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论是物质的点、是精神的点,念头才动,整个宇宙都收到信息。这个发现跟佛经上讲的也是一样的,特别是《华严经》,《华严》全部讲的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相。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错在哪里、迷在哪里,先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会疏》里头讲,「于自身妄执」,执着这个身是自己,计,这个计就是计度、计较,爱是我喜欢的,憎是我讨厌的,违是不顺心的,后头顺是顺心的,是名贪计。每天起心动念都在这个地方过生活,我喜欢的、我讨厌的,顺心的、不顺心的,天天搞这个东西,无量无边的烦恼,这叫贪计,是所谓我执也。这个统统就叫做我执。「凡夫妄以自身为我,贪执计较,爱护倍至,顺则生爱,违则生瞋,种种分别贪着,举体堕于烦恼」。你掉在烦恼圈子里头去了,你出不来了。
下面「《往生论》云:远离我心贪着自身,远离无安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种法应远离」。为什么?因为它「障菩提心,应知」。《往生论》是天亲菩萨修净土的心得报告,是他自己修行的经验。这个东西障菩提心,头一个就是我心贪着自身,常常想着自己,爱憎违顺,常常想这个。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想这四个字的占绝大部分的时间,十之八九,念佛大概十之一二都不到,一天能念几个钟点佛?而且你心不纯,半信半疑,还夹杂着许多妄想,所以虽然说念佛,念佛的功夫没有,你心不清净,功夫全都破坏掉了。最重要的,这个念是心念,不是口念,古人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都枉然,你心不清净。怀疑的心、杂乱心、计较的心,这种心念佛哪有功德!所以「我心贪着自身」,这六个字我们每天多念几遍,这是障碍。我们修净土,修一辈子不能往生,这是最大的一个障碍。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它在作祟,对自己贪而无厌,这个要远离。
第二远离无安众生心,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的,对众生什么?要杀牠、要吃牠、要占有牠,让众生的心不安,让众生活在恐惧的状况之下,特别是对于小动物,每天你要吃牠、要杀牠。我们回过头来,我们要安众生心,决定不杀害众生,不伤害牠,要懂得爱护牠。我们爱护众生,众生也会爱护我们,我们最近十几年这个实验成功了。无论这些小动物怎样来困扰我们,我们决定不能杀牠,要跟牠和睦相处。连矿物都懂得人的意思,小动物哪有不懂人的意思?跟牠们相处要有耐心,要有诚意。我今天在这里说的话大概有十年前了,我第一次到婆罗洲古晋去访问,看丹斯里李金友居士的农场,在高山上面,他在那里种了一大片的菜园,规模很大。我去参观,第一次参观,他那个菜园是第六年了,他告诉我,他学佛,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杀这些小虫。他说第一年种的这些菜,百分之九十五被虫吃掉了,可以说没有什么收成,第二年继续再种,不伤害众生,被牠吃了也不能杀牠,第二年小虫就有反应,吃了三分之二,给他留三分之一,第三年留得愈多,我去的那年是第六年,给他留多少?给他留百分之九十五,小虫吃的只百分之五的样子。他告诉我,很欢喜,小动物真懂得人心,我们善心对牠,牠善心对我。第一年几乎把它吃光了,那大概是考一考他,看看你是真的还是假的。真心对待,吃光了也不杀你。
好像是两年前,山东齐素萍居士种了一个小麦田,她告诉我,四百亩,规模很大,四百亩的小麦田,他们也是没有农药、没有化肥。快到收成的时候,忽然发现麦田里头有虫,当地的农民告诉她,赶快用农药,不喷洒农药妳这个小麦大概统统就被虫吃光了。她打电话给我,我回她,我说妳自己斟酌情形办,还是以不杀生为好。她听懂了,宁愿我四百亩小麦统统被小虫吃掉,我也不杀一个小虫,这个念头好!带着一些同学,她那里出家人也不少,带着木鱼、引磬,在这个田埂里面绕着念佛,给这些小虫回向。她说很奇妙,当时下了一点小雨,刮了一阵风,雨过之后麦田里一个虫都没有了,找都找不到。这个附近的农民看到了非常惊讶,不可能的事情,怎么会一个小虫都找不到?那一年小麦大丰收,这个东西收下来之后,这个粮食二、三年都吃不完。所以小动物通人情,我们用真心待牠,牠就用真心待我,回报我,决定不能伤害。
我们在澳洲种菜,这十年来不用农药、不用化肥,跟这些小虫、小鸟,我们种了很多果木树,我们跟牠沟通,菜园留一块地,专门供养牠们,牠要吃到那边去吃去,果木树也指定几棵树,专门供给小鸟,你们要去吃果实到那边去吃,没有指定的牠就不来,真方便!一般果农,他要把这个水果给包起来,防虫,我们统统不要,完全随其自然,鸟牠就不会去吃。所以现在跟畜生相处比人好相处,畜生很守信用,我们爱护牠,牠真爱护我们,真听话。指定的区域你去看,那个菜叶上一个小洞一个小洞,都被虫吃了,隔壁距离不到一公尺,那个地方不是牠们的,牠就不去,那个地方保持得非常完整。澳洲很多菜农到我们农场去参观,都感到不可思议,我们怎么种的?我说我们这些菜全是念佛长大的,小虫也念佛,小鸟也念佛,我们的菜园树上挂着念佛机,佛号二十四小时不中断,那是牠们的道场。这些小虫、小鸟有没有往生的?我相信肯定有往生的,我们没有用心去调查,肯定有往生的。所以要远离无安众生心,让一切众生跟我们相处身心安稳,我们一定和睦相处,对他们恭敬,绝不怠慢,对他们照顾周到,我们共同在一起生活。
