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四集▪P4

  ..續本文上一頁想行識全具足。我們以後再講《心經》就明白了,不用身體來做代表了。以前我們都講肉身,肉身是色;我們有感受,苦樂憂喜舍的感受;有思想,可以想前想後;這些思想就是妄想,念念不停,一個接一個,那叫行。還有一個阿賴耶,阿賴耶是什麼?我們所有一切的業習,就像一些數據儲藏在阿賴耶。阿賴耶是倉庫,叫藏識,藏就是藏,我們的記憶統統收藏在那裏面,什麼時候想起來它就浮出來,好像檔案一樣,調出來看看。是一樁事情,不能分,這一分作兩個,麻煩就來了。所以物理到今天不能解決問題,物理帶來了很多災難,災難不能化解。

  現在新的科學家告訴我們,這個災難可以化解,用什麼化解?用意念化解,用心來化解,因爲心跟物它是一不是二。我們起心動念,物,它有感應。我們動一個念頭,善、不善,桌子知道,這地板知道,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沒有不知道的。這就說出遍法界虛空界全是有機體,活的不是死的,懂得人的念頭,我們的善念、不善念它全知道;我們愛它,或者我們想消滅它、毀掉它全都知道,沒有一樣不知道。所以最近提出以心控物,心可以控製一切物質。這個佛說了,「製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句話非常重要。這就說明一門深入、長時熏修的原理是什麼,道理是什麼,道理就是製心一處,無事不辦。我們今天念頭是散的,散亂,散亂沒有成就,一點點障礙都把你障住了;如果製心一處,沒有東西能障礙你。我們把意念集中,集中在一點,什麼障礙都沒有了,都能突破。像光,光是四面八方發射,如果把這個光集中在一點變成激光,你看現在這個燈光,一張紙透不過去,如果變成激光,鋼板都穿過,那個力量多大,這是物理。心的力量要集中那還得了!心集中就是叁昧。你用什麼方法來集中?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只要你想一樁事情,不要去想別的,那就集中了,那就産生不可思議的能量,所以能改變我們的生理,能改變地球。

  科學家舉個例子,真正意念集中,這個力量可以改變星球在太空當中運行的軌道,能把它改變,這麼大的力量。所以地球出了這些小毛病很好醫治,不是大毛病。美國布萊登告訴我們,應對二0一二馬雅預言的方法,他只說了叁句話,我們真正能做到「棄惡揚善」,就是佛家講的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叁句話這部經上講得很清楚,他說這個災難就化解了;不但沒有災難,地球沒有災難,會把地球帶上更好的走向。這個話,真實智慧,不是假的。我們學佛要學真的,不能搞表面,踏踏實實才能解決問題。

  第叁,「病患境」。有病不是壞事,病能幫助你解決很多問題,能幫助你開悟。「病起之因雖多,不出四大增損」,損就是減少,「致有患生」。我們看看,這是天臺大師,一千四百年前。智者大師生在隋朝,往生在唐朝,隋末唐初的人。他說「又由觀陰」,觀五陰,「惑」,叁種惑,這是病因,病從這來的。叁惑就是無明、塵沙、見思,《華嚴經》上所說的妄想、分別、執著,病從這來的。「激動四大」,四大是物質現象,這是緣。「致有患生」,這個患就是病,病是果。你看,病的因、病的緣、病的果。

  病的因是什麼?五陰、叁惑。叁惑裏面見思惑,把它分開來就是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惡見。貪瞋癡慢疑是思惑,惡見就是見惑,合起來就是見思煩惱,這病因。人要常常想這些,他能不生病嗎?這六樣東西對應我們身體裏面五髒六腑,你想它,它就起作用。所以人,他爲什麼不想健康的,他想病?特別是年歲大了,年歲大的人工作沒有了,他退休了、下來了,沒有事情做,每天就想病,這個地方痛、那裏不舒服了,他就搞這個,沒事也想出來了。爲什麼他工作的時候沒有病?他沒想到身體,他光想到工作。工作一丟掉之後,我老了,老了就會生病,病了就要死。完全符合他的理想,他的想法全圓滿了,它就這麼來的。我以後有人來問我怎麼養生的我要改變說法。講你爲什麼沒有老?我沒想老,它不老;因爲你想,它就老了。我不想病,它就沒有病;你天天想病,那病就纏身,就這麼個道理。一切法從心想生,太妙了!所以要有正面的思想,不可以有負面的;有善的思想,不能有惡的。

