今天讲意念,精神现象。有意念就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是跟着意念生起的,跟意念同时生起。虽然理上讲有先后,先有意念,后有物质,但是我们看不出来它有先后,它的速度太快了。念头才起,第一个周遍是「周遍法界」,就是现代科学家所说的无量之网,周遍法界。不管我们有意还是无意起心动念了,实在讲,无意的起心动念多,有意起心动念少,不管是有意无意,只要一动就周遍法界。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全知道,没有一样不知道!

  第二个周遍,「出生无尽」,就像万花筒一样,它不停在那里转,所以千变万化。我们起个念头,此地没有看到有什么变化,可能在他方世界因这一念而有变化,这是非常非常可能。这是什么?这感应道交,善与善相感,恶与恶相应。我的善念,与诸佛菩萨的善念,与一切众生的善念,它相感。我这个恶念,跟魔王外道相应,跟一切不善的众生相应。这个力量都非常巨大,我们无法想象,出生无尽。第三个周遍是「含容空有」,我们讲心量,一切众生每个人的心量都相同。大乘教常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