第三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这个很重要。这个是什么?这一条很容易生起贪心,造作罪业,希望别人恭敬我,希望别人供养我,这个错误,决定不能有这个念头。真正修道人,接受别人供养,常常自己生惭愧心,我没有这个德行,我没有这样的功德。古来祖师大德常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贪图供养这个罪过可重了!晚近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老人在世,他七十岁以后出名了,所以供养就多了,他把这些供养,他自己一分钱没有用,拿去做了一个弘化社,专门印经流通,统统拿来做法布施,这是做给我们看的。他印经,在那个时候自己买了机器,做了印刷厂,在苏州报国寺,印的经书非常仔细校对,错字很少,称为善本,多少人得他的恩惠,他把钱用在这方面。有时候别的地方有旱灾、有水灾,有这些灾难,老和尚也发心去赈灾,赈灾钱从哪里来?从印经款项里头拨出一点去赈灾。讲得很清楚,印经是他主要的开销,赈灾是从印经里面拨出,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除了经书,比经书更方便的,光盘、网络、卫星电视,要用这些东西来做弘法的工作。自己在生活上尽量去节俭,不要把这些钱用在保养自己身体,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身体活的时间多久无所谓,多活一天多替佛法做一天事情,少活一天那我就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多好!不再执着了,不再为身体操心了,一切随它去,自自然然比什么都好,不操心。这一生当中一定要认真的就是研究经教跟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大的,我们就干这桩事情,其它的事情,利益社会、利益大众,一切随缘随分,一丝毫都不勉强,这样好,这才生活得自在。这三种法要远离,为什么?因为它能障碍菩提心,应该要知道。
下面是念老给我们的解释,「盖谓贪执自身,无安众生心,供养恭敬自身心,此三者皆障菩提心,故应远离」。佛教给我们要离,我们就得要离,教我们做,那我们就应当要去做。「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宗是宗旨,这一部《无量寿经》修行的方法就这两句。菩提心,我们最近二十多年来,用真诚做菩提心的体,真诚心是菩提心之体,自受用,真诚心对自己是自受用,就是本经经题上的五个字,清净平等觉,自受用;他受用,对待别人,慈悲。我们用这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起心动念绝不违背,所以真心对自己是清净平等觉,这个重要。上面讲的这三条,对自己,把清净平等觉破坏了,对人,把慈悲心破坏了,不慈悲,所以这三桩事情一定要远离。贪着那就错了,要是贪着的话,你不会离开六道轮回,你也没有办法往生净土。「若障菩提心,即不能往生」,就障碍你往生净土。「是故愿曰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弥陀慈悲,所以发这个愿。愿修净土的人不贪计身体,真能够把身体放下,这一愿弥陀圆满成就了。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十二愿「那罗延身愿」。「右章」,在这一章,这是第十六章,第十六章有三愿,这是第一: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得的身跟这个世界完全不同,这个世界的身是血肉之躯,身体很脆弱,往生到极乐世界不一样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右章」,第十六章,「具三愿」。『生我国者,善根无量』,这两句是总说,「总述」,下面是「分演」,分开来就是三愿。善根,先来解释,「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坚固不可拔,这叫根。三善根,不贪、不痴、不瞋,身口意都没有贪瞋痴。现在我们还得加两个,不傲慢、不怀疑,贪瞋痴慢疑这五条都没有,这是善根,五善。一定要坚固,不可动摇,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自己生活再困难,都不能有贪心;地位再高,也不能有傲慢;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迷惑,智慧现前,不生烦恼,不骄傲、不怀疑,这样的人能度过一切顺逆善恶境缘,稳稳当当往生净土。
「罗什大师曰」,这鸠摩罗什,「谓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又以善能生妙果,生余之善,故名为根」。这一章里面三愿都以善根无量做基础,与善根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善,他善有根,根就能生善,善能生妙果、善果。善的反面是恶,反面就是三恶道,就是贪瞋痴,贪瞋痴能生一切不善,能造一切罪恶,果报是恶道,叫三恶道。这是学佛的人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无论在什么环境里头,不能有恶念、不能有恶行,恶的行为不可以有,不能有恶的念头、恶的行为,不可以。所以善能生余善,一切善都从这三个根生的。
