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格言寶藏論釋(下)▪P32

  ..續本文上一頁奸臣,能說會道,深得趙王的器重。一時,秦國勢力大增,欲起兵攻打趙國。奸臣見敵強我弱,心生畏懼,在厚利賄賂下竟成爲秦國的內應。當時,趙國英勇善戰的廉頗將軍已退職告老還鄉,但聽說趙國受敵威脅、軍情緊急,即胸有成竹地說:“我雖上了年紀,但還有能力帶兵打仗。”趙王不知詳情,便啓問奸臣:“廉頗能否擔此大任。”答言:“廉頗口胃不錯,挺能吃的,只是經常要上廁所。”言下之意即廉頗身體已衰弱。趙王信以爲真,歎言:“廉頗已經老了,可惜!可惜!”遂打消重用廉頗的念頭。當秦國兵馬攻至趙國城門之時,奸臣悄悄打開城門,引狼入室,致使趙國大敗而衰。

   這就如同將酥油裝入牛皮或塑料口袋一樣。酥油本是飲食中的上品,但因裝在下劣的容器內,所以不僅口袋被老鼠咬壞,酥油自身也必然要遭老鼠吞食。

   倘若依靠惡劣衆,惡習熏染害自己,

   依賴渠水之魚衆,田地之上遭撒棄。

   如果去依靠卑劣的惡人,受其惡劣習氣的熏染終會傷害自己。好比依賴小渠水生活的魚兒,終將被撒棄在田地上。

   也許是惡友的力量太大的緣故,作者在本論一次又一次地提到他們,此外麥彭仁波切、華智仁波切在各自的教言中均闡述了劣友的危害性,並要求行者遠離。何爲惡友?即是對叁寶和善法沒有信心,生性悭貪吝啬,喜說妄語及離間語,貪嗔癡叁毒熾盛,無有少許聞思修善業功德之人。與惡友交往,受其惡業習氣的影響,也會使自己減退善業功德,增上叁毒過患,壞滅已生的慈悲菩提心等。惡友如同腐魚,稍不注意碰一下都要沾上穢惡之臭氣,修行者與他們交往,不僅得不到解脫,且容易沾染他們的不良習氣而損壞已有的智慧、持戒諸功德。如《涅槃經》中所雲:“醉象僅斷我等肉體之生命而已,死後不會墮入地獄;惡友不但斷我等肉體之生命,且壞我們的法身慧命,死後定墮地獄。”

   俗話說:“學好一輩子,學壞一陣子。”曾有一位戒律清淨,注重聞思修行的賢善之士,因不注意擇友,與一個劣者交了朋友,漸漸地變得懶散、放逸、貪圖享樂,最後舍戒還俗淪爲惡劣之人。交友處事,人們往往感情用事,不擅于觀察,感覺正確時會一順到底,感覺錯誤時則會一錯百錯,所以明智的人遇事擇友總是以冷靜的態度來應付,且以佛法來衡量。一旦發現自己交往的朋友在作風、道德、人品、智慧等方面會引導自己走下坡路,就逐漸遠離他。這是一個極其殊勝的竅訣。

   土溝小渠中的水,時有時無,如果魚兒依靠水渠,隨著渠水流到田裏,等到渠水斷流幹涸之時,它們就會被曝曬于田地之上感受炙熱的痛苦。同樣,交結惡友的人結局也必定是這樣。

   寡情之人來投靠,于彼稍施當驅逐,

   如同家中起惡兆,當需耗財而消災。

   薄情寡義的惡人若來投靠,就應該對他們稍微做點施舍,然後再把他們驅逐出去。如同家中出現惡兆,即當耗費一些錢財來禳解災難。

   忘恩負義,情義寡薄之人想要投靠你時,爲了以後的事業及長遠的利益,最好不攝受他。但爲了顧及他的面子,又爲了讓他盡快離開,稍微給他一點錢財令之歡喜離去也不爲過。一些佛學院以及寺廟也經常使用這種方法,破費一點錢打發有害于佛法的蛀蟲、搗蛋鬼,以保持僧團的清淨,事實說明這種措施是切實可行,效果絕佳的好手段。

