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下)▪P20

  ..續本文上一頁當說就盡力隱密,這也是成事的策略。

   即使現量見過患,若非合境不應說,

   世間衆說見惡兆,最終見者自遭殃。

   即使自己現量見到他人的過患,如果在不合適的場景就不應該宣說。世間人有一說法:見到惡兆的人若到處傳揚,那麼見惡兆的人最終會遭殃。

   若人親眼見到某人犯了戒或違背國家法規以及其它過患,在不適當的環境中也應保持沈默。若自己不經意地說一句話就很容易惹火燒身,將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事情若能妥善處理也就罷了,如果越鬧越大,即使作爲見證人也難脫幹系。漢地有個人曾親眼目睹了一場凶殺案,他感到事關重大就向公安機關報了案。公安人員通過他舉報的線索抓獲了凶手。然而凶手老奸巨猾,不僅以若幹“證據”證明了自己的“清白”,還設法使公安人員懷疑報案之人。況且有些現量也不一定都是准確無誤的,自己的判斷也不一定都正確。如仇迦離誹謗舍利弗和目犍連與牧羊女有染。他雖現量見到舍利弗和目犍連從瓦窖中走出,牧羊女隨後出來,且有行淫欲的樣子,但卻不知是牧羊女自己生染心而失其清淨。于是仇迦離向衆比丘廣泛傳播此事,雖佛與諸比丘長者對其再叁勸谏,他仍執迷不悟,嫉恨忿然而使身生惡瘡,越來越大,婉如大瓠,身上熾熱而跳進冷水池中,水也沸騰,最後瘡皆潰爛,隨即死去,落入大熱地獄。

   世間傳襲著一種“誰人見惡兆,彼人必遭殃”的說法。比如某人見到某處有妖魔鬼怪或一些不吉祥征兆,當他如實地向別人宣說惡兆之時,人們反倒會說此人不吉祥,因見到了惡兆,所以難逃惡運。正因他是惡運的發現者與宣說者,人們爲了不被其晦氣所染必定會將他驅逐、詛罵、毆打等。親眼所見之過患尚且不能隨意出口,對于那些道聽途說、信口傳揚之事就更當謹慎了。戒律中指出,如果誹謗一位清淨比丘破根本戒,則此人得僧殘罪,將墮大號叫地獄二十叁萬零四百萬年。佛經中說,如果誹謗一位菩薩,其罪較殺盡叁千世界衆生的罪過還大……所以不可亂講他人的過失,若講則對他人無損反倒會使自己遭殃。

   他人說笑之財食,彼等雖有亦何用?

   猶如豬狗食糞便,學者誰人有想望?

   被他人恥笑談論的錢財和食物,擁有它們又有什麼用呢?猶如豬狗所食用的肮髒糞便,學者有誰會去想望呢?

   爲人所不齒的財食是指以詐騙殺生獲得,以五種邪命獲得的錢財和飲食,因來源不淨充滿罪惡,從來都是智者嗤之以鼻的對象。擁有這些錢財的人外表雖然穿得華美,飲食受用等圓具無缺,看似體面,實則他們內心得不到真實的快樂和幸福,常常于無緣無故中感到恐懼與不安,因造惡業善神遠離,不予護持之故。以非法手段得到財食後,惡劣者便無修善之意樂,終身唯造惡業,以惡業感召終至地獄。所以他們擁有的財産無有任何真實的作用,這也象豬狗所享用的不淨糞便一樣。豬狗以尋臭逐穢的惡劣習氣所感,總歡喜在廁所、垃圾堆附近轉悠,東聞西嗅,刨刨找找,得到些糞便爛肉馬上會津津有味地享用一番。它們看到有人走近,便會加強防護所得之“食物”,甯死不放,有些則強作與人搏鬥的准備。然卻不知人類對它們的“美味”是絕不會感興趣的。

   同樣的道理,智者看到惡慧愚笨的人爲財食而四方奔走操勞,驚恐守護等時,心中總是充滿悲愍。別人追求高官時智者仍然恪守忠義,絲毫不爲高官厚祿所誘,他們甯可舍棄富貴榮華而甘願過澹泊清淨的生活,盡留得一片清氣滿乾坤,爲五濁惡世增添點點清涼,正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人就要這樣活得有氣節。七十年代,西藏有位喇嘛和幾個在家人共住一處,他們缺衣少食,生活異常艱難。一次,幾個在家人偷來些牛肉分了點給喇嘛,喇嘛擺手拒絕:“這是不清淨的食物,還不如喝一口清淨的水好,我不吃。”那位喇嘛已餓了好幾天,到這種地步仍然堅持淨戒,實屬難得。如果將前後兩種人的行爲作一番比較,差距何止十萬八千裏呢?是故,當代的修行人皆應力斷邪命所得之食財,但求樸素清淡,心懷坦蕩。

   傷害他人之惡語,即使怨敵亦勿說,

   否則如同谷回聲,立即自受報複也。

   凡能傷害他人的惡劣言語,即使對怨敵也不要說,否則就如同空谷的回聲一樣,你自己立即就會得到報複。

   惡言粗語、誹謗挖苦等尖酸刻薄的語言一出口就如利刃一般能傷人,不要說對自己的親人,即使對怨敵也不應說。雖有許多以溫和方式不能調伏的士夫,必須以嚴厲的方便語使他們趨入正法,然因末法時代衆生福薄業重,依靠厲語也會刺傷他們的心,更會使他們退失向道的信心,如全知無垢光尊者所雲:“濁時中于野蠻之眷衆,爲其面責等雖是善意,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以善心說惡語尚且不應理,則于嗔等煩惱惡意中傷他人又何堪言?說惡語的過失無窮無盡,其中之一即是速時感受他人惡語的報複。一般的人說惡語會致使彼此成爲仇人;對怨敵說惡語則會使怨仇加深。心不堪忍者,誰都不悅惡的傷害,因此你的惡口一開,對方馬上會如數“還擊”。

