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上)▪P5

  ..續本文上一頁恐不安卻又無計可施。正在他痛苦不堪的時候,他的女兒前來安慰:“父親不用悲傷,我有一個辦法,能避免這件禍事。您可以告訴大臣,“請人必須派人前來迎接,招象也要用象來引,這如意寶池也應該以水池作迎請,否則寶池定毀無疑。””婆羅門欣喜萬分,立即轉告大臣。大臣們共同商議,卻沒有可以作爲迎請的水池,他們尋思:如果寶池迎請不到,一定會遭國王殺害,與其遭殺不如去殺國王。下定決心後,大臣們齊心協力,最後將國王殺死。婆羅門女無權無勢,在國王的威逼要挾之下,卻以聰明才智戰勝國王,解除了家人的危難。所以,智者縱然遭遇殺身之禍,也能以巧計脫險。

   比如螞蟻是一種身體極其弱小的昆蟲,它的複眼不能現見外境,其辨認外境的工具是生于頭頂的觸角。但在它行進時,觸角能准確地判斷前方有無障礙、能否通行等,機靈敏捷,比一些有眼的小含生跑得更快。

   若二智者共商議,則將生出善智慧,

   姜黃硼砂配一起,便會變出余色彩。

   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如果兩個具有智慧的人共同商議,肯定能得出新見解、新主張。比如把姜黃和硼砂調配在一起,一定會産生另一種更美麗的色彩。

   智者與智者相處共事,則能如虎添翼,顯出超人的能力,遇到任何問題都會互相商量,得出妥善的方法後才開始承辦。世間上的各企事業單位在每一件事情進行之前,領導都要召集“骨幹”共同協商辦事方案;在抉擇國家大事時,首腦們也是常常開會,集合諸智囊發表意見……。佛法方面,法師們爲了更好地培育僧才而互相交流,研討教學方案,學僧們爲了進一步掌握所學的知識也會互相辯論、請教。所以,智者共同商議能得出更殊勝的智慧。

   在藏王赤松德贊發願興建桑耶寺時,從印度東方薩霍地區迎請了大堪布菩提薩垛(即靜命菩薩)作爲淨地上師(修建寺廟等建築物之前舉行的一種密宗淨地儀式)。但在修建的過程中卻遭到了惡龍、人非人等鬼神的嚴重違害。魔軍總是在夜晚將人們白天辛辛苦苦修砌的建築摧毀無余,並將所有的土石歸回原處。後來依大堪布的教言,從印度金剛座迎請化身蓮花生大士,次第降伏了藏地所有的鬼神,圓滿地建成了叁層桑耶自成寺。之後,堪布菩提薩垛傳講戒律,弘揚顯宗教法,阿阇黎蓮師弘揚密法,使顯密教法在藏土生根發芽,並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度化了無量的衆生。

   沒有多大智慧的人,如果能和智者長期交往定會有很大利益。華智仁波切曾說:“接觸智者,能增長智慧;接觸具有大悲心的人,能增長慈悲心;接觸貪心大的人,會助長你的欲望……。”法王如意寶也說:“當你無法對治煩惱的時候,可以去和那些行持好的金剛道友交談,那樣對你的聞思修等各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利益。”即所謂“交友需勝己,似己不如無”。

   姜黃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大、根莖橢圓,深黃色,開黃花,根莖可以入藥,也可以做黃色的染料。硼砂是一種粉末狀的非金屬元素,呈暗棕色。姜黃與硼砂都是很一般的染料,而把它們善加調配就會變出美麗非凡的色彩。同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識、智慧,若能聚衆商議,定能産生更殊勝的智慧,再大的難題也能迎刃而解。

   具備智慧造福者,一人亦能勝一切,

   猶如獅子轉輪王,彼等不需友相助。

   具足智慧和福報的人,僅憑一人的力量就能戰勝一切敵人。猶如獅子和轉輪王,他們不需要友伴幫助就能任運成辦一切事業。  獅子因具有與衆不同的能力而成爲獸中之王,轉輪王是人間的主宰者,具足輪王七寶。《俱舍論》中講:由輪力能統治一切衆生,故曰轉輪王。既有智慧又有福報的人,也就象獸王雄獅和轉輪聖王一樣具有很大的威攝力,能尊勝諸方,任運自在地成辦一切事業。反過來講,那些缺福少慧的人聚集再多也不能成辦大事,僅是一群烏合之衆,不堪一擊。

   從前,印度有位叫格士臘的國王,頭頂長著一個肉髻。他既有智慧又有福報。後來,從國王的肉髻中降生一位王子,自小靈俐過人,而且心地善良,性格淳厚,人人都尊稱他爲頂生王子。國王請來一位婆羅門給王子看相,相師歡喜地告訴國王:“恭喜陛下,頂生王子將來一定會作轉輪王。”國王聽後很歡喜,隨即委任王子掌管一個小國。多年以後,老國王離開了人間,臣民上下派出一些使臣到小國迎請頂生王子回本國接位。頂生王說:“如果我具足福報和威德,那麼臣民們自然會聚集到我的身旁,否則,我回去接替王位也沒有什麼利益。”後來,真如頂生王說的那樣,臣民百姓都陸陸續續地遷移到他的國家。一天,頂生王外出巡察,發現本國百姓耕織勞作、辛苦不堪,于是生起很大的悲愍之心並發願:“如果我具足福德,祈求叁寶加被,願我的臣民眷屬都不用辛勤勞作而自然圓滿具足衣食住房,乃至種種受用。”以頂生王谛實語的加持,于八萬四千年間,全國人民不需勤作自然豐衣足食。這以後,頂生王次第安住北俱盧洲十八萬年,西牛賀洲、東勝神洲各若幹年。再後來,又受帝釋天邀請,一起掌管叁十叁天,共同享受天人供養。一次,阿修羅與天人發生了爭戰,諸天眷屬久戰不勝,驚恐不安。這時,頂生王說:“如果我具足福德,願阿修羅衆不戰自退。”果然,如他所願,阿修羅衆全部退出天界,回到自己的領地。這就是智者以自己的福德力保護一切衆生,廣作利益的事例。