底下这一句,『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是第三十二那罗延身愿。憬兴称之为身得坚固愿」。这个也很好,得坚固之身,跟我们现在得的身不一样。「金刚」,这两个字是中国的意思,「梵语跋折罗(或伐折罗)」,意思都差不多,是梵文的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金刚。《三藏法数》第五卷有解释,「金中最刚,故云金刚」。金是金属,这个金不是黄金,金属,金属里面最坚硬的。我们讲铁,铁再给它炼,把渣子再炼掉,这就叫它做钢。钢从哪里来的?是从铁里头炼出来的,铁里头的精华,这称之为钢。「又《大藏法数四十一》云:梵语跋折罗,华言金刚。此宝出于金中,色如紫英,百炼不销,至坚至利,可以切玉,世所希有,故名为宝。」念老在这里括号批注,「即金刚石,俗云钻石,硬度最大」,这称之为宝,它能够切玉,玉石是石头里面非常坚固的,只有用金刚石能够把玉切开,将玉加以雕琢成为玉器,变成了艺术品。我们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到明清玉器,那真正是艺术家他一生当中心血的结晶,流传给后世,后人爱如珍宝,价值也非常之高。从这些器皿里面,可以呈现出那一个时代的文化,这些艺术品代表文化的水平。从历史博物馆里面我们看到,自古一代一代的传下来,古人用的这些东西都陈设在里面,看到人类进步,这历史的痕迹。
「又金刚者,金刚杵之简名」。这是佛学的术语,佛经里面讲的金刚多半跟金刚杵有关系。「《大日经疏一》云,伐折罗即是金刚杵」,金刚杵「原为印度之兵器」,是战争的一种武器,金刚杵。也就是说这种利器,像中国古时候的宝剑,剑称之为宝,这个剑削铁如泥,人家拿的刀斧,它一挥的时候,这个刀就断掉了,斧头就毁坏了,而它自己没有一点伤痕,这个剑真的是宝!金刚杵也有这个作用,在兵器当中这是最坚硬的一个武器,一般的刀枪没有办法对付它的。密宗里面用它来代表「坚利之智」,智慧,坚固锋利代表智慧。「《大日经疏一》又云:伐折罗,如来金刚智印。」这是比喻,我们要晓得,在造像里面是表法,绝对不是真的拿着这些武器,拿着武器什么?武器战争,这杀人,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佛像里头、菩萨像里面,表法的意思很多,如果不加以解释,你会产生很多错误。我们一般常常见的,叫四大金刚,你到寺庙里面去,进天王殿,左右你就看到这四天王,四大天王,世俗称为四大金刚,他们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手上拿的都有表法的我们一般称为道具。东方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代表什么意思?这一定要知道,绝对不是说东方天王喜欢音乐,你看手上拿的琵琶,喜欢唱歌,就错了,完全搞错了。琵琶代表什么?中道,弦乐器,弦松了弹不响,紧了就断掉了,一定要调到适中,音色才能发出来。这是告诉我们凡事要用中,不能不及,也不能太过分,要懂得用中,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中庸之道,它代表这个意思。佛法里面代表什么?中道第一义谛。所以你要懂得它表法的意思,他教我们什么,就在这些道具上显示出来,他要我们要用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人讲的忠字,忠孝的忠,你看上面是个中,下面是个心,心要放在当中,不偏不邪,这叫忠。如果我们有偏心、有邪念,就不忠了。琵琶代表中道,中才能够保持国家,中才能保持自己的身,所以明哲保身。中道,能够让你一家兴旺,能保持你的家,这个道理非常之深。所以持国,持是保持,保持身、保持家、保持国、保持世界,都要懂得中道。
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剑,剑表什么?表智慧,此地讲的坚利之智,取这个意思,慧剑断烦恼,取这个意思,智慧之剑能断烦恼。南方是增长天王,增长是什么意思?今天讲进步,中国古人讲「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讲不断的要追求进步。怎样才能进步?有智慧才能进步,没有智慧不能进步。智能跟知识又有差别,知识进步会带来后遗症,智慧不会。所以要真实智慧,剑是代表真实智慧。所以诸佛菩萨手上拿的这个东西都表着它的意思在里头,他在上课,你要不懂你什么都不知道,如果你要懂的话,寺院里头去转一圈,大学问,你都明白了。你在烦恼忧虑,问题解决不了,你转一圈之后,统统明白了,智慧就开了,我遇到什么困难,哪个菩萨这方法好。所以这些佛教艺术全是教学的工具,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这是艺术化的教学,在佛教里几千年就用上了,就盛行了。现在二战之后很多地方提出了艺术,佛家用艺术来表法,这个时间久了。许许多多这些学术,佛法是领先,在带头,很可惜现在都把这些表法的,当作是神明、当作是迷信,冤不冤枉?不知道表法深义!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七六集》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