   惡語傷人即如山谷的回音一樣,你才一張口“喂”一聲,山谷便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以同樣的“喂”回敬你,你罵一句他還一句,絕不讓步。以前有個人在羊魔谷裏行走,曾聽別人說山谷裏有魔鬼,心裏畏懼而毛骨悚然,于是開始念誦蓮師心咒:“嗡啊吽班紮格日班馬舍德吽!”咒音未落,山谷也隨之念起心咒,他大聲地念,對方也大聲地念誦。他驚恐萬狀,不敢再念,拔腿就跑。第二天他將此事請教別人,才知是自己的回音所致。同樣以惡言破口大罵,如同山谷回音般自己也立即會受到報複。

   若欲損害諸怨敵,首先自應具功德,

   如是則能毀彼心,自己亦能增福分。

   假若想製服損害自己的怨敵,自己首先應該具備能力功德,如是則能徹底焚毀敵人,同時自己也能增長福分。

   無始以來衆生流轉輪回苦海,因無明業惑而形成恩恩怨怨,貪親嗔敵已成爲堅固的實執習氣。爲了消滅自己的怨敵,人們往往興兵爭戰,或者互相謾罵、侮辱,然而沙場上的激戰,血淋淋的事實終究未能解決彼此的怨仇,反而使怨仇越積越深,冤冤相報永無了時。是故“怨仇宜解不宜結”,寂天菩薩也說:“頑者如虛空,豈能盡製彼,若伏自嗔心,則同滅衆敵。”衆生迷于嗔恚,貪于色財,永無止息,由護自利,不欲他人的損惱和侵犯故互相傷害。其實傷害他人是愚昧衆生的本性,了知佛法教義之善士應尋求一種巧妙的製敵方案。

   爲此,作者提出一個新的主張,即:若想損害怨敵,最好的策略就是想方設法使自己首先具足各種善業功德,斷除一切惡業過患。由此怨敵見之聞之,自然心生憂惱,卻也奈何不了你。從這個角度來看,怨敵即已受到傷害。如前面提到過的月光國王,他布施自己的頭顱,圓滿布施度,聲名遠播,得登菩薩聖位。與此同時,其怨敵聽到消息當場氣死。當然月光國王並沒有發心害他,且以強烈廣大的布施心利益他人,行持一切善法,由此增上福德,圓滿了布施度。

   所以,努力使自己消除瑕疵,完善人格,則怨敵無機可乘。具足功德的人遠離一切衰損之故,怨敵也就不攻自敗。若以菩提心攝持,自己將不斷增上福德和智慧,究竟能成辦自他二利。

   發心仁慈暴行爲,方能製服野蠻衆,

   如同欲利自身者,以粗療法而除疾。

   內心發起慈悲心,外顯粗暴的行爲,這樣才能製服野蠻的衆生,如同想要利益自己身體的人,以粗暴的療法除掉惡疾。

   衆生根器千差萬別,故調伏他們的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觀世音菩薩爲度化不同根機的衆生而發殊勝廣大的菩提心願,如普門品中所說:應以宰官身得度者,我即現宰官身以度之;應以屠夫妓女身得度者,我即化彼身以度之……心行惡劣粗暴的屠夫獵人等野蠻衆生,以慈悲的方法是很難調伏的,此類人業障深重,心硬如鐵,與他們沒有慈悲仁義可講。因此,某些大德往往內隱大悲,外現凶猛粗暴的行爲將之調伏度化。以前藏地的鬼怪衆生對修建寺院興盛佛法等百般作障,大堪布菩提薩埵以慈悲方式不能調化,不得已而迎請具德蓮師入藏,以威猛的憤怒金剛之相次第降伏各類鬼怪,並攝爲眷屬,令彼等皈依佛門護持佛法。以此方便,既令鬼怪得度,又使弘法利生的事業得以順利開展。可見發慈悲心施以暴烈行爲是調伏野蠻衆生的一種殊勝方便。在無上金剛密乘中則尤爲提倡降伏法,有能力的瑜伽士對惡劣之徒(當降伏者)若不施以降伏法則違背了密宗誓言。索甲仁波切在調伏弟子時有時現慈悲相,有時也會以憤怒之相調伏,對境不同之故,調教方法也會隨之改變。

   比如身染惡疾,長時被病魔困擾的人,爲了利益自己的身體,有時必須使用粗暴的治療方法,比如以刀割火灸之類的療法,則可當下見效。曾有一位重病患者,于九年中不斷地服用中西醫各類藥物,卻不見病情的好轉,最後選擇動手術治療,不久病症即已基本消失。救度衆生與治療惡疾一樣需要善巧方便,但能否純熟合理地加以運用,就要看智者的能力如何了。

   能害之事雖微小,亦應速治而和解,

   常見巨大之壕溝,起因即爲小渠水。

   能害衆生之事雖然微小,也應當迅速地加以對治,使之和解。常見巨大的壕溝,其形成的原因即是初時的小渠水所致。

   賢愚經雲:“諸惡雖微小,勿思無害輕,火星雖微小,能焚如山草。”一切惡業皆是能害衆生之事,然世上許多有損害之事最初的起因皆微小如火星,正因未及時杜絕微小的禍端,而使其蔓延滋長,形成不可收拾的慘狀,付出的代價就叫人難以承受了。國際上很多造成嚴重後果的爭端皆始于一些小糾紛。比如英國和法國就曾因爲一塊小小的土地之爭而逐漸發展成爲百年大戰,阿根廷與英國也曾爲…

《格言寶藏論釋(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