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上)▪P47

  ..續本文上一頁 天下國王雖衆多,依法護國極少數,

   天上神仙雖衆多,無如光明日月輪。

   普天之下雖然有很多國王,但真正能依靠佛法護持、治理國家的君主卻極爲稀少。如同天上的神仙雖然有很多,但卻沒有一個能比得上太陽和月亮的光明。

   在我們生活的星球上有許許多多國家,二十世紀末,僅于聯合國登記入冊的國家竟達一百八十叁個,而其中真正遵循佛陀的教導、依佛法治國的國家卻非常稀少。如不丹、泰國、斯裏蘭卡等佛國與出世的佛法有著不解之緣。他們所有的法規都以佛法爲依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與學校等各部門經常都會組織集體性的佛學培訓和禅坐實修。國中無論舉行什麼法會,僧王和出家人都居于上首,而總統、總理以及其它政府要員則心甘情願地尾隨于後依次落座,所有參加法會的在家衆包括總統都要對僧衆頂禮供養。佛教在緬甸雖然也很興盛,但從以佛法治國這一點來看卻差之千裏。就算不完全以佛法統理國家,僅以仁德治國,不違因果規律、廣行善法的國家也極爲稀少。中國注重的是以國法護國,廣宣“依法治國,全民安樂”的號令。這種作法對于一個國家來講是十分必要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爲了自身的安定,每一個國家都會建立一系列必要的法律製度。若任憑惡人惡事泛濫成災,定將禍國殃民。雖然聯合國強烈呼籲“各國人民團結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但卻因許多國家不能以法治國而使之成爲空谷回音。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仍在頻頻地爆發戰爭,其實那都是因嗔心和貪心增上而引發的災禍。

   文人墨客大多喜好描寫星宿,稱它們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或者直呼某某神仙,如月亮和太陽便分別被尊爲月神和日神。由此紛紛暢演了諸多神奇美妙的故事。夜晚繁星閃爍,遙望那璀璨的星星禁不住想高歌一曲,贊美它的神奇與美麗。但是當一輪滿月冉冉升空之後,那皎潔的月光映地生輝,銀光萬縷遍灑大千,群星霎時黯然失色。而一輪紅日由東方躍起之後,光芒萬丈普照世間,因緣和合之時往往還會呈現七色的光蘊。此時則遍尋不見星蹤,縱然群星的光芒聚集一處也無法與月亮和太陽的光芒相比。星星們大概也有自知之明,相形見绌又豈敢與太陽媲美。同樣,佛國就象日月一樣希有難得,無與倫比。

   何人能作害人事,彼者亦有利人力,

   如能折砍人頭王,彼王亦能施國政。

   任何人如若能作害人的事,那麼他肯定也有能力利益、保護人民。比如敢于砍下別人腦袋的國王,那他必定也能以善法行施國政。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而知過能改者也就是逐漸靠近聖賢之人。古德雲:“認識自己的過錯並勇于改正的人也是一位智者,其棄惡從善便是一種莫大的功德。”有的人好事做不來,壞事也做不來,這種無關利害之人只有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而另一種作惡多端的人,若能醒轉過來行持善法也同樣具足能力,從有恩必報到上供下施,或學佛持戒等,他們都會幹得相當出色。以前在佛教遭劫難時,爐霍地區有個名叫巴塔的人帶頭摧毀寺廟,誹謗因果,親手殺了許多人。當時人們咒罵他爲殘暴魔王,對他恨入骨髓。幾年後,佛教重興之時,他翻然猛醒,愧悔自己昔日造下的彌天大罪,立即改惡向善,盡力彌補過失。沒想到他造善業的能力也同樣大得驚人,弘揚佛法,利益衆生,修建寺廟……以致扭轉乾坤,如一刹那便從地獄榮升到了天堂一般,前後判若兩人。人們對他的豐功偉績自是贊不絕口,紛紛恭稱他爲“法王”。

   同樣,君主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若恃勢恣橫、專權跋扈,對臣民以酷政統治,濫殺無辜,任意肆虐,定會怨聲載道受人痛罵。若有幸被大德高僧調伏或良心發現,轉而行施仁政,那麼他令平民百姓安居樂業的能力也比一般人高出百千萬倍。若能進一步依循佛法治國,對佛法的弘揚也會做出巨大的貢獻。佛教史上興建八萬四千座佛陀舍利寶塔的阿育王便是這樣一個典範。又如秦王李世民在位時,因一位極擅占蔔的星相家告訴他大唐的江山此後將落武姓人之手。于是他命令殺盡天下姓武之人,至使衆多無辜的生命毀在他的手中。一次李世民暴病臥床,迷迷糊糊中他的神識因往遊陰曹地府而悲呼哀嚎,驚恐不已。後得高僧點化,遂對因果輪回深信不疑,之後他尤爲推崇佛法,大興土木,修建寺院,在曆史上亦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具慧正直之大臣,能成君民諸事業,

   如同巧者射直箭,瞄准何處皆中鹄。

   具足深廣智慧而又賢明正直的大臣,有能力成辦君主和百姓的諸多事業。如同善巧的神箭手射出的直箭,瞄准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擊中箭靶子的中心。