  那什麼是最好的思想?想阿彌陀佛第一好,所有一切念頭當中沒有比這個更好的,這是最健康的,爲什麼不天天想這個?想這個什麼?想這個想久了自己就變成阿彌陀佛了,真的不是假的。大乘經上常說,「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所以阿彌陀佛從哪裏來的?我自性變現的。我天天想,到極樂世界就變成阿彌陀佛。往生到極樂世界,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的身、相貌跟阿彌陀佛完全一樣。爲什麼?天天想他,自然就一樣了。金剛不壞身,真正無量壽,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相好,沒有一樣不是無量的。自己成就之後成就一切衆生,幫助一切衆生化解災難,從你身心的病苦一直到自然災害都有能力化解。

  佛菩薩用什麼手段?給諸位說用教育,沒有一尊佛菩薩不講經教學的,沒有。中國老祖宗,佛法沒到中國來,老祖宗就知道,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實際上,這個教學爲先在中國已經根深蒂固了。爲什麼?中國家庭是大家庭製度,自古以來不分家,一家人,爲什麼要分?不分家。不分家,家裏人口愈來愈多,五代、六代同堂就二、叁百人。家裏頭人丁興旺,五、六百人,七、八百人很平常,大家族。這麼大的團體在一起生活,沒有規矩行嗎?所以教學爲先從這來的,你要不把他教好,這麼多人天天在一塊吵架,那這個家庭沒有歡樂,那不像個家庭,家庭的和睦全靠教育。

  家在中國有四大支柱,家道、家規、家學、家業,四大支柱。這四個支柱有人能夠繼承,他的家世世代代延續下去,不衰不敗。所以中國對下一輩說「不孝有叁,無後爲大」,那個後不是子孫多,是子孫裏頭有繼承家的人,有繼承家道的、有繼承家業的、有繼承家學的、有繼承家規的,那他們的家世世代代都興旺,這個道理我們要懂。以後從家慢慢形成了部落,這家變成什麼?變成個小國,在從前諸侯國不就是一個家!所以中國人懂得教育,遠古他就懂得,一切全靠教育。

  今天社會現象亂成這個樣子,我遇到不少國家領導人,都會問我這一句,現在這個社會還會有和平嗎?還能夠恢複正常嗎?有。這個社會什麼問題都沒有,就是教育出了問題。教育出問題?是,你們現在沒有教育。怎麼沒有?學校辦這麼多。你裏頭沒有做人的教育,只有學做事的教育,所以人會做事不會做人。沒有倫理的教育,沒有道德的教育,沒有因果的教育,沒有聖賢的教育,出事情了!什麼樣的製度都是枉然,爲什麼?人不好,好製度也幹壞事;如果人是好人,壞製度他也能做好事。這就是古諺語所說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我們如何來解決。

  那還有救嗎?有救,問題就是你肯不肯幹。誰帶頭幹?在古時候皇上帶頭,人民才肯跟著學;人民裏頭出一個帶頭不行,沒人肯跟他學。所以要國家領導人,他覺悟了,他真幹,尊重、禮敬這些聖賢人,具足倫理、道德這樣的人,請他來講學,自己來聽課。像前清,這清朝了不起,開國的那些皇帝,聖人,不是凡人。你看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到嘉慶,嘉慶以後衰了,對儒釋道叁家學者專家那種恭敬、禮遇讓人感動,所以他政權鞏固,老百姓歸心。禮請這些人,每天到宮廷裏面去講經,給他們上課,皇帝帶著嫔妃、文武大臣聽課、學習;不但學習,還有複講。他真幹,不是假的。

  這個風氣一直到鹹豐,慈禧太後執政才把它廢除掉了,不再請這些人到宮廷裏面講學。慈禧太後迷信,疑難的事情怎麼辦?從前疑難事情向這些專家學者請教,慈禧太後遇到疑難的事情駕乩扶鸾問鬼神,什麼疑難事情都問鬼神,鬼神把她的國家滅掉了。你看過去這些帝王都是叁寶弟子,對儒釋道都稱弟子,儒釋道都是老師;慈禧太後自封爲老佛爺,她是老佛爺,佛菩薩兩旁邊站。對于傳統文化、對于佛教不尊重了,這上行下效,上面開這個頭,底下對于傳統文化,對于佛法、佛菩薩那種尊敬的心就降溫了,那麻煩來了。滿清末後一百年,信心就慢慢喪失了,西洋文化進來了,迷信西方科技(科學技術)。民國成立之後,講的人都沒有了。滿清末年還有人講,沒有人相信、沒有人學習了;到民國這一百年,一個世紀,講的人沒有了。所以變成中國人對自己文化非常生疏,比不上外國人,外國人談談中國文化,中國人在外國沒有談中國傳統文化的。外國人提起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不懂,他講些什麼不知道,這個問題,這叫真正是病患!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七四集》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