   世人常言:“折財免災。”的確,稍微破費一點錢財往往可以化解較大的災患。比如某人家中出現惡兆之時,按照佛的教言,花一點錢財請僧衆念經加持,遣除違緣惡兆是有必要的。佛經中記載,惡兆共有八十一種,故八十一這個數字也被視作爲一種不吉祥,講經的人大多不會在八十一頁上停留,否則容易出現不吉祥之事。按藏族民間的傳統,白天獐子進入自家院子稱爲最大的惡兆,此外如聽到婦女嚎啕大哭、老狗“喔喔”悲啼,晚上聽到貓頭鷹發笑等都是惡兆,甚至連天空中出現彎刀形的白雲或紅雲也屬于惡兆。記得一年秋天,爐霍縣上空經常出現紅色的雲彩,猶如初五、初六的月亮,形如彎刀。當時有一個老人指著雲彩對人們說:“看來此處即將有災難。”果然就在藏曆年正月初四那天,爐霍縣來了大地震,很多人死于倒塌的房屋下。

   續經中講,觀察山形、日期好壞,兆頭祥惡雖然是一種執著,但也是一種緣起力,因此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良辰吉日出差辦事通常比較順利,日期不吉祥或出門時緣起不佳,就容易遇到違緣。誠然,修行境界較高且對吉凶無有執著的人又另當別論。

   正士即使赴他處,亦應尊敬及承侍,

   若常敬奉如意寶,則增吉祥成所願。

   賢明的正士即使遠赴他鄉,也會受到衆人的尊敬和承侍。如果常常虔誠恭敬地供奉如意寶,那麼就能依此增上吉祥成辦自己的欲願。

   福慧雙具的高僧大德以及正士偉人在自己的道場或國家常會受到人民的恭敬尊重自不用說,即使赴于異地他鄉弘法或友好訪問、學術交流等,他手下的眷屬人民也會對之尊敬和承侍。以前阿底峽尊者入藏時,有二十五位班智達圍繞承侍。一九八六年法王如意寶赴道孚一帶弘法利生,也有二十五位堪布活佛隨行左右。國家主席、總理、首相等無論去到哪個國家,同樣有很多隨從相伴……這些隨行的眷屬不僅充當著護衛的角色,而且更加突出了主尊的威望,如此比較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尊敬,對成辦重大具有意義的事利益極大。

   在此講個笑話,曾經有兩個藏族喇嘛去漢地,一人扮作上師,另一位裝成侍者。可到了別人家裏,“侍者”老是不知趣地與“上師”平起平坐。私下裏“上師”教訓他說:“沒有外人的時候咱們可以不分彼此,但在公共場合你無論如何也應對我恭敬點,不然別人怎麼會供養我錢財呢?”“上師”到底智慧不同,居然對此中道理認識頗深,看來“侍者”若不再繼續搗蛋,肯定能成辦他們的所願--賺大錢。

   假若人們經常恭敬供養如意寶,則能自然圓滿所願,諸事皆能增上吉祥。此處的“如意寶”也可以理解成我們的法王如意寶,恭敬祈禱他,不僅可以圓滿世間善願,也能得到出世間的究竟解脫。

