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上)▪P24

  ..續本文上一頁又有誰願意品嘗嘔吐物的滋味。

   世間上惡人愚人醜惡之相無量無邊。他們皆因煩惱粗重而廣造惡業,沈淪生死,惡性循環。可憐的是他們竟不知何爲煩惱,做惡而不以爲惡,自甘墮落,不趨解脫。此等愚人的卑劣行徑,醜惡之態就象臭水坑中的汙穢物一樣,有誰願意去掏去看呢?掏糞是一項極其下劣的工作,往往出高價都找不到人做。別說讓你親自去做,就算遠遠見到掏糞工人拉著糞車走來,你也會緊捂鼻子匆匆躲避,之後還要惡心半天連飯都吃不下去。同樣,卑劣的愚人也如嘔吐之物一樣令人厭惡。嘔吐的滋味自然是不言而喻人人都經曆過的,發作之時,翻腸倒肚似乎是在與死魔抗爭,痛苦不堪,有人甚至會想:甯可被人痛打一頓,也不願再嘗此嘔吐的滋味。至于嘔吐出來的髒東西,沒生病的人看了也會情不自禁地想吐。若逼著你去品嘗那嘔吐物,那更是不堪設想,可能只有嚴重的精神病患者和豬狗才會去享用,做爲人特別是有智慧的人絕不會去品嘗嘔吐之物。因此智者也不願過多地談論愚人醜惡之相,否則也要惡心嘔吐了。

   了知愚者和智者的差別後,我們即應勇于發現自身弱點,改正缺點,趨善避惡,做一個人格高尚的智者。

   爲人指示撅嘴唇,說話之時僅眨眼,

   聽聞傳記出呻吟,此人亦具庸俗相。

   爲別人指示時僅僅撅幾下嘴唇,說話之時擠眉眨眼,聽聞聖者傳記卻又長籲短歎地呻吟,這種人也具有庸俗的特征。

   從內容來看,本品于上一個偈子就可結束,而作者在此又補充一些通過外部表情來判斷愚者的方式,也許是爲了再次提醒我們。如果有人問點事情或打聽道路等,愚者往往努努嘴就算了事,懶得出聲或擡手,別人看了也要疑心他是否是啞巴。心存不滿之時,撇撇嘴毫無指示便把人給打發了。他們在與人談話之時,常常擠眉弄眼,上下眼睑頻頻扇動。這種狀態一是爲了表現自己的“灑脫”,二是遇到難題,爲了不顯露自己愚蠢的本性,便以擠眨眼睛之態來佯裝“挖空心思”的考慮。在聽聞正士、智者、高僧大德們的希有傳記之時,愚者往往不被吸引,反而長籲短歎以“打哈欠”、“咳嗽”等方式哼哼哈哈地打擾甯靜的氣氛。不管他們是不由自主的生理反應,還是嘩衆取寵的故作姿態,總之一句話,都是愚者卑劣本性的暴露。

   以上愚者真是醜態百出,被作者描述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仿佛上演了一部讓人啼笑皆非的醜角電影。觀看的同時,我們自當引以爲誡,步步緊跟聖者的足迹“甯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應虛心接受他人的指責,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處事。遇到任何危難,都要堅持真理,心正、人正,走正道,正所謂“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第四品 觀察多士

   “多士”是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他們所具有的本性繁多不一,有善良的、卑劣的、聰明的、愚癡的、堅強的、懦弱的……本品即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對他們加以分析和描述。

