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命,將他的頭發、血液、肉、骨頭、內髒等皆從不同的出口輸出。霎時間同事們目瞪口呆,家屬哭聲震天。誰也沒想到他自己卻成爲第一個實驗品。
美國的文學家海明威死時,全世界都感到震驚和寄予哀悼,作爲一個舉世聞名的文學家爲什麼他會自殺?而且是用槍自殺的?人們對此感到迷惑不解。其實,因爲他在生前最喜歡打獵,用槍射殺了無數動物,最後再用槍射殺自己,這不就是一個現成的答案嗎?
咎由自取
自古以來具有悲心的人極爲罕見,猶如白天的星星一樣稀少。看看我們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就可了知,許多人都缺乏愛心,執著于自己的小圈子,僅僅爲了微不足道的飲食及暫時的安樂,而損害其他衆生寶貴的生命。他們哪裏知道,殺害衆生所遭致的果報是將在地獄中感受無盡的痛苦及今生之諸多不吉祥。這樣甚深的因果道理,唯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能了知。佛經中說:貪心熾盛的人無惡不作。當人不能自主,隨著貪心轉的時候,便會做出很多泯滅人性的惡行。
唐代張易之和弟弟張宗昌,都長得很俊美,得到武則天的寵愛,張易之被封爲"恒國公",在王宮裏號稱五郎;張宗昌被封爲邺國公,在王宮裏號稱六郎。兄弟二人仗著武則天的寵愛,幹了很多奸邪貪髒的壞事,生活非常奢侈。
張易之做了個鐵籠子,把鴨鵝放在裏邊。籠子的中間,燒起炭火,再把調配好的酒醬五味香料液裝在銅盤裏,也放在籠子裏。那可憐的鵝鴨在籠子裏繞著炭火跑,渴了就喝五味香料的汁。火烤得厲害,鵝鴨疼痛得難忍,在籠子裏跑得更加快了。最後鵝鴨被烤得毛也脫落了,裏外都熟了,只剩下個紅紅的肉身子,慘死在籠子裏,成了張易之的口中之食。那麼,張宗昌呢,也是個殘忍成性的東西,不亞于他哥哥,他把驢圈在一個小屋子裏,用火烤驢,驢幹渴難忍,不得不喝銅盤裏的香料汁,最後被活活烤熟。製法和烤鵝鴨一樣。
後來到了中宗皇帝複位的時候,他們兩兄弟都被殺死在"迎仙院"了。老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把他倆又肥又白,像羊脂似的身子,割下一塊一塊肉,拿來用火烤著吃。真是天理循環,報應不爽。
戾氣致凶
俗話說:"和氣致祥,戾氣致凶"戾氣是指不詳和的氣氛。所謂"戾氣致凶"即不祥和的氣氛導致凶衰。人與人之間鬧矛盾,相互起嗔恨心,會産生戾氣,同樣,殺害生命時,被殺動物的痛苦與冤恨會産生最強烈的戾氣。這種不祥和的氣氛恒時圍繞著造殺業的人,導致諸多痛苦。獵人經常殺生,而常常遇到災難。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煙臺晚報》刊登了這樣一則新聞:打兔不慎打死娘。一天下午五點多鍾,家住四川宜賓翠屏區釣竿村的黃清榮聽見屋外有人喊:"黃清榮,快來打兔子!"黃急忙提起*槍跑上山坡,看見前面果然有一只野兔,他舉槍便射。此時,黃的母親正牽著孫女從坡下走來,結果,野兔未打著,黃的母親卻不幸中彈身亡,其女兒因緊靠坡壁而幸免于難。近日,宜賓市翠屏區法院開庭審理了黃清榮過失致人死亡一案,並依法判處黃清榮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這則報道使我想起了另外兩件事。一是在內蒙古紮來貝爾草原上,有兩個年輕人扛著雙管獵槍開車去追一只狐狸,結果沒追到狐狸,車翻了,一人當場死亡,一人雙腿被壓斷,斷腿的那人在草地上爬了兩天兩夜才爬回家,幸而未死。另一個是:黑龍江省寶清縣有朋友倆去打獵,天下大雪,過一道溝時,一人先過去,而後把槍遞過來,後面那位握住槍往上爬,正爬時,槍響了,子彈射進了他的腹部,當場肚破腸爛。等前邊那位回去叫人,找車回來救時,傷者已經死去。事後,活著的那個獵人說:"真奇怪,槍是上了保險的,怎麼會響?"