   若人過越贊劣者,次後自己受毀謗,

   如向空中擲糞便,其落擲者之頂上。

   假若有人過分地贊揚卑劣之人,那麼不久的將來他自己就會遭人毀謗。正如往空中抛擲肮髒的糞便,最終糞便會落到抛擲者的頭頂上。

   俗話說:“壞人受贊,其心增慢。”由此可知劣者是不能稱贊的。如果爲了辦事的需要或偶爾開玩笑似地贊美一兩句也算可以,但切記不可過分。因爲惡劣者全無良好的品質人格,受到太多的贊歎他會認爲自己確實如此,貢高我慢一來,立即目空一切,反過來對贊歎他的人不見得會感恩戴德。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即如俗話所說:“恭敬劣者,惡言增多。”一個劣者的劣行劣迹早已爲人所知,若有人偏偏對此惡人大加贊歎,毫無疑問,此人很快就會被列爲“惡人一黨”,由此別人對他的惡言穢語也會鋪天蓋地地襲來。

   曾有一位從外道轉入內道的女居士王某,脾氣暴躁,不守規矩,又好說神通。在寺院中,常住的求法者都與她少有來往。若稍有矛盾出現,明理的人都會修安忍讓她順她,幾個月以後,她名聲大噪,成爲人見人厭的潑婦。不久,寺院中又來了位剛入佛門的女大學生張某,事也湊巧,聽了王某口若懸河的大道理以及盅惑人心的鬼通,張某將她奉爲菩薩,對其崇敬之心言表于外,直接與間接、人前與人後都對她大作贊歎,由此寺院中的人皆視張某爲神經有問題的人。最後王某和張某之間發生沖突,雙方唇槍舌戰,互不相讓,甚至動手對打,終因嚴重地違背了寺院的管理條例而被開除。

   所以對劣等的人作贊美就象愚者往空中抛擲糞便等不淨穢物一般,無論使多大的勁,無論扔多高,最終也會降落下來,掉在抛擲者的身上,染汙自己。

   若人侮辱有學士,則彼自己會遭殃,

   猶如燈火向下垂,此人自手會燒傷。

   如果有人去侮辱有學問的智者,那麼他自己就會遭遇禍害。猶如將燃燒的燈火向下垂,則持燈火的人自手必定會被燒傷。

   古人言:“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人與人相見,叁兩句話就開始談論別人,這是極其普通的事。世上沒有人不遭毀損的,哪怕你是一個宗教家,都不能避免侮辱。但是偉大的人物,其事業名聲非但不受傷損,反而愈毀愈勝。可憐的是誹謗者,他們自己倒會遭到種種災患。如佛陀在世時,一日聚衆說法,有一女子受人指使于腹部系縛一盆,佯裝孕婦誹謗佛陀與她有染,且說腹中胎兒爲佛之子。時天神震怒,變化成一只老鼠咬斷婦人系盆之繩,盆子落地,真相大白。婦人在衆人的羞辱與咒罵聲中落荒而逃,真是害人不成反害己,自取其辱。

   又如齊相州的道秀比丘,年少出家,精進于佛學知識,座下學徒雲集。當時有位同修道友名慧懿,比他小幾歲,但悟性過人,持戒茹素,靜居一處,因辯才無礙,論理出衆而名震齊相州,深得衆人的景仰。道秀見之心懷嫉妒,專思折辱,但見慧懿的名聲、地位日益轉高,複起惡心欲以暴力加害。一日他與弟子出城,在一棵樹下休息,忽然旋風勃起,蒙卷道秀。頃刻間,其雙足合而爲一變成蛇尾,如此向上至胸、頸、頭,最後整個身體變爲長達二叁丈許的蟒蛇。須臾間,草叢中出現數百條小蛇,競相前來迎接簇擁著它遠去。遠近的人聽到這個駭人的消息,無不爲他傷歎。

   所以凡是侮辱、誹謗具有法相的高僧大德或學者的人,受損害的只有他自己。事實也是如此,嫉妒心強的人,其事業每每無法順利開展。他們總說別人不好,或張叁壞或李四惡,仿佛天底下只有他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的妄語與毀辱只會在短期小範圍內有些煽動效果,究竟來講對他自己則是百害而無一利。以嫉妒心誹謗別人會消損自己的福德,隨後一切事業都會逐漸走向衰落。如同火焰,本…

《格言寶藏論釋(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