   能定國安邦之大臣肯定是有智慧、人格賢善且正直無私的人,他上利君王,下益百姓,不僅能成辦自己的事業,也能成辦國家之大業。不論是弘法利生還是定國安民,只要是利益衆生的事業,他都能大公無私地操辦。如藏王松贊幹布的大臣嘎冬贊以及唐太宗身邊的大臣魏征,還有近代深入人心的某些總理,都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良臣。如果一個國王真正擁有這樣一位賢能的輔臣,那麼他即可高枕無憂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德國的著名宰相俾斯麥與國王威廉一世是一對極佳的搭擋。德國之所以能成爲一個極強盛的國家而雄居于世,俾斯麥便是一位關鍵性的人物。他具足深廣的智慧和正直的品性,雖然有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地位,但在處理國事時卻是勵力精進,體恤民衆疾苦,承受諸多心懷不滿之民衆的怨氣,爲國王、爲國民排憂解難從無怨言。這樣的良臣十分難得,是任何時期、任何國家、任何君主都迫切需要的。

   從佛法方面講,佛陀宛如賢明的君主,真正能引導衆生行持善法趨入解脫勝道的人便如具慧正直的大臣般珍貴。無始以來,衆生皆爲謀求私利不斷地造作諸多惡業,使“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成了一切行爲的准則,而收獲卻與欲願相去甚遠。于此濁世中真善知識自然也如鳳毛麟角,難逢又難遇。在佛教團體中,如果能多些具足智慧、正直無私的人,那麼弘揚佛法的事業定會如上弦之明月一般,蒸蒸日上。

   古時射擊用箭,當今射擊用槍。射擊也是奧運會上一項必不可少而精彩的比賽項目。榮獲冠軍之人必是彈無虛發之神射手,不用說在比賽場上,即使場下練習之時,也可隨意射中“鹄”(即射箭靶子的中心),而且百發百中。同理,作爲一個好的修行人,最起碼的條件即是心地善良、性格穩重、忠厚正直並且具有智慧。這樣的人就象神射手一樣百發百中,定能將自己乃至一切衆生“發射”到安樂的果位。

   若王何人不理睬,全知亦無人尊敬,

   如同離開命根時,屍體再妙有誰取?

   無論何人如果不爲國王理睬、重用,那麼即便是一位全知的智者也不會受到衆人的尊敬。如同一個人離開命根時,這具屍體再美妙又有誰會去求取呢?

   如果一個君主常常高高在上、孤芳自賞、不理睬任何人,那麼他對輔佐國政的賢臣就不可能倚重,對自己的眷屬也不會愛護。在這種狀況下,無論是誰,即便是智慧圓滿的全知或是于世法出世法圓融無礙的大德,在國王手下也不會得到器重,同時也不會受到衆人的尊敬。比如名著《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即是位飽讀詩書、才高八鬥的奇人智士。他不是生于王朝鼎盛、士子得意的時代,而是不幸的明末嘉靖萬曆年間,那時明朝政權已是危機四伏,內憂外患不時地折磨著這即將衰亡的明王朝。當時的帝王是個不理睬、不重用仁人志士的糊塗蛋,故而英雄難覓用武之地,只好慘淡無奇地度過一生。廣而言之,君主除了帝王外還泛指世間一切領導。如在工廠裏,君主的貴冠則非廠長莫屬,若某個職員有才幹並且也得到廠長的重用,則其他職員就會對之另眼相看加以敬重。反之,雖工齡長、技術高、學問深,但與廠長關系不甚融洽,此人在整個工廠裏就會顯得無足輕重,甚或一錢不值。

   佛教團體中,諸如佛學院、寺院以及大小道場都有各自的君主。比如某佛學院有一位精通叁藏、講辯著無不精湛的法師,若院長對其不重視也從不稱贊他的功德,那麼衆學僧自然會覺得此人與我不相上下;如若院長對他尤爲器重且常于僧衆前宣揚他的功德智慧,那麼衆人也會油然而生恭敬之心。所以,不管做什麼事,無論哪一個人,都必須與主尊和長官保持良好的關系。

   譬如:一位花容月貌、國色天香的妙齡女子,以豔絕人寰的姿色令成群結隊的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可惜自古紅顔多薄命,這位風華正茂的絕世佳人卻慘遭命難,頓時香消玉殒,棄屍荒野而無人問津。不受人理會的才子正如美妙的屍體一樣可悲,所以欲成辦大事之人就必須和領導搞好關系。否則雖然你已“萬事俱備”,但因缺乏領導重視的“東風”,定將功虧一篑,即使是一件芝麻綠豆大的事情都會讓你充分體會“山窮水盡”的滋味。

   倘若衆人一齊心,弱者亦能成大事,

   如螞蟻曾聚成群,最後弑殺幼獅也。

   假如衆人團結一致,齊心協力,弱小者也能成辦大事。比如弱小的螞蟻曾經聚集成群,最後殺死了幼小的獅子。

   弱小者有身體弱小者、能力弱小者或智慧弱小者。俗語說:“叁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此等弱小者若能團結起來,同心同德齊心協力也能産生巨大的能力而成辦驚人的事業。世人極爲重視這一道理,做任何事都強調並呼籲“萬衆一心”。爲了國家的統一、安定和強盛,各國首腦均大力倡導、宣傳“全國人民一條心……”藏族有句俗語也說:“一個人擡起百斤的東西是非常吃力的,而一百個人共同擡一百斤重的東西則輕若鴻毛。”如幾年前學院計劃在一山頂上修建一座大型的密宗壇城,挖地基背石頭的任務分派給了身力不佳的藏族尼衆。對個人來說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盡其終身也難以成辦。但是藏族尼衆齊心協力,數千人聚集一處共同勞動,幹勁十足,短期內便將…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心八頌略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