根據經論,野生動物是地神、山神的家畜,若有人無故捕殺它們,那麼地神、山神會予以懲罰。另外,殺生之人常有吝啬鬼隨身,若以打獵、捕魚、屠宰等爲業,不但不能致富,而且家産會耗損衰敗,貧窮常常伴隨著他們。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見到如此現象。
動物是我們的朋友
研究宇宙黑洞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警告全人類說:"動物滅絕後就輪到人了。"這是他在閱讀了世界保護瀕臨滅絕生物基金會發布的一份最新研究報告後深有感觸而講的一句話。
飲食是人類繁衍生息最基本的條件。遠古時代某些人類群體爲了生存,不得不狩獵捕殺動物,隨著生産力的提高和人類的文明進步,人們遠離了茹毛飲血的原始時代,進入了富裕文明的現代社會,然而,曾幾何時,吃膩了家禽圈畜的人們把目光盯上了野生動物,于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中遊的,只要是野生的動物,都成了美味佳肴。在非洲有一種度度鳥,因其肉肥味美,就是在上個世紀中期被人們捕殺而絕種了。
據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調查,捕殺、經營野生動物的現象在全國各地區蔓延泛濫,情況十分嚴重。爲此,該協會于二000年一月二十日向全國人民發出"樹立飲食新觀念,提倡不食野生動物"倡儀書,呼籲全社會爲保護人類與動物的共同家園,從我做起。
捕殺野生動物在全世界都是嚴重的問題,據西方報章報道:世界各地的蛇毒交易將導致毒蛇在地球上滅絕。巴西全國各地的人都湧到米納斯州去捉蛇,也許不久的將來,蛇會成爲只有在民間故事中才會提起的動物。由于鯨魚被大量捕殺,其數量日益減少,在一九八一年有四十個成員國的國際捕鯨委員會作出決議,從一九八四年春季以後停止商業性捕鯨,但某些國家爲了其自身的經濟利益反對這一決議,公然聲明繼續捕鯨。爲此,很多人舉行示威活動,抗議這一對自然和人類的未來極不負責任的行爲。過去生活在非洲的黑犀牛,到一九八七年,有百分之九十慘遭殺害,該種動物已瀕臨絕迹。一九八九年七月十八日肯尼亞總統莫伊在國家自然保護區內燒毀了十二噸象牙,這些象牙是警察在五年內從偷獵者手中繳獲的,莫伊總統此舉表示肯尼亞保護野生動物的決心。
對于如何對待野生動物的問題,在美國獨立後,印第安人酋長給當時的美國總統寫過一封信,其大意是:總統先生,我們可以遵照你們的意見離開這片養育我們的土地,因爲我們不願見到戰爭和流血,也希望所有的人和平生活在同一片美麗的天空下。我們可以離開這裏,但是請求你們千萬不要殺戮這片土地上的動物,要善待它們,因爲它們是我們的兄弟和朋友。智者索甲仁波切說:"當我們傷害其他生命時,其實就是在傷害自己;當我們帶給別人快樂時,就是儲備了自己未來的快樂。要培養慈悲心,就是要了解衆生都是相同的,擁有相同的痛苦。要知道你既與衆生不可分割,也不優于一切衆生。"
水濱不再美麗
我每次到沿海城市及海濱國家,對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油然生起了很大的悲心。打魚的船只穿梭于海中,每天都有難以數計的生命被捕撈。靠近海邊居住的人們,每日的飲食都離不開海鮮。在藏地所謂的屠夫爲生活所困,迫不得已每年也只是宰殺幾頭牦牛。而漢地的人們所造的深重殺業是藏地的屠夫所望塵莫及的。
有一次,我到廣西桂林,當時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酷暑漸消。桂林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稱,景色宜人,慕名而來參觀旅遊的人絡繹不絕。我與當地的居士在漓江進行了放生。
放生的船在江上緩緩而行,我站在船頭上,岸邊晨霧中怪石嶙峋層巒疊嶂的遠山,給人一種朦胧的美。各種魚類在碧波蕩漾、清澈見底的江水中遊來遊去。我們默默地祝福著:歡快的魚兒,業障能早日清淨,往生蓮邦。
船到了江心,我們開始把買來的各種蝦、蟹、魚類等放到了江裏,它們歡跳著,在水中盡情地暢遊。看著這些獲得新生的小生命,心裏稍感欣慰,然而在這時,卻發現不遠處許多漁船向這邊駛來,船上似乎有不少已被捕撈的魚,較大的漁船上往往是一些現代的捕魚工具,而一些小漁船也利用鸬鹚來輔助捕魚,那些訓練有素的鸬鹚機警地盯著水面,伺機啄食無辜的魚兒……此時,一股難以抑製的哀傷湧上心頭,這青山綠水仿佛被蒙上了一層慘淡的陰影。
在五、六十年代,沿海的漁民用的多是搖橹的船只外出捕魚,把一種一頭寬一頭細狀如喇叭的魚網用木樁固定在水流湍急的地方,漲潮、退潮時,強大的水流把很多魚蝦沖入網中。如今科學的發展,使從事捕撈業的漁民及捕撈公司用上了發達先進的設備,載重幾百噸的大漁船在海中頻頻出現。古人雲:不涸澤而漁。而如今的人們卻是非一網打盡絕不罷休。以前用的是張網等魚,現在用的卻是拉網捕魚……
靠近水濱的城市,經濟大都比較發達,人們的文化素質也較高,生活優越。但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如果人們心中沒有正法,無有愛心和悲心,那才是真的可怕。發展物欲,其結果只能使人墮落。被殺的衆生是可憐的,然而殺者更爲可悲。殺生者每天都在造惡業,在短暫的一生中,所造的惡業必使其感召無盡的苦果;被殺者則因感受巨大的痛苦而得以減輕業障。我真誠地祝願這裏的人們少造殺生的罪業,享用清淨的生活,讓這一片天地重新美麗起來。
小牛與媽媽
在我很小的時候,一個春天的早晨,天剛亮,在雲霧裏,我光著腳,踏著露水,象往常一樣開始了我的工作--放牛。牛兒悠閑地吃著草,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霧也散盡了。這時,我聽到家中母牛"哦--哦--"的悲鳴聲,好象是在喊著"孩子--孩子--"我急忙跑回去,見父親正在捆綁一頭小牛犢,准備要殺它。看到此種情境,我傷心地哭了,急忙跑過去抱住父親的腿,請求道:"爸爸,不要殺它!不要殺它呀!"母親在一旁說:"我們也不願意殺生造業,可是沒辦法,想生活好一點兒,殺頭小牛,一年都可以喝到牛奶。"我哀求道:"別殺這頭小牛!媽媽只要不殺這頭小牛,我願一年當中不吃酥油!"經過我的努力,小牛終于得救了,…
《悲慘世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