   劣者盡管具受用,被貧智者亦勝伏,

   如饑老虎一聲吼,樹頂猢狲皆落地。

   卑劣的人盡管具足財産受用,也會被貧寒智者製伏,猶如饑餓的老虎,只需一聲怒吼,樹頂上的猢狲們便會嚇得紛紛落地。

   愚者縱然具足豐富的財産,擁有一定的勢力、圓滿種種受用,但因卑劣無智,一切都不能持久。他們的財産和勢力往往會被貧窮但有智慧的人占有。

   從前,有個叫梅朵堅巴的美麗地方住著一位忠厚善良、聰明機智的人,名叫占賽。他家境雖然貧寒,但和妻子勤勞持家,日子過得和和美美。事也湊巧,當地酋長的名字也叫占賽,其家境殷實,奴仆前呼後擁,整天花天酒地享清福。一日,酋長和衆嫔妃在花園中遊玩,一個愛拍馬屁的仆人告訴酋長:“大王,有個窮苦百姓居然也叫占賽哩!”酋長聽了心裏很不舒坦,隨即派人找來占賽質問其爲何要與酋長大人同名。占賽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惹惱了酋長,便回答說:“上至皓首老人,下至皓齒孩童,誰都知道您是占賽大王。小人我哪敢妄稱占賽,那都是別人的戲言。”酋長指著自己脖子上的一塊玉說:“聽說你很有本事,我就和你打個賭,限你叁天內偷走我的這塊通靈寶玉!你若得勝,我就把一半的財産和屬地分給你。否則,我要沒收你的財産和妻子,挖掉你的眼珠!”即日,酋長派了四名精壯的騎士守衛王宮大門,四名咒師手持羊皮鼓守衛第二道宮門。並選派兩名男仆日夜守候在宮內大膳食房,兩名女仆晝夜守候在小膳食房,隨時准備點火報警。戴著通靈寶玉的酋長則不出寢宮半步,周圍由衆多仆人護衛。

   兩天過去了,沒有絲毫動靜,第叁天晚上酋長便安心地睡起覺來。而仆人、騎士、咒師們更是困得東倒西歪,連眼都睜不開。此時占賽養足了精神,化裝成一位少婦,背上一桶好酒,到王宮叫賣。騎士又冷又累,見到賣酒女一下子精神百倍,個個拿出隨身酒壺灌滿並放開喉嚨猛喝一陣,之後便醉得像一團爛泥攤在地上,不省人事。占賽就扶著他們騎上宮牆,將其馬匹拴在一旁的樹上。他又到了第二道門口,咒師們見後說:“賣酒女過來,我們要買點酒。”占賽不慌不忙地說:“酒本是送給酋長老爺的,既然你們想喝,賣一些也行。”當咒師們醉倒後,占賽乘機在四個鼓槌上各插了一把鋒利的小刀,之後又灌醉大膳食房的仆人,在他倆的長袖裏裝進了石塊,且用繩子紮緊了袖口。到了小膳食房,見倆女仆正在竈前酣睡,就在她倆頭發上系了許多麥草。最後他摸到酋長的寢宮,見奴仆們也呼呼酣睡,便輕腳輕手地將他們的辮子紮在一起。至于酋長更是睡得象死豬一樣,占賽順利地從他脖子上取下通靈寶玉,隨即拿出一個羊肚子套在酋長的頭上。爲了證明自己拿到了通靈寶玉,占賽跑到王宮門口大喊:“我是占賽!酋長的通靈寶玉被我拿走了!”這時王宮衆人才從夢中驚醒。酋長發瘋似地喊:“不得了,通靈寶玉被偷走了,快去追占賽!”一摸光溜溜的腦袋大驚失色:“我的腦袋也沒有了。”宮女們東奔西跑,但頭發連在一起只能圍著酋長打轉轉。小膳食房的女仆懵懵懂懂地對著竈門吹火時,頭上麥草全燃了起來。大膳食房的兩個男仆一見,甩起長袖去滅火,誰知袖筒裏的石頭把兩個女仆打得頭破血流。咒師們舉槌一敲,鼓面就劃了個大口子,牆頭的騎士揚鞭催“馬”,可這“馬”就是不動。

   第四天,占賽帶著通靈寶玉來到王宮,恭恭敬敬地說:“大王,您的吩咐我都辦到了。”而酋長卻叫來手下,揚言要將他砍頭市曹。占賽見勢不妙,取出通靈寶玉摔碎在地上,隨著通靈寶玉的毀壞,酋長也口吐鮮血,栽地身亡。

