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六集▪P4

  ..續本文上一頁居士的身分是老師,在佛家講是導師,釋迦牟尼佛是導師,維摩居士也是導師。既然是老師,所以到他那邊去請教,聽他講經說法,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禮節都相同。這都是告訴我們尊師重道。住持叁寶。

  後面第五個,「自性叁寶」。「佛者自性之覺」。自性本來是覺,怎麼會變成不覺?大乘經上佛常說,「一念不覺」,這個一念沒有理由,「而有無明」,這一念不覺就起了一個無明。無明從哪裏起?無明從自性起的。自性覺,它不覺了,它這一念不覺了。這一念不覺,接著第二念也不覺,第叁念也不覺,念念都不覺,麻煩大了。這一念不覺,這個無明就是阿賴耶。阿賴耶有四分,有自證分,是阿賴耶的體,自證分就是自性;從自性裏面起了見分,就迷了;從見分生起了相分,相分是物質,見分就是念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念頭當然很多,佛說四大煩惱常相隨,這就是末那識。第一個我見,沒有我,執著有一個我,我從這裏來的。每一個人執著自己有一個我,實際上自性裏頭沒有,自性清淨心裏頭沒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染汙,是染汙的原始點,所有一切不善,跟自性相違背的,都是從這個地方發生的。所以佛教這個教學頭一個就是破這個執著。

  你看小乘須陀洹要斷叁界八十八品見惑,這個見惑就是錯誤的見解,錯誤見解的第一個就是「身見」,執著身是我。你要說身不是我,誰都不相信。你今天到外面說身不是我,人家說你有神經病,你是個白癡,他不說你是佛。哪一個不把身當作我?六道裏面個個都把身當作我,哪有身不是我的道理?頭一個破這個。這個東西破了就證小乘初果,在大乘就是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薩,就是你入佛門了。帶著這個身見是入不了佛門的,破身見就入佛門。這個佛高就高在這個地方,門坎太高了。我們今天學佛這些人沒有入門,都在門外,走到門口就進不去,身見沒放下,頭一關。

  身見能放下,「邊見」就容易了,邊見就是今天講的對立。有我就有人,我跟人對立,有真就有假,有大就有小,有善就有惡,有是就有非,這全叫對立,就是二邊,這個見解錯誤的。這個見解放下了,出現一個什麼?出現一個一體,我與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是一體。這是佛知佛見,這是正知正見,整個宇宙是一體,不能分割,你怎麼可以把它對立起來?這是錯誤的,這是重大錯誤。第叁個錯誤的見解,第四個,叁、四我們中國人把它合起來叫成見,就是你自己的意思,你以爲是這樣的,某人成見太深。成見是什麼?分別執著,嚴重的分別執著。一種是果上的,一種是因上的,果上叫「見取見」,因上叫「戒取見」。最後一類,不屬于這四種的錯誤的見解,歸納成一類叫「邪見」。這五種見破掉了、放下了,證須陀洹果,小乘小學一年級,大乘十信位的初信,也是大乘小學一年級。正式入門,你是真正的佛弟子,佛承認你。如果我們沒有把這個放下,我們自稱爲佛弟子,佛不承認。佛可以說你在准備做佛弟子,條件還不具足。

  我們今天痛苦,活在這個世間苦不堪言,苦從哪來的?苦從我來的。我沒有了,誰受苦?苦就沒有了。所以我是假的,你受的苦也是假的。你說你享樂,那也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裏頭有真我。大乘教裏面「我」的定義,重要的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是主宰的意思,第二個是自在。你想想看,我這身有主宰嗎?我要能做主,我一生不生病,我一生不老,我一生快樂。做不到!你做不了主。第二個自在,你也做不到。所以這說明什麼?無我,以爲有個我,這是誤會,這是迷信。

  真我在哪裏?大乘經上講我,法身是真我,般若是真我,解脫是真我,裏頭有,因爲它都具足四個條件,這四個條件,常、樂、我、淨。般若智慧裏頭有常樂我淨,常是永恒不變,樂是離一切苦,我是真做得了主宰、真正得大自在,淨是清淨,確確實實一絲毫染汙都沒有。這四淨德,惠能大師這個五句話裏頭統統具足,意思都有。第一句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句是常,不生不滅;第叁句就是我,本自具足;第四句告訴我們沒有動搖,自性本定;最後一句告訴我們能生萬法,那是我,那是主宰,那是自在。能生萬法,能夠應一切衆生之感,衆生有感,他立刻就有應;應以什麼身度脫,他就能現什麼身,應該用什麼方法來教他,他就用什麼方法。自己沒有起心、沒有動念,完全是應衆生的根機,自自然然變現出來,這是我,這叫主宰,這叫自在。自性裏頭樣樣具足,這是佛寶。

  自性正,這是性德,性德沒有偏、沒有邪。在佛法裏面講,第一個十善,十善是自性正,六和是自性正,叁學戒定慧是自性正,菩薩的六度自性正,普賢的十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自性正。在中國傳統文化裏面,五倫是自性正,五常是自性正,四維八德是自性正。這是自性裏面的法寶。「僧者自性之淨」,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這僧寶。雖然應化在十法界、在六道、在叁途、在地獄,它也一點染汙都沒有,從來不染,這是自性清淨。自性叁寶,一切衆生個個具足。這是前面所說的四種,同相叁寶、同體叁寶、別體叁寶、住持叁寶,它的本體,自性是它的本體,那幾種叁寶都是從這變現出來的,都離不開自性,離開自性那什麼都沒有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搞清楚。

  所以皈依叁寶,一定要知道皈依自性叁寶,這從《六祖壇經》裏頭出來的,真皈依!皈依別的靠不住。所以學佛,初入佛門,接受叁皈依,這個叁皈依的老師一定要把這個講清楚、講明白,而不是皈依某個人。我給你授皈依的,你說皈依我了,錯了,那你真叫做迷信。我替佛把佛所說叁寶的意思傳授給你,這是什麼?這是你一生不管修哪個宗派、哪個法門,八萬四千門法,修淨土也不例外,這是你的總方向、總目標。你真的回歸叁寶就成佛了,怎麼會皈依一個人?哪有這種道理!人是住持叁寶,住持叁寶是時時刻刻提醒你的。那你要著了人相,我皈依某個大師,這個大師是我的皈依師,錯了。這個大師是我皈依,他給我傳授,他給我做證明的,要懂這個意思,證明你受過皈依,不是皈依他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是皈依自性叁寶。所以《六祖壇經》裏頭,「皈依自性覺,皈依自性正,皈依自性淨」,他是這麼說法的,這是我們必須搞清楚的。這個地方錯了,那開頭就錯了,一錯到底。所以皈依,不是皈依某個老和尚,不是皈依某個人,是皈依自性叁寶。見到住持叁寶想到自性叁寶,見到佛像想到自性覺,看到經書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想到自性清淨,這就對了。念念不忘覺正淨是性德,這叫真的叁皈依。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二六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