   若有善巧方便法,役使大者亦不難,

   如同大鵬高本領,亦成毗紐天之騎。

   如果智者懂得運用善巧方便的法門,就能輕而易舉地差遣那些地位顯赫的大人物。如同大鵬鳥雖然本領高強,卻有勇無謀,反倒成了毗紐天的坐騎。

   社會上的某些達官貴人不懂因果,不修善法,常常仗勢欺人,到處稱王稱霸,殘害百姓。如果一個智者能采取些善巧方便的法門去降伏、差遣他們,利用他們的權勢定能爲衆生做許多有利益的事情。王臣將相皆是地位顯赫之人,統領諸軍百姓,呼風喚雨等能力非同一般,故謂大者,彼等若爲善則功德不可估量;若爲惡定是疲憊兵民,罪不可赦。而曆代的許多高僧大德,實證圓滿,世出世法圓融一味,具有種種善巧方便,攝伏了衆多王臣將相,利用他們的權勢廣行弘法利生的事業。

   毗紐天爲印度叁大尊神之一,屬保護神。相傳大鵬鳥和毗紐天作戰時,以高超的本領大敗毗紐天並得意洋洋地將他壓在身下。雖然毗紐天憑自己的能力很難取勝,但抓住了大鵬鳥驕傲的特點而施以巧計。他對大鵬說:“我倆交戰這麼長的時間,都沒有得到什麼利益,不過,我認爲我比你殊勝,你不如向我求個悉地。”大鵬一聽勃然大怒:“我倒覺得我殊勝無比,而且屢戰屢勝,你應該向我求悉地才對。”毗紐天又不慌不忙地說:“我身體高大,本領高強,你只有騎到我的身上才能顯出點威風。”大鵬嘿嘿冷笑,趾高氣昂地說:“我的本領大,你才應該騎在我的身上。”毗紐天順水推舟,趁勢說:“好吧!你的本領確實高強,那我只好騎在你身上喽。”是故具足智慧和善巧方便是多麼的重要啊!

   求得今生來世樂,皆爲依靠智慧力,

   達瓦王子用智慧,拯救暫桑今來世。

   要想得到今生和來世的安樂,唯有依靠智慧力才能成辦。具有智慧的人,能自利利他,如菩薩化身的達瓦王子以智慧拯救了吃人魔王——暫桑的今生和來世。

   一般的人依靠智慧能使自己得到今生和來世的安樂,即便福報欠缺的人,如果依靠世間的智慧,深信因果,取舍善惡,則能圓滿暫時的所願。而究竟的安樂必須依靠出世的智慧也就是空性慧,從修行角度而言,欲求今生成就必須證悟空性慧。若求究竟的佛果,必須具足兩種因:生起空性慧自我解脫因以及悲智雙運廣利衆生之菩提因。下面講一個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以智慧力救度衆生的故事。

   古印度有位叫暫桑的國王。一次,他到森林中打獵時與一頭貪欲猛烈的母獅邪淫。後來母獅生下一個男孩,他的身體智慧相似于暫桑王,但身毛須發以及暴烈的性情卻有母獅的特點,故取名爲獅子暫桑。

   暫桑王去世後獅子暫桑繼位,也名暫桑王。一天他對刹帝利種姓和婆羅門種姓的兩個王妃說:“明天你倆誰先到花園,我就和她一起遊玩。”第二天一早,二位王妃穿著華麗的衣服,騎著駿馬趕往花園。婆羅門王妃因順路禮拜供養了土地神祭壇而耽誤了時間。而刹帝利王妃已提前趕到花園和國王遊玩了。婆羅門王妃因受到冷落而遷怒于土地神,就派人拆毀了土地神祭壇。土地神心中憤恨,觀察禍害源于國王,便伺機報複。國王有一位特別敬信的婆羅門,一天早上,他有事外出,土地神便變成他的模樣,進入房內吩咐侍者准備肉食。這位婆羅門常用素食,今天突然要改肉食,所以侍者不敢作主,于是去請問國王,得到國王開許後,即獻上肉食,土地神吃完後歡喜離去。中午時分,婆羅門回到家中,見侍者獻上的竟是肉食,勃然大怒,責罵道:“我曆來吃素,你今天膽敢獻肉食

  ”侍者很害怕,又不敢說是你讓我獻的,無奈只好說是國王命令的。婆羅門惱羞成怒,對國王發了一個惡願:“願這個惡王在十二年中都吃人肉。”

   不久,當地來了一位比丘,宣講吃素的功德並勸人戒殺行善。全國人民依教奉行斷絕殺生,從而在全國境內找不到一個賣肉的。

   國王因沒有得到比丘教化而仍舊吃肉。一天,他的侍臣跑遍大街小巷都買不到肉,怕空手回去挨罵,只好在屍陀林割了一塊剛死的小孩肉,帶回王宮善加烹調獻給了國王。國王一吃,鮮味可口,就問侍臣是什麼肉?侍臣不敢回答。國王說:“你盡管說,赦你無罪。”侍臣這才如實回答。暫桑王高興地命令他每天獻上小孩肉,侍臣爲難地說:“今天小孩肉是偶然得到的,以後到哪裏去找呢?”國王說:“你可以把鄉村的孩童騙到宮中殺死。”侍臣奉命而行。從此以後,國中的小孩連連失蹤。當侍臣再一次誘拐…

《格言寶藏論釋(上)》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修心八頌略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