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慧。
愚者之中歡欣遊,學者之前怯而躲,
頸無垂肉頂無峰,具有上牙黃牯牛。
和愚人在一起能自在地歡遊嬉戲,而在學者面前既畏怯又躲避,這樣的人,雖然頸下沒有垂肉,頂頸上沒有肉峰,但卻是一頭長了上牙的黃牯牛。
愚人與愚人相處是有共性的,他們會以各種庸俗方式玩耍戲樂,譬如賭博飲酒、吸毒鬥毆等。對于諸多低級趣味的消遣、卑劣的行爲,他們並不覺得羞恥,反以爲是當今最時髦的風尚:人生在世吃喝玩樂,遊戲人間“潇灑一生”。但他們在智者跟前卻是又害怕又躲避,偶然碰上也會膽怯地哆嗦,惶恐不安,甚至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或變個戲法逃之夭夭。在此,作者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愚者就象具有上牙的黃牯牛一樣,見人就躲。牯牛具足兩種特征:一是頸下有垂肉,二是頂頸有隆起的肉峰。以因明的推理,滿足這兩種特征的即爲牯牛,但牯牛不具備上牙,所以說,愚者是長有上牙而無垂肉頂峰的牯牛。他們僅具足牛的本性,而不具牛的形象,真是一種非常奇怪的動物。
身爲愚者卻不自知的人,是難以引導促其覺醒的最可憐的人。他們于善法不學不聞,反倒覺得智者的勤學苦練是自討苦吃,自我挾製,所以他們遠離智者,並于背後譏議、誹謗。愚者之間有共同的語言、習氣,能臭味相投;智者也只會和智者交往共事,他們絕不會與妓女屠夫等卑劣人爲伍。在修行人當中,有的不精進于聞思修,整天遊手好閑,一旦晃到主持大和尚跟前便會嚇得瑟瑟發抖,無地自容。曾有一位大師持戒嚴謹,德高聲隆,不苟言笑。調皮、貪玩的僧人都不敢接近他,無意中碰到,便會象木樁一樣釘在那裏,一動不動;若是問他兩句話,更是嚇得魂飛魄散,目瞪口呆,一有機會就溜之大吉。又如一些號稱是甯瑪派金剛阿阇黎的大氣功師,他們在漢地帶功傳法,大肆宣揚、謀取信財,當甯瑪派真正有成就的大德莅臨之時,“大氣功師”便聞風喪膽,消失得無影無蹤。
所以,人要有自知之明,通過上述事理,應仔細觀察,看看自己是否是一頭具足上牙的黃牯牛。
若有飲食至彼處,委托辦事時逃避,
雖能說話亦能笑,仍是無尾之老狗。
哪裏有吃有喝就往哪兒去,委托他辦事時總會想方設法地逃避,這樣的人雖能說話也會笑,但卻仍然是條沒有尾巴的老狗。
無論是世俗人還是學佛的人,彼中愚者往往見好就上,見事就躲。一聽說有好吃好喝或對自己有利益時,就會爭先恐後地去享受、撿便宜。當某處大擺宴席,此類人往往不請自來,美美地享用佳肴後便一抹嘴揚長而去,連“謝謝主人”也懶得說。一有勞動或委托他辦點事情,馬上就會以種種理由推脫逃避:我現在有病、我很忙沒空、我要閉關等。然後找一個清閑處蒙頭大睡,一覺醒來聞到餐廳飄來的妙香,便大大咧咧地前往,遇見辛勤勞作,揮汗如雨的功臣毫無愧色。有關領導問及勞動情況時,他也能冠冕堂皇地來一句:“十分抱歉,前一次突擊工作,我太賣力致使近日身體欠佳,下次有機會我一定好好幹,隨喜大家的功德。”等到下一次勞動,他又會堂而皇之地推脫。這些空頭支票開了一次又一次,又有誰會再相信呢?某些修行人也是如此,勞動場所總是隱身不見,而于齋堂飯廳以及分發單資卻是從不缺席。比如發新的法本,或者傳某個甚深密法、竅訣,這些人便立即出關,病體也不藥而愈,再忙也空了。法本則是要了一本又一本,妄說給親朋好友、師父、徒弟代領。聽密法得灌頂時,一躍而上,沖到法座前的最佳位置,分發加持品時,也會蜂擁而至,高呼“多多益善”。此刻他們逃避勞動等事的推脫之詞早已飛到九霄雲外去了。這樣的人與狗有什麼差別呢?當主人端出美味佳肴時,不需呼喚、狗便會聞香而至,對主人搖頭擺尾,或牽扯、舔蹭,表示友好……盡其所能百般討好主人僅僅爲了獲得那一頓美餐。待它吃飽喝足後,伸個懶腰,馬上會找個舒適的地方打盹。這時,無論主人怎樣呼喚,它也置之不理,繼續美夢。性格好一點的狗也許會睡眼惺忪地看你幾眼,頂多再搖幾下尾巴算作了答複。
的確,那些唯利是圖的愚人和狗在心性上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前者無毛無尾,能說會笑,兩條腿走路;後者有毛有尾,四條腿走路罷了,實爲“形象有異,本質無別”。懂得這個道理後,我們即應克服改正缺點,盡快趨入智者之道。
蹄窩易被水灌滿,小庫易被財裝滿,
小田容易播種子,淺學之人易自滿。
蹄印容量太小,極易被水灌滿,小倉庫也很容易被財物裝滿,小塊田地特別容易撒播種子,學識淺薄的人也非常容易自滿。