   以上即是貧窮的智者以正義戰勝邪惡的故事。象酋長那樣惡劣的人,世上還有很多。在此將智者比喻爲饑餓的猛虎,劣者比喻爲樹頂的猢猴。猢猴雖然以其特有的本領攀附在大樹的頂端,但得意不了多久。當凶猛饑餓的老虎來到樹下,只需長嘯怒吼一聲,群猴便會嚇得昏死過去,紛紛從樹上掉下來,成爲老虎的美餐。

   愚者學問挂嘴上,智者學問藏心底,

   麥稭漂于水面上,寶石沈沒于水底。

   愚者常常把學問挂在嘴上,智者卻把學問默默地藏在心底。正如麥稭總是漂在水面上,而寶石卻自然會沈沒到水底。

   沒有什麼學問的人爲了遮掩自己的愚笨無知,經常會把剛剛聽到或看到的向人宣揚。有的僅得了點皮毛,卻也如數家珍地挂在嘴上,以顯示自己的見多識廣,往往還張冠李戴,弄巧成拙,引來許多笑話。從前有個貧人,他的鄰居是個大富翁,他常常聽到富翁對仆人講:“這些舊東西都拿出去扔掉,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貧人聽了便以爲是句至理名言,認定是鄰居富有的原因。于是他見人便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卻沒人理睬他,回到家中反反複複地對自己妻子說,並讓妻子把舊東西也拿出去扔掉。因他家太窮,家産全是舊東西,扔完後卻成了“舊的已去,新的不來”,落了個兩手空空。有的愚人初學密法時剛知道一點大圓滿的“本來清淨”和“任運自成”就一天到晚不離嘴,見到一些初學密法的居士便迫不急待地炫耀一番:“快來,我給你們傳甯瑪巴最高的法……。”講到“徹卻(即直斷)”他說是頓超,說到“托嘎(頓超)”他反說是直斷,如是“誨人不倦”,口沫橫飛地亂講一通,真是“盲人騎瞎馬,盲師引盲徒”,愚笨到如此地步卻仍然振振有詞,毫無自知之明。

   而智者卻恰恰相反,即便樣樣精通,也不會把自己所學輕易示人,還常常向他人學習各類知識,經過自我消化成爲自己真正的學問。他們深藏不露,謙虛謹慎,了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絕不在人前自誇。比如一些高僧大德和學識淵博的正士,他們總對人說:我的修持不好,我是凡夫,這個法我不太精通等。他的學問只有在某些特定因緣具足的情況下才會宣講。

   所以,淺薄的愚者即如麥稭一般只能飄浮于水面,動蕩不安。因麥稭質輕中空沒有價值和作用,有如愚者的學問華而不實。而德才內隱的智者則如沈入水底的寶石一樣穩重。寶石密度大于水自然沈于水底,其價高昂、用途繁多,有如智者的學問真實無虛。

   淺學之人極驕傲,學者謙遜又溫和,

   溪水經常嘩嘩響,大海從來不喧囂。

   淺學的人往往顯得極其驕傲,有學之士卻是謙遜、溫和有禮。正如溪水經常嘩嘩地響,而大海卻從來不喧囂。

   學識淺薄的人,不僅行爲舉止輕浮,而且我慢心重,脾氣急噪他們學知識時,僅是一知半解,馬上就自滿自足,覺得自己是世上最聰明、最有學問的人。有如古人所言“知識愈淺,自信愈深”。比如背誦過一些唐詩宋詞的人,便以爲自己也是一位詩人,去到哪裏都要搖頭晃腦地來幾句詩詞,卻是東拼西湊,無病呻吟。又如一位剛受具足戒的比丘,自命清高,行路時見到地上落有一根女人的頭發,便繞道折回原處,告訴同…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心八頌略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