在此引用叁個比喻來說明淺薄的人,不僅胸無點墨而且心胸狹窄,如果學了一點知識,馬上就會自我宣揚,正所謂“半罐水響丁當”。他們以自滿自足之態顯示自己的學識,或者認爲自己學識淵博,再無需求學。若有人請教,更是目空一切,自我推崇。或者修學外道邪法反執著自己所學是“放四海而皆准,亘萬古而常新”的真理。別人好言相勸,辯其謬論,他也會以種種邪理百般狡辯,辯不贏時只好大發“潑皮”之氣,責怪他人多管閑事。真如古人所言:“驕傲來自淺薄,狂妄出于無知。”淺薄的人求學問即如牛馬等動物所踏出的蹄窩,一點點雨水就能灌滿;如狹小的倉庫僅能儲存少量的財物;又如窮鄉僻壤依山開墾出的梯田,有些僅有桌子般大,耕種時,只能撒播極少量的種子,而且很快很容易就能播種完。
淺薄自滿的人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有些人剛學會幾句英語,便認爲可以和外國人對話,第一句“哈羅”,第二句便是“古德拜”,只能蒙騙幾個沒文化的人。又有些人得了幾個灌頂,便認爲已得到密宗的即身成就,于是對外行人宣稱自己是“金剛上師”;或者聞受中觀方面的某個論著,僅僅聽了個傳承,便自我標榜“我已通達了中觀”,實際連“中觀”二字都不會解釋。這種人實在可悲,但他們卻不知羞恥。古語說:“學海無涯苦作舟。”沒有經過一番精勤的學修、苦練,怎麼可能一下子通達中觀和大圓滿呢?只需提幾個中觀或大圓滿中最簡單的問題,他們就會瞠目結舌的。
所以,奉勸諸位學人,千萬不要自我滿足,應時時刻刻觀察提醒自己:“我學得太少,差得太遠。”或者多看一些曆代高僧大德的傳記,彼此對照,才能知道自己所學僅是滄海一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應謙虛謹慎地學修一切知識。
愚者傲慢輕諾者,勢力再大亦失敗,
非天施給一步地,遍入天得叁界也。
愚癡、傲慢而又輕易承許諾言的人,哪怕權勢再大也很容易失敗。非天因爲傲慢而隨意施出一步之地,卻讓遍入天得到了整個叁界。 有些愚笨的人,偶爾憑運氣會得到一些勢力,同時極易滋長傲慢情緒,甚至妄誇海口,輕許諾言,盡顯目空一切的狂傲本色,一旦機緣失去,他們必定會衰敗。常言“謙受益,滿遭損”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從前,阿修羅王(非天天王)因時運強盛,霸占了整個叁界,令諸天倍感憂慮。雖然阿修羅王勢力強大,但智慧低劣又傲慢無比。遍入天抓住他的這一弱點,爲了奪回叁界,以神通力變化成一個矮小的天人,到阿修羅王前恭敬地請求賜予一塊修行的靜地。阿修羅王傲慢地說:“我擁有叁界,隨你所願,要多少都可以。”遍入天說:“我只需要叁步大的地方。”阿修羅王滿不在乎地答應了。遍入天見時機成熟,遂以神變力化現出巨大無比的身量,一腳踏金剛地基,另一腳觸無色界頂,僅僅一步就把整個叁界都跨占了。此時,阿修羅王後悔莫及,只好讓出了叁界。這個典故表明愚笨的阿修羅王因傲慢無知而輕許諾言,最後慘遭失敗的下場。
同樣,世間上也有許多人誇誇其談,輕易許諾爲他人承辦一切事情,到頭來,事情未辦成,諾言變成了謊言。就象行路的人,一腳未踩穩,而另一腳已擡起,那肯定要摔跟頭的。即便是有能力的人,如果驕傲自慢,輕易在他人面前承許諾言,也很容易令自己的事業衰敗。許諾言的時候非常簡單,一句話、一點頭便能博得他人的幾句恭維、贊揚,但具體辦事的時候才知其難度,面對重重困難若不做,他人會催迫、嘲諷、辱罵,這驕傲自滿的人怎麼受得了?只好硬著頭皮去做,打腫了臉也要充個胖子。許諾多了難免有失,也容易被奸險的惡人利用,又怎麼會不遭衰損呢?
所以,傲慢是人生的大敵,依此而毀壞自己。相反謙虛便成了良朋益友,依靠它可以增長許多知識,承辦一切事業。隨著智慧的增長也就有了取舍善惡業的能力,這樣才能遠離衰損而百戰百勝。
小人心藏懷恨時,害他之前露表情,
惡狗已見怨敵時,咬人之前狂亂吠。
陰險惡毒的小人暗藏懷恨之心時,謀害他人之前即會露出異樣的表情,就如惡狗見到怨敵的時候,在咬人之前它總會狂吠亂叫一陣。
一般的人,喜怒哀樂都會在言行上表露無遺,他們行于世間,面對各種順緣或逆境都很難把握。別人通過他們的言行、舉止、面部表情即可推知其是喜是憂、何思何想,所以,這樣的人極難成就事業。其中一些人面對不共戴天的怨敵時,怒火中燒,雙拳緊握或躍躍欲上,或橫眉冷對。然苦于對方人多勢衆,若貿然行動,則無異于以卵擊石。稍有自知之明者便會強壓怒火,等待時機,圖謀報複。盡管如此,他的表情早已暴露了複仇的心思,對方也會有所准備。即便仇敵沒有察覺,但在他們籌備複仇的過程中也會因缺乏穩重而泄露機密,最終非但不能報仇,反倒被仇敵算計,遭遇不測。這樣的人就象狂吠亂叫的惡狗一樣,既害不了人,也成不了事。當小偷或強盜出沒的時候,惡狗一叫他們便逃之夭夭,主人本想抓獲、懲罰這些惡人,卻不能成功。或者惡人聽到狗叫便准備防範的武器,這樣的狗不僅沒咬成人,反而引來殺身之禍。正如